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芬 《化学教育》1999,20(6):36-36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高级中学化学教科书第一册(天津、山西、江西试验本)第二章第一节钠和水的反应实验。因为钠熔成小球后易脱离大头针而浮上水面,熔成的钠球易烧透塑料壁而发生危险笔者将该实验改进如下:1仪器和药品镊子、U型管、两个胶塞、烧杯、钠2实验步骤(1)向U型管注水至液面离管0.5cm~1cm左右,把U型管立放在烧杯中。(2)取绿豆粒大小的钠块,放入一侧管口中,迅速盖上塞子(现象:钠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到处游动,液面下降,水从另一侧管四溢入烧杯中)。反应完毕,用胶塞塞紧另一侧管。(3)手持U型管,…  相似文献   

2.
孙杰 《化学教育》2012,33(2):67-67
在高中化学金属的实验中,课堂上教师在演示钠与水反应的时候,通常都是将小块金属钠直接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中的水与钠剧烈反应,这对于观察实验的一些基本现象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对于实验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这个结论却并不能加以严密的验证,因此笔者经过反复研究,通过对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使上述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1实验用品烧杯(500 mL)、分液漏斗(250 mL)、注射器(100 mL)、酒精灯、导管、橡胶管、单孔橡皮塞、止水夹.金属钠、蒸馏水、酚酞溶液.  相似文献   

3.
许绍权 《化学教育》2006,27(5):59-59
1问题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取一块体积略大一些的金属钠,用滤纸拭干表面煤油,放在表面皿上,用滴管吸取CuSO4溶液,小心滴1至2滴在金属钠上,观察到什么现象?[1]实验结果是,观察到金属钠表面有红色固体物出现。对此,有2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实验中发生了如下反应:2Na 2H2O 2NaOH H  相似文献   

4.
碱土金属盐对香芹酮布沃┐布朗还原的影响张永华丁辰元(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37)布沃-布朗(Bouvealt-Blanc)反应是在乙醇中金属钠还原醛、酮、羧酸酯成为相应醇的反应[1]。文献报道1-香芹酮用此法可以还原成二氢香芹醇,产率54%[...  相似文献   

5.
刘东 《化学教育》1993,14(1):40-40
在石棉网上放入直径为10cm的细铁丝圈,上盖一张直径为11cm的滤纸,倾入仅浸过滤纸面的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在上面投入半粒豌豆大小的金属钠(见图1)。由于在滤纸上反应时被控制了反应面,钠迅速熔成小银球,而后立即有黄色燃烧焰产生,火焰消失后可观察到试纸上变成红色,同时还有变成无色易爆的氢氧化钠小晶球。  相似文献   

6.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08,29(2):63-64
大家不要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实际上人们普遍忽视了因反应条件的不同给这个反应带来的复杂性.比如,Na是跟CuSO4溶液反应?还是跟无水CuSO4粉末反应?无水CuSO4是跟固态(常温)金属钠反应?还是跟熔化了的金属钠反应?再有,在什么条件下反应会生成Cu(OH)2?什么条件下反应会生成CuO、Cu2O?又在什么条件下反应是生成Cu等等.下面就不同条件下金属钠与CuSO4反应作些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红 《化学教育》2010,31(Z1):46-47
本节课内容安排在人教版5化学16 第三章第一节, 主要学习金属钠的有关性质。5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6要求学生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 认识钠的还原性, 并会书写钠分别与水、氧气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论证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核心素养,在“钠”的教学中采用氢气检测仪,能安全有效地实现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物氢气的定量检测数据的可视化,用热成像仪采集能量的转化信息,并融合鸿合π投屏与希沃平台的直播功能,将氢气检验、能量变化、直观实验现象多项证据同时呈现在白板上,提升论证的有效性。本节课还引入与实验中采集的热成像图片高度吻合的图片素材——金属钠注射肿瘤过程中的红外热影像图,创设丰富情境素材加强论证,彰显化学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维琪  程萍 《化学教育》2021,42(5):82-82
采用电子放大镜对钠在空气中的切片实验进行观察,发现钠表面变白的同时也变湿润,且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引入钠与水的反应并进行实验改进。1钠切片实验的设计与新发现选择小型电子放大镜(Digital Microscope HJ-1000X)进行观察并用电脑中配套软件(HiView)接收数据。实验发现,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钠表面变白,且逐渐变湿润、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推测,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会与水反应。  相似文献   

