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湖日本沼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经6代选育后的鄱阳湖日本沼虾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该虾的出肉率平均为37.6%,肌肉中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分别占鲜重的18.5%、1.3%、77.7%、1.3%;含18种氨基酸,总量为766.5 mg/g干重肌肉,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69.4 mg/g干重肌肉。测定了Zn、Fe、Mg等微  相似文献   

2.
不同龄期养殖鲈鱼的生化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均体重为1.22g,265g和1094g的一龄、二龄和三龄养殖鲈鱼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养殖鲈鱼肌肉中水分,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分别为76.39%-77.51%,17.68%-18.12%和3.56%-4.03%。鲈鱼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占肌肉干重百分比在一龄,二龄和三龄养殖鲈鱼中分别为76.62%.75.11%和73.78%。平均为75.17%,必需氨基酸分别为40.10%,39.02%和36.69%。平均为38.60%,每克肌肉(湿重)含有脂肪酸总量在一龄、二龄和三龄养殖鲈鱼中分别为22.10mg,20.65mg和13.42mg。平均为18.72mg。其中PUFA总量分别为10.19mg,7.57mg和2.54mg,平均为6.77mg。  相似文献   

3.
棘胸蛙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Ⅱ.氨基酸及矿物元素的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棘胸蛙的蝌蚪(体重 0. 8~ 2. 6g)、小幼蛙(体重 9. 0~ 27. 3g)、大幼蛙 (体重 40. 5~ 65. 7g)和成蛙 (134. 5~ 213. 0g)肌肉及蛙皮中的氨基酸及矿物元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肌肉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 44. 06% ,谷氨酸的含量很高,为氨基酸总量的 15. 65% ;肌肉中含有20种以上的矿物元素,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硒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含量为 0. 029mg/100g. 本研究在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评价了棘胸蛙的营养价值,为棘胸蛙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能否在鸡胚中培养, 基于稳定培养体系, 将WSSV接种到SPF鸡胚中. 收获接种3d后死亡的鸡胚, 从中提取病毒; 将其再次接种到健康鸡胚中, 传代5次后, 由卵黄囊膜提取病毒, 将其经肌肉注射至克氏原螯虾, 结果实验组克氏原螯虾100%死亡, 而对照组无死亡情况. 对各代鸡胚及克氏原螯虾进行PCR和电镜检测, 实验组呈WSSV阳性; 电镜下, 死亡鸡胚细胞中可见大量正在组装的病毒粒子; 表明WSSV可用鸡胚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6个不同自然水域的克氏原螯虾群体22个性状比例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射阳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程度较大,微山湖、长江、鄱阳湖、安徽四个群体差异程度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方差贡献率群体主成分分别为35.060%、19.371%、13.714%、7.303%,累积贡献率为75.448%。雄性群体主成分分别为46.188%、13.080%、11.496%、6.785%,累积贡献率为77.549%,第二步足长和第五步长2个因素对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是有显著影响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P1为78.9%~92.1%,P2为76.6%~90.0%,综合判别率为85.0%;雄性群体判别准确率P1为80.0%~88.6%,P2为79.6%~90.6%,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3.6%,判别准确率较高,综上结果表明不同水域的群体在形态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万安玻璃红鲤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量克氏定氮法、105℃常压干燥法、马福炉灰化法、自动离子交换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万安玻璃红鲤鱼肌肉的蛋白质、水分、灰分、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占19.07%,水分78.75%,灰分1.09%,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74.59mg/g,其中,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20.72mg/g,肌肉富含赖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并含有适量的钾、钠、钙、镁和微量的铜、锌、铁等营养元素,表明万安玻璃红鲤鱼,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二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南京郊区,因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物学特性,迅速入侵我国长江中下游诸省市的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本文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淮河水系、东南沿海水系与台湾省桃园县及原产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共12个自然水体克氏原螯虾群体的14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和主成分散布图显示,台湾桃园县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首先聚为一类,再与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聚为一类。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趋于分为两类,长江水系中下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鄱阳湖支流群体与珠江水系群体聚为一类,长江水系上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太湖支流群体、长江水系乌江支流群体、长江水系洞庭湖支流群体、淮河水系群体、东南沿海水系群体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1.518%、23.382%、15.823%、8.767%;累积贡献率79.491%;雄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0.396%、23.407%、16.344%、9.665%,累积贡献率为79.811%。对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群体的判别分析中,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4.0%,综合判别率为82.1%;雄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6.8%,综合判别率为86.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克氏原螯虾群体存在一定的种内不同群体间外部形态差异,该差异主要集中存在于头胸部和腹部的若干性状指标上,可能是因栖地自然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8.
