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沉淀方法对CeO2-ZrO2系储氧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不同沉淀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eO2-ZrO2系储氧材料,并应用BET、XRD、TPR及其储氧性能测定等方法对储氧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沉淀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并流法可得到耐高温,储氧性能好,比表面积高的储氧材料;正滴法所得样品储氧量低但稳定,其比表面积抗老化性能差;反滴法所制备的样品储氧性能好,老化后比表面积较低.三种沉淀方法均可形成CeO2-ZrO2固溶体,材料的还原性能取决于比表面积,但与储氧性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法合成了 Ce-Al-O 两相氧化物, 并运用 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27Al 魔角核磁、N2 吸附-脱附和储氧量测定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两相共生时 CeO2 和 γ-Al2O3 间发生了强相互作用, 相互调变了彼此的存在状态和微观结构, 抑制了两物相晶粒的长大, 从而提高了 γ-Al2O3 的高温水热老化稳定性, 并使 Ce-Al-O 体系两相氧化物的储氧能力比单相的纳米 CeO2 提高了 2~3 倍, 即使在高温水热处理后样品仍保持很高的储氧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铈添加量的CeO2-ZrO2-Al2O3(CZA)储氧材料,并通过XRD、低温N2吸附-脱附、氧脉冲吸附(OSC)和H2-TP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在1 000和1 100℃高温焙烧后,当CeO2添加量为8%时样品具有最好的结构稳定性能。N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CeO2添加量为8%时样品具有最好的织构性能,1 000℃时,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136.6 m2.g-1和0.38 mL.g-1;1 100℃时,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83.7 m2.g-1和0.23 mL.g-1。OSC结果显示,CeO2添加量为8%时样品具有最大的储氧量,1 000℃和1 100℃分别为70μmol.g-1和31μmol.g-1。H2-TPR结果表明,CeO2添加量为8%时样品具有最佳的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4.
Pd/γ-Al2O3三效催化剂中CeO2-ZrO2-La2O3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渍法制备了CeO2-ZrO2-La2O3复合氧化物,用XRD,TG-DTA,拉曼光谱、H2-TPR和BET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单钯Pd/γ-Al2O3催化剂中添加CeO2-ZrO2-La2O3对催化剂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γ-Al2O3中加入三元复合氧化物有利于提高三效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有利于阻止γ-Al2O3在高温时的相变以稳定Al2O3结构,防止在高温条件下催化剂表面积的损失.在Pd的负载量为1 g*L-1条件下,测定了Pd/CeO2-ZrO2-La2O3/γ-Al2O3/蜂窝陶瓷催化剂对CO,C3H6和NO净化的三效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和三效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eO2-ZrO2-La2O3的存在能明显提高Pd基催化剂对CO,C3H6和NO的三效净化活性,扩大催化剂的操作窗口,提高在富氧条件下对NOx的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O2-ZrO2-MnOx复合氧化物,通过CO脉冲和CO-O2循环脉冲测试分别考察样品的完全储氧能力和动态储氧能力。掺杂方法使氧化锰和氧化铈在体相和表面均产生强相互作用。只有少部分Mn离子进入了CeO2晶体形成固溶体,其余以Mn3O4的形式弥散分布在表面。材料的储氧能力受到Mn掺杂量和Mn在CeO2晶格中的固溶度两个因素影响。当测试脉冲频率较低时,储氧能力主要取决于材料中可以储放氧成分的相对含量;而当脉冲频率较高时,材料中影响晶格氧迁移速度的缺陷浓度则成为影响OSC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不同BaO含量的CeO2-ZrO2储氧材料,并以此材料为载体浸渍H2PdCl6制得三效催化剂.结果表明,不论新鲜还是1 000 ℃老化状态下,以10%BaO添加CeO2-ZrO2储氧材料制备的Pd三效催化剂活性最佳,起燃和完全转化温度最低.XPS结果证实,10%BaO添加.通过稳定PdO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电子环境使得催化剂有最佳活性.而随着BaO含量持续增加,Pd活件组分相对处于较氧化状态.储氧量、低温N2吸附-脱附测试以及XRD测试结果均表明10%BaO添加的材料储氧量,比表面积以及孔容均最大,而且有适应三效催化的孔径.这些结果均有助于以其制备的Pd三效催化剂获得更好的活性以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La2O3为助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的CuO/CeO2-La2O3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其中,当La2O3含量为2wt%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为优异.同时运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Raman光谱、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含量的La2O3对CuO/CeO2催化剂微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2O3助剂进入了载体CeO2的晶格并对CuO/CeO2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催化性能产生了直接影响,适量La2O3的添加可以抑制CuO和CeO2晶格的长大、增强CuO与CeO2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CeO2载体中生成更多的氧空位,CuO/Ce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耐高温高比表面积的La2O3-Al2O3(LA)材料和CeO2-ZrO2-Y2O3(CZY)储氧材料,并用浸渍法制备了整体式Pd/LA和Pd/CZY汽油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考察了它们的三效催化性能和空燃比性能,并单独通过水煤气变换和CO氧化反应性能的考察,探讨了两种催化剂空燃比窗口扩大的原因.