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脉冲染料激光器在77K对血卟啉在乙醇和HCl溶液中的电子振动带和0—0跃迁带进行激光选择激发,得到了有振动结构的荧光光谱,发现其对激发波长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冷凝的乙醇溶液中,HPD的荧光出现四种不同的特征,在选择激发下给出更好的分辨。认为它可能与异构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发射及其衰变动力学测量,研究了激光染料分子二甲基-POPOP和DCM在溶液中的分子间能量传递。所得结果证实:激发态二甲基—POPOP分子荧光被猝灭的程度,随所加入DCM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尽管DCM的荧光寿命随二甲基—POPOP的猝灭而增加。然而,DCM的加入并不改变二甲基—POPOP的荧光寿命。在固定DCM浓度,而增加二甲基—POPOP浓度时,相似的结果同样被观测到。这些结果表明:激发态二甲基—POPOP分子通过辐射传能机理向基态DCM传递激发能,其结果将入射光的波长从紫外直接转换到波长大于600nm的光谱区。在本文中也简要讨论了进一步改善这一传能过程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阎岩  郭础 《发光学报》1989,10(4):319-324
利用荧光发射及其衰变动力学测量,研究了激光染料分子二甲基-POPOP和DCM在溶液中的分子间能量传递。所得结果证实:激发态二甲基-POPOP分子荧光被猝灭的程度,随所加入DCM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尽管DCM的荧光寿命随二甲基-POPOP的猝灭而增加。然而,DCM的加入并不改变二甲基-POPOP的荧光寿命。在固定DCM浓度,而增加二甲基-POPOP浓度时,相似的结果同样被观测到。这些结果表明:激发态二甲基-POPOP分子通过辐射传能机理向基态DCM传递激发能,其结果将入射光的波长从紫外直接转换到波长大于600nm的光谱区。在本文中也简要讨论了进一步改善这一传能过程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激光对生物分子的共振激发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生物分子的“谐”和“非谐”振子势模型的基础上,用量子力学讨论了激光对生物分子的共振激作用;并用之对激光的生物激活、诱变机理的“共振吸收”定性理论作一解析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量子化方法和酉变换讨论了O3 分子在激光场中的多光子激发 .推导出了O3 分子的振动Hamiltonian算子、从基态到各激发态的跃迁几率公式 ,以及O3 分子从激光场中吸收的光子数公式 ,并分析了计算结果 .这包括对O3 分子伸缩振动能谱的计算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跃迁几率随外场频率的变化、随时间的变化 ,以及O3 分子在辐射场中的能量吸收情况 (取光场强度为 5× 10 -2 W /cm2 ) .建立讨论所有具有C2v对称分子从基态到第四激发态以下各态多光子激发问题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激光选择激发研究了CaS:Pr,Na中Pr3+3P03F2发光,分辨出5种不同的Pr中心。用三个参数描述立方晶场中受电荷补偿结构影响的稀土离子的能级劈裂,其中两个参数是立方晶场参数B4B6,另一个反映引入电荷补偿结构后立方晶场的畸变。对3F2能级劈裂的拟合结果表明,发光来自受不同距离上电荷补偿结构影响的Pr中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用氩离子激光器488nm线偏振光激发时叶绿素A(Chla)己烷溶液在12.5K下偏振荧光的实验结果。在波数为11200~20000cm-1范围内得到了完整的偏振荧光数据,并用计算机对仪器响应进行了校正。若把Chla单体、二聚体和齐聚体均视为荧光性杂质中心,则多中心荧光偏振度公式可写成:P(λ)= 。用该公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几种典型的P(λ)谱图,发现每一个高斯分量Ii同P(λ)函数的一个峰,谷或肩呈现明显的对应关系。据此对chla的荧光偏振光谱的线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Chla单体、二聚体和齐聚体的不同激发态的荧光发射分量,均表现为Pλ曲线上的峰、谷或肩。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预期的线型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利用可调谐脉冲染料激光器的窄线输出,在低温和室温下,激发掺钕碲、锗、硅、磷酸盐玻璃和氟铍玻璃的~4I_(9/2)→ ~4G_(5/2)(~2G_(7/2))不均匀增宽吸收带。观测了荧光衰减对激发波长的关系,从而研究在不同玻璃基质中,处于不同格位的Nd~(3 )离子的衰减特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激光泵浦钠与分子混合蒸汽碰撞激发能量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脉冲或连续染料激光器激发钠与双原子分子混合蒸汽,实验上观察两个激发3P钠原子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当蒸汽泡中充入双原子分子气体CO或H_2时,出现荧光猝灭。速率系数K_(4D·5S)和能量转移截面σ_(4D·5S)比之没有分子(CO或H_2)气体参加时相应数值减小一个数量级。此外,K_(4D)随着泡温和分子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吸热反应)。惰性气体动能对于产生Na(4D,5S)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800nm飞秒强激光场下OCS分子的里德堡态激发过程. 实验不仅观测到强激光场中的中性母体分子的里德堡态激发,而且观测到大量的中性里德堡态碎片. 我们测量了里德堡态激发产率随激光强度及椭偏率的变化,并与强场电离解离进行了比较. 分析表明,飞秒激光场下中性里德堡态碎片的产生与强场多次电离密切相关. 此外,我们还讨论了中性里德堡态碎片对激光椭偏率依赖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志东  卢遵铭 《计算物理》2003,20(3):215-218
向列相液晶的二粒子集团理论被推广应用于研究胆甾相二维模型.手征性分子固定在三维简单立方晶格的格点上,而分子取向限制在二维.理论结果表明,平衡态螺旋波矢依赖于温度的变化,且存在胆甾相到向列相相变.通过考虑分子间短程关联,二粒子集团理论的数值结果较平均场理论更接近Monte Carlo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3.
陈述春  戴凤妹 《物理学报》1981,30(4):497-502
本文利用可调谐脉冲染料激光器的窄线输出,在低温和室温下,激发掺钕碲、锗、硅、磷酸盐玻璃和氟铍玻璃的4I9/24G5/2(2G7/2)不均匀增宽吸收带。观测了荧光衰减对激发波长的关系,从而研究在不同玻璃基质中,处于不同格位的Nd3+离子的衰减特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15.
戴瑛  丁世良 《物理学报》1998,47(6):922-930
应用二次非谐振子模型在强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的多光子态选择激发,计算了HF分子的态选择跃迁概率及分子平均吸收能量。  相似文献   

