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宽叶秦岭藤根部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从宽叶秦岭藤根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并结合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它们分别是3,5-二羟基二十烷酸羽扇豆醇酯(3),2-羟甲基-5-甲氧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甙(11),Δ5-孕甾烯-3β,20(S)-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18,秦岭藤甙C)和Δ5-孕甾烯-3β,20(S)-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19,秦岭藤甙D).  相似文献   

2.
玉米苞叶中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Zea mays L)苞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 采用UV, IR, MS, 1D NMR和2D NMR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它们分别为苜蓿素(1)、苜蓿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2)、苜蓿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和苜蓿素-7-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 其中, 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利用柱层析法(硅胶,C18)从日香桂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8个单体化合物[女贞苷(1),连翘苷(2),(+)-羟基松脂醇-1-O-β-D-葡萄糖(3),(+) 环橄榄树脂素(4), 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对羟基苯乙醇(6),(-) 橄榄脂素(7)和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8)],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5为首次在木犀科植物中发现,4为首次在木犀属植物中发现,2, 3, 7和8为首次在日香桂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长毛风毛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长毛风毛菊地上部分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它们为:东茛菪素(E_1)、伞形花内酯(E_2)、柯伊利素(E_3)、木犀草素(E_4)、牛蒡子甙(B_1)、茵芋甙(B_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B_4)、紫丁香甙(B_5)和一种新的倍半木脂素(Sesquilignan)(E_5),暂定名为Saussol.  相似文献   

5.
甘草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的化学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可将三萜、黄酮及香豆素等50余种化学成分较好的分离。根据紫外光谱可大致判断其化合物类型,由电喷雾质谱得到各成分的分子量,再由串联质谱获得进一步的结构信息,进而推测出其中22个主要成分的可能结构。它们分别是:葡糖基甘草甙、异光果甘草甙、夏拂托甙、甘草素-4′-芹糖甙,甘草甙,6′-乙酰甘草甙,异佛来心甙,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甙,甘草糖甙A,甘草糖甙B,甘草素,3.0-[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2)-β-D-葡萄糖醛酸]-24-羟基-甘草内酯,甘草皂甙E2,异甘草素,甘草醇,甘草酸,甘草香豆素,甘草双氢异黄酮,甘草异黄酮甲,乌拉尔甘草皂甙乙,新甘草酚和甘草皂甙B2。  相似文献   

6.
两个非对映异构三萜皂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合欢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得2个新三糖链九糖皂甙(1,2),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葡萄糖基]-21-O-(6S)-2-反式-2,6-二甲基-6-O-[4-O-((6R)-2-反式-2,6-二甲基-6-O-β-D-吡喃鸡纳糖基-2,7-辛二烯酸基)-β-D-吡喃鸡纳糖基]-2,7-辛二烯酸基金合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酯(1)和3-O-[β-D-吡喃阿拉伯糖基-(1→2)-β-D-吡喃呋糖基-(1→6)-β-D-葡萄糖基]-21-O-(6S)-2-反式-2,6-二甲基-6-O-[4-O-((6S)-2-反式-2,6-二甲基-6-O-β-D-吡喃鸡纳糖基-2,7-辛二烯酸基)-β-D-吡喃鸡纳糖基]-2,7-辛二烯酸基金合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酯(2),分别命名为合欢皂甙J14(JulibrosideJ14)和合欢皂甙J15(JulibrosideJ15)  相似文献   

7.
顶羽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顶羽菊植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出9种化合物,用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以及化学反应鉴定了结构,它们是二十九碳烷(Ⅰ)、二十二烷醇(Ⅱ)、豆甾烷醇(Ⅲ)、β-谷甾醇(Ⅳ)、豆甾-7-烯-3-醇(Ⅴ)、三十四碳酸(Ⅵ)、2,4-二(邻甲基偶氮苯)-萘酚-1(Ⅶ)、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Ⅷ)、洋芹素-5-β-D-葡萄糖甙(Ⅸ),其中化合物Ⅶ是首次从天然界获得。  相似文献   

