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指出了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计量检定的重要性,结合河南省南阳市辖区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计量检定的现状,着重分析了计量检定与计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化学分析计量》2007,16(5):76-76
一种矿井环境可燃气体分析方法及装置,属于检测和分析工矿环境多种可燃气体的方法及装置。该分析方法使用一个催化传感器,把催化传感器放置在多种混合可燃气体中,由单片机对电场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电场控制器对催化传感器施加不同的电场,催化传感器输出不同的、包含混合可燃气体信息的信号,不同可燃气体的信息信号通过闭环检测器送入至单片机,单片机对得到的可燃气体进行分析,分析气体的种类和浓度,并通过数字显示器显示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亦称测爆仪,广泛应用于危险化学品场所中可燃性气体泄漏事故的检测报警,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用计量器具。JJG693-2004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以下简称报警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4年3月2日批准,并自2004年9月2日  相似文献   

4.
将UWP(Windows通用应用平台)技术应用于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智能检定系统的设计,研制移动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智能检定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端和PC端,移动端包括委托单信息处理、检定数据处理、数据上传、XML数据管理4个模块;PC端包括上传信息读取、委托单/证书/记录生成及打印两个模块。该系统的研制实现了检定系统在手机、平板、智能检定工作台等的跨平台应用,提高了报警器的检定效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器的分类。对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为此类报警器的检测方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线型光束可燃气体探测器的的校准方法。对线型光束可燃气体探测器的示值误差、报警功能、响应时间、光强衰减性能和抗日光干扰性能等主要计量特性及技术指标进行校准,给出了各主要计量特性的校准条件、试验设备和具体校准方法。对两台线型光束可燃气体探测器进行了校准,其示值误差用相对误差表示分别为–5%和4%,用引用误差表示分别为–4%FS和3%FS。经验证,上述结果均未超出设定指标,响应时间等其它主要计量特性也符合方法要求。该方法校准后的计量特性及技术指标较为合理,校准方法切实可行,可以用于线型光束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校准。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检定人员在气体报警器检定时对气体标定罩的正确使用,对标准罩、大罩、小罩、不带罩4种情况进行试验,并对气体报警器检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响应时间、重复性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绝对误差±5%FS之内、响应时间不大于60 s、重复性不大于2%的技术指标要求时,使用标准罩能够得到更准确、稳定、符合现场模拟真实数值的检定结果。该研究有利于提高气体报警器检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氰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校准方法.通过模拟实际的气体扩散状况,分别对扩散式电化学传感原理的氰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的示值误差、重复性、响应时间等项目进行校准.总结了多台仪器的校准结果,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氰化氢气体检测仪校准的技术指标:绝对误差为±2μmol/mol,或者相对示值误差不大于10%,满足其一即可;重复性不大于3...  相似文献   

9.
针对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检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防护问题,研制了一种防毒防害型气体报警器检定操作台,该操作台主要由操作台体、透明橱窗、排风装置、转子流量计、减压阀等组成。该操作台可以提高计量检定实验室在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检定时对环境条件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按照常用气体报警器的分类,系统分析了每种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及应用范围,介绍了常用气体报警器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用于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计量检定用手持控制终端的设计。通过对手持终端的软件、电源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和主控系统的研发,实现了无线控制报警器检定的操作,并可在手持终端上显示报警器的相关参数以及检定结果等内容。该手持终端提高了检定效率,避免了有害气体对检定人员的侵袭。  相似文献   

12.
何坚刚  万旺军  吴刚  王琛  诸静  袁从慧 《色谱》2019,37(10):1129-1133
建立了一种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易燃液体的检测和分类的有效方法。以凹版油墨为模型样品体系,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鉴定了样品中的易挥发组分。考察了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和组分含量等特性参数。利用外标法测定了组分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8%~2.88%,加标回收率为92.8%~103.1%。采用该方法对多种实际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用混合溶剂闪点预测模型计算了样品的闪点,与闪点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易燃液体实际样品闪点的预测,实现化学品的分类,闪点预测值与实测值最大偏差仅为3.2℃。该方法为易燃液体实际样品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颖、高效和便捷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合成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代淼  周理  周亚平 《化学进展》2004,16(5):747-750
天然气水合物(NGH)是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笼形物,亦称可燃冰.在冻土带和海洋中已发现大量天然气水合物,是清洁燃料的后续天然资源,但开采技术尚不成熟.由于1m~3天然气水合物在常温下可释放约164m~3的天然气和0.8m~3的水,因此合成天然气水合物,可实现天然气的固态运输,更便于在天然气汽车上的储存.本文介绍天然气水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其人工合成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Gondal MA  Dastageer A  Shwehdi MH 《Talanta》2004,62(1):131-141
A photoacoustic (PA) spectrometer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race gas analysis and for the detection of gas leak at part per trillion by volume (pptV) level. This PA system comprises of a resonant photoacoustic cell, a pulsed line tunable CO2 laser as an excitation source and a sensitive electret microphone as a photoacoustic detector with an option to trigger the safety alarm system for early warning of gas leaks. In this work, three resonant PA cells with various geometries have been developed at our laboratory for the detection of photoacoustic signal using pulsed laser system and their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have been studied. As a special application of this PA system, the detection of sulfur hexa fluoride (SF6) gas using these three cell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optimizing the sensitivity. Besides this, our PA system can very well be applied for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detection of hazardous gases in a noisy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介绍氨气报警器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氨气标准气体配制和氨气报警器技术指标的研究,确定了校准项目以及校准方法.校准项目包括绝缘电阻、绝缘强度、示值误差、重复性、响应时间、报警误差、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相似文献   

16.
于爱民  王芬蒂 《分析化学》1993,21(6):736-739
本文使用自制的便携式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对可燃气体中N_2、O_2、H_2和CH_4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氩气为载气和工作气体,考察了改进后的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洲器(MIPID)的工作参数对测定的影响。对煤气和乙炔中的O_2、N_2、H_2和CH_4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与热导池检测器(TCD)的气相色谱法一致。讨论了高电离电位(>11.7ev)气体组分在MIPID中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7.
Lithium and sodium metal batteries are considered as promising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due to their ultrahigh energy densities. The high reactivity of alkali metal toward organic solvents and salts results in side reactions, which further lead to undesirable electrolyte depletion, cell failure, and evolution of flammable gas. Herei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nd in situ optical microscopy are us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organic electrolyte decomposition and gas evolution on a sodium metal anode. Once complexed with sodium ions, solvent molecules show a reduced LUMO, which facilitates the electrolyte decomposition and gas evolution. Such a general mechanism is also applicable to lithium and other metal anodes. We uncover the critical role of ion–solvent complexation for the stability of alkali metal anodes,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lyte gassing, and provide a mechanistic guidance to electrolyte and lithium/sodium anode design for safe rechargeable batt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