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水热条件下采用Sm(NO3)3.6H2O,1-萘乙酸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双核钐金属配合物Sm2(1-npac)6(dmpy)2.(H2O)3(1)(1-npac=1-萘乙酸,dmpy=5,5′-二甲基-2,2′-联吡啶),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该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双核钐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以及C-H…π和π…π的堆积作用,双核分子进一步被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分析表明常温固态下配合物1发射橙色荧光,荧光寿命为0.87μs(598 nm)。  相似文献   

2.
马德运  郭海福  覃亮  路宽  潘勇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11):2473-2477
水热条件下采用Tb(NO3)3.6H2O,2-氯苯甲酸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双核铽金属配合物Tb2(2-cb)4(dmpy)2(NO3)2(2-cb=2-氯苯甲酸,dmpy=5,5′-二甲基-2,2′-联吡啶)(1),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图,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该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双核铽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C-H…O氢键作用,双核分子进一步被连接成二维平面结构。热稳定性表明化合物1能够稳定到280℃;荧光分析表明常温固态下配合物1发射绿色荧光,荧光寿命为431.8μs。  相似文献   

3.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2'-联吡啶、4,4'-联吡啶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自然挥发法制备了2个配合物{[Ag2(ELBA)(4,4'-bipy)2(NO3)]·2H2O}n (1)和[Ag2(ELBA)2(2,2'-bipy)]n (2)(ELBA=2,4-二氯苯氧乙酸,4,4'-bipy=4,4'-联吡啶,2,2'-bipy=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一维结构,其中,配合物1是通过4,4'-联吡啶和银离子间的作用形成梯状结构;而配合物2是通过Ag…Ag作用构筑S状结构。配合物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2'-联吡啶、4,4'-联吡啶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自然挥发法制备了2个配合物{[Ag2(ELBA)(4,4'-bipy)2(NO3)]·2H2O}n(1)和[Ag2(ELBA)2(2,2'-bipy)]n(2)(ELBA=2,4-二氯苯氧乙酸,4,4'-bipy=4,4'-联吡啶,2,2'-bipy=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一维结构,其中,配合物1是通过4,4'-联吡啶和银离子间的作用形成梯状结构;而配合物2是通过Ag…Ag作用构筑S状结构。配合物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Cd(OAc)2·2H2O与4-甲基邻苯二甲酸(H2L)及4,4′-联吡啶(bpy)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一个新型的配位聚合物{[Cd(L)(bpy)(H2O)2·2H2O]}n(1), 并用元素分析, 红外, 热重, 粉末衍射及单晶X-射线分析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首先展示二维层状的网络结构, 再进一步通过丰富的氢键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另外, 本文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以2,2'-二硫代二苯甲酸、2,2'-联吡啶、咪唑、硝酸锌和硝酸锰为原料,使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Zn(EBLA)(2,2'-bipy)(H2O)](EBLA=2,2'-二苯甲酸硫醚)(2,2'-bipy=2,2'-联吡啶)(1),自然挥发法制备了配合物[Mn(EBSA)(im)2(H2O)]n(EBSA=2,2'-二硫代二苯甲酸)(im=咪唑)(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结构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配合物1中,2,2'-二苯甲酸硫醚是通过水热方法由2,2'-二硫代二苯甲酸发生原位反应制备,Zn2+离子是五配位的四角锥双核结构;配合物2中,Mn2+离子是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1, 3-二[3, 5-(二羧基)苯氧基]-2-羟基丙烷(H4L)和4, 4′-联吡啶(Bipy)的Co(Ⅱ)配合物:[Co2(L)(Bipy)2]n (1), 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 由2个六配位钴原子组成的双核原子簇可简化为八面体型6-连接点, 连接4个羧酸配体分子L和其他2个双核原子簇。羧酸配体L可简化为四面体型4-连接点, 连接4个双核原子簇。平行排列的2个联吡啶分子连接两个相邻双核原子簇, 相当于“双桥”, 简化为拓扑回路的边。因此, 配合物1的骨架描述为sqc422拓扑网络。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u(cbba)2(im)2] (1)和{[Mn(cbba)2(bipy)(H2O)2]·bipy}n(2)(Hcbba=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im=咪唑,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2个配合物通过氢键或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合成并表征了2个双核配合物[Pr(2-Cl-4-FBA)3(5,5′-DM-2,2′-bipy)]2 (1)和[Dy(2-Cl-4-FBA)3(5,5′-DM-2,2′-bipy)]2·2(2-Cl-4-FHBA)(2),其中2-Cl-4-FHBA=2-氯-4-氟苯甲酸,5,5′-DM-2,2′-bipy=5,5′-二甲基-2,2′-联吡啶。配合物1以八配位的Pr3+为中心,其周围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三角十二面体。配合物2的结构是独特的,它包含2个自由的2-氯-4-氟苯甲酸分子,并以九配位的Dy3+为中心与周围的氮、氧原子形成扭曲的三棱镜几何构型。这2个配合物均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并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维和二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配合物12分别分为4步和5步进行分解。同时对配合物的三维红外堆积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热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主要气态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有机小分子碎片。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研究表明,它可以发射出Dy3+的特征跃迁对应的荧光。  相似文献   

