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ATM适配层(AAL)协议是 B-ISDN协议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B-ISDN的协议参考模型可知,AAL的功能是完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用户业务信息与ATM信元之间的适配。为了适应低速话音业务和短分组数据业务接入B-ISDN的需求,ITU-T从1995年开始研究一种新型的AAL协议,即应用于组合用户的ATM适配层协议(AAL-CU)。本文根据ITU-T第十三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B-ISDN中新型AAL-CU协议的概念、原理、应用环境及基本通信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2.
针对IPTV网络的监测与维护,结合目前网络的快速演进,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和运营商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ADSL接入侧的设计思想,设计了IPTV网络测试仪中的AAL5功能,对仪表的系统架构、AAL5的SAR,CS实现算法,异步转移模式(ATM)测试的关键指标等进行了阐述,并通过FPGA对其进行仿真及验证,结果证明,此方案设计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IPIV网络测试仪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是现代通信网的发展方向,而ATM适配是B-ISDN终端的关键部分,是各种业务接入B-ISDN首先面临的问题。本文参照国际电联ITU-T制定的有关建议,简要地介绍了ATM技术的基本概念及AAL的有关规约,着重对第3/4类ATM适配(AAL3/4)的工作机制、实现方法以及技术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AAL3/4的实现方案,并用软件实现了AAL3/4规约的功能。最后,针对AAL3/4建立了M/D/1排队模型,进行了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始茂 《数据通信》2001,(2):27-28,33
分析现有的应用于ATM分组语音通信的AAL1、AAL2适配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用AAL5实现基于ATM的分组语音通信,并就语音编码方式和时延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分析协议互连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AAL5多协议封装的协议栈,重点讨论了基于路由的及基于桥接的高层协议数据单元在 AAL5上的两种封装格式。  相似文献   

7.
B-ISDN/ATM协议     
本文阐述了 B-ISDN/ATM协议的结构,并结合一些应用实例论述了各层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信息产业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以Internet为代表的数据业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不远的将来,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量相比将显得微不足道,数据业务依附电话网络的时代将过去,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即将到来.针对这种情况,构筑一个新的信息网络模型,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势在必行.于是ATM在宽带接入技术中脱颖而出.ATM技术作为B-ISDN的基础,在传输包括话音、图象、数据的综合业务环境中具有现有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技术优势.当前,随着ATM技术标准的日益成熟,ATM的应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如果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ATM技术由于价格昂贵、技术复杂等一系列原因在市场方面受到抑制的话,目前,随着ATM交换机价格的下降,其所占市场份额正在逐渐扩大.另一方面,从ATM技术对现有技术的适应性来看,尽管ATM论坛(ATM Forum)在局域网仿真技术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不少的成效,但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线ATM是一项跨世纪的新兴通信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都积级开展ATM技术的研究和B-ISDN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时延和效率问题是ATM不能很好地支持中、低速话音业务的关键,因此,ITU-T提出了新型AAL2规程-组合信元技术。AAL2规程的基本思想是用一个ATM连接支持多个AAL2用户信息流,从而减少时延。AAL2由公共部分子层(CPS)和业务特定会聚子层(SSCS)组成,其中面向话音应用的SSCS是中、低速话音业务解决方案的核心,文中对其功能、业务、等时同步问题的解决等作了详细介绍。最后,还介绍了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前ITU-T已经定义的ATM适配层规程有AAL1,AAL3/4和AAL5,已满足某些应用的需要,但对于低速话音或数据的应用尚嫌不足,为此,新型ATM适配层规程AAL2应运而生。文章在对适配层规程进行分析之后,介绍了AAL2新规程提出的背景及其应用场合,并对AAL2的设计思想和优越性进行了论述,最后着重描述了AAL2规程,并对其研究进程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ATM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了WATM分层协议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2.