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是常见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为获得高效抗 L. anguillarum卵黄抗体(egg yolk antibodies, IgY),用纯培养的L. anguillarum制备抗原,免疫蛋鸡,联用乙酸-乙酸钠稀释、(NH4)2SO4与 Na2SO4盐析、透析法由蛋黄分离纯化 IgY.对制备的 IgY进行了体内、外抑菌与吞噬调理活性研究:分别将抗L. anguillarum 的IgY、由普通鸡蛋IgY与L. anguillarum (103 CFU·mL-1)等体积混合后注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计算成活率;分别将抗L. anguillarum的IgY、普通鸡蛋IgY与L. anguillarum (106 CFU·mL-1)及血细胞混合后,接种平板培养、计数.结果表明,提取的IgY浓度为8.93 mg·mL-1,每个鸡蛋可获得IgY约120 mg,抗体纯度较高,效价为1:20480;体外抑菌率为65%;能促进细胞吞噬L. anguillarum,相对吞噬率为75%;对克氏原螯虾的保护率为33.3%.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测量了543尾克氏原螯虾成熟个体的体重、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长、第一腹节宽、尾节长、尾肢长、尾肢宽等10个表型性状,统计分析雌雄个体体形及体重差异。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各形态参数(除第一腹节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体重与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克氏原螯虾为雌雄异体淡水水生甲壳类外来入侵物种,凭借其入侵生物学特性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得以迅速扩张,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诸省市的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中,甚至成为优势种群已严重威胁到本地淡水底栖水生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在对赣江中支南昌市杨子洲江段采集的克氏原螯虾进行形态学测量时发现一例雌雄间性的克氏原螯虾个体,即第一腹肢已特化为生殖肢,但第二腹肢并未特化,仍与雌性的第二腹肢相同。其生殖孔开口于第3对步足的基部,与雌性生殖孔的开口位置相同。本文拟就螯虾下目部分物种雌雄间性体可能的发生机制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对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肌肉中营养成分及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小黄鱼肌肉中水的质量分数为76.41%,显著低于棘头梅童鱼(81.95%);蛋白质量无明显差异;小黄鱼肌肉中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8%和1.43%,明显低于棘头梅童鱼(2.80%和1.80%);小黄鱼肌肉中胆固醇的质量分数为40 mg/100g,棘头梅童鱼为42 mg/100g,棘头梅童鱼的胆固醇量略高于小黄鱼;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4 %和1.87%;EAAI评分分别为98.53和70.00。可见,小黄鱼比棘头梅童鱼的营养价值略高。2种鱼均含有5种核苷酸,棘头梅童鱼肌肉中IMP的量为1 235.89 mg/kg,明显高于小黄鱼(520.85 mg/kg),且核苷酸总量亦高于小黄鱼。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肌肉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质量分数分别为44.08%,42.44%,13.48%和51.29%,26.14%,22.57%;EPA+DH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44%和22.57%。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肌肉中含有19种矿物质元素,矿物质元素丰富,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养殖马口鱼的营养价值,采用国家标准的生化测定方法,对1冬龄人工养殖马口鱼进行了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养殖马口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7.05%、18.78%、1.79%和1.31%. 17种被检测出的氨基酸总量(TAA)为70.74%,其中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鲜味氨基酸(DAA)分别为28.38%、6.63%、35.73%和26.99%. EAA/TAA、EAA/NEAA和DAA/TAA分别为40.12%、79.43%和38.15%;其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Met+Cys)和缬氨酸(Val),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3.23.19种被检出的脂肪酸中,有4种饱和脂肪酸(SFA)、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SFA、总MUFA、总PUFA、总n-3PUFA、总n-6PUFA以及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之和分别为27.1%、36.42%、36.48%、13.55%、22.93%和11.65%.