8.
风毛菊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风毛菊中分离得到16种化合物,经光谱方法鉴定为山奈素-3-O-(6"-O-巴豆酰)-β-D-葡萄糖甙(1)、槲皮素-3-O-(6"-O-巴豆酰)-β-D-葡萄糖甙(2)、丁香甙甲醚(3))、山奈素-3-O-β-D-葡萄糖甙、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丁香甙、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β-香树酯醇棕榈酸酯、羽扇豆醇棕榈酸酯、羽扇豆醇乙酸酯、羽扇豆醇、β-谷甾醇、棕榈酸、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二十五烷烃,其中(1)、(2)和(3)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应用四步合成反应证实,在Haworth的吡喃糖甙透视结构中与C_6-侧链处于反位的2,3-内醚环可以在碱性试剂作用下转化为相应的3,6-内醚糖甙,为Ohle所提出的推论提供确切的实验证据。四步反应包括由2,3-二-O-对甲苯磺酰基-D-葡萄糖一α-甲基呲喃甙(ⅩⅢ),经三苯甲基化,得糖浆状的2,3-二-O-对甲苯磺酰基-6-O-三苯甲基-D-葡萄糖-α-甲基吡喃甙(ⅪⅤ)。然后应用Purdie-Irvine的方法进行甲基化,得结晶的2,3- 二-O-对甲苯磺酰基-4-O-甲基-6-O-三苯甲基-D-葡萄糖-α-甲基吡喃甙(ⅩⅤ);在乙酸酐中以乙酰溴置换ⅩⅤ的三苯甲基,生成糖浆状的2,3-二-O-对甲苯磺酰基-4-O-甲基-6-O-乙酰基-D-葡萄糖-α-甲基吡喃甙(ⅩⅥ)。再直接在氯仿中在0°用甲醇钠处理,得到两种结晶产物;其一为水溶性的2,3-内醚-4-甲基-D-阿罗糖-α-甲基吡喃甙(ⅪⅩ),另一为溶于有机溶剂中的2,3-二-O-对甲苯磺酰基-4-O-甲基-D-葡萄糖-α-甲基吡喃甙(ⅩⅦ)。两者的结构均经彻底甲基化为已知的结晶的2,3-内醚-4,6-二-O-甲基-D-阿罗糖-α-甲基吡喃甙(ⅩⅪ)和2,3-二-O-对甲苯磺酰基-4,6-二-O-甲基-D-葡萄糖-α-甲基吡喃甙(ⅩⅧ),加以确定。将2,3-内醚-4-O-甲基-D-阿罗糖-α-甲基吡喃甙(ⅪⅩ)在1N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得到54%产率的3,6-内醚-4-O-甲基-D-葡萄糖-α-甲基吡喃甙(ⅩⅩ),与Haworth,Owen和Smith由3,6-内醚-D-葡萄糖-α一甲基吡喃甙经部分甲基化而得的产物相同。对吡喃糖甙中的2,3-内醚环转化为3,6-内醚环体系进行了简单的构象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杜仲中木脂素类化合物松脂醇二葡萄糖甙(PDG)和丁香脂素二葡萄糖甙(SDG)进行分离纯化工艺研究。首先采用溶剂萃取法进行一次纯化,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优化纯化工艺,最后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同时分离、纯化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丁香脂素二葡萄糖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检测纯度。纯化后得到两种晶体,经过UV、IR、MS和1HNMR定性分析确定为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丁香脂素二葡萄糖甙,其纯度分别为90.86%和91.73%,回收率分别为42.14%和47.17%。该纯化方法能获得高纯度的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丁香脂素二葡萄糖甙,操作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11.
半苞紫菊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光苞紫菊(NotoserispsilolepisShih)全草中分离到三个新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化学降解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4,6-二对羟基苯乙酰基-D-葡萄糖、3,6-二对羟基苯乙酰基-D-葡萄糖和6-对羟基苯乙酰基-D-葡萄糖。此外,还分离出7个倍半萜内酯和2个香豆素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scorzoside,austricin,lactusideB,jacquilenin,crepidiasideA,crepidiasideB,notoserolideA,6,7-二羟基香豆素和野莴苣甙。  相似文献   

12.
在75°±0.2°的温度、0.5N盐酸溶液中,N-乙酰-2-胺基-2-脱羟-D-葡萄糖-α-甲基甙(Ⅲ)、D-葡萄吡喃糖-α-甲基甙(Ⅸ)、N-二硝苯-2-胺基-2-脱羟-D-葡萄糖-α-甲基甙(Ⅶ)的水解速率k×10~4分别为11.70、7.21、1.91、1.44、0.41分~(-1)。如以D-葡萄吡喃糖-α-甲基甙的k_Ⅸ(1.91×10~(-4))为100,则k_Ⅲ:k_Ⅴ:k_Ⅸ:k_Ⅷ:k_Ⅶ=612:377:100:75:21。N-苯甲酰胺键与二硝苯基胺键在酸性水解中相当稳定,在三小时内无自胺基上脱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 Knigs-Knorr 的方法,从1,2,3,4-四乙酰-2-胺基-2-脱羟-β-D-葡萄糖和1-溴-2,3,4,6-四乙酰-2-胺基-2-脱羟-α-D-葡萄糖合成八乙酰异壳二糖,经氨解得二乙酰异壳二糖([6-O-N′-乙酰-2′-胺基-2′-脱羟-β-D-葡萄糖甙基]-N-乙酰-2-胺基-2-脱羟-D-葡萄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γ射线照射下1,8-二羟基蒽醌-β-D-葡萄糖甙水溶液中羟基自由基(OH·)对糖甙的作用。用样品中饱和不同气体或加入不同自由基俘获剂的方法,证明OH·作用于糖甙的糖基使溶液的H_2O_2G值升高;作用于甙元则是加成反应,G值为0.4.求得OH·与糖甙的反应速率常数k_(OH)+糖甙=2.9×10~9mol~(-1)S~(-1)。  相似文献   

