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种双核锇Os(Ⅱ)配合物[Os (η6-bip)(1,3-bib) Cl]2Cl2bib-Os),其中η6-bip=η6-联苯,1,3-bib=1,3-二(1H-咪唑-1-基)苯。并通过1H NMR和ESI-MS进行基础表征。配合物bib-Os具有良好的脂溶性,易在细胞中积累。配合物bib-Os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表现出高效的抗增殖活性,可产生活性氧(ROS)并诱导线粒体损伤。脂质过氧化物(LPO)积累、谷胱甘肽(GSH)消耗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下调表明,配合物bib-Os诱导A2780细胞死亡的主要机制是铁死亡,bib-Os是第一例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Os金属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以刚性配体1,3-bib(1,3-二(1H-咪唑-1-基)苯)与[Ru(η6-p-bip)Cl2]2p-bip,联苯基团)为原料,合成了3种双核芳基钌配合物[Ru2η6-p-bip)2(1,3-bib)2XY]X2(X=Y=Cl-1),X=Y=Br-2),X=I-和Y=Cl-3),并用核磁和质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其具有一种刚性双核M2L2碗状结构,空腔中心有一个阴离子Cl-。配合物3对A549细胞有较高的抗癌活性(IC50=13.9 μmol·L-1),与顺铂细胞毒性(IC50=15.2 μmol·L-1)相当。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凝胶电泳法研究表明配合物1~3与DNA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并且诱发DNA发生解旋。  相似文献   

3.
选择刚性的1,2,4,5-均苯四甲酸(H4L)为主配体,以1,3-双(1H-咪唑-1-基甲基)苯(1,3-bib)为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过渡金属离子Cd2+配位合成了配合物[Cd(L)0.5(1,3-bib)(H2O)]·H2O(1)。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a=0.857 08(4)nm,b=1.912 23(10)nm,c=2.451 60(12)nm。配合物1中Cd2+与L4-配体的羧基通过双齿螯合配位,通过1,3-bib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荧光,其对丙酮溶剂、MnO4-、Hg2+离子有一定的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L)0.5(1,4-bib)(H2O)3]n (1)和[Ni(L)0.5(1,4-bib)(H2O)3]n (2)(H4L=1,4-二(2,6-二甲基-3,5-二羧基吡啶基)苯,1,4-bib=1,4-双(1-咪唑基)苯),通过X射线单晶及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为异质同构,均为一维结构。通过变温磁化率测量发现,配合物b>1和2中的Co(Ⅱ)/Ni(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此外,配合物 1可通过荧光猝灭法检测头孢克肟(CEF),配合物 2可用来检测四环素(TET),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其检出限分别为0.86 μmol·L-1 (CEF)和0.49 μmol·L-1 (TET)。  相似文献   

5.
Cp3Ln与邻氨基苯甲酰胺在甲苯中反应,之后在HMPA和甲苯中结晶,以中等到高收率得到四核稀土有机配合物[CpLn( μ-η2η2-NHC6H4CONH)( μ3-η1η1η2-NHC6H4CONH)LnCp(HMPA)}2(Ln=Yb,1a;Er,1b;Y,1c)。化合物 1与4倍物质的量的PhNCO在甲苯中反应形成1,3-喹唑啉二氧基(Quo)双负离子稀土配合物[Cp2Ln( μ3-η2η2η1-Quo)]3Ln(HMPA)2(Ln=Yb,2a;Er,2b;Y,2c),表明化合物1中的Ln-NHAr键和ArCONH-Ln键能与异氰酸酯分子发生连续加成/胺消除反应,形成1,3-喹唑啉二氧基骨架。但化合物1a~1ciPrN=C=NiPr反应,仅得到ArNH基单加成产物{Cp2Ln[ μ-η1η1η2-iPrNC(NHiPr)NC6H4CONH]}3Ln(HMPA)3 (Ln=Yb,3a;Er,3b;Y,3c)。而Cp3Ln与邻氨基苯甲酰胺和iPrN=C=NiPr在甲苯中进行“一锅”反应,则形成双核配合物{CpLn[ μ-η1η2η2-NHCOC6H4 NC(NHiPr)NiPr]}2(Ln=Yb,4a;Er,4b;Y,4c)。值得注意的是,HMPA 能够诱导配合物4发生配体重排反应,转化成化合物3。  相似文献   

