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I-MS)方法,分析了食用油脂和地沟油的甘油三酯(TAG)组成。采用C18色谱柱,乙腈-丙酮为流动相,梯度洗脱,APCI正离子模式检测。应用本方法检测了15个地沟油和11个食用油样品,结果表明,地沟油中存在三亚油酸甘油酯(LLL)、二亚油酸单油酸甘油酯(LOL)、二亚油酸单亚麻酸甘油酯(LLnL),二油酸单亚油酸甘油酯(OOL)等甘油三酯的5种亚油酰基氧化产物。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建立了地沟油和正常食用油的判别模型,实现了正常食用油和地沟油区分,模型正确判别率96.2%。在判别模型中,含有亚油酸环氧化物的TAG分子对判别贡献率较大,该类化合物可作为地沟油区别于正常油脂的标志成分。  相似文献   

2.
甘油碳酸酯合成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油碳酸酯(glycerol carbonate、4-hydroxymethyl-1,3-dioxolan-2-one),又称为碳酸甘油酯、4-羟甲基-2-羰基-1,3-二氧戊环,主要用作反应中间体和溶剂,或与异氰酸盐、丙烯酸酯类产品反应生产聚合物用于涂料、胶黏剂和润滑剂等领域.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甘油碳酸酯还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合成分子,由于分子内同时含有羟基和羰基官能团,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用于快速检测三油酸甘油酯的脂肪酶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E)电化学传感器单元。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C)研究了三油酸甘油酯在脂肪酶修饰SPE上的电化学行为,确定了测定甘油酯的最优条件,建立了测定三油酸甘油酯浓度的电化学方法。其中CV法的线性范围为0.01~5 g.L-1,检出限为2.5 mg.L-1;CC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5.50 g.L-1,检出限为0.2 mg.L-1。以CV法考察样品的加标回收率,6个葵花籽油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4%~105%。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用于快速检测三油酸甘油酯的脂肪酶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E)电化学传感器单元.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C)研究了三油酸甘油酯在脂肪酶修饰SPE上的电化学行为,确定了测定甘油酯的最优条件,建立了测定三油酸甘油酯浓度的电化学方法.其中CV法的线性范围为0.01~5 g,L-1,检出限为2.5 mg· L-1; CC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5.50 g·L-1,检出限为0.2 mg· L-1.以CV法考察样品的加标回收率,6个葵花籽油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4% ~ 10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酸化油甘油酯化反应降低酸值的反应过程,考察了温度、甘油与酸化油中游离脂肪酸物质的量比和单甘酯含量对反应的影响,发现甘油单甘酯能明显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对二元体系甘油三酯-甘油、油酸-甘油和单甘酯-甘油的液-液相平衡以及甘油-单甘酯-油酸三元体系液-液相平衡的分析结果表明,甘油单甘酯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甘油与脂肪酸的相互溶解。这较好地解释了甘油单甘酯在酸化油酯化反应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乳制品中的乳化剂单棕榈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分析新方法.乳制品中目标物用二氯甲烷提取,经硅烷化试剂(BSTFA+1%TMCS)进行衍生,对提取及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单棕榈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分别在1~20 mg/L、5~1...  相似文献   

7.
酸性催化剂在传统的炼化工艺和最近的生物炼制技术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液体酸,固体酸催化剂由于具有易分离、可重复使用、无腐蚀性和环保等优点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成功研制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固体酸,如沸石、杂多酸、金属氧化物和磺化的碳基材料等.但是,传统的固体酸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酸中心类型和酸强度不确定、表面酸位点分布不均以及活性位点易流失、稳定性较差等.甘油是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据统计,2022年全球生物柴油的年产量将达到1410亿升,这意味着甘油的产量也将增加.因此,将过剩的甘油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甘油在酸催化的作用下可以制备得到丙酮缩甘油、甘油酯、丙烯醛和甘油醚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乙酸甘油酯(包括单乙酸甘油酯(MAG)、二乙酸甘油酯(DAG)和三乙酸甘油酯)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们既可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又可作为燃料添加剂改善生物柴油的性能.目前乙酸甘油酯的主要合成路径为甘油与乙酸或乙酸酐酯化法,但乙酸和乙酸酐对反应设备有腐蚀性,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乙酸甲酯是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具有来源广泛、安全、无味、易分离(沸点低)等优点,因此,以乙酸甲酯为乙酰化试剂与甘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乙酸甘油酯这一新的合成路径引起了关注.然而固体酸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应用鲜有文献报道.对羟基苯磺酸(PSA)是一种有机液体强酸,可用于缩醛化、酯化、酯交换等酸催化反应中,但它不可分离、无法重复使用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本文采用一锅法,将均相PSA固载在经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磷酸锆载体(K-ZrP)上,制备得到一系列不同PSA含量的无机-有机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PSA/K-ZrP-x).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 SSNMR)表征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精细结构,吡啶吸附红外(Py-IR)光谱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酸性中心主要是布朗斯特酸,通过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计算催化剂中活性组分([H+],S)的整体与表面含量,结果表明PSA/K-ZrP-2中PSA的含量已饱和,且PSA在K-ZrP载体表面分散均匀,从而增加了表面酸位点的可接触性,通过氮气吸脱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PSA/K-ZrP-x的形成过程,线扫描元素分析表明PSA/K-ZrP-2具有蒲公英状结构.以甘油乙酸甲酯酯交换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所制备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PSA/K-ZrP-2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高于H3PW12O40,Amberlyst-45,HBEA和HZSM-5等常见的商业化固体酸和AlCl3,FeCl3等路易斯酸.在2.2%[H+]含量的PSA/K-ZrP-2催化剂作用下,10 mmol甘油与100 mmol乙酸甲酯于100℃反应4h,甘油转化率可达81.3%,MAG和DAG的选择性之和达97.7%.在反应初期(0.17 h),该催化剂的比活性可达24028.2 mg-glycerol/g-cat/h,且五次循环使用后活性无明显降低.结合本文表征结果,偶联剂KH560可增强对羟基苯磺酸和磷酸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该催化剂在甘油与其它酯类的酯交换反应中也表现出优异的反应活性,表明PSA/K-ZrP-2固体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8.