15.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作为传统中药槲寄生的有效成分已被广泛研究,以间苯三酚、D-葡萄糖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选择性羟基保护、羟醛缩合、相转移催化下的糖苷化等反应步骤首次实现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及其非对映异构体的合成,有效解决提取困难的问题,为其进行相关药理研究奠定物质基础.所合成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  相似文献   

16.
Xu S  Sun Y  Jing F  Duan W  Du J  Wang X 《色谱》2011,29(12):1244-1248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荷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荷花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初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高的组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4:1:5:0.025, 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80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从150 mg样品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6.1 mg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I), 14.8 mg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II)和20.2 mg紫云英苷(III),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分别为97.0%、95.4%、96.3%,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简便、快速、节省溶剂,可以对荷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离纯化,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为荷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2-苯甲碳醯-2-去羥-D-陆圜葡萄糖α-甲基甙(Ⅰ)与苯甲醛縮合后形成了結晶的4,6-苯次甲基衍生物(Ⅱ),醯化後分別變為3-乙醯,3-苯甲醯及3-甲磺醯三個衍生物(Ⅲa,b,c)。苯次甲基脫去後未能獲得結晶的4,6-二羟基化合物。 2-苯甲醯氨基-2-去羥-D-陸圜葡萄糖α-甲基甙(Ⅴ)經三苯甲基化後再醯化,分別獲得了3,4-二乙醯-2-苯甲醯氨基2-去羥-6-三苯甲基-D-陸圜葡萄糖甙(Ⅵa)及其相應的3,4-二苯甲酸酯(Ⅵb);前者脫去三苯甲基後轉變為6-羥基化合物(Ⅶ)。C_6上的游離羥基是將這第一羥基氧化后從陽性的醛酸顏色反應證明的。 2-苯甲碳醯-2-去羥-D-陆圜葡萄糖α-甲基甙(Ⅰ)与一分子的甲苯磺醯氯成為相應的6-磺酸酯(Ⅸ),後者的構造從它与碘化鈉變為碘化物(Ⅹ)的反應證明。  相似文献   

18.
自川萆薢(dioscorea sativa)分离之皂角甙经水解后得薯蓣配基(diosgenin)及另一物质,原名 Sinodiosgenin。后者经酸水解也得到薯蓣配基。本文以部分合成法证明 Sinodiosgenin 为薯蓣配基的β-D-葡萄呲喃糖甙。Marker 等应用 Zemplén 法以薯蓣配基与α-溴乙酰葡萄糖作用,再经皂化制  相似文献   

19.
蔡双莲  吴峥  吴进  汪秋安  单杨 《有机化学》2012,32(3):560-566
以橙皮苷为原料,经脱氢、选择性甲基化、糖苷水解、相转移催化下的糖苷化反应、异戊烯基化和法呢烯基化等反应步骤,分别合成了3’-O-甲基香叶木素(1),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2),香叶木素-7-O-β-D-半乳糖苷(3),3’-O-甲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4)4种天然产物及3’-O-甲基香叶木素-7-O-β-D-半乳糖苷(5),香叶木素-7-O-β-D-乙酰葡萄糖苷(6)、香叶木素-7-O-β-D-乙酰半乳糖苷(7),3’-O-甲基香叶木素-7-O-β-D-乙酰葡萄糖苷(8),3’-O-甲基香叶木素-7-O-β-D-乙酰半乳糖苷(9),7-O-异戊基香叶木素(10),7-O-异戊烯基-3’-O-甲基香叶木素(11)和7-O-法呢烯基-3’-O-甲基香叶木素(12)8种新的香叶木素衍生物.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已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所证实,并用比色法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蛋白染色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细胞生物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6,10和11对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从辽宁产的秦皮中分离得两种有制菌作用的物质,分别证明为6,7-二羟基香豆素及其6-β-D-葡萄糖甙。前者经临床试验,证明对细菌性痢疾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