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铝的无机盐和酚醛树脂作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微波炉中以较低的温度和极短的时间合成了粒度在5-80nm范围内的AlN纳米微粉,其纯度达到质量分数为98%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掺杂的BaTiO3纳米晶体.借助热重-差热、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制备出BaTiO3纳米晶体,La掺杂可以有效地降低BaTiO3纳米晶体的烧结温度,并且使其晶格发生收缩畸变. 相似文献
3.
4.
纳米钛酸钡粉体的溶胶-水热-凝胶法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钛酸丁酯和乙酸钠为原料,甲醇和乙二醇独甲醚为溶剂,用溶胶-水热-凝胶法经不同条件的水热温度和不同的热处理条件制备出了15-50nm的钛酸钡超细粉体,并对粉体进行了DSC,FT-IR,XRD,TEM等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酸钡具有均匀化学成分和良好的晶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元素Nd掺杂纳米TiO2及纯纳米TiO2粉体试样.TEM分析表明,制备的Nd掺杂纳米TiO2与纯纳米TiO2的粒子大部分呈球形,纯纳米TiO2粒径在12 nm左右,掺杂纳米Nd5%-TiO2粒径在8 nm左右,均达到了纳米级别. 相似文献
6.
以钛酸丁酯和乙酸钡为前躯体原料,乙二醇甲醚和质量分数36%的乙酸为溶剂,冰醋酸为稳定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二钛酸钡( BaTi2 O5)粉体.制备凝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混合溶液的pH=4,n(Ba(Ac)2):n(Ti(OC4 H9)4):n(CH3COOH):n(MOE)=1.00:2.00∶7.97∶21.17,保...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讨论了加水量、加酸量、加醇量及溶液pH等因素对溶胶-凝胶法的影响,通过反复试验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值.对制出的TiO2进行表征,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制出的TiO2为锐钛矿型,粒径小于20nm.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衬底上沉积Li-N共掺ZnO纳米薄膜,研究热处理温度和Li掺杂浓度对ZnO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Li掺杂,以及随着热处理温度的适度升高,会导致ZnO(002)峰的半峰宽减小,薄膜结晶质量明显改善,但过高浓度的掺杂或过高的热处理温度,则会诱发新的缺陷,导致结晶质量下降.另外Li掺杂引起ZnO薄膜的光学带隙发生变化,从而使样品在未掺杂时以紫光发光最强而掺杂后样品以紫外发光最强.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酸锌(Zn(Ac)2.2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出有机介质中分散稳定性较好的纳米级ZnO粉体,并研究了反应物浓度、溶剂用量、反应条件及改性剂用量对产物的影响.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产物进行观测,发现所得ZnO粉体平均粒径为70 nm和30 nm左右,颗粒均匀.经分析,该ZnO粉体纯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微波-水热法(M-H)制备了钛酸钡(BaTiO3)纳米晶,用透射电镜(TEM)、粉末X-ray衍射(XRD)分析、热失重(TGA)分析等手段对其晶体形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M-H法在低温(60~160℃)条件下可得到颗粒约为20~30nm的立方相BaTiO3纳米晶体.通过对材料介电性能的研究发现,纳米材料的静态介电常数远大于常规材料的介电常数,并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纳米材料的介电常数先增大而后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高纯钛酸钡粉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草酸沉淀法制备钛酸钡粉体,并据正交试验结果选择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对合成的BaTiO(C2O4)2·4H2O和BaTiO3进行了化学分析和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传统分光光度法测定钛酸盐中超微量锰的基础上,采用721型分光光度计,525nm波长,改进了工作曲线底液及空白液的组成,使测定含量低至0.02%,检出最低含达0.0015%,是定量测定钛酸盐中超微量锰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四方相钛酸钡铁电晶体的晶格动力学壳层模型,氧离子的极化是各向异性的,模型的参数值由拟合Г点的声子谱实验数据确定。计算了声子色散关系,态密度和晶体的弹性常数,在弹性常数计算中计及了压电体中声子谱长波区域内声学模和低频光学模的耦合,计算结果比刚性离子模型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钛酸钡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钡为钛源和钡源,用NaOH作沉淀剂,在pH大于13.5的条件下合成出了BaTiO_3。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时间4小时,反应物料Ba:Ti=0.8-10.5(摩尔比);X-射线物相分析表明,产品为立方晶系,a=4.003。电镜观察,粒度均匀,大小为0.2-0.3μm。为除去产品中微量的碳酸盐杂质,用稀盐酸对产品进行后处理,(处理液用Ys-1和Ys-2代替),结果发现,待Ys-2处理后,产品由立方晶系变成了更稳定的四方晶系。差热分析结合X-rag相分析表明,立方晶系的钛酸钡在750℃转变成了四方晶系。这同用Ys-2处理的结果是相吻和的。另外,本文还就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沉淀剂的量等对产品的影响作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钛酸丁酯和氯化钡为钛钡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微波和水热二者联用的方法合成钛酸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的钛酸钡粉体进行表征测试。 相似文献
17.
溶胶沉淀一步法制备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廉价的TiC l4和BaC l2.H2O为主要原料在常压下通过溶胶沉淀一步法合成纳米晶BaTiO3。研究了钛液的水解浓度、碱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直接合成纳米晶钛酸钡粉体的纯度和n(B a)/n(T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纳米钛酸钡合成实验为例,通过写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分析、撰写课程论文并参加论文答辩、操作考核、实验拓展五个方面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四氯化钛、三氧化二镧为原料,以氨水为碱性物质,用共沉淀法,在pH为8.5—10范围内,得到了镧和钛的氢氧化物共沉淀,经过滤、洗涤、干噪、并在1100℃灼烧1小时,得到La_2Ti_2O_7晶体。产品属单斜晶系,P_(21m)空间群。晶体具有类钙钛矿结构,其中钛以四面体同氧原子配位。扫描电镜观察,产品呈椭球形、粒度均匀,大小为0.2—0.5μm。差热结合X—射线分析表明、产品首先以非晶态出现,在850℃左右结晶。本文还就pH、灼烧温度、灼烧时间等对产品的影响作了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法分别制备施主掺杂陶瓷、受主掺杂陶瓷及双层钛酸锶钡陶瓷.施主掺杂选择呈现明显半导化的0.15%(摩尔比,下同)的La2O3;受主掺杂选择铁电性的0.15%的Fe2O3.XRD测试表明多种复合粉体均为钙钛矿结构;SEM结果显示:制备的双层钛酸锶钡陶瓷整体致密度较高,层间存在厚度接近30μm的过渡区域.介电温谱测试表明:掺La3+与掺Fe3+的介电峰分别在温度10℃和80℃处,双层钛酸锶钡陶瓷的介电常数在10~80℃温度区间明显平滑,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与电容串联模型的计算结果十分吻合.此双层复合方法提供制备高温度稳定性和功能复合陶瓷的有效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