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树忠  黄永畅 《中国物理 C》2001,25(12):1152-1157
将SU(2)L×SU(2)R手征对称的σ模型推广到带电磁场情况下的手征σ模型,采用研究自恰性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同时具有动力学破缺和真空自发破缺的手征SU(2)L×SU(2)R×U(1)σ模型,得到了考虑动力学自发破缺、真空自发破缺和电磁相互作用后,σ、π介子和核子都出现了不同的质量修正,并得到此模型中σ,π和核子以不同方式依赖于动力学破缺的具体表示.  相似文献   

2.
沈坤  裘忠平 《中国物理 C》1989,13(8):755-759
本文研究了真空同时具有动力学破缺和普能自发破缺的手征SU(2)L SU(2)R σ-模型,得到了有质量的π介子,并对π介子获得质量的机制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利用变分─累积展开方法将SU(2)×SU(2)格点手征模型的自由能展开到第五级,分别用主值法和聚点法(accumulation point)确定变分参数,结果表明后者能得到与蒙特卡罗模拟更为一致的内能和比热曲线.  相似文献   

5.
针对粲夸克偶素(QQ)质量大而寿命长的特点,利用最大非微扰强作用反应假说的结果和由此导出的在QQ之间交换组成Pomeron的色八重态胶团时振幅不存在非微扰型么正修正项的特点,提出了关于ηc电磁衰变的另一种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6.
用蒙特卡洛重正化群方法讨论了二维随机三角点阵上SU(2)×SU(2)手征模型的β函数行为,得出它的行为与四维SU(2)规范理论的β函数相似,但强、弱耦合区的过渡更为平滑,不存在尖锐的小峰,标度区从β=1.6开始.  相似文献   

7.
沈坤  裘忠平 《中国物理 C》1993,17(3):208-214
本文导出了(2+1)维手征Gross-Neveu模型在有限温度下的手征Ward-Takahashi恒等式.根据手征Ward-Takahashi恒等式讨论有限温度下费米子质量的质量谱.利用费米子的动力学质量为序参量讨论了相结构和手征相变,给出了相变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手征σ模型描述核多体系统,考虑真空极化的影响,首先由核物质的饱和性质确定模型参数,进一步研究了强子性质在核介质中的变化。手征σ模型的研究结果给出,核子和ω介子的有效质量随核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但σ介子的有效质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些结果与不满足手征对称性的Walecka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中采用的重整化方法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The modification of hadron masses in nuclear medium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chiral sigma model, which is extended to generate the omega meson mass by the sigma condensation in the vacuum in the same way as the nucleon mass. The chiral sigma model provides proper equilibrium properties of nuclear matter.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ective masses of both nucleons and omega mesons decrease in nuclear medium, while the effective mass of sigma mesons increases at finite density in the chiral sigma model. The resuits obtained in the chiral sigma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in the Walecka model, which includes sigma and omega mesons in a non-chiral fashion.  相似文献   

9.
文中研究了手征σ模型下σ介子的质量mσ与核物质结合能曲线的关系,主要的目的是研究在单圈图近似下所谓的“快子极点”问题,即σ或π介子质量的平方变为负数,这将导致能量密度为虚数.把mσ看成自由参数并通过拟合核物质的饱和性质而确定,结果表明,在单圈图真空起伏近似下,并选重整化点在质量壳上,当mσ=307.5MeV而且核密度小于4.43倍正常饱和密度时,“快子极点”没有出现,因此首先得到了核物质结合能曲线以及计算了不可压缩系数K(≌175.7MeV).  相似文献   

10.
用手征SU(3)夸克模型分析了(Os)6组态的六夸克态能量,结果表明手征SU(3)介子场可以对某些高奇异数的态提供较强的吸引作用,这为进一步讨论是否有可能存在窄宽度的六夸克态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冯学超  常同钦 《物理学报》2012,61(23):149-154
基于实验上已经确认的基态张量介子九重态的安排和现有的实验数据,利用从雷吉轨迹理论和质量混合矩阵推导出的介子质量关系,对张量介子第一径向激发态的安排做了分析预测.根据得到的结果,可以推测f2(1810)和f2(2010)可能作为张量介子第一径向激发态的候选者.同时给出了f2(1810)和f2(2010)作为张量介子第一径向激发态时的衰变信息.这些结论对激发态张量介子,特别是其中的同位旋标量态的安排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Mg2(BH4)2(NH2)2的脱氢机理展开系统的理论研究发现相对于分子内的脱氢过程,分子间的脱氢过程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都是比较有利的. Mg2(BH4)2(NH2)2脱氢过程的第一步是BH4-中的B-Hδ-和NH2-中  相似文献   

13.
在共振群的框架下, 研究了双重子Ξ*Ω(0,1/2)的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在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 它仍然是一个深束缚的双重子束缚态.  相似文献   

