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登云 《化学教育》1980,1(4):41-42
氨氧化制硝酸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掌握氨氧化制硝酸的工业生产原理及观察催化剂的催化现象有良好作用。几年来,在多次演示实验中,我们对催化剂的选择、氨气浓度的控制以及实验装置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改进,通过本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观察到氨氧化放热使催化剂烧红,生成的一氧化氮被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等非常鲜明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消除了长期以来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出现的白烟或白雾现象,能在较少时间内看到明显的红棕色气体。一、实验步骤1.如下图所示。将催化剂三氧化二铬装入硬质玻璃管中,在管口处的左侧放入玻璃棉和脱脂棉(棉内裹有碱石灰),另在右侧按顺序放入玻璃棉、脱脂棉(棉内裹有氯化钙),靠管口另放一团脱脂棉,以吸水蒸气。  相似文献   

3.
根据本刊1954年8期的不用Pt作催化剂来氧化氨的实验中,体验到用活性炭吸附氨,作为NH_3的来源,实际上是不好作的,而工业上氧化氨是用空气的,所以将此实验改为下面的装置(如下图)。甲是一支内径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碳酸丙烯酯(PC)和低粘度的乙二醇二甲醚(DME)作电流型电化学氨气传感器的有机混合电解液时,氨在碳载Pt(Pt/C)催化剂电极上的电氧化性能.实验表明,Pt/C催化剂电极对氨的氧化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稳定性、选择性和响应时间等参数均良好,而且还能耐高温低湿的条件,可解决水溶液电解液因蒸发而失效的问题,延长了传...  相似文献   

5.
实验发现,铈(Ⅳ)可以氧化氨磷汀产生弱的发光,而罗丹明6G(Rh6G)能大大增强此发光,由此建立了一种化学发光法测定氨磷汀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mol/L,检出限为6.4×10-8mol/L。对1.0×10-6mol/L的氨磷汀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该法用于氨磷汀注射液中氨磷汀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4-氰基吡啶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洪顺 《合成化学》2004,12(3):227-228
以4-甲基吡啶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含氧化钒的催化剂发生气固相接触氨氧化反应制备雷米封中间体4-氰基吡啶,4-甲基吡啶的转化率为99%,4-氰基吡啶的选择性为88%,收率为87.12%。  相似文献   

7.
卞学诚 《化学教育》1987,8(6):49-50
氨的催化氧化及其检验实验主要包括四个反应和与之相对应的四个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氨的催化氧化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后基本达到了装置简单,操作迅速可靠,现象明显的要求,现介绍如下: 一、装置如上图。用导气管的水平部分兼作催化氧化室。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18—19页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是用氨氧化为一氧化氮,再氧化为二氧化氮,溶于水成硝酸和亚硝酸。困难的问题是氨的氧化要用催化剂,根据课本(19页图110)上介绍,在盛有氨水的烧杯里,用导管缓缓通入氧气,再用灼热的铂丝接近液面,周围就有白烟(NH_4NO_3),证明了一部分氨氧化为硝酸,又跟氨化合成硝酸铵。这个实验我们选用了四种催化剂,结果如下: (1)铁丝约一尺烧成螺旋状:插在玻棒一端,在喷灯上烧红,伸入盛有少量氨水的锥形烧瓶里,人概2—3次,则在液面有少量的白烟,证明铁丝可以供作氨氧化的催化剂,但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钛硅分子筛TS-1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制环己酮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钛硅分子筛TS1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制环己酮肟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催化剂的投料量、提高分子筛的钛硅比和降低H2O2的空速,有利于提高氨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降低氨/酮比不利于氨氧化反应,适宜的氨/酮摩尔比应该在20以上.适宜的氨氧化反应温度是80℃左右,过低和过高的温度都不利于氨氧化反应.进料方式会严重影响TS1催化氨氧化反应:H2O2的连续进料和氨的间歇进料方式可获得最佳的结果.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环己酮的转化率可达100%,环己酮肟的选择性为97%.给出了可能的TS1催化氨氧化反应机理,认为氨氧化反应是经历了氨催化氧化为羟胺的过程,肟是羟胺与环己酮通过非催化方式直接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焕新  舒祖斌 《催化学报》1998,19(4):329-333
对钛硅分子筛TS-1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制环己酮肟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催化剂的投料量、提高分子筛的钛硅比和降低H2O2的空速,有利于提高氨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和生,降低氨/酮比不利于氨氧化反应,适宜的氨/酮摩尔比应该在2.0以上,适宜的氨氧化反应温度是80℃在右,过低和过高温度都不利于氨氧化反应,进料方式会严重影响TS-1催化氨氧化反应:H2O2的连续产和氨的间歇进料方式可获得最佳的结果,在优化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2.
汪鹤龄 《化学教育》1985,6(2):40-41
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难度较大的一个演示实验,由于用铂丝作催化剂,价格昂贵,一般中学不具备此条件,为了使这个实验更有效成功,做了如下的改进。一、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13.
以“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为例,从课题的选择、实施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对我院“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教学中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氨氧化法制硝酸生成原理的实验,教材已有,化学通报也曾登过先进经验,我现在把它改成如下装置,使学生能在课堂内观察到工厂中生产程序的主要过程及原理,这样更容易巩固。兹将其制作过程及讲解时使用方法简要说明于下:甲、制作过程(参看附图)  相似文献   

15.
魏冰 《化学教育》1992,13(1):35
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不仅能说明重要的化学原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本文介绍的演示实验由两部分组成,即氨喷泉和化学发光实验。利用氨喷泉的虹吸作用,可以把这两个实验组合起来而成为一种发光的氨喷泉实验。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通过“T”型管把一个倒置的圆底烧瓶和混合后能产生化学发光的两种溶液(溶液A和溶液B)连在一起。当少量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氮族元素时,对 5价氮的氧化性有较深刻的认识,如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强氧化性。而对-3价氮元素的还原性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教材中只介绍了工业上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没有可演示的实验。这里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对-3价氮元素的还原性有一个直观、深刻的认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中学化学教材中氨催化氧化演示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根据化学原理对反应用的药品、用量及实验装置进行了适合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的探究,避免了以往实验装置和操作的复杂及实验现象出现的不确定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松操作就获得明显、准确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是一条潜在的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丙烯腈生产路线。本文概述了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的催化反应机理,对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的催化反应路径进行了归纳,同时对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催化剂设计的思想以及日前所开发的几类丙烷直接氨氧化制丙烯腈催化剂体系加以了总结,重点介绍了锑酸盐和钼酸盐催化剂,对锑酸盐和钼酸盐催化剂活性相的结构、影响活性相形成的因素以及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反应性能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厌氧氨氧化的生态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其实质是氨的亚硝化与亚硝化产物以氨为电子供体的还原相偶联.从生态因子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厌氧氨氧化的影响因子(生物因子及非生物因子)的研究进展.并对厌氧氨氧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在碱性条件下,BrO-/Br-电对中BrO-氧化联氨的弱化学发光信号可以基于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原理被荧光素所增敏。据此和流动注射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测定联氨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0×10-5~4.0×10-8g/mL,检出限(3σ)为1.2×10-8g/mL;对8.0×10-7g/mL联氨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3%。方法已用于水样中联氨的回收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