结果表明,Pd/CZY催化剂三效窗口明显较宽,且催化氧化CO的性能明显更优;对于CO+NO反应,Pd/CZY催化剂的活性较高.当反应中逐步通入O2后,抑制了该反应的进行,但CO氧化的转化率升高,而NO转化率降低,直至CO+NO反应完全被抑制,表明CO氧化反应对于抑制催化剂在NO贫燃方向的窗口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Pd/CZY催化剂上对于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明显优于Pd/LA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逐步通入O2后,不会抑制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发生;当逐步通入NO时,可以促进水煤气变换反应的进行,表明Pd/CZY催化剂在富燃时对扩展CO转化窗口的性能明显优于Pd/LA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以La2O3为助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的CuO/CeO2-La2O3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其中,当La2O3含量为2wt%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为优异.同时运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Raman光谱、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含量的La2O3对CuO/CeO2催化剂微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2O3助剂进入了载体CeO2的晶格并对CuO/CeO2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催化性能产生了直接影响,适量La2O3的添加可以抑制CuO和CeO2晶格的长大、增强CuO与CeO2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CeO2载体中生成更多的氧空位,CuO/Ce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将Al(NO3)3、La(NO3)3和ZrOCl2的混合液滴入沉淀剂(NH4)2CO3中的共沉淀法制备La2O3-ZrO2-Al2O3复合载体,然后负载上Cu2+,制成Cu/La2O3-ZrO2-Al2O3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富氧条件下对C3H6选择还原NO的催化性能,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程序升温还原(TPR)和热重分析(TG)等方法研究催化剂制备方法与结构、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将Al(NO3)3滴入(NH4)2CO3制得的γ-Al2O3能有效地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加入La2O3能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加入ZrO2能大幅度增加催化剂表面L酸和B酸的酸量。因此,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La2O3-ZrO2-Al2O3复合载体能够使Cu/La2O3-ZrO2-Al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最佳催化活性温度为300℃,NO最大转化率高达88.9%,在有10%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仍可达81.9%。  相似文献   

11.
共沉淀法制备的CeO2-ZrO2-Al2O3材料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单易操作的共沉淀法制备了性能优异的CZA材料, 并通过对其晶体结构的表征, 初步探讨了ZrO2和Al2O3在CZA中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CuO/CeO2-Al2O3催化剂中CuO高温迁移和固相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原位XRD、激光Raman光谱和TPR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焙烧的CuO/CeO2-Al2O3催化剂中CuO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其高温固相反应。结果表明,300℃焙烧催化剂CuO以晶相和非晶相形式存在于CeO2-Al2O3的表层。600℃焙烧催化剂,表层CuO部分迁移到CeO2内层,并与载体Al2O3反应生成CuAl2O4。800℃焙烧催化剂,除了极少景CuO以晶相和非晶相形式存在于CeO2-Al2O3的表层外,大部分CuO迁移到CeO2内层,与载体反应生成CuAl2O4的量明显增加。900℃焙烧催化剂。所有的Cu物种都以CuAl2O4形式存在。表明高温焙烧有利于CuO向CeO2内层迁移及内层CuO与载体Al2O3反应生成CuAl2O4。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双组份氧化物的性质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TIOZ/A1203,Ceo。/AI。oa*,MgO/AI。osRI等作了大量的研究.Zro。既可以做工业催化剂的载体,又可作添加剂或活性组份,它具有酸、碱、氧化和还原四种化学性质,在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中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改变在7-AI。O3表面上Zro:负载量,研究了Zro。-AI。Oa体系的相结构及孔结构,并以CO氧化为模型反应,结合TPD-MS等实验技术研究并考察了添加Zroz对Alzoa基催化氧化及表面氧性能的影响,探讨Zroz的助催化作用·1实验部分(1)实验样…  相似文献   

14.