16.
戴瑛  丁世良 《物理学报》1998,47(6):922-930
应用二次型非谐振子模型研究在强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的多光子态选择激发.计算了HF分子的态选择跃迁概率及分子平均吸收能量.  相似文献   

17.
可见光波段的傅里叶变换二维电子光谱可用于对凝聚相分子复杂动力学过程的直接测量,包括量子相干现象.本文在对二维电子光谱原理的理解和对其物理本质更为直觉描述间做了一些铺垫,起到普及二维电子光谱的作用.重点阐述了二维电子光谱在测量电子相干态过程中是如何克服来自于量子力学原理的两大限制,即不确定性原理和测量导致的波包坍缩,并最终实现以本征态能级差为量子拍频的相干态测量.重点讨论了纯电子态相干、电子态与单模振动态耦合的相干,以及电子态与多模振动耦合形成的相干态所导致的复杂的量子相干现象.最后简要讨论了区分电子态相干及电子态-振动态耦合相干态的最新实验进展.  相似文献   

18.
袁峰  丁世良 《物理学报》1996,45(1):20-28
用“模拟势-李代数”方法研究了双原子分子在强激光场中的多光子振动激发,计算了跃迁几率与外场频率、时间的关系,讨论了有两个激光场时跃迁儿率所受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NO2分子519~524 nm区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测定了室温下NO2分子在519~524nm区域的高分辨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标识了25个振动带,并作了转动分析,确定了这些带的带源、转动常数以及旋-转偶合常数等分子常数,其中有8个振动带是新发现的,对振动带的转动结构分析表明,所有得到转动标识的谱线均属于平行跃迁2B2-2A1,其中上振动能级具有B2对称类是由于电子激发态2B2与电子基态的振动能级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0.
激光激发Rb+H2系统形成RbH分子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Rb-H2混合系统中用激光(泵浦激光)将基态Rb原子激发到Rb(5P3/2)能级,将调谐至5P3/2→7S1/2跃迁的另一激光束(检测激光)与泵浦激光反向平行通过样品池,并在池的直径方向平行移动,利用光学吸收法得到Rb(5P3/2)态的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由于辐射陷获存在,有效辐射率是自然辐射率与透射因子(发射的光子在探测区域内没有被吸收的平均概率,它与吸收截面及激发态原子密度和空间分布有关)的乘积。由5P3/2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结合5P3/2←5S1/2跃迁线的碰撞增宽计算了透射因子。能量合并过程5P3/2 5P3/2→5S1/2 5D产生高位态5D原子,猝灭过程Rb(5P3/2) H2(v=0)→Rb(5S) H2(v=2)产生H2(v=2)态,H2(v=2)密度由Rb(5P3/2)与H2的碰撞猝灭截面得到。Rb(5D) H2和Rb(5P3/2) H2(v=2)发生碰撞反应可生成RbH分子,通过对不同H2密度时5D→5P3/2与5P3/2→5S1/2荧光强度比以及RbH分子X1Σ →A1Σ 跃迁线吸收光强的测量,首次得到了Rb(5D) H2→RbH H和Rb(5P3/2) H2(v=2)→RbH H的反应截面分别为4.02×10-17cm2和1.00×10-18cm2。实验表明,Rb(5P3/2) H2不直接生成RbH分子,而是通过二步反应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