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刘勰主编的《心雕龙》对陶渊明及其作品只字不提,主要是由于青年时代的刘勰,无论在人生观还是学观上同陶渊明都是格格不入的,尽管刘勰也主张“通变”运日新,也重视采,但他强烈的宗经思想使他的学思想和价值取向,相对地说比较保守,而萧统不仅在他主编的《选》中选录陶渊明诗八首、辞一首,而且还编了《陶渊明集》,并亲自撰写了《陶渊明集序》、《陶渊明传》,在《序》、《传》中对陶渊明作了很高评价,这是由于萧统虽贵为太子,但所处宫廷重重矛盾的环境,使他向往身心自由的理想社会,这与平淡自然、志趣高远的陶渊明诗作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陆机与萧统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析萧统的文学批评原则与陆机的文论之间存在的明合暗契之处,表征出陆机的文学理论是萧统批评原则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萧统的《文选序》、《文选》的体目设立与选篇,皆显露出陆机的影响,其对陶渊明评论中的人格与文品相统一的论点同陆机的人格理想也有思想意蕴上的一致性。文章同时也指出了萧统与陆机文学理论的不同之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选集,萧统《文选》及其序言涵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观念的三种主要思考方向,即:追本溯源、分类细化、专门化,因而在这一时期的文体发展进程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萧统遗迹及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江南北分布着多处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和选楼遗址,它们是各地历史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作为我国民族化精华之一,在丰富各地历史化名城内涵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萧统在选中设情类,并选情赋入篇,是顺应了时代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也表现了作为人的萧统对学抒情性与人性复归的认同,但他对艳情学的态度极为谨慎,“发乎情、止乎礼”才是他践行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6.
重视研究萧统读书台和增华阁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萧统读书台在人民中影响久远,应注重发掘其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在萧统《文选》对赋的分类中 ,情这一类被作为专门的类别提了出来。这在文学集子的分类里 ,是一个创造性的开始。为弄清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 ,本文试图通过对《文选》赋的分类中情这一专类的分析 ,去寻找与萧统文学思想相通的契合点。萧统列“情”这一专类并非是为了赞扬爱情 ,他的选录依然是符合他的儒家正统思想标准的 ,即典而不野 ,在“情”这一类中就是“发乎情止乎礼”,讲究“以礼自持”,以达到其讽化世人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其“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文学思想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文选》分类的确有可议之处,尤其是其小类。然这往往是“天然地”存在的,故只要对一大批文章进行较细的分类,就难以完全避免他人之“议”。姚鼐、章学诚诸家的批评主要是因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实际操作与理论要求间的差异及其“不思当时事实”所致。姚说似是而非,《古文辞类纂》亦多类似《文选》之“失”:章说太半责非其所当责,少半或有理而萧统“持之有故”。《文选》在文体分类方面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尽管其更多的只是继承而非新的建树。  相似文献   

9.
萧统在文选中设情类,并选情赋入篇,是顺应了时代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也表现了作为文人的萧统对文学抒情性与人性复归的认同,但他对艳情文学的态度极为谨慎,“发乎情、止乎礼”才是他践行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10.
《文选》的编纂过程以普通七年(526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在此不同时期内,萧统和刘孝绰、何思澄等东宫学士分别担当了不同的角色。由此,一些《文选》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萧红自传》是肖凤老师筛选的一本萧红作品集。虽然萧红生前没有写过自传,但这本合成的自传和其他自传一样记录了作者的生平经历、个性特点、心灵感受,同时,还让我们领略作者的创作风格。合上自传,一个全景式的萧红历历在目。《萧红自传》的编写是严谨的,也是严肃的,其写作具有诗的旋律,具有很高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大学生自尊现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自尊量表对云南省34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自尊在民族和家庭类型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独生子女、城乡、学历、月收入、月支出、是否干部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自尊水平低于男生;自尊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揭示了现代生活的困境,抓住人们精神世界里最敏感和脆弱的神经,把人们引向最为原始的孤独和无助的境地,引发人们在这样的状态下思索、挣扎和寻找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完成在精神荒原里流放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4.
现代爱情小说的经典之作《伤逝》,自发表来一直为人们关注,也获得了高度评价。可是相关的评论文章多停留于宏大话语和文本外部问题的探讨上,很少从细部去阐述鲁迅作为伟大文学家之所在。潜心细读《伤逝》,它那玄妙精巧的双层标题、独特精深的单句开头、显隐交织的手记体叙事视角、意蕴丰赡的开放式结尾呈现了经典文本的建构策略——以现代叙事解构传统,彰显了鲁迅先生作为现代小说奠基人精湛的叙事技巧,也见证了他不愧为文学大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明月熙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3):27-29,33
曹丕《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新风,萧绎《金楼子》在南朝亦成为文学创作的理论指引,二作虽相隔有年,但其中之继承关系清晰可见,同时因所处的不同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以及文学自身发展轨迹的变化而又有着革新之处。这种继承与革新主要集中在立言、辨体、审美认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消瘀止痛膏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鼠足爪肿胀法、鼠耳肿胀法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法 ,观察消瘀止痛膏抗炎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其能降低蛋清致大鼠足爪肿胀、二甲苯致小鼠鼠耳肿胀程度和降低冰乙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 ,表明消瘀止痛膏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啼笑因缘》中大量出现的"手绢"是一种戏剧化道具的设置。"手绢"作为道具和爱情符码,构建了爱情关系并暗示着爱情关系的发展;"手绢"作为道具因人而异的多重用途塑造了人物独特的人格,"手绢"作为道具所特有的戏剧性唤醒了读者已有的审美储备。通过《啼笑因缘》中戏剧化道具设置的考察,可探究张恨水言情小说的戏剧化特点及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抒情诗是萧衍父子诗文里的大宗,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中大体有别离送行的流连哀思、男女之情的哀婉闺怨、家国之忧的沉郁深致这三类。其中送别诗中的意象运用、爱情诗中的情景交融和述怀诗中的悲剧意蕴共同构成他们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童氏"7.5"的计算方法,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油水相对渗透率之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出发推导出一种新的计算童氏"7.5"的公式,该方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低渗透油藏。通过实例,证实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箫是一种乐器,演唱曲子词时常用来伴奏。箫吹出的曲调多样,又具有"哀怨"的基质,这使它在诗词中成为一种文化内蕴丰富的意象。文人们又凭借箫声内涵丰富的特质,营造出情景交融的别样的意境。人们借助它为宴饮助兴;人们用它来寄托内心情思,抒发感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和文化的沉淀,箫逐渐有了独特而稳定的文化意蕴,成为萦绕在文人骚客们心头的遗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