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化学学报》2012,70(4)
以1,4-丁二醇/三氟化硼·乙醚为引发体系,通过阳离子开环共聚合方法合成了3,3'-双溴甲基环氧丁烷-3-溴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BBMO-BrMMO)无规共聚物,采用13CNMR进行了结构表征.然后用微波法对BBMO-BrMMO无规共聚物进行大分子叠氮化反应,合成了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3-叠氮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BAMO-AMMO)无规共聚物,并对叠氮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BMO-BrMMO无规共聚物的共聚组成和微观序列分布可以通过调节单体的物质的量配比实现可控性.叠氮化反应速率由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的用量控制,反应速率常数为k=48.85L/(mol·h)(TBAB=1%);k=51.95L/(mol·h)(TBAB=5%);k=62.72L/(mol·h)(TBAB=10%).微波法缩短了叠氮化反应时间,提高了合成过程的安全性,并且未改变共聚物的链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铂微电极观察到了室温下(25±1)℃甲苯单一溶剂中C60和C70的六步单电子电化学还原过程.在甲苯中采用一般的有机相支持电解质溶解度差,电势窗口也不宽.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Tetrahexylam-mon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THA-Tf2N]在甲苯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因而可以作为这种非极性溶剂的理想支持电解质,并且该体系可以提供宽达3/3.7V(相对于二茂铁电对,Fe /Fe)的电化学还原窗口,这是在室温下实现C660-和C760-的电化学检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经水蒸气二次活化的椰壳活性炭(W-AC)作为电极材料,选择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作为电解质,结果表明W-AC电极的比电容量远高于未活化的椰壳活性炭(R-AC).使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离子液体电解质对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不同阴阳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直接影响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研究表明,由EMIM+和BMIM+阳离子与BF4-、TFSI-阴离子构成的离子液体电解质较适用于W-AC电极. 其中在[EMIM]BF4电解质中,单片电极的比电容量可高达153 F·g-1;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电解质中电位窗可达3.5V,能量密度可高达57 Wh·kg-1.本研究对于构筑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离子液体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需求.  相似文献   

4.
电解质溶液在微波场中升温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解质溶液在微波场中升温行为的研究王真洪品杰戴树珊(云南大学化学系昆明650091)关键词电解质溶液微波温升弛豫近年来,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加速化学反应已有许多报道,在微波场中体系的升温行为对化学反应有很大的影响[1-5]。水是许多化学反应用得较普通的一...  相似文献   

5.
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首次对外消旋的2-(9-蒽基)-2-羟基乙酸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环糊精的种类、浓度、背景电解质的类型及pH对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5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在20 mmol/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磷酸缓冲体系中(pH6.0),2-(9-蒽基)-2-羟基乙酸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58.  相似文献   

6.
许昆明  司靖宇 《分析化学》2007,35(8):1147-1150
用电化学方法在金微电极的基础上制成金汞齐微电极。研究了电极预处理方法、电镀以及强极化金汞齐微电极的条件、电极的校正方法以及实际测量电化学参数的选择等。采用三电极体系和方波伏安法,金汞齐微电极(vs.SCE)从-0.10~-1.75V电势范围内可同时测定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溶解氧、Mn2 、Fe2 和S2-等氧化还原物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金汞齐微电极对溶解氧、Mn2 、Fe2 和S2-的灵敏度和检出限分别为0.16nA/(μmol/L)、6μmol/L,0.35nA/(μmol/L)、3μmol/L,0.22nA/(μmol/L)、5μmol/L和34nA/(μmol/L)、0.03μmol/L。在连续测定15个沉积物样品后,重新校正电极,测量相对误差<3%。  相似文献   