10.
金属钠—硫磺法合成聚苯硫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属钠和硫磺为原料,六磷胺作溶剂合成了聚苯硫醚。本工作表明,反应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硫八元环断裂生成了由硫化钠和六磷胺组成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再与对二氯苯反应生成聚苯硫醚。本工作还对钠与溶剂的反应及反应中微量水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钠在氯气里燃烧实验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有良 《化学教育》1999,20(3):33-33
1实验装置(见7图)2操作步骤及现象(1)将塑料袋(A袋装满氯气,预先收集;B袋为空的)、T形管、粗玻管按上图连接、固定好,并检查气密性。(2)拔开d塞,将一团蓬松的脱脂棉捅入粗玻管的左端,使其轻挨T形管口。再在玻管的中部铺一层厚约5mm的细沙。(3)取黄豆粒大的一块金属钠,擦去表面的煤油,置于槽状的玻璃碎片上,用摄子一并送入粗玻管的沙面上。然后,塞上d塞(塞前需挤净B塑料袋内空气)。(4)用酒精灯先预热粗玻管,后固定在钠块的下方加热。待钠熔化后,撒去酒精灯,立即打开a夹,并轻轻挤压A塑料袋使氯…  相似文献   

12.
在碱金属元素一章的教学中,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中安排了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目的是观察钠的颜色反应和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教材中是在燃烧匙内进行该实验的,由于燃烧匙凹陷、且暴露在空气中,得到的通常是灰色糊状物质,学生很难观察到过氧化钠淡黄色颗粒状现象,更无法进一步检验产物的化学性质,为此改用下列方法进行该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方子忠 《化学教育》1984,5(6):48-48
按图组装仪器,先取下瓶塞,同时打开活塞(便于使尖嘴管内残留空气排净),向广口瓶里注入水,并加几滴酚酞试剂,使液面略低于瓶口。实验时向广口瓶里投入一小块金属钠,迅速将瓶塞塞紧,并把活塞关闭。此时钠跟水反应生成的氢气把广口瓶里水排型漏斗里,水渐呈红色。等到钠反应完毕,打开活塞的同时,迅速用火点燃,可观察到氢气燃烧的火焰。  相似文献   

14.
金属钠与水反应安全发生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文 《化学教育》1995,16(1):33-33
金属钠与水反应安全发生装置王良文(湖北武汉教育学院化学系430010)一、实验装置利用连通器原理,将藏在胶塞中的金属钠推入水中反应。如下图:二、操作步骤].将两支30X200mm左右的筒形玻管及一支进水大玻漏斗,用橡皮管连接三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左...  相似文献   

15.
某些有机化学教科书,甚至一些使用较广的教科书。都把在液氨中用金属钠还原炔烃得到烯烃这一反应编写在催化氢化的标题下,与用 Lindlar 催化剂的炔烃的部分氢化反应相提并论,而不加以任何说明。甚至用如下的方程式表述这一反应:N_(?)+NH_(?)(液氨)→XaNH_(?)+(1/2)H_(?)(?)这往往给读者造成两点误解。其一,把这一反应认为是催化氢化反应;其二,认为氢化所需的氢来自于钠与液氨生成氨基钠和氢气的反应。实际上此反应不是催化氢化反应,其反应历程应为 C≡C 被钠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所还原,第一个电子进入反键的π轨道,生成一个游离基负离子(Ⅰ),此负离子是强碱,  相似文献   

16.
探究了金属钠与硝酸盐、氯化盐、硫酸盐、高锰酸钾等盐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了产生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钠和盐溶液的反应,都比钠与水的反应要剧烈很多。当硝酸根离子浓度达到1 mol/L时,会有明显的黄色火花产生,并出现钠的燃烧现象;研究表明,随着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反应会越快越剧烈。  相似文献   

17.
任有良 《化学教育》1993,14(4):43-44
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我从两方面做了改进:1.用可溶性胶囊把钠块封闭起来,克服了用铝箔包钠块不能浮于水面,且一些反应现象观察不到的缺点。2.用注射器作为反应器,为制得纯净的氢气及氢气的点燃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1891年Backmann等用金属钠和芳酮在无水乙醚中反应,观察到生成深颜色的溶液。1914年Schlenk等用碱金属与某些芳烃如钠与蒽在无水乙醚中反应时也看到类似的现象。但如果用联苯或萘代替蒽,则反应察觉不出来。1928年他用锂代替钠时,萘及联苯等芳烃也可起反应。1936年Scott等试用了许多其他溶剂,其中能进行上述反应者不多,最优良的是一  相似文献   

19.
由于金属钠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对钠中碳含量测定的研究工作给以很大地注意,建立了各种分析方法。报导过的有:湿法氧化法、高温燃烧法、低温燃烧法、含氧酸助熔剂氧化法、蒸馏分离残渣燃烧法、同位素稀释法和光子活化法。有些方法已经作为一些实验室中钠分析工作的规范,但国内还未见  相似文献   

20.
由于金属钠极其活泼,且其杂质分布与温度有关,因而测定高纯钠尤其是回路钠中ppb-ppm级的金属杂质,关键是取样、溶解、富集及基体分离问题。我们在良好的惰性气氛下取熔化态钠样品,利用真空蒸馏分离基体钠,残渣溶解后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铁、钴、镍、铬、锰效果良好,减少了环境和试剂的沾污,如在回路上直接蒸馏,还可减少等待Na~(24)的衰变时间,该法适用于高纯钠中上述杂质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