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李义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3):8145-8148
利用25年(1983.7—2008.6)的ISCCP D2云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总云量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高原地形特征、大气环流形势等作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对中国乃至北半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高原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气候条件,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进行基本判断,进而提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建立涵盖青藏高原全境的生态监测体系、构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和信息平台、生态建设项目的监测与评估3项建议,以整体提高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金华山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土壤渗透试验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探讨了林业用地中林地土壤渗透系数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容重呈线性相关 ,提出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应建立人工 (乔木 )———天然 (灌丛 )复合植被。  相似文献   

6.
7.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将土壤作为限制因子、海拔高度作为影响因子引入到中国气候-植被的建模之中,不仅在总体上使模型精度由前人的40%左右提高到74%,而且也改善了单项植被类型的模拟精度,从而建立了可用于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中国气候-植被模型。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飞仙关组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重要天然气储集层,已成为我国油气的重点勘探地区之一。通过对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地层沉积相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储层发育的机制。研究发现,川东北地区长兴-飞仙关组主要发育有陆棚、缓坡、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及台地边缘礁滩等沉积单元,台地边缘礁滩相为该区最有利的储层微相,礁、滩相发育有关的各种颗粒岩、泥粒岩或鲕粒岩,经白云石化和选择性埋藏溶解作用形成的各种次生孔、洞、缝的储渗体,它们被周围致密岩体的包围、封堵及上覆含泥质、膏质岩层封盖而形成圈闭。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克州土壤环境情况,在国内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污染的定义,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指导问题,及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牧区的某些草场类型有“板结退化草场”之称。板结系指三七壤坚实,退化系指牧草衰退、产量低。根据调查,板结退化草场亩产鲜草只几十斤到百余斤,在局部地段甚至形成秃斑,寸草不生,给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板结退化昔日场”在四川省甘孜州的石渠、色达、理塘等县较为常见;阿坝州的红原、若尔盖县局部地段亦有小面积分布。造成草场土壤板结的原因通常认为有机械的作用。如过度放牧,地面被牲畜频繁践踏,  相似文献   

11.
12.
 气候与人类的孕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纵观气象发展史,气候的变化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相关。汉代的匈奴,宋代的西夏、鲜卑和女真人向南入侵中原往往都与当时的气候有关,直至后来的蒙古大草原干旱导致了蒙古人对中原地带的入侵。最近有学说认为,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向欧洲征战的时节,恰巧是水草丰茂、气候湿润宜人的季节。由此可见,气候对整个人类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芜湖市两所省属重点中学,一所市属重点中学,一所市区一般中学和一所市郊中学的部分初二学生的为对象,用80.8神经类型测试表进行三种不同难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各类别学校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大脑机能发育的差异性,并表现为不同的机能特点。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在广义上讲其范围除青藏高原主体外还包括帕米尔高原、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的山地高原等地区。它东西长约三千二百公里,南北宽一千五百多公里,面积大约有四百八十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雄伟壮  相似文献   

15.
对青藏高原四种不同放牧强度(围栏封育、轻牧、中牧和重牧)高寒草甸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及植被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士壤养分和植被群落特征有较大差异.土壤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质量分数及地上生物量变化一致,表现为围栏封育>轻牧>中牧>重牧,然而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正好与之相反,表现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地下生物量变化一致,表现为轻牧>围栏封育>中牧>重牧.经分析,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密切相关,其中土壤淀粉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和植被特征的相关性最好,因此这两种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质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也正以3倍的速度加速变暖,使原本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环境问题日趋恶劣。南水西调(1995)战略计划其调水源地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工程实施后不但可以解决新疆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缺水问题,更重要是治理新疆塔里木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保护青藏高原及全球气候、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典型区域沙尘天气与气候要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藏高原沙尘活动典型区内10个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东北部、北部、西部、西南部近40多年来沙尘活动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等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来,研究区内沙尘活动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年沙尘活动日数、年均风速处于下降趋势,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年均相对湿度变化平缓.沙尘活动日数与各气象因子在不同的时间尺度有不同的相关关系.除共和、都兰、格尔木、拉孜、山南月沙尘活动日数对月均气温滞后的正相关性显著提高外,其他站点、气候要素对于沙尘活动的影响均没有滞后效应.沙尘天气的高发期对应着暖干气候,低发期对应着冷湿气候.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77年在安县某水利工程勘测中搜集的资料,应用岩相古地理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了晚侏罗世莲花口组砾岩中一古冲积扇体的岩相特征、结构模式以及受其控制的某些岩溶发育规律,进而阐明了古扇上三条河流(何家沟、水磨河和干坝子河)的建坝条件。  相似文献   

19.
气候楔状体是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在地层中保存的楔状沉积物。其形态、规模、沉积物质特征各异。在中国北方、气候楔状体分布的南界大致在37°30′N,西界为107°20′E左右,在此以北、以东广泛发育着不同类型的气候楔状体。换言之,在这个区域内气候楔状体存在形态上和沉积特征上的差异。根据楔状体的充填物质特征可将中国东北、华北气候楔分为三类:1、冰楔;2、冰楔假形;3、砂(土)楔。三者都是不同气候作用的产物,同时存在着时间上的继承性。一般认为,气候楔状体的形成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在相对湿冷的环境下利于冰楔和冰楔假形的形成;相反在相对干冷的环境下利于形成砂(土)楔。在中国东北、华北以上三种类型的楔状体在空间上存在着东西差异。大兴安岭以东冰楔、土楔分布较多,以西砂楔为主。楔状体类型的空间差异反映出中国北方在晚更新世晚期东部湿冷而西部干寒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讨论了高原隆起前的早第三纪至现代青藏高原的7次抬升过程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应用气象学理论分析了当时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结论:(1)高原隆起前的干热气候是由于隆起前全球地势平坦,致使大气热机效率很低之故;(2)渐新世初高原的水平尺度达到了斜压大气地转适应的临界尺度,大气环流从南北两极“两涡对峙”突变成地球三极的“三涡鼎立”,气候发生突变;(3)分析了2.5Ma时高原抬升到2000m这一重要临界高度后大气环流的一系列相应变化;(4)计算、比较了最大冰期地气系统能量平衡与现代的差异,并由此分析了当时的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