7.
采用铂微电极观察到了室温下(25±1)℃甲苯单一溶剂中C60和C70的六步单电子电化学还原过程.在甲苯中采用一般的有机相支持电解质溶解度差,电势窗口也不宽.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Tetrahexylammon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THA-Tf2N]在甲苯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因而可以作为这种非极性溶剂的理想支持电解质,并且该体系可以提供宽达-3.7 V(相对于二茂铁电对,Fe /Fe)的电化学还原窗口,这是在室温下实现C6-60和C6-70的电化学检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对阻抗谱中的聚合物电解质本体电阻(Rb)与膜厚(L)的关系和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惰性电极间的界面阻抗随直流电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阻抗谱中聚合物电解质本体电阻(Rb)含有一定的阻塞电极/聚合物电解质间的界面阻抗;由于界面双电层电容的变化,在直流电压0.15~3 V范围内,界面阻抗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细胞色素c(Cyt c)在玻璃微米管尖端处形成的微-水/1,2-二氯乙烷(W/DCE)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选用四丁基铵四苯硼(TBAT-PB)、四丁基铵四氯代苯硼(TBATPBCl)以及四丁基铵四氟代苯硼(TBATPBF)三种不同的有机相支持电解质来研究Cyt c在W/DCE界面上的反应.在电势窗较窄的含TBATPB体系中只能够观察到吸附过程;在电势窗较宽的含TBATPBCl和TBATPBF的体系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吸附与离子转移过程.当Cyt c浓度较低时,两种过程都可以观察到;当Cyt c浓度较高时,主要是吸附.文中对这些过程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铝离子电池因其材料成本低、大倍率性能优异和循环寿命超长等优势,而被认为在大规模静态储能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目前的铝离子电池大部分采用离子液体、尿素和熔融盐等液态电解液,其在实际工程化应用当中存在电解液渗漏的风险.相对而言,全固态电池则可以避免电解液渗漏的问题,还具有因去除隔膜和简化封装所带来的电池整体能量密度提升的优点.但是,目前领域内少有关于全固态铝离子电池的研究.基于此,采用溶液浇筑法,以冠醚作为添加剂和配位基团、以聚乙二醇(PEO)作为基底,制备出无定型结构的聚合物固态铝离子电解质.其中,冠醚不仅作为配位基团与铝离子进行配位提高铝离子的稳定性,而且作为相容性高的添加剂降低聚合物结晶度,从而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测试表明,制备出的18-6/PEO/Al(CF3SO33体系聚合物固态铝离子电解质是非晶态为主的晶态与非晶态共存的薄膜,且具备很高的离子电导率(室温,5.5×10-6 S/cm;100℃高温,1.86×10-3 S/cm)和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0~3 V),这为全固态铝离子电池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钙钛矿前驱体(PbI2和CH3NH3I)分散体系,作为一种新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电解质,光电流和光电压的继续提升是其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工作中,研究发现,通过引入二甲基碘化铵(DMAI)作为钙钛矿前驱体电解质的高效添加剂,可将光电流密度从12.85 mA·cm-2急剧提升至19.19 mA· cm-2.借助阻抗和塔菲尔曲线分析,发现其光电流的增加与TiO2半导体导带的向上移动对不平衡载流子复合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叔丁基吡啶的调节作用,可将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8.46%,超过了传统的碘电解质.也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谷胱甘肽 ( GSH)和 L-半胱氨酸 ( L- cys)在碳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分别用乙炔黑粉末和 Ketjenblack粉末填充的微电极检测了溶液中GSH和 L- cys的浓度。 GSH和 L- cys在粉末微电极上的检出限分别为 3.4× 1 0 - 6mol/ L和 2 .5× 1 0 - 6 mol/ L,线性范围分别为 3.6× 1 0 - 5~ 4.5× 1 0 - 3mol/ L和 1 .5×1 0 - 5~ 5 .0× 1 0 - 3mol/ L。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完全避免了尿酸和对 -乙酰氨基苯酚对测量谷胱甘肽的干扰 ;0 .0 6mmol/ L的抗坏血酸引起的干扰约为 8%。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4-乙烯基毗啶)(P4VP),并用于制备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凝胶电介质。研究了P4VP含量对电解质和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4VP为骨架通过化学交联固化液态电解质制备的有机胶体电解质体系有机相可溶剂化Li^+,当其含量为7.5wt%时体系离子电导率可达537mS/cm与液态电解质相当。利用这种准固态电解质制备的敏化太阳电池在100mW/cm^2,25℃下获得光电转换效率2.3%。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加热和高温碳化技术, 以ZIF-8为前驱体, 在甲醇-水双溶剂体系中先后引入Fe(NO3)3·9H2O和KSCN, 制备了一系列S掺杂的Fe-N-C催化剂(Fe3C/Fe-SAS@SNC), 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等表征手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Fe和S两种元素的合理掺杂使Fe3C/Fe-SAS@SNC催化剂具有明显的分级多孔结构, 比表面积达到673 m2/g, 在酸、 碱电解质中均表现出了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性能. 在0.1 mol/L KOH中, Fe3C/Fe-SAS@SNC催化剂的半波电位达到0.880 V(vs. RHE), 高于商业Pt/C催化剂, 且表现出了比商业Pt/C更优的稳定性. 在0.5 mol/L H2SO4中, Fe3C/Fe-SAS@SNC电催化氧还原的性能也与商业Pt/C催化剂相当.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反相电色谱法分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魏伟  王义明  罗国安 《色谱》1997,15(2):110-113
对乙睛-水-磷酸二氢销体系毛细管反相电色谱分离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柱上紫外检测,在75μmi.d.×30cm的毛细管ODS(3μm)填充柱上获得了小于2.0的折合培板高度。同时还研究了乙睛的比例、电解质的浓度和电场强度等因素对电渗流和往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解质对Mg-Al HTlc溶胶聚集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志琳  侯万国  戴国亮  孙德军  张春光  孙祉伟 《化学学报》2004,62(20):2025-2029,F007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电解质对Mg-Al类水滑石(HTlc)溶胶聚集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发现随惰性电解质(NaCl,NaNO3)浓度的增大,Mg-Al HTlc溶胶经历稳定、慢速聚集和快速聚集三个区域,而特性吸附电解质(NaOH)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0~4mmol/L)内未观察到快速聚集.NaCl和NaNO3的临界聚沉浓度分别为127和180mmol/L,慢速聚集区稳定比与NaCl,NaNO3和NaOH浓度间的关系式分别为:logW=10.18-4.4410gC,logW=11.98-4.7910gC,losW=1.92-0.7410gC.NaOH诱导体系聚集的能力大大高于NaCl和NaNO3.  相似文献   