表明养殖马口鱼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平衡效果较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较高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3.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常见人畜共患病病原.为获得高效抗E.tarda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将纯培养的迟钝爱德华氏菌灭活,免疫蛋鸡,由蛋黄纯化IgY,用间接ELISA法检测IgY效价.对制备的IgY进行了抑菌活性检测和动物保护实验:分别将抗E.tarda IgY、普通鸡蛋IgY与E.tarda(2×10~3 CFU·mL~(-1))孵育,涂平板,菌落计数;分别将抗E.tarda IgY、普通鸡蛋IgY与E.tarda(2×108 CFU·mL~(-1))等体积混合后注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记录各组成活率.检测抗E.tarda IgY的吞噬调理活性:分别将抗E.tarda IgY、普通鸡蛋IgY与E.tarda(103 CFU·mL~(-1))及小鼠血细胞混合后,接种平板培养、计数.结果发现:制备的IgY质量浓度为8.8 mg·mL~(-1),每个鸡蛋可以获得IgY约130 mg,效价为1:10 240;体外相对抑菌率为86.6%;对克氏原螯虾的平均保护率为66.7%;能促进细胞吞噬E.tarda,相对吞噬率为79.8%.  相似文献   

14.
用二价铜离子(Cu2+)胁迫克氏原螯虾,分析其肝胰腺、触角腺、鳃等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能在含10mg/LCu2+水中生活;在10mg/LCu2+胁迫下,在0~24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SOD活性均显著升高,CAT活性在24h达到最高;在24~36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活性开始下降,而SOD活性继续上升,在第36h时达到最高;48h后,肝胰腺和触角腺中SOD和SOD活性下降并均趋于平稳表达,SOD活性仍显著高于非胁迫处理时,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Cu2+处理时;鳃中的SOD和SOD活性未受到Cu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不同养殖模式对青鱼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试验组)与池塘传统养殖(对照组)模式的商品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肌肉营养品质差异,试验分析了鲜活鱼肌肉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等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青鱼相比,试验组青鱼肌肉脂肪含量降低14.23%(P0.05),蛋白质、水分、灰分含量基本相当(P0.05);试验组青鱼肌肉氨基酸总量高于对照组0.90%(P0.05),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组6.86%(P0.05),必需氨基酸低于对照组1.91%(P0.05);两组青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一致,试验组青鱼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略低于对照组1.29%(P0.05),但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分别高出对照组187.10%和28.00%(P0.05);试验组青鱼中醛类、醇类和含苯环类等挥发性的风味物质低于对照组,但是试验组壬醛和1-辛烯-3-醇等腥味物质含量也更低.综上所述,青鱼在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模式下能有良好的适应性,各营养指标都处于较好的状态,该养殖模式是一种适合青鱼集约化养殖的水产养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规格瓯江彩鲤的含肉率、脏体比、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大规格瓯江彩鲤含肉率(54.76±2.21)%显著高于小规格鱼(40.99±2.83)%;3种不同规格彩鲤肌肉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各为44%,其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均超过29%,且基本一致;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为91%~95%;大规格鱼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而小规格鱼以廿碳五烯酸和廿二碳六烯酸含量较大.