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腾  张茹兰  丁佩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6):11271-11281
为优化移动机器人履约系统(Robotic Mobile Fulfillment System,RMFS)中移动机器人运行成本,提出一种考虑移动机器人任务分配和货架储位再指派的联合优化策略。以移动机器人完成任务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考虑移动机器人重载和空载成本差异的数学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经与返回原位置及返回距离拣选台最近位置两种策略进行仿真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联合优化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移动机器人完成任务成本,提高拣选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储位分配混乱及仓储效率低的问题, 提出一个通过多种群空间映射遗传算法求解的组合优化模型. 该方法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改进, 对货物自身需求量、 货架重心及货物相关性这3个方向组成的目标函数进行整体寻优. 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得到了较现有算法更优的结果, 3个目标函数值均有改善, 并且任务容量会影响改进方法的优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钢铁企业原料场储位选择问题,以提高料场利用率和稳定原料成分为目标建立了储位优化准则,并结合三角模糊数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原料场储位优化方法,为到达原料场的每种原料寻找最优储位.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不仅能实现储位的自动选择,还能显著提高料场利用率和原料成分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近代湖南新政,刺激着政治上的新旧之争,使保守与激进更趋于极端.以陈三立为代表的渐进变法思想,泯除新旧,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立根于人才固本之论,其政治品格昭示近现代知识分子经世务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了克拉克和绍克拉克的观点提出的历史背景,认为学习和教学是人类的非常复杂的活动,随着技术在教育中日益广泛使用,对人的认知、交往、情感、行为等将产生更深刻的影响,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教育工作者没必要卷入"学媒之争"这样一场论战,也没有必要在一个新媒体出现的时候,费尽心机去对新旧媒体进行比较研究来证明新媒体是否更加有效地促进学习.每一种媒体的运用都会在某些方面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6.
国美是中国家族企业中的明星代表,其发展凝聚着中国民营企业在中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所有特色。这场以控制权争夺为焦点的国美之争是中国后二十年市场经济进程中各类矛盾内涵的历史浓缩,其走势对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国美之争为案例切入点,深入分析该案例中存在的经理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得出其对中国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严、王之争不仅彻底影响了王世贞的政治命运,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他后半生人格心态之发展。随着严、王之争的展开,王氏以文章垂名不朽的人生志趣逐渐确立;严、王之争也改变了王世贞的文化心态,庄禅思想对王世贞文化心态的渗透使其形成出禅入玄的人生态度。心态的转变使王世贞的眼光更开阔,对于复古与创新、尊雅与尚俗之间的关系理解得也更为透彻,这使他超越了前后七子的其他成员,成为复古派中转变最大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内部的"礼仪之争",最初是从文化层面展开的,它表明的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如何相互理解、相互阐释的沟通问题.但随着罗马教廷和康熙皇帝的先后介入,"礼仪之争"成为他们争夺中国教会控制权和受教信徒的工具."礼仪之争"最终导致了康熙晚年的禁教.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随意的破坏成例。“汤沈之争”暴露了明清戏曲家对戏曲音律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朱国伟 《菏泽学院学报》2003,25(3):63-66,48
周、淳之争是焚书坑儒的前奏,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比较充分地揭示了周、淳之争发生的真正缘由,进而对秦政府发动焚书坑儒事件的原因作进一步探寻,以期弥补历来学者对这一问题论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文档格式标准OOXML(Office Open XML)通过了国际的投票成为了文档格式的国际标准,而我国在这里却投上了反对的一票,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琢磨与思考,XML技术在国际上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拥有自己的很多国际标准.本文就试图通过这次事件来分析文档格式标准之争的内在含义及其对我国XBRL发展的影响思考.  相似文献   

12.
1789年,联邦宪法在十三个州获得通过,作为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的美国宣告诞生;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关于美国发展道路的分歧反映了两个不同派别在建国道路上的分歧。本文对二人的争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美国现代化的影响,揭示其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和意大利直到近代才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这在西欧大国中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史学界已有探讨。本文着重从教俗之争的角度来剖析德、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在柏拉图时代,诗与哲学之间的争吵就已经开始了。进入当代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则要解构"诗与哲学之争"。这其中,海德格尔从建构以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本体论"出发,通过阐述"诗"与"思"的关系入手,要求实现了"诗"与"思"的同一;而德里达则从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出发,通过哲学和隐喻关系的分析,实现哲学与文学的同一。两个人的目标都是要解构"诗与哲学的论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5.
史云燕 《科技信息》2010,(2):186-186,188
近年来,由于颜色革命后的乌克兰采取亲西方的政策,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经常为天然气价格争得不可开交。如今,这种争端又转入文化领域。今年4月1日,果戈理诞辰200周年,俄乌分别纪念,都宣称果戈理是本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从而拉开了文化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陈冬纯 《科技信息》2009,(10):103-104
本文以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乔姆斯基理论之争为出发点,阐述理论研究与实验观察、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辩证统一的关系,论证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特征。同时,针对乔姆斯基语言学批评的方法问题,分析语言学批评对话性的特征和学术交流的功能,论证语言学批评的社会属性,阐述语用和情态在语言学批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玄之争"与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这一视角反思20世纪初期的"科玄之争",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意义."科玄之争"作为一种文化象征,预示了此后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主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当代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必须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展开,要解决好中西文化的沟通、科学与人文的融会和个体与人类的统一这样一些关键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经历了男女分校、男女合校再到男女校分合并举的发展大趋势,它反映着社会观念,尤其是教育观念的变化.中国男女同校与分校之争的背景与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同步的,是中国教育面向世界足迹的反映,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尤其是对发达国家教育过度依赖性和盲目照搬性的表现,其实质是女子是否应有与男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如何更好地对男女生进行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是洋务派与顽固派就洋务运动进行的一次较为激烈的争论。争论开始于奕诉等人要求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并招收科甲正途出身者入馆学习这一提议。顽固派认为洋务派这一提议有违于传统治国之道,事实上则是担心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会危及自身的政治地位。慈禧太后的态度及其产生的作用则更多地表现为对洋务运动的阻碍。虽然从表面上看争论以洋务派的胜利告终,但是这次争论反映了在晚清政治背景下,洋务派在深入推进洋务运动这一问题上所面临的强大阻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陶艺家们借助陶瓷的透光性、蓄光性、反射光性创作陶瓷作品,增强陶瓷的视觉效果,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现代陶瓷创作涉入功用性的生活空间打开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