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矫正性质之诘问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在官方的文件解读下是一种单纯的刑罚执行方式,在我国的司法实践领域里却呈现出司法矫正的性质而非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事实上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是一种新的刑罚类型,是刑罚中的一个上位概念,而不仅仅只是从属于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公正、谦抑、人道是现代刑法的三大价值目标,对其实现离不开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等动态的法律运行环节。社区矫正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着刑法价值理念的转换。现代刑法价值对于社区矫正的催生作用,和社区矫正运行对于刑法价值实现的推动作用,是认识两者关系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刑法价值视角下,我国应着力处理好社区矫正的惩罚性功能与恢复性功能的关系,并通过立法保障和制度设计引导社区矫正走向。  相似文献   

3.
浅论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代表了犯罪人处遇的发展趋势,是对中国特色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本文从社区矫正在我国适用的意义和目前在我国适用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入手,对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社区矫正在我国的顺利开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起源与西方,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其正式纳入矫正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中服刑的犯罪分子。社区矫正具有相当的惩罚功能、教化功能、塑造功能和预防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5,(5):78-80
在我国,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起步较晚,其各方面发展还有待完善。文章从我国现有立法规定出发,就社区矫正对象的立法问题进行探讨。在对我国现有社区矫正对象的有关法律规定做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社区矫正对象立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扩大我国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增设社区服务的刑事或行政处罚,加强地方立法以适应社区矫正发展的需要等立法认识。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并非人道主义的胜利,其本质依然是循着"理性"和"人道"获得的合理性来实施对人的权力统治和奴役,是一种新的更为隐蔽的权力规训技术;社区矫正的核心和焦点是对犯罪人的行为养成和再社会化,而非企图改造犯罪人的思想;社区矫正的存在和刑罚轻缓也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意味着国家刑罚权的惩罚力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趋势。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工作要针对未成犯的生理、心理、行为特点,在确保社区的正常的生活秩序得以维护,确保教育改造未成年犯这一刑罚目的切实实现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有利于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已经正式实施,相应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也已经颁布.但是由于实施社区矫正场所的不确定,出现了直接在社区进行矫正与“中途之家”进行间接矫正两种模式,各省市之间矫正的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基于审前调查制度的缺陷、矫正模式与刑罚个别化的裂痕等因素,在实践中需要两种模式并用,通过对不同犯罪性质的划分以及对被矫治者的具体分析来决定采用何种模式,此外还要结合社会组织的与公众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被矫治者重新融入社会,实现预期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彦璋 《科技信息》2010,(18):I0077-I0077,I0079
未成年人犯罪和不良行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未成年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手段,包括惩罚手段也包括矫正手段。以非监禁刑罚为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刑罚执行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还处在摸索阶段,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完善未成年犯矫正立法,明确矫正主体,加强矫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适合未成年犯的矫正措施等,来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价值观的重建和社会关系的恢复,有效地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而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赵咏梅 《科技信息》2009,(33):T0372-T0372,T038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人性化的刑罚制度,于20世纪中叶诞生于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发展。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犯罪者顺利回归社会,符合我国建设扣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入手,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社区矫正中采取个案矫正工作模式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矫正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以对矫正对象的全面评估为前提,由专职矫正人员和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组成矫正团队,制定具体的个案矫正方案,在实施中进行过程控制,以达到最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作为相对于监狱矫正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已经正式写入我国刑法。但目前法律缺乏对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的具体规定,社区矫正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取决于社区矫正的执行力量。为保证社区矫正的执行效果,有必要对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力量予以专门化。  相似文献   

13.
李飞 《科技信息》2010,(23):143-143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试点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矫正工作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依据,立法层次不高;社区矫正工作主体与执行主体相分离;矫正工作缺少程序保障。这些缺陷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以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如提高社区矫正立法层次,明确社区矫正主体,完善社区矫正程序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年来推行的社区矫正改革总体进展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社区矫正的执行体制存在严重缺陷,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7.
源于英美法系的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16年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从试点、试行到全面展开,从无法可依到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法治程度不高、执行主体不明确、管理队伍不专业等众多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颁布《社区矫正法》,明确相关管理主体职责、提升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扩大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区矫正应定位为非行刑处遇措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构,要客观全面认识社区矫正的正向价值和负面效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正确处理专门机构和社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党和国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采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进社区矫正这一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将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刑罚适用的指导原则。本文探讨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型刑罚执行方式,是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适应国际化刑罚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在我国实行九年来,体现在行刑成本、罪犯改造、和谐社会建设、轻刑化行刑社会化观念的推广方面的效益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