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赵飞浪  袁倚盛 《色谱》1995,13(4):262-263
 采用双柱、双泵和双阀,通过住切换技术对尿中的香草扁桃酸(VMA)进行直接进样分离,并用电化学检测器检测。样品先进入柱Ⅰ,初步分离后,包含VMA的组分被切换入柱Ⅱ进一步分离。结果显示,此法操作简单、快速,回收率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柱、双泵和双阀,通过住切换技术对尿中的香草扁桃酸(VMA)进行直接进样分离,并用电化学检测器检测。样品先进入柱Ⅰ,初步分离后,包含VMA的组分被切换入柱Ⅱ进一步分离。结果显示,此法操作简单、快速,回收率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配有五阀(2个十通阀和3个六通阀)、七柱(2根毛细管柱和5根填充柱)和三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A、热导检测器B和C)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天然气的组分。借助阀的切换系统及设置的分析程序,一次进样便可实现天然气常规组分的测定。检测器A用于烃类气体的检测,检测器B用于永久气体的检测,检测器C用于氢气检测。根据标准样品组分的保留时间对未知样品作定性检测,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符合国家标准GB/T 13610-2003中的规定,本方法所测得的由标准气体所混合组成的标准样品中,各组分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4.
发展了一种可用于快速检测胰腺癌中K-ras癌基因点突变的电化学发光-聚合酶链式反应(ECL-PCR)分析方法。该法采用三联吡啶钌标记的上游引物和生物素标记的下游引物对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再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va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由于野生型样品和突变型样品间存在酶切位点的变化,其中只有野生型样品能被切断;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连接,将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收集到检测池中,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采用该法对13例胰腺癌组织中的K-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进行点突变分析,只需要10μL样品、20min孵育时间和30s采集时间,就可得出其中有12例存在点突变,点突变率为92.3%。本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快速、灵敏,可用于检测任何一种导致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改变的基因点突变。  相似文献   

5.
同时测定环境土壤和水基质中的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和阴离子对于选择合适的硝基芳烃类化合物降解方法和实现地表水水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两个六通阀和一根富集柱将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连接,搭建了色谱联用体系。系统操作可分为4个阶段:(A)样品加载到定量环;(B)分离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和阴离子;(C)阴离子在AG20柱中富集;(D)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分别测定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和阴离子。通过将液相色谱柱直接连接电导率检测器,确定阴离子流出液相色谱柱的时间,优化六通阀的切换时间,保证方法的准确性。在最优条件下,阴离子的检出限为0.005~0.020 mg/L,硝基芳烃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43~0.150 mg/L。3组不同加标浓度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8.20%~105.38%,相对标准偏差为2.0%~11.5%。该方法被用于检测5份地表水样品和5份土壤样品,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均未检出,3种阴离子在地表水样品中的检出量为0.41~55.3 mg/L,在土壤样品中的检出量为0.56~30.2 mg/kg。经过方法学验证和实际样品检测,证明该色谱联用体系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  相似文献   

6.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电化学法测定酱油中的氨基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电化学检测器分离并测定了18种常见氨基酸. 实验首先对酱油样品进行了简单前处理, 然后以一定浓度的NaOH和NaAc溶液为淋洗液, 选择合适的梯度淋洗条件, 使18种氨基酸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上实现良好地分离, 并用脉冲安培检测器进行了测定. 氨基酸的检出限为1.7~20.0 μg/L, 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5%~108%范围内. 方法灵敏度高, 操作简单, 重现性好, 不需要繁琐的柱前或柱后衍生操作. 已应用到生抽和老抽酱油调味料产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纯氮化硅粉体中的9种微量杂质元素(Al、Ca、Co、Fe、K、Mg、Mn、Na、Ni),建立了悬浮液进样-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制备稳定悬浮液对样品颗粒度的要求,并通过六通阀将悬浮液引入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装置检测.本方法采用水溶液标准进行定量分析,无需对悬浮液的pH值进行精确调节,能够保持液体阴极辉光等离子体的稳定性.研究了仪器装置的操作电压、载液流速、光电倍增管积分时间等因素对检出限的影响.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操作电压1080 V,载液流速1.2 mL/min,光电倍增管积分时间800 ms.利用六通阀进样系统对原有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装置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悬浮液直接进样检测.用此装置对氮化硅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得到各种元素的检出限在0.2~53 mg/kg之间,RSD在1.1%~5.0%之间.通过对氮化硅标准参考物质ERM-ED101进行分析,其测定结果与高温高压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一致,并与标准参考值吻合,表明此方法可用于氮化硅粉体的悬浮液直接进样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具备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喷射式电化学发光流动检测技术建立了奶粉和液态奶中三聚氰胺检测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三聚氰胺浓度的负对数在1.0×10-9~1.0×10-3g/L范围内与其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0×10-9g/L。不同加标量的阴性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2%~114.2%,相对标准偏差为0.46%~1.2%。该方法具有检测灵敏、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等优点,有望用于三聚氰胺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纯硼酸中痕量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测定方法.建立了使用阈切换技术联合离子色谱同时测定高纯硼酸中痕量阴离子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水溶解后,通过阀切换技术,使用蠕动泵和IonPac TAC-ULPI超低压浓缩柱,消除基体中硼酸根的干扰,同时在线富集样品中的阴离子,最后使用IonPac AS15分析柱进行分离.在20~500μg/L浓度范围内,7种常见阴离子的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优于0.995,对硼酸样品进行加标,7种阴离子的平均回收率为90%~106%.该方法可应用于高纯硼酸中痕量阴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pH检测在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疾病诊断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电化学法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pH检测方法之一.然而,商品化的pH计存在体积大、质子敏感膜易损等问题,仅能在相对稳定的样本溶液环境中工作,并不适用于植入式pH分析.本文将氧化铱纳米颗粒修饰在碳纤维微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  相似文献   