10.
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和咪唑及2,2’-联吡啶为配体构筑了2种配合物[Zn2(npa)2(Im)4](1)和[Cd2(npa)2(2,2’-bipy)2(H2O)2]·2H2O(2)(npa2-=3-硝基邻苯二甲酸根,Im=咪唑,2,2’-bipy=2,2’-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2个配合物均为双核分子,具有M2C8O4十四元大环结构。配合物1的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3D网络结构,配合物2的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2D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Cl2·6H2O反应合成了2对手性配合物{[Co (D-hpg)(4,4′-bipy)(H2O)]Cl·H2O}n(1-D)、{[Co (L-hpg)(4,4′-bipy)(H2O)]Cl·H2O}n(1-L)、[Co (D-hpg)2(5,5′-BM-2,2′-bipy)]Cl·5.5H2O (2-D)、[Co (L-hpg)2(5,5′-BM-2,2′-bipy)]Cl·5.5H2O (2-L)。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配合物1-D1-L属于单斜晶系,P21手性空间群,分别呈现1D左手螺旋链和右手螺旋链,通过4,4′-bipy分子扩展为2D网状矩形格子结构。配合物2-D属于单斜晶系,P21手性空间群,为0D小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1D超分子双链,并以ABAB形式在a轴方向堆积排布。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差异归因于辅助配体和Hhpg配位模式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配合物1-D表现出电化学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并可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有效地检测组氨酸对映体和定量测定组氨酸混合物中的对映体过量。  相似文献   

12.
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和咪唑及2,2′-联吡啶为配体构筑了2种配合物[Zn2(npa)2(Im)4](1)和[Cd2(npa)2(2,2′-bipy)2(H2O)2]·2H2O(2)(npa2-=3-硝基邻苯二甲酸根,Im=咪唑,2,2′-bipy=2,2′-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2个配合物均为双核分子,具有M2C8O4十四元大环结构。配合物1的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3D网络结构,配合物2的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2D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5甲基-3-吡唑甲酸(H2MPCA)为主配体,在螯合配体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py)的存在条件下,与醋酸镉在常温下反应得到2个基于氢键构筑的羧基-水分子链的超分子化合物,[Cd(HMPCA)2(2,2'-bpy)]·2H2O(1)和[Cd(HMPCA)2(phen)]·2.5H2O(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化合物12中,单核镉的配合物和游离水分子通过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在此过程中,游离水和羧基构筑的链状水分子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化合物12的热重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4.
由溶剂热法合成了 2 个锰的超分子配合物[Mn2(2,2′-bipy)4(H2O)Cl3](L1)·6H2O (1)和[Mn(2,2′-bipy)2(H2O)Cl](L2)·3H2O (2)(L1-=对甲基苯磺酸根,L2-=间硝基苯磺酸根,2,2′-bipy=2,2′-联吡啶),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以Mannich反应为探针,研究了2种配合物的催化性能,并通过对比2种配合物的扫描电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分析了配合物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预测了配合物的活性位点,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活性位点的活化作用,进而阐述了配合物催化Mannich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水热条件下, 合成了一个新的锌(Ⅱ)配位聚合物[Zn(PCPA)2(4, 4′-bipy)(H2O)]n(PCPA=4-氯苯氧乙酸, 4, 4′-bipy=4, 4′-联吡啶),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锌(Ⅱ)分别与来自2个4, 4′-bipy的2个氮原子、3个4-氯苯氧乙酸的3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 形成变形的八面体的配位构型。由于4-氯苯氧乙酸和4, 4′-bipy的桥联作用, 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在此二维层状结构中存在的O-H…O氢键起到了稳定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Salen型双肟配体H2L1(H2L1=5,5′-二(N,N′-二乙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与乙酸铜反应,合成了一种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2)2](H2L2=4-(N,N′-二乙胺)水杨醛O-(2-羟乙基)肟),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含有Salen型双肟螯合配体4,4′,6,6′-四氯-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的超分子锌(Ⅱ)配合物[ZnL(H2O)2]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由1个锌(Ⅱ)离子、1个L2-配位单元和2个配位水分子组成。在配合物[ZnL(H2O)2]中,Salen-  相似文献   

18.
以2,2′-二硫代二苯甲酸、2,2′-联吡啶、咪唑、硝酸锌和硝酸锰为原料,使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Zn(EBLA)(2,2′-bipy)(H2O)](EBLA=2,2′-二苯甲酸硫醚)(2,2′-bipy=2,2′-联吡啶)(1),自然挥发法制备了配合物[Mn(EBSA)(im)2(H2O)]n(EBSA=2,2′-二硫代二苯甲酸)(im=咪唑)(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结构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配合物1中,2,2′-二苯甲酸硫醚是通过水热方法由2,2′-二硫代二苯甲酸发生原位反应制备,Zn2+离子是五配位的四角锥双核结构;配合物2中,Mn2+离子是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9.
以醋酸铜、邻氯苯甲酸(o-CBA)和2,2′-联吡啶(2,2′-bipy)为原料在甲醇水介质中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五配位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o-CBA)2(2,2′-bipy)]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2.046 0(4) nm,b=1.006 5(2) nm,c=2.160 1(4) nm,V=4.448 3(15) nm3,Z=4,Dc=1.585 g·cm-3,R1(I>2σ(I))=0.038 6,wR2(I>2σ(I))=0.080 2。配合物中2个铜(Ⅱ)离子通过2个桥连邻氯苯甲酸配体形成了1个双核结构,Cu(1)… Cu(1A)距离为0.343 27(8) nm。配合物中每个铜(Ⅱ)离子均分别与来自1个2,2′-bipy的2个氮原子和3个邻氯苯甲酸根的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结构。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弱的C-H…O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对配合物中 [Cu(o-CBA)2(2,2′-bipy)]结构单元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20.
陈茜茹  徐虹  侯红卫 《无机化学学报》2004,20(10):1155-1158
本文以3-二茂铁羰基丙酸(L1)、1,1′-二茂铁二羰基-3,3′-双丙酸(L2)、2,2′-联吡啶胺(dpa)以及Zn(Ac)2·2H2O为原料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混配合物[Zn2(L1)2(L2)(dpa)]。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是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并在N-H…O氢键和C-H…O氢键的作用下形成了二维的超分子化合物。采用差示脉冲对该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