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巷道的围岩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和双向差分建模方法,并用实例说明这两种方法在预测巷道的围岩变形方面都是简单易行的。  相似文献   

2.
岩石巷道围岩变形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M(1,1)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具有较小原点误差的改进的CM(1,1)模型,并且给出了双向差分模型、GM(1,1)模型与其改进模型对巷道围岩变形预测结果的比较,为灰色系统理论用于巷道开巷初期围岩及支护变形预测的实践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改进的灰色模型预测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用实例说明GM(1,1)模型预测巷道的围岩变形是简单,有效的;并对原GM(1,1)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具有较小原点误差的,改进的GM(1,1)模型,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也在文中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采集力学参数、建立计算模式的有效方法,应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ALGOR实现分别建立、统一联接(COMBSST)生成了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模型各结点的位移及受力情况,计算了巷道围岩变形;又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围岩未来力学行为及可能出现的破坏进行了预报,并对灰色模型的建模条件和预报精度作了分析比较;为巷道支护设计和围岩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于海洋 《山西科技》2013,28(5):35-37
巷道围岩稳定性对煤层开采安全进行具有重要保障意义。从变形分析角度出发,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变形预测模型基础,构建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以国内某煤矿采动影响阶段巷道两帮移近量的4个实测数据为初始值进行了变形预测。结果表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在矿山巷道围岩变形预计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巷道围岩变形率预测是巷道支护设计的主要环节,本文以影响回采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基础,分析整理了我国煤矿100多条典型的巷道实测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测各类巷道围岩变形率的回归方程,经理论检验与实例验证,预测方法可用于我国回采巷道控制设计,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明灰色建模的方法后,以马鞍山矿软岩巷道收敛变形实测数据为例建立了灰色微分方程,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实施灰色预测,继而为二次支护时间的确定及支护效果的评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隧道围岩变形量预测的灰色模型应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监测是掌握围岩的动态信息、确保施工期间隧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围岩位移预测则是支护形式、支扩参数设计恰当与否和了解运营以后隧道长期稳定性的关键所在.传统预测方法有基于岩体力学理论的计算方法、基于实测值的拟合方法等,本文通过以实际工程原始数据列作为参考数列,建立围岩预测量测数据的灰色预测预测模型以及3种GM(1,1)改进模型,并通过比较结果及关联度分析发现,一般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适用于围岩变形量的短期预测,更新递增模型和新陈代谢模型在作较长期预测时,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隧道围岩位移的灰色优化模型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边坡表面变形观测系统反馈信息特性的充分认识,采用灰色理论,沿用新陈代谢思想,从优化原理出发,进行逐层推导,得到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MAMUGM(1,1,w,η)预测模型,并在工程实例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模拟和预测精度,对变形非渐变点具有优越的处理能力,通过设置误差限,利用残差控制和样本重构两方面的优化选择,可以使模型能够进一步得到改进,为评估浅表层坡体的稳定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时序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时间序列分析法并将其引入到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预测当中,建立了ARMA(2,1)模型并编制了应用程序,对现场观测数据进行了等时性和平稳性处理,应用逆函数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软岩巷疲乏支护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隧道围岩位多的灰色优化模型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灰色GM(1,1)模型,多达用于等间距和低增长序列监测数据的模拟预测;对非等间距和高增长序列,一般经过等间距处理或经过复杂的变换建立非等间距模型进行预测,且往往产生较大的滞后误差。在时间序列[k,k 1]区间上,用n个小区间的梯形面积代替[k,k 1]区间上GM(1,1)函数曲线对应的面积,以优化提高背景值z^(1)(k 1)的精度。这种以优化灰色模型背景值为基础构建的灰色优化模型,普遍适用于隧道围岩位移等间距或非等间距以及低,高增长监测数据序列的位移预测,能很好地模拟预测隧道围岩移的Ⅰ型,Ⅱ型,Ⅲ型时序变化特征,且都能获得很高的模拟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某隧道围岩变形的实际监测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并建立GM(1,1)模型对围岩变形进行分阶段不同维度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几种改进的GM(1,1)模型的实际预测效果。计算证明了灰色模型在围岩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了解井巷工程破坏变形的发展过程和规律,采用基于超声测距的自动检测技术,获取巷道围岩变形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形成不同时刻巷道断面数据,存于海量存储器或发往监控中心,以便有效预防和治理.结果表明: 通过使用巷道围岩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可以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基建速度,减少用于大量返修工作的生产成本.由于系统采用了温度补偿单元和风速补偿单元,使测量精度达到毫米级.与其他系统相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GM(1,1)模型在基坑变形分析中的预测精度,采用三种方法对背景值改进的GM(1,1)模型进行优化,包括:对初始值添加修正项,使其符合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对时间响应式参数添加修正项,解决近似指数序列下改进GM(1,1)模型的背景值实用性问题;对基坑变形数据进行直接建模,使其适应于基坑变形的发展。建立了基坑变形预测的二次优化GM(1,1)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基坑变形预测实例中,结果显示再次优化后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围岩收敛变形预测精度,依托阳山高速铁路隧道,基于贝叶斯参数优化的经验模型预测收敛变形的趋势项,然后采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修正经验模型的预测结果,据此构建基于组合模型的高铁隧道围岩收敛变形预测模型.将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作为评价指标,与同类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经验模型的预测值与目标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一致,但对于数据中的波动部分,预测值与目标值存在较大偏差.误差修正模型较好地预测数据中的波动部分,对提高预测精度效果明显.在2组实测数据中,组合模型预测值的均方误差相较于经验模型降幅分别达到97.0%和93.4%,且较同类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损伤弹塑性模型和常规塑性模型两种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分析得知,采用岩石力学参数计算的损伤有限元模型比采用岩体力学参数计算的常规有限元模型更能反映岩体的不连续性,且围岩位移的计算值怀实测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对动压巷道变形起决定作用的围岩破裂区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塑性区和破裂区交界处的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公式,作为围岩应力大小的参考依据;同时得到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公式,作为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方案设计的依据,并结合锚杆支护理论,得到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方案.最终在鹤壁五矿动压巷道工程试验中得到运用,巷道变形得到明显控制,说明锚杆加锚索加喷射混凝土的控制方案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小波去噪的改进灰色自适应变形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形量的预测问题,研究了基于小波去噪的改进灰色自适应预测模型.由于监测变形体时很多因素会使测量数据与实际变形数据有偏差,因此首先利用小波去噪方法对变形监测数据序列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再利用灰色自适应模型预测变形量;并对模型的初值进行了修正.最后对一组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实例进行分析,表明该方法比单一灰色预测模型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