瓯江彩鲤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总体组成较好,是富有营养的优质动物性食品.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乌骨鸡蛋和普通鸡蛋的蛋重、蛋形指数、蛋黄比例等,比较两者的蛋品品质特征,以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并分析了两者在氨基酸组成与含量上的差别和特征,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比较两者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乌骨鸡蛋重显著小于普通鸡蛋重,约为普通鸡蛋蛋重的72%;2种鸡蛋蛋形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乌骨鸡蛋蛋黄比例比普通鸡蛋约高40%;乌骨鸡蛋蛋黄干物质比例较普通鸡蛋约高48%;乌骨鸡蛋清中谷氨酸(1.65g/100g)、天冬氨酸(1.28g/100g)和亮氨酸(0.85g/100g)含量较高,分别比普通鸡蛋蛋清高约23%、21%、13%;蛋黄中天冬氨酸(1.66g/100g)、丝氨酸(1.41g/100g)和亮氨酸(1.34g/100g)含量较高,分别比普通鸡蛋黄高约71%、58%、26%;全蛋中谷氨酸(1.81g/100g)、天冬氨酸(1.44g/100g)和丝氨酸(1.08g/100g)含量较高,分别比普通鸡全蛋高约70%、38%、38%;乌骨鸡蛋黄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9.75分,明显大于普通鸡蛋(75.25分)。表明乌骨鸡鸡蛋营养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樟树籽为研究对象,对其仁油及壳油的油脂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仁油中富含癸酸和月桂酸,占95%左右,并且均匀分布在甘油三酯Sn-1,2和3位上;壳油中脂肪酸主要为癸酸、月桂酸和油酸,其中癸酸和月桂酸总量为48%左右,半数分布在Sn-2位上,油酸含量达27.60%,并集中在Sn-1,3位上。仁油中豆甾醇含量为33.89mg/100g,壳油中豆甾醇含量是仁油的3倍左右。仁油中不含角鲨烯或者其含量低于HPLC检出限,壳油中角鲨烯含量为1.88mg/100g。樟树籽仁油中主要含有α-VE,δ-VE和γ-VE,总量为30.45mg/100g,其中以γ-VE含量最高,为19.47mg/100g;壳油中VE总量是仁油的2~3倍,其中以α-VE含量最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了解传统发酵鱼酱油的品质特性, 对国内市售的5种不同产地的传统发酵原味鱼酱油的理化、感官特性、游离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鱼酱油含盐量均偏高; 总酸含量为0.49~1.50g?100mL-1; 总可溶性氮含量差异较大, 舟山鱼酱油最高, 达4.86g?100mL-1, 东莞鱼酱油最低, 为1.06g?100mL-1; 氨基酸态氮含量差异较小, 除东莞鱼酱油含量为0.52g?100mL-1外, 其余4种均在1.00g?100mL-1左右; 5种鱼酱油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差异显著, 其中舟山鱼酱油氨基酸总量最高, 达39.07mg?mL-1, 且种类丰富, 而东莞鱼酱油氨基酸总量仅为3.25mg?mL-1;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 舟山鱼酱油高达16.10 g?100mL-1, 东莞鱼酱油低至4.15g?100mL-1. 此外, 鱼酱油中含有较高的钾、镁、钙和磷元素, 还含有铁、铜、锰、铬和镍5种重要的微量元素. 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舟山鱼酱油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试验配制了蛋白质水平为35%、40%、45%、50%、55%共5组试验饲料, 对初始体重为(37.86±5.63)g的(P>0.05). 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50%时, 肌肉中粗蛋白(82.09%)、氨基酸总量(80.45%)达最大值, 而肌肉粗脂肪在饲料蛋白质55%组达到最大(6.33%), 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 对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结果表明: 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量(28.29%)和鲜味氨基酸量(33.03%)在45%和5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 总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在45%组和5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根据SGR折线模型拟合回归方程分析得出, 日本无针乌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4.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