6.
基于二茂铁羧酸配体的镉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茂铁甲酸根FcCOO-(Fc=(η5-C5H5)Fe(η5-C5H4))为主要配体,合成了3个新的配合物[Na2Cd( μ32-FcCOO-)222-FcCOO-)2(CH3OH)2]n (1)、[Cd(phen)(FcCOO-)(η2-FcCOO)(H2O)](phen=邻菲咯啉) (2)、[Cd(Det)(η2-FcCOO-)(FcCOO-)](H2O)2(Det=二乙撑三胺) (3)。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二茂铁甲酸根采用μ32-FcCOO-和μ22-FcCOO-的配位方式将Cd2+和Na+连接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配合物23均为单核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二茂铁甲酸根都采用 FcCOO-和η2-FcCOO-的方式配位。2中phen以双齿螯合形式配位,水分子参与配位,中心镉离子配位数为6。3中Det以三齿螯合形式配位,中心镉离子配位数也为6,但水分子未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7.
Cp3Ln与邻氨基苯甲酰胺在甲苯中反应,之后在HMPA和甲苯中结晶,以中等到高收率得到四核稀土有机配合物[CpLn(μ-η2η2-NHC6H4CONH)(μ3-η1η1η2-NHC6H4CONH)LnCp(HMPA)}2(Ln=Yb,1a;Er,1b;Y,1c)。化合物1与4倍物质的量的PhNCO在甲苯中反应形成1,3-喹唑啉二氧基(Quo)双负离子稀土配合物[Cp2Ln(μ3-η2η2η1-Quo)]3Ln(HMPA)2(Ln=Yb,2a;Er,2b;Y,2c),表明化合物1中的Ln-NHAr键和ArCONH-Ln键能与异氰酸酯分子发生连续加成/胺消除反应,形成1,3-喹唑啉二氧基骨架。但化合物1a~1ciPrN=C=NiPr反应,仅得到ArNH基单加成产物{Cp2Ln[μ-η3η1-iPrNC(NHiPr)NC6H4CONH]}3Ln(HMPA)3 (Ln=Yb,3a;Er,3b;Y,3c)。而Cp3Ln与邻氨基苯甲酰胺和iPrN=C=NiPr在甲苯中进行"一锅"反应,则形成双核配合物{CpLn[μ-η3η2-NHCOC6H4NC(NHiPr)NiPr]}2(Ln=Yb,4a;Er,4b;Y,4c)。值得注意的是,HMPA能够诱导配合物4发生配体重排反应,转化成化合物3。  相似文献   

8.
配体[C5Me4HR][R=4-BrPh(1),(MeC5H3N)CH2(2)]分别与Mo(CO)6,Ru3(CO)12和Fe(CO)5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了6个双核配合物trans-[η5-C5Me4R]2Mo2(CO)6(3,4),trans-[(η5-C5Me4R)Ru(CO)(μ-CO)]2(5,6)和trans-[η5-(C5Me4R)Fe(CO)(μ-CO)]2(7,8,).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3,5,68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使用异构三联苯-2,2″,4,4″-四羧酸配体(m-H4tpta和p-H4tpta),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例新的单水桥Co (Ⅱ)/Ni (Ⅱ)金属链状配位聚合物[Co (m-H2tpta)(H2O)3]n(1)和{[Ni2(p-tpta)(H2O)6]·2H2O}n(2)。其结构通过FT-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及粉末衍射进行了表征。在结构上,金属离子呈现出轻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通过单水分子桥连接形成了一维金属链,异构H4tpta配体分别采用μ1-η1η0η1η0μ4-η1η1η1η1配位模式与金属离子连接,形成一维链和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表现出(4,4)-连接的NbO型的三维拓扑网络结构。磁性方面,配合物1的Co(Ⅱ)离子间通过μ2-H2O桥传递表现出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2也展现出Ni(Ⅱ)离子间的反铁磁耦合作用,与磁耦合Ni—Ow—Ni角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含有苯环和咪唑环的手性双齿席夫碱为配体, 合成了2个纯手性单核自旋转换铁(Ⅱ)配合物fac-Δ -[Fe(S-L1)3][ClO4]2 (1), mer-Λ -[Fe(R-L2)3][ClO4]2· Et2O (2)(L1=1-对氯苯基-N-(1-正丙烯基-1H-咪唑-2-亚甲基)乙胺; L2=1-苯基-N-(1-异丙烯基-1H-咪唑-2-亚甲基)乙胺)。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紫外光谱(UV)、圆二光谱(CD)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在配合物12中, 铁(Ⅱ)金属中心与3个不对称双齿手性席夫碱配体中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1中每个结构基元中包含1个[Fe(Ln)3]2+阳离子和2个高氯酸根阴离子。而配合物2中每个结构基元中包含2个[Fe(Ln)3]2+阳离子、4个高氯酸根阴离子和1个乙醚分子。由于铁(Ⅱ)中心周围手性配体的螺旋协调配位使[Fe(Ln)3]2+形成单一构型。Fe(Ⅱ)-N键长表明配合物1中的铁(Ⅱ)在低自旋状态, 而配合物2中的铁(Ⅱ)在高自旋状态。在[Fe(Ln)3]2+中, 相邻配体中的苯环和咪唑环形成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配合物12通过分子间C-H…π和C-Cl…π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CD光谱证实配合物1和2在溶液中的光学活性。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2分别在372 K和146 K发生自旋转换。由于配合物12具有不同的堆积方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 导致12表现出不同的自旋转换温度。  相似文献   