SO2-4/ZrO2-Al2O3及载Pt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SO4^2-/Zr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与制备条件的关系,探讨了催化剂表面结构及晶化程度,并在N2活化条件下用脉冲色谱法考察了催化剂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庆活性。结果表明,添加A1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反应温度,载铂对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在K_2CO_3-Al_2O_3负载型碱试剂作用下,对苯二酚可发生选择性的单醚化反应.单醚产率高,操作简便.文中讨论了影响单醚产率的各种反应条件和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在不同载体焙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Al/Ba原子比的Pt/BaAl2O4-A12O3系列样品。用XRD,XANES,EXAFS,以及NSC(NO_x storage capacity)测定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NO_x储存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表征.样品中Ba物种是以BaAl2O4和BaCO3两种混合物相的形式存在,且伴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和Ba含量的降低,BaAl2O4物相的分散度变高,NO_x储存活性也随之提高,这表明BaAl2O4相的分散度与样品的NO_x储存性能密切相关,小颗粒的BaAl2O4相是NO_x的主要储存活性中心.在样品中,Pt物种以金属原子簇形式存在.分散度很高,其Pt—Pt壳层配位数较标样Pt粉有显著下降,Pt—Pt键长变短,出现了纳米收缩现象.高分散的小颗粒金属Pt原于簇为捕获和氧化NO_x的主要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u/CeO2-ZrO2水煤气变换(WGS)催化剂。用N2物理吸附、XRD和H2-TPR手段研究了ZrO2组分对催化剂的织构、物相、还原性能、热稳定性以及WGS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rO2组分均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且随ZrO2含量的增加,孔径逐渐向小孔集中,即大孔数量减少,小孔数量增加。最可几孔径移至1.9nm左右,并逐渐增强。ZrO2的加入能有效地抑制CeO2晶粒的长大,同时适量的ZrO2可使铜铈基催化剂在WGS反应过程中保持较高的Cu分散度。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当催化剂中ZrO2含量为10%。反应温度为200℃时,WGS应中CO的转化率达到73.7%。  相似文献   

18.
TiO2-Al2O3复合载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用混胶法和共沉淀法分别制备的TiO2-Al2O3复合载体(TiO2含量为0.08g/gγ-Al2O3)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的表征方法有XRD,XRS,LRS等,得出的结论如下:两种载体均保持了γ-Al2O3的骨架结构,但TiO2的分散状态不尽相同,混胶样品中TiO2主要以表面富集的形式分散在γ-Al2O3表面,这有利于集二者的优点于一体,共沉淀样品中TiO2趋于整个体相均匀分散,这有利于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XPS对MoO3/TiO2-Al2O3体系的MoO3在TiO2-Al2O3载体上的存在状态及其对H2S的吸附和脱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O3在TiO2-Al2O3表面存在分散状态的不同,这导致了对H2S吸附性能的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吸附剂的0.15gMoO3/gTiO2-Al2O3时具有最大载硫量,且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载硫量也增加,达饱和对S/Mo原子比接近1,较好的氧化脱附温度为15  相似文献   

20.
TiO2-Al2O3作为Mo催化剂担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昭彬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1994,10(10):931-935
Tio。-AI。oa二元氧化物的制备at艺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液相浸渍或气相沉积方法将Tio。担载在AI。0。上,使Tio。主要覆盖在AI。0。表面上[‘-1另一种是通过Ti盐和AI盐混合溶液共沉淀方法使Tio。和AI。0。均匀混合在一起【‘-’1.不同的制备工艺对Tio。-AI。03的表面结构和表面性质有很大影响问.我们曾报导用TICly蒸气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出了D02在1川2O3表面呈现十分均匀分布的DoZ一周。03复合氧化物担体*’1.本文进一步考察D0。在周。0。表面的沉积对川。0。孔结构的影响,以及Ti02-A1203作为加氢精制MO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