ATM协议结构     
张德民 《数字通信》1995,22(2):53-56
几年来ITU-T关于ATM方式制定了一系列协议,对ATM的协议模型、结构和基本功能作了规范。本文根据这些建议对ATM协议结构和功能要点作了初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ATM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讨论了ATM网络的数据加密技术、完整性服务等ATM网络安全技术。在基于将ATM的安全层置于AAL层和ATM层之间的观点上,本论文设计了一个数字签名结构和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作为呼叫建立过程的一部分,嵌于现存的ATM信今协议中。这些安全技术可透明地加入到B—ISDN的协议参考模型中,无需改变现存的协议标准。  相似文献   

14.
ATM上的多协议规范(MPOA,MultinleProtocolOverATM)是最新的ATM和以太网络间的互联技术,它提供快速的3层交换性能,并支持服务质量(QoS),适合于构建大型园区和企业网络。首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MPOA的技术原理、工作机制,然后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异步传递模式(ATM)一致被看成宽带数据骨干网的基础传输技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ATM协议的基本结构和ATM信元交换的基本原理,并说明ATM网络的资源管理方案,然后具体分析ATM信元交换及其与IP网结合所面临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并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今后有关ATM技术应用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CRC算法在ATM协议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协议识别技术是网络对抗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网络协议识别技术在网络对抗中的重要性,依据ATM信元结构,总结归纳了ATM协议的基本特征,详细分析了CRC搜索算法的基本原理、实现步骤和方法,基于CRC搜索算法,重点分析了2种利用HEC字节进行ATM协议识别的方法——固定边界搜索法和移动窗口搜索法,并依据协议识别过程设计了移动窗口CRC检测模块的实现框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ATM业务接口可能和SDH接口出现对接不通的问题,影响业务的开通时限,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SDH网络分析仪通过测试的手段来解决,主要方法是分别向发生问题的设备接口发送不同格式的信号,通过分析接收到的相应的告警,可找到接口对接不通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一个ATM交换机和SDH设备接口不通的实例来说明如何通过测试手段解决ATM over SDH物理层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说明了IP技术与ATM技术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结合的优势,介绍了IP over ATM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模式,其中包括经典IP模式、捷径IP模式和集成IP模式,最后简要分析了IP over ATM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无线ATM技术由于吞吐量大、支持综合业务等一系列优点,在军事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把ATM应用于军用移动通信,在战场上实现运动中的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的实时传输.本论文利用现有成熟的无线ATM接入技术和蜂窝移动网技术,结合现代高技术信息作战对军事通信的要求,研究宽带无线接入在军事通信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Kim  H.  Biswas  S.K.  Narasimhan  P.  Siracusa  R.  Johnston  C. 《Wireless Networks》2001,7(5):531-540
This paper presents a QoS oriented Data Link Control (DLC) framework for transporting Constant Bit Rate (CBR) traffic over wireless ATM links. Data link control is usually omitted in fixed ATM networks because cell corruption due to channel error is extremely rare for reliable media like copper wire and optical fiber. However, for wireless, higher bit error rates are quite common due to shadowing and other fading effects. The purpose of DLC in wireless is to provide error-free transport to the higher layers by recovering corrupted cells at the link layer. A selective reject (SREJ)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based DLC protocol is used for CBR error recovery. For an ARQ based scheme, higher recovery rates can be achieved with larger cell transfer delay, caused by cell retransmissions. Since cell transfer delay and DLC recovery rate both translate to user-perceivable Quality-of-Service (QoS),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DLC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se two, depending on the application's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this in our protocol, the retransmission procedure for a CBR cell is constrained to complete within a recovery time interval which is specified by the application at call-setup time. Also, a novel jitter removal scheme that reduces the cell delay variation caused by cell loss and retransmissions, is incorporated as a part of the DLC protocol.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implemented on NEC's WATMnet prototype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ts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reported for illustrating the perform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esented CBR DLC protoco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LC protocol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QoS-constrained error recovery of CBR traffic on a per-connection basis. These also indicate that the DLC can be programmed to attain a desirable tradeoff between cell transfer delay and cell recovery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