11.
在水热条件下,得到了2例新的配位聚合物[Co(L)0.5(1,3-bib)] (1)和[Ni2(L)(1,4-bib)3(H2O)2]·2H2O (2),其中L=1,2,4,5-苯四酸,1,3-bib=1,3-双((1H-咪唑1-基)甲基)苯,1,4-bib=1,4-双((1H-咪唑1-基)甲基)苯。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12均为三维网状结构,完全去质子化的配体(L4-)在12中分别采取了μ4-к2к1к2к1μ2-к1к0к1к0的配位方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H2O2和可见光照射的条件下,在水溶液中对染料甲基橙(MO)和亚甲蓝(MB)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在180 min时,降解率分别达到83.2%和84.5%。配合物2在同样的条件下,在水溶液中对染料MB和罗丹明B(RhB)也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在180 min时,降解率分别为87.0%和77.4%。此外还详细探讨了12对染料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H2btpa配体合成了2个镧系金属配合物{[Ln(btpa)(H2O)(OH)]·bpy}n(Ln=Tb(1),Pr(2),H2btpa=5-(3',4'-二(四唑-5'-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bpy=4,4'-联吡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中,双核镧系金属单元通过btpa2-配体以μ4:η1,η2,η1,η2的配位模式连接,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客体分子4,4'-联吡啶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存在于结构中。相邻的二维网通过氢键的识别作用以锁链形式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配合物1呈现出Tb的特征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3.
2-(苯亚胺基次甲基)吲哚铕-胺基配合物[η1η1-2-(C6H5NH=CH)C8H5N]2Eu[N(SiMe22](1)与二芳基取代甲脒(2,6-R2C6H3N=CHNH(C6H3R2-2,6)(R=iPr(2),Me(3))经过配体交换反应,分别得到了含吲哚基脒基铕配合物[η1η1-2-(C6H5NH=CH)C8H5N]Eu[(η3-2,6-iPr2C6H3)N=CHN(C6H3iPr2-2,6)][N(SiMe22](4)和含脒基的稀土铕配合物[(η3-2,6-Me2C6H3)N=CHN(C6H3Me2-2,6)]2Eu[N(SiMe22](5)。结果表明,脒基的位阻显著影响了吲哚基稀土金属胺基配合物与二芳基取代甲脒的配体交换反应。配合物45通过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含有苯环和咪唑环的手性双齿席夫碱为配体, 合成了2个纯手性单核自旋转换铁(Ⅱ)配合物fac-Δ-[Fe(S-L1)3][ClO4]2 (1), mer-Λ-[Fe(R-L2)3][ClO4]2·Et2O (2)(L1=1-对氯苯基-N-(1-正丙烯基-1H-咪唑-2-亚甲基)乙胺;L2=1-苯基-N-(1-异丙烯基-1H-咪唑-2-亚甲基)乙胺)。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紫外光谱(UV)、圆二光谱(CD)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在配合物12中, 铁(Ⅱ)金属中心与3个不对称双齿手性席夫碱配体中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1中每个结构基元中包含1个[Fe(Ln)3]2+阳离子和2个高氯酸根阴离子。而配合物2中每个结构基元中包含2个[Fe(Ln)3]2+阳离子、4个高氯酸根阴离子和1个乙醚分子。由于铁(Ⅱ)中心周围手性配体的螺旋协调配位使[Fe(Ln)3]2+形成单一构型。Fe(Ⅱ)-N键长表明配合物1中的铁(Ⅱ)在低自旋状态, 而配合物2中的铁(Ⅱ)在高自旋状态。在[Fe(Ln)3]2+中, 相邻配体中的苯环和咪唑环形成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配合物12通过分子间C-H…π和C-Cl…π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CD光谱证实配合物12在溶液中的光学活性。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2分别在372 K和146 K发生自旋转换。由于配合物12具有不同的堆积方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 导致1和2表现出不同的自旋转换温度。  相似文献   

