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激光激发荧光光谱实验对经热处理后及高压条件下的氮碳薄膜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分析。实验显示,热处理效应和高压效应均导致薄膜荧光疚降有者表现为不可恢复,后者为可恢复即卸压后荧光效率的恢复,表明导致荧光光谱效率低的微观机制不同,为氮碳薄膜荧光模型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林豪  周骏  颜承恩  张玲芬 《光学学报》2012,32(6):631003-304
通过对RhB/PMMA和Rh6G/PMMA染料薄膜的荧光光谱和放大自发辐射(ASE)光谱的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准波导结构染料薄膜的荧光光谱和ASE光谱特性。实验上采用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照射,分别测量准波导结构RhB/PMMA和Rh6G/PMMA染料薄膜的荧光光谱和ASE光谱,发现荧光峰和ASE峰随着染料掺杂浓度和薄膜厚度的增加产生红移;理论上考虑准波导结构下薄膜中染料的自吸收效应,类比激光器谐振腔模型,分析低阶导模传输的增益特性,获得了荧光光谱与ASE光谱中荧光峰和ASE峰对应波长与染料掺杂浓度的关系,数值计算与实验测量相吻合。结果表明,准波导结构下薄膜中染料自吸收效应导致荧光峰及ASE峰发生红移,改变染料掺杂浓度,可以在较大调谐范围实现ASE。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压点火的方式触发脉冲阴极弧放电,在Si(100)衬底上制备出较为光滑、均匀、致密的碳氮薄膜. 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放电电压与距离对薄膜的沉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扫描电镜及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薄膜为非晶碳氮薄膜,并且随沉积能量的增大,氮的含量有所增大. 放电溅射过程分析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以热解石墨为原料,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荧光碳纳米颗粒。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浓度、时间、pH值、温度等条件下,Pb2+离子对碳纳米颗粒荧光发射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b2+离子不改变光谱形状,但可以降低荧光峰值强度;Pb2+离子作用荧光碳纳米颗粒的时间越长,猝灭效率越低;pH值不同,猝灭效率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Pb2+离子对碳纳米颗粒荧光的猝灭效率逐步提高。其猝灭机理可能为电荷转移猝灭和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参数对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锌薄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在Si(111)衬底上生长了ZnO薄膜,并用荧光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XRD对ZnO薄膜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的ZnO薄膜为纤锌矿结构,其c轴取向程度与热处理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当热处理温度小于550℃时,氧化锌薄膜在室温下均有较强的紫外带边发射峰,而可见波段的发射很弱;当热处理温度高于550℃时,可见波段发射明显增强.对经过不同时间热处理的ZnO薄膜样品分析表明,氧化锌薄膜的荧光特性及表面形貌与热处理时间也有很大关系,时间过短可见波段的发射较强,但时间过长会导致晶 关键词: ZnO薄膜 光致发光  相似文献   

6.
碳氮薄膜的制备及其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使用自行设计的真空系统 ,采用弧光放电等离子体的方法 ,成功制备了表面光滑致密的碳氮薄膜 .牛顿环干涉图样进一步验证了薄膜厚度的均匀性 .拉曼光谱显示了 3个主要的散射峰和几个相对较弱的峰 ,拉曼光谱分析表明 ,膜的结构是一种无定形非晶碳氮膜 ,碳原子与氮原子在薄膜中以各种不同的键态存在 .通过比较样品不同区域的拉曼光谱图发现 ,谱图几乎没有变化 ,说明制备的碳氮薄膜结构是均匀的  相似文献   

7.
《发光学报》2021,42(9)
近年来,利用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提高半导体材料的发光效率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相关结构体系面临着加工技术复杂、重复性差等缺点。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超薄、大面积、共振可调的平面双层纳米媒质用于增强量子点发光,其结构由深亚波长厚度、高吸收率特性的氧化铜(CuO)薄膜和金(Au)薄膜构成。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改变CuO薄膜厚度可以灵活调节CuO/Au双层堆栈结构的反射光谱,以其为基底旋涂CsPbBr_3钙钛矿量子点后与裸石英旋涂CsPbBr_3量子点参考样品相比实现了最大7倍的荧光发光增强。理论分析表明,荧光增强效应与强光学非对称法布里-珀罗薄膜干涉引起的高效光吸收和局域场增强导致的自发辐射速率加快相关。  相似文献   