11.
屈锋  林金明 《色谱》2001,19(6):489-492
 建立了同时测定氧化型和还原型辅酶Q以及维生素E的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方法。样品中氧化型和还原型辅酶Q9和Q10 以及维生素E混合物经过液相色谱分离柱分离 ,在 - 5 5 0mV的电化学调节池中将氧化型辅酶Q还原为还原型 ,再经过 15 0mV分析池将样品中原有的还原型辅酶Q和经过调节池还原的辅酶Q以及维生素E一同氧化。该方法用于小鼠组织线粒体和血浆样品中氧化型和还原型辅酶Q9和Q10 以及维生素E的同时检测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是一种具有纳米级结构有序性的二维或三维有机结晶材料, 具有高度周期性和可修饰性等结构优点. 基于COFs制备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 在检测生物样品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本综述简要概述了COFs的合成方法与策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介绍与分类以及COFs在电化学生物传感检测生物样品领域的应用. 最后本综述对COFs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的技术瓶颈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Ho2O3为反应物,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磷酸钬(n-HoPO4),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对其进行形貌表征和元素组成分析.将n-HoPO4和血红蛋白(Hb)复合材料修饰于裸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H2O2的电化学检测.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技术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b/n-HoPO4/GCE对H2O2的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效果;n-HoPO4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促进了Hb与工作电极间的直接电子转移.研究了不同pH值和电化学扫速对修饰电极响应电流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此生物传感器对H2O2在50 ~ 1000 μmol/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线性系数R=0.999,检出限为17 μmol/L(S/N=3).此生物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宽、稳定性和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吕元琦  邬春华  袁倬斌 《分析化学》2004,32(8):1016-1018
制备了聚 2 ,3 吡啶二羧酸修饰玻碳电极 ,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在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在 pH 7.4的 0 .1mol/LPBS底液中 ,聚 2 ,3 吡啶二羧酸薄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并可以清除去甲肾上腺素测定中的抗坏血酸干扰。去甲肾上腺素检测的线性范围是 2 .0× 1 0 -6~ 5 .0× 1 0 -5mol/L ;检出限为 7.2× 1 0 -8mol/L ,用于分析针剂样品的结果和标示值一致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技术具有分子印迹技术的高选择性及电化学发光技术的高灵敏性,以及发光易于调控、稳定性好、便于微型化和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重金属检测、免疫传感技术、基因传感技术、酶传感技术、食品安全与药物分析等领域。该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原理和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技术在食品安全与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应用恒电位在金基底表面电化学沉积纳米金,通过Au—S键将巯基修饰DNA探针固定在纳米金表面,与互补靶序列杂交,构建计时库仑电化学DNA传感器,并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术(SEM)与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EIS)观察纳米金和表征DNA传感器的构筑过程.以氯化六氨合钌([Ru(NH3)6]Cl3,RuHex)作电化学杂交指示剂,由计时库仑法检测人工合成APL的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表明,纳米金能放大RuHex检测信号,杂交前后电量差值(ΔQ)与靶标链DNA浓度的对数(lgC)值在1.0×10-13~1.0×10-9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下限3.7×10-14mol.L-1(S/N=3).该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有望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张维  肖江群  周勇亮 《电化学》2006,12(4):429-433
微电极的制作是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CO2激光烧蚀结合化学腐蚀快速制作微流控芯片阵列微电极的方法.在溅射Au/Cr的玻璃基片上涂敷指甲油作牺牲层,利用CO2激光烧蚀开窗口,经化学腐蚀后获得阵列电极,电极宽度为100μm.考察了激光加工参数及牺牲层对电极加工质量的影响,对由键合包封制作的微流控芯片,循环伏安及流动注射分析测试表明,该电极芯片可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安培检测.  相似文献   

18.
短裸甲藻毒素(BTX)是具有极强毒性的生物毒素,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人类中毒.由于该毒素没有光学和电化学信号,检测十分困难.本工作利用纳米金作为载体,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毒素抗体同时固定到纳米金表面,通过HRP催化H2O2氧化邻氨基酚(OAP)产生的电化学信号检测样品中的毒素,增大纳米金表面HRP和抗体的物质的量比使电化学信号得到极大增强.免疫反应样品电动进样引入分离毛细管中,在毛细管入口端进行顺序堆积在线富集,使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该方法通过纳米金辅助信号生成和顺序堆积在线富集技术实现了对扇贝样品中BTX-B的快速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0.1~120 ng/mL,检出限为26 ng/L,检出限比常规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低365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0.5Mn0.5O2(x=0.1-0.8),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检测手段表征了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了不同组分下富锂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2MnO3组分含量较高时,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较高,但循环稳定性较差;该组分含量较少时,所得样品中出现尖晶石杂相,且放电容量较低,但循环稳定性较好;综合来看,x=0.5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x=0.4,0.6时材料也表现出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技术在生物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及药物分析领域的不断扩展,发展高灵敏度及高选择性的分析手段以解决复杂样品体系中低浓度待测物的分析测试问题是十分迫切的需求.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由于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及可控性强等优点,是处理低浓度样品的有效工具.这种方法与免疫传感技术相结合,有利于实现生物体液等复杂样品中极低含量生化物质与药物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本文综述了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近年来在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中出现的新型固相载体、电化学发光探针和共反应物、以及多组分免疫传感技术等,并对其在生物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