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爪陆龟是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霍城县境内、数量稀少、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对四爪陆龟体重和背板长度测量数据的研究,确立两变量呈幂函数关系,利用生物数学中的异速生长定律研究四爪陆龟的生长所得到的异速生长方程y=18.84x~(0.35)(r=0.97 n=31),其中雄性个体异速生长方程为:y=20.82x~(0.29)(r=0.81 n=15),雌性个体异速生长方程为:y=14.16x~(0.36)(r=0.99 n=16)。陆龟属不同种间异速生长方程比较,表明陆龟各个种的异速生长为低速生长,体现了同属生长速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野生状态下生活的46只四爪陆龟的背板长度、背板宽度、壳高和腹板长度测量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在四爪陆龟形体生长中,背板长度的增长速率基本上与腹板长度的增长速率相同,并具较高的相关性,背板宽度的增长速率高于壳高的增长速率,因此四爪陆龟龟壳显得较为平坦,计算结果表明,四爪陆龟背板长度与腹板长度的形体生长方程为:y=0.93x′+0.10,背板宽度与腹板长度的形态生长方程为y′=1.08x′-0.14,壳高与腹板长度的形体生长方程为:y′=0.88x′+0.46.  相似文献   

4.
四爪陆龟骨骼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 Gray骨骼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其背甲椭圆形,背面拱起,椎板具5种形状,肋板内、外缘的长度呈内长外短,外长内短交替,腹甲上板明显增厚突出,内板内表面大致呈三角形,外表面则略圆,脊柱公式为:C_9D_(10)S_2C_(y18(21))=39(42),颈椎变化较多,具前凹、后凹、双凸、双凹4种类型的椎体,寰椎环状,椎弓发达,枢椎小,无椎弓,第7颈椎的椎体后端和第9颈椎的椎体前端分化成两个关节凸面,同时第8颈椎椎体的前后端均分化成两个关节凹面,躯椎10枚,第1躯椎较为特化,单头肋骨10对,第9,10对的肋骨的远端膨大,并与荐肋愈合,扩展至第8对肋骨板上,构成荐骼关节的一部分,第1,2尾椎的尾肋也参与荐髂关节的构成,头骨小,颅全长为颅宽的1.51倍,硬腭达眼眶的后半,无颞窝,但具有相当于颞窝的颓区凹陷,鳞骨小,枕骨嵴短,舌骨前角发达,前肢骨比后肢内粗壮,腕堂骨、跗蹠骨和指趾骨均有愈合和减少。  相似文献   

5.
激素诱导四爪陆龟超排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激素是动物体内分泌腺细胞所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一般分泌量少,但生理效应十分显著,它与动物的繁殖关系密切.孕酮是一种黄体激素,属类固醉生殖激素.正常的雌性动物体内,孕酮和雌激素共同发挥作用,调节着生殖生理活动.如果单独使用少剂量的孕酮处理,  相似文献   

6.
描记了休眠前四爪陆龟和心电图(ECG),对其心脏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休眠前其心率明显变慢,各间期时程延长。  相似文献   

7.
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 Gray)骨骼肌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四爪陆龟的骨骼肌系统,颞肌发达,乌喙舌骨肌两对,细长,躯干肌退化消失,具有龟鳖目所特有的一些肌肉,许多肌肉在背、腹甲上都有强大的附着点,附肢肌肉粗壮厚实,前肢肌肉比后肢肌肉发达,未见髂尾肌,但发现了耻尾肌(自取名),在泄殖腔的腹壁还发现一对细长的肌肉,起于第5~6躯椎的侧面。  相似文献   

8.
研究具有年龄和病程等结构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的实际和理论意义,它们在研究与年龄区间和病程区间的疾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据此建立一个考虑上述因素的具年龄和病程结构的传染病偏微分模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类具有隔离和接种的年龄结构SIQR传染病模型,利用特征线方法得到了基本再生数Ψ的具体表达式.证明了当Ψ<1时无病平衡解是局部渐近稳定和全局渐近稳定的;当Ψ>1时地方病平衡解存在且唯一.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低碳发展条件相对优越,可作为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的示范省份.本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从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两方面分别考量,对浙江省2000—2019年碳排放变化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通过情景分析,即浙江省分别在2060年(国家战略)和2050年(区域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对未来浙江省人均碳排放量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历史分解结果对两种情景下碳排放变化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预测.结果表明:(1)经济活动方面,人均GDP增加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累计增量520 Mt),而单位GDP能耗降低是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累计减量210 Mt);(2)居民生活方面,人均能耗增加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累计增量12.6 Mt),而能源结构低碳化则是主要的碳排放抑制因素(累计减量1.5 Mt);(3)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两种情景下减排重点均是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但转型关键时间线有所不同;对于2060年和2050年碳中和情景的转型关键时间线分别在于2031—2045年和2036—205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