14.
三角晶场中4A2(3d3)态离子全组态EPR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中间场耦合图像中,建立了^4A2(3d^3)态离子全组态EPR理论;研究了EPR参量随三角晶参量V、V'及立方晶场参量Dq变化关系;用完全对角化方法验证了Macfa5lane EPR的三阶微扰公式,结果表明,在较大的晶场范围内微扰公式的收敛性很好;研究了EPR参量的微观起源及自放二重态对EPR参量的贡献,指出自旋二重 对零场分裂参量的贡献不可忽略,二重态对g因子的贡献甚微。  相似文献   

15.
基于Ho等人的精确势能面(J. Chem. Phys. 119, 3063(2003))研究,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计算了21.3 kJ/mol碰撞能下反应N(2D)+H2→NH+H和N(2D)+D2→ND+D的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矢量相关.发现两个反应的产物角分布都是前向和后向呈现峰值分布,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j′不仅是取向的,而且是在y轴负方向上定向的.两个反应显示出的同位素效应主要归因于同位素质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马新国  江建军  梁培 《物理学报》2008,57(5):3120-3125
采用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锐钛矿型TiO2(101)面存在本征空位和间隙点缺陷的几何结构以及缺陷形成能.首先分析了点缺陷对表面结构的影响,发现不同类型缺陷导致缺陷周围原子有不同的位移趋势:O空位的产生导致空位周围的Ti原子向空位外移动,Ti1和Ti2空位的产生均使O1自发地与周围的O原子团聚,Oi原子易被周围的氧原子吸附而成键,而Tii2缺陷几乎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2')" href="#">TiO2 点缺陷 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17.
黄平  杨春 《物理学报》2011,60(10):106801-10680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计算了TiO2分子在GaN(0001)表面的吸附成键过程、吸附能量和吸附位置. 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初始位置的TiO2分子吸附后,Ti在fcc或hcp位置,两个O原子分别与表面两个Ga原子成键,Ga-O化学键表现出共价键特征,化学结合能达到7.932-7.943eV,O-O连线与GaN[1120]方向平行,与实验观测(100)[001] TiO2//(0001)[1120]GaN一致. 通过动力学过程计算分析,TiO2分子吸附过程经历了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与稳定态形成的过程,稳定吸附结构和优化结果一致. 关键词: GaN(0001)表面 2分子')" href="#">TiO2分子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相似文献   

18.
FeS2(100)表面原子几何与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奇  邱冠周  胡岳华  王淀佐 《物理学报》2002,51(9):2133-213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FeS2(100)表面原子几何与电子结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FeS2(100)表面无弛豫、无重构,是体相原子几何的自然终止.与体相电子结构相比,FeS2(100)表面电子特性明显不同,禁带中央产生新的表面态,且表面态局域性强,主要由Fe原子的3d分波贡献.配位场理论定性分析表明:FeS2(100)完整晶面表面态产生机制是Fe原子的配位数减少、局部对称性下降所致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电子结构 FeS2  相似文献   

19.
锐钛矿型TiO2(101)面本征点缺陷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锐钛矿型TiO2(101)面存在本征空位和间隙点缺陷的几何结构以及缺陷形成能.首先分析了点缺陷对表面结构的影响,发现不同类型缺陷导致缺陷周围原子有不同的位移趋势:O空位的产生导致空位周围的Ti原子向空位外移动,Ti1.和Ti2空位的产生均使OI自发地与周围的O原子团聚,OI原子易被周围的氧原子吸附而成键,而Ti2缺陷几乎对晶格结构没有产生影响.对TiO2(101)面上可能出现的几种点缺陷的形成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还原性气氛下,虽然Tii2和VOI缺陷均容易出现,但Tii2缺陷的形成能比VOI缺陷更低;而在氧化性气氛下,表面的OI和VTil缺陷较容易出现.最后,为了比较各种缺陷结构的稳定性,还计算了几种典型表面缺陷的形成焓.  相似文献   

20.
钛和氧之间存在多种成键方式,但迄今为止,二氧化钛团簇均只有少数几种异构体被报道. 与广泛使用的全局优化方法不同,本工作通过优化大量的随机初始结构,获得(TiO2)n (n=2-8)团簇稳定异构体. 首先利用PM6半经验方法对高达一万个以上的初始结构进行初步的优化筛选,并对筛选出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DFT计算以获得二氧化钛团簇的稳定异构体. 利用这种策略,发现了大量未经报道的稳定异构体,并提出了(TiO2)5和(TiO2)8新的最稳定异构体. 这些结构中包括含3个末端氧原子的异构体、含5配位氧原子和6配位钛原子的异构体等未经报道的新结构类型. 与丰富成键特征相对应,发现异构体数目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而急剧增加,对于(TiO2)7和(TiO2)8,能量在30 kcal/mol以内的异构体都在50个以上. 该工作发现了大量的二氧化钛小型团簇异构体,并凸显了其多样的结构特征,增进了对二氧化钛纳米团簇的结构、成键的理解,并为进一步的理论模拟、力场优化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