17.
P(VDF-HFP)基凝胶电解质染料敏化纳米TiO2薄膜太阳电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凝胶电解质中I3-/I-氧化还原行为,凝胶电解质中I3-/I-的表观扩散系数和相应的稳态扩散电流明显低于液体电解质.通过对阴/阳离子的结合能和孔穴阻塞作用的研究解释了凝胶电解质电导率较液体电解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制备的凝胶电解质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6.6%),其短路电流密度(Jsc)仅比液体电解质电池低0.3-0.4 mA/cm2,电池效率也仅低约0.6%.  相似文献   

18.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引发剂引发交联聚乙烯醇(PVA)-戊二醛(GA)制备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并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分别由红外光谱、交流阻抗、循环伏安与恒电流充放电曲线测定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可达1.23 mS/cm(室温).而且,以1.0 g AMPS引发0.05mL GA(5 %)与1.0 g PVA交联,制得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超级电容器比电容可达139F/g,50次充放电后其值仍于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微波消解试样催化极谱法测定香茹和黑木耳中痕量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层聚四氟乙烯密闭容器,以HNO3-HClO4为溶解试剂,CaO为外层吸附剂,微波消解香菇及黑木耳试样。在草酸介质中,当有少量高氨酸存在时,锗(Ⅳ)-苏木精-钒(Ⅳ)体系可产生一灵敏的吸附催化波,峰电位在-0.59V(vs.SCE)处。锗浓度在0ng-300ng/25m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5ng/25mL,适宜于香菇和黑木耳中痕量锗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曾竟  李佳佳 《合成化学》2018,26(12):930-933
以4 氯苯酚(1a)为原料,研究了微波促进的取代酚类化合物的邻甲酰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溶剂、1a与多聚甲醛摩尔比(r)、微波辐射功率和辐射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THF为溶剂,MgCl2/Et3N(2.5 eq.)为催化剂,r=1/5,在400 W微波功率下辐射反应5 min, 5-氯-2-羟基苯甲醛(2a)的产率为85%,其结构经1H NMR确证。该反应条件还适用于多种取代酚(1b~1f)的邻甲酰化反应,产率为78%~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