15.
2-(苯亚胺基次甲基)吲哚铕胺基配合物[η1η1-2-(C6H5NH=CH)C8H5N]2Eu[N(SiMe32](1)与二芳基取代甲脒(2,6-R2C6H3N=CHNH(C6H3R2-2,6)(R=iPr(2),Me(3))经过配体交换反应,分别得到了含吲哚基脒基铕配合物[η1η1-2-(C6H5NH=CH)C8H5N]Eu[(η3-2,6-iPr2C6H3)N=CHN(C6H3iPr2-2,6)][N(SiMe32](4)和含脒基的稀土铕配合物[(η3-2,6-Me2C6H3)N=CHN(C6H3Me2-2,6)]2Eu[N(SiMe32](5)。结果表明,脒基的位阻显著影响了吲哚基稀土金属胺基配合物与二芳基取代甲脒的配体交换反应。配合物45通过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以1,3-二(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H3L)为配体与金属盐反应,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了2个金属-有机骨架(MOFs),分别为[Cd2(CH3COO)(L)(H2O)2]n (1)和[Na(H2L)]n (2).由于H3L配体配位模式的不同,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网络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 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中Cd2+离子的次级构筑单元经由L3-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5-连接的拓扑网络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6·64).此外,还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锇-锗单键双金属配合物[OsGe(ArTrip)(PPh3)(H) Cl2] (1)的反应性, 其中 ArTrip=C6H3-2-(η6-Trip)-6-Trip, Trip=2, 4,6-iPr3-C6H3。通过与不同试剂反应, 成功合成并表征了 3个新型锇-锗双金属配合物。通过配合物 1与 EtMgBr反应合成了锗原子上氯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的产物[OsGe(ArTrip)(PPh3)(H)Br2] (2); 1 与 LiHBEt3反应合成了锗原子上氯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OsGe(ArTrip)(PPh3)(H) Et2] (3); 1 与 HBF4 作用合成了加成产物[OsGe(ArTrip)(PPh3)(H)2Cl2]BF4 (4)。配合物 4 不稳定, 在 H2O(nH2O/n4=1)作用下能转化为配合物 1。  相似文献   

18.
以三齿吡唑-三嗪(类蝎型)化合物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基胺-1,3,5-三嗪(bpz*eaT)为配体,在无水乙醇和甲醇溶剂中,合成了2个配合物Cu2(mpz*eaT-EtO)2(N3)2Cl2(1)和Cu2(mpz*eaT-MeO)2(N3)4(2)(mpz*eaT-EtO:2-(3,5-二甲基吡唑)-4-乙醇-6-二乙基胺-1,3,5-三嗪;mpz*eaT-MeO:2-(3,5-二甲基吡唑)-4-甲醇-6-二乙基胺-1,3,5-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X-ray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949(2)nm,b=1.0216(2)nm,c=1.1480(2)nm,α=115.11(3)°,β=106.99(3)°,γ=100.39(3)°,V=0.9460(3)nm3,Z=1;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5464(5)nm,b=1.4008(5)nm,c=0.8905(3)nm,β=103.227(5)°,V=1.8779(10)nm3,Z=2。配合物12中的中心铜原子均为五配位,形成扭曲的四角锥构型。  相似文献   

19.
在水热条件下,得到了2例新的配位聚合物[Co(L)0.5(1,3-bib)] (1)和[Ni2(L)(1,4-bib)3(H2O)2]·2H2O (2),其中H4L=1,2,4,5-苯四酸,1,3-bib=1,3-双((1H-咪唑1-基)甲基)苯,1,4-bib=1,4-双((1H-咪唑1-基)甲基)苯。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12均为三维网状结构,完全去质子化的配体(L4-)在12中分别采取了μ4-к2к1к2к1μ2-к1к0к1к0的配位方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H2O2和可见光照射的条件下,在水溶液中对染料甲基橙(MO)和亚甲蓝(MB)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在180 min时,降解率分别达到83.2%和84.5%。配合物2在同样的条件下,在水溶液中对染料MB和罗丹明B(RhB)也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在180 min时,降解率分别为87.0%和77.4%。此外还详细探讨了12对染料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杜启露  赵丽  聂鹏  许波 《无机化学学报》2024,40(6):1088-1094
研究了锇-锗单键双金属配合物[OsGe(ArTrip)(PPh3)(H)Cl2] (1)的反应性,其中ArTrip=C6H3-2-(η6-Trip)-6-Trip,Trip=2,4, 6-iPr3-C6H3。通过与不同试剂反应,成功合成并表征了3个新型锇-锗双金属配合物。通过配合物1与EtMgBr反应合成了锗原子上氯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的产物[OsGe(ArTrip)(PPh3)(H)Br2] (2);1与LiHBEt3反应合成了锗原子上氯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OsGe(ArTrip)(PPh3)(H)Et2] (3);1与HBF4作用合成了加成产物[OsGe(ArTrip)(PPh3)(H)2Cl2]BF4 (4)。配合物4不稳定,在H2O (nH2O/n4=1)作用下能转化为配合物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