8.
硼碳氮(BCN)三元化合物薄膜具有原子可调组成比,并且能够展现出相应的材料特性,因此在力、热、光、电子学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通过调节通入的氮气流量,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分的BCN薄膜。发现随氮气流量的增加,所制备的BCN薄膜中氮原子浓度最高可达~14 at.%。为探讨BCN三元体系中的结构性质变化,利用拉曼光谱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氮气流量所制备的BCN薄膜。结果表明,随氮的逐渐引入,除常见的拉曼D峰和G峰外,光谱中还出现了N=N的拉伸振动模式。另外,样品的无序度也导致了拉曼光谱发生了整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表明,SnO_2薄膜经过退火处理后其光致发光谱有明显的变化。在氧和氮两种不同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其变化也有差异。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SnO_2膜中氧空位和自由载流于浓度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0.
王万录  王宏 《发光学报》1990,11(3):229-233
实验研究表明,SnO2薄膜经过退火处理后其光致发光谱有明显的变化。在氧和氮两种不同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其变化也有差异。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SnO2膜中氧空位和自由载流于浓度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1.
Sulfur-doped DLC nanocomposite film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posite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using the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thiofuran as the precursor at ambient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contrast to DLC film, the effects of sulfur incorpor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ulfur-doped DLC nanocomposit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terms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Raman spectrum and photoluminescence and magnetic te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expected organic molecular structure was formed like sulfone or thiols in sulfur-doped DLC nanocomposite film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ur in films was readily manipulated by the volume ratio of thiofuran to methanol. Meanwhile, the sp3-hybridized carbon content gradually decreased in films as the volume of thiofuran increased. Furthermore, sulfur-doped DLC nanocomposite films showed the monochromatic photo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with a wide band centered at 510 nm,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carrier localization within an increasing sp2 clusters and the defects along with the sulfur doping. Particularly, ferro-like magnetic performance of sulfur-doped DLC nanocomposite film might originate from the magnetic moment of localized sp2 clusters with different charged carriers near the Fermi level after sulfur incorporation.  相似文献   

12.
A new empirical model to estimate the content of sp^3 in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Raman spectra excited by 488nm or 514nm visible light for different carbons. It is found that bandwidth of the G peak is related to the sp^3 fraction. A wider bandwidth of the G peak shows a higher sp^3 fraction in DLC films.  相似文献   

13.
氮化碳薄膜的制备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氮化碳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离子束溅射法、激光等离子体沉积和激光烧蚀、离子镀、离子注入法等制备方法。文中对氮化碳的结构、性质、制备、性能表征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高压方法分解缩聚三聚氰胺(C3N6H6),得到一种棕黑色粉末。经过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产物主要由未完全分解的原料、碳和分解过程中的过渡相组成。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过渡相在某一方向具有长周期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形貌,产物为片状组织,且其中有少量气孔;X射线能散结果表明,C∶N≈3.27∶1(原子比);此外,进行了红外吸收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产物主要键合状态是C(sp2)=N和C(sp2)—N。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常压方法合成了稀土发光材料LaOBr:Tb3+,Dy3+,采用高温高压方法对材料进行了处理,研究了高温高压处理前后样品发光特性的变化,并进行了发光衰减测量。结果表明,Dy3+的掺杂可以将Tb3+5D3能级的激发能有效地驰豫到5D4能级,从而使5D4~7FJ(J=0, 1,…,6)的发射,尤其是5D4~7F5的发射明显增强,使得样品的发光亮度大大提高。Dy3+,Tb3+间存在交叉驰豫共振能量传递。高压处理过程引入的杂质、材料氧化及压致晶场变化都对材料的发光特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压力光谱技术在低温下观测到了Mn2+离子的4T16A1跃迁,该谱线在Zn0.83Mn0.17Se和ZnSe/Zn0.84Mn0.16Se超晶格样品中有不同的压力行为,体材料中其压力系数为-42.4 peV/Pa,超晶格中为-29.5 peV/Pa。用晶体场理论计算得到体材料Zn0.83Mn0.17Se中Mn2+离子4T16A1谱线的压力系数为-38.3 peV/Pa,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合材料中发光峰积分强度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证实Mn2+离子的发光性质主要与其近邻的晶体场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DAC(金刚石压砧高压腔)装置,对氧化镍进行了静水压、非静水压、电导率测量等系统高压实验,获取了氧化镍等温压缩、高压相变及电导率压力效应的新结果,并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其高压相变与电性及磁性变化关系及体弹性模量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专门设计了用脉冲-回波-重合法在不同静水压下测量液体声速的装置,并对石油醚在0.1~650 MPa流体静压力范围内测量了其超声声速和衰减系数。还通过测量体积压缩量和质量得到石油醚密度ρ随流体静压力的变化。最后,给出了石油醚的绝热压缩系数β与流体静压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碳水混合物冲击压缩特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液双相混合模型和分子流体的微扰变分统计理论,分别计算了石墨-水体系(ρ0=1.233 g/cm3)和金刚石-水体系(ρ0=1.238 g/cm3)的冲击压缩特性。结果表明:(1)在不发生石墨→金刚石相变和化学反应的低压区域(p<20 GPa),这两种混合体系的冲击压缩曲线的差别并不明显;(2)在发生石墨→金刚石相变的高压区域(p>20 GPa),这两种混合体系的冲击压缩曲线显著不同,且石墨-水体系更易压缩;(3)在45~60 GPa强冲击压力范围内,冲击波诱发的化学反应也不会显著影响这两种体系冲击压缩曲线的走势。上述结论与文献(高压物理学报,1999,13(2):87-92)发表的实验结果相矛盾。进一步分析了引起理论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并对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及其理论分析结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