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开发纤维素基吸油材料,以棉浆粕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接枝聚合法合成了BMA接枝纤维素的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TG)、差热(DSC)等手段对所得吸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接枝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BMA接枝纤维素聚合物的接枝聚合反应性能及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棉浆粕)∶m(K2S2O8)∶m(BMA)∶m(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025∶1.5∶0.005,75℃下恒温反应6 h,合成的BMA接枝纤维素的接枝率最高(36.2%),均聚物含量相对较低(5.8%),且吸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
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接枝到凹凸棒土(AT)表面,制得表面键合伯氨基的改性粒子AT-APTES;通过AT-APTES表面的伯氨基和过硫酸铵(APS)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无皂乳液法实现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AT表面接枝聚合,制得最高接枝率为29.4%的杂化粒子AT-g-PMMA;采用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镜(TEM)以及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杂化粒子AT-g-PMMA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主要配方及工艺条件对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伯氨基-过硫酸铵引发体系可以有效引发MMA在AT表面接枝聚合,由于引发点位于AT表面,故接枝率较高.本研究体系适宜的温度为65℃,单体MMA用量为水质量的6%,APS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此工艺条件下可有效减小均聚反应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先接枝到AT表面的聚合物对后续的接枝聚合反应产生抑制作用,接枝率越高,抑制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3.
甲壳胺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是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甲壳胺的接枝聚合反应.通过对不同脱乙酰度(da)甲壳胺(CTS)的接枝聚合反应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从中得到优选的反应条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不同脱乙酰度甲壳胺及N-取代甲壳胺的接枝聚合反应结果,表明:甲壳胺中氨基参与了接枝聚合反应的引发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接枝量、ATR-IR、SEM、与水接触角、溶血试验和再钙化时间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电火花引发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表面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APE)薄膜的接枝聚合反应影响因素、表面结构和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电火花能有效引发HEMA在LDMA薄膜表面接枝聚合反应,随接枝聚合反应时间延长、单体浓度的增大。接枝量增大。随反应温度升高,接枝量增大到一最大值后,进一步升高反应温度,接枝量下降,最佳接枝聚合温度为60℃当在60℃单体φ=5%水溶液是反应2h时,经空气气氛和1.5kV电火花预处理72s和LDPE薄膜表面接枝量可达169ug/cm^2。接枝改性后LDPE薄膜与水的接触下降,亲水性增加,溶血程度减小,再钙化时间延长,血液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雷景新  廖霞  高峻 《化学学报》2001,59(5):685-689
采用接枝量、ATR-IR、SEM、与水接触角、溶血试验和再钙化时间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电火花引发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表面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APE)薄膜的接枝聚合反应影响因素、表面结构和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电火花能有效引发HEMA在LDMA薄膜表面接枝聚合反应,随接枝聚合反应时间延长、单体浓度的增大。接枝量增大。随反应温度升高,接枝量增大到一最大值后,进一步升高反应温度,接枝量下降,最佳接枝聚合温度为60℃当在60℃单体φ=5%水溶液是反应2h时,经空气气氛和1.5kV电火花预处理72s和LDPE薄膜表面接枝量可达169ug/cm^2。接枝改性后LDPE薄膜与水的接触下降,亲水性增加,溶血程度减小,再钙化时间延长,血液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接枝量测定、ATRIR和ESCA研究了电晕放电引发丙烯酸表面接枝LDPE薄膜,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放电能有效地引发丙烯酸在LDPE薄膜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随反应时间延长、反应温度提高和丙烯酸单体浓度增大,表面接枝量增大。当丙烯酸浓度为20%、聚合温度为70℃、反应15小时时,经电晕放电处理72秒后的LDPE薄膜表面接枝量高达22055μgcm2。  相似文献   

7.
将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接枝到凹凸棒土(AT)表面,制得表面带有可聚合碳碳双键的改性粒子AT-MPS;以二硫代苯甲酸氰基异丙酯(CPDB)为链转移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技术,在AT表面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聚合.通过红外(FTIR)、热失重(TG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以及RAFT链转移剂用量对聚合反应动力学和AT表面接枝聚合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通过RAFT聚合成功接枝在AT表面;基于RAFT过程的接枝聚合比传统自由基接枝聚合具有更长的反应时间和较高的接枝率.本体系相对适宜条件:温度为70℃,[MMA]/[CPDB]/[AIBN]为400/1/0.5.此条件下聚合反应具有很好的可控性,溶液中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1.3,AT表面PMMA接枝率为16.33%.引发剂和RAFT链转移剂用量过大均会造成接枝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FT-IR,ESCA,试样与水接触角和接枝率的测定探索了电火花用于引发丙烯酰胺(AAM)在BOPP薄膜表面接枝聚合反应的方法,研究了接枝BOPP薄膜的表面结构和亲水性能。结果表明,电火花能有效地引发AAM在BOPP薄膜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随着电火花处理时间和接枝反应时间的延长,AAM在BOPP薄膜表面的接枝率增大。电火花处理10min,BOPP薄膜在70℃,20%(质量分数)的AAM水溶液中反应1h,接枝率高达2.06%。接枝后BOPP薄膜与水的接触角显著下降,亲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表面光接枝聚合反应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性能对高分子材料应用至关重要,但多数聚烯烃材料表面惰性,需对表面进行改性或功能化.紫外光引发表面光接枝聚合反应具有诸多优势,因而获得广泛应用.作者以本实验室近年的研究为基础,结合这一领域国际上的部分重要研究成果,概述了实施表面光接枝聚合反应的一些新方法:控制,活性表面光接枝聚合、自引发光接枝聚合、暗区表面光接枝聚合、表面光接枝-交联聚合以及表面小分子光化学反应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未漂的马尾松磨木浆粕作为木质纤维素原料,研究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羟丙基马尾松磨木浆粕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的基本反应规律,讨论了各种反应参数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原料中的木质素在高锰酸钾引发体系中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初步得出在该引发体系中木质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木质素结构中的酚型结构单元和结构单元侧链上的羟基(可能主要是较活泼的α-羟基)所造成,可通过适当的醚化反应或氧化作用来消除。接枝共聚物的 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当接枝增量超过98%以后,纤维素的结晶衍射峰已基本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是马尾松磨木浆粕经羟丙基醚化后,接枝共聚反应可以渗透到晶区内部,随接枝增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消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