酸性催化剂在传统的炼化工艺和最近的生物炼制技术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液体酸,固体酸催化剂由于具有易分离、可重复使用、无腐蚀性和环保等优点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成功研制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固体酸,如沸石、杂多酸、金属氧化物和磺化的碳基材料等.但是,传统的固体酸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酸中心类型和酸强度不确定、表面酸位点分布不均以及活性位点易流失、稳定性较差等.甘油是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据统计,2022年全球生物柴油的年产量将达到1410亿升,这意味着甘油的产量也将增加.因此,将过剩的甘油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甘油在酸催化的作用下可以制备得到丙酮缩甘油、甘油酯、丙烯醛和甘油醚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乙酸甘油酯(包括单乙酸甘油酯(MAG)、二乙酸甘油酯(DAG)和三乙酸甘油酯)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们既可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又可作为燃料添加剂改善生物柴油的性能.目前乙酸甘油酯的主要合成路径为甘油与乙酸或乙酸酐酯化法,但乙酸和乙酸酐对反应设备有腐蚀性,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乙酸甲酯是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具有来源广泛、安全、无味、易分离(沸点低)等优点,因此,以乙酸甲酯为乙酰化试剂与甘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乙酸甘油酯这一新的合成路径引起了关注.然而固体酸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应用鲜有文献报道.对羟基苯磺酸(PSA)是一种有机液体强酸,可用于缩醛化、酯化、酯交换等酸催化反应中,但它不可分离、无法重复使用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本文采用一锅法,将均相PSA固载在经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磷酸锆载体(K-Zr P)上,制备得到一系列不同PSA含量的无机-有机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PSA/K-Zr P-x).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 SSNMR)表征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精细结构,吡啶吸附红外(Py-IR)光谱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酸性中心主要是布朗斯特酸,通过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计算催化剂中活性组分([H~+],S)的整体与表面含量,结果表明PSA/K-Zr P-2中PSA的含量已饱和,且PSA在K-Zr P载体表面分散均匀,从而增加了表面酸位点的可接触性,通过氮气吸脱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PSA/K-Zr P-x的形成过程,线扫描元素分析表明PSA/K-Zr P-2具有蒲公英状结构.以甘油乙酸甲酯酯交换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所制备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PSA/K-Zr P-2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高于H_3PW_(12)O_(40),Amberlyst-45,HBEA和HZSM-5等常见的商业化固体酸和Al Cl_3,Fe Cl_3等路易斯酸.在2.2%[H~+]含量的PSA/K-Zr P-2催化剂作用下,10 mmol甘油与100 mmol乙酸甲酯于100℃反应4 h,甘油转化率可达81.3%,MAG和DAG的选择性之和达97.7%.在反应初期(0.17 h),该催化剂的比活性可达24028.2 mg-glycerol/g-cat/h,且五次循环使用后活性无明显降低.结合本文表征结果,偶联剂KH560可增强对羟基苯磺酸和磷酸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该催化剂在甘油与其它酯类的酯交换反应中也表现出优异的反应活性,表明PSA/K-Zr P-2固体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检测面包中3种单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单癸酸甘油酯和单月桂酸甘油脂)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二氯甲烷-正己烷(1∶1)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用正己烷饱和乙腈萃取,气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3种单甘油酯在20~1 0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3种单甘油酯的定量下限分别为35.2、23.3、12.8 mg/kg,加标回收率为81.1%~9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8.8%。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和选择性好,可用于面包中3种单甘油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碳酸甘油酯粗产品中碳酸甘油酯和残余甘油的含量。选择HP1701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及四甘醇内标物作为色谱条件,在此条件下碳酸甘油酯和残余甘油能很好地分离。碳酸甘油酯和甘油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3.30~116.6 g.L-1和3.70~18.40 g.L-1。方法的回收率在99.1%~10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0.61%~1.93%之间。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UPC2-MS)快速分析3种单甘酯乳化剂(单油酸甘油酯、单亚油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中单棕榈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亚油酸甘油酯等4种主要的单甘酯的方法,并比较了这3种不同类别的乳化剂中此4种单甘酯的含量差异.采用正己烷/异丙醇(7∶3,V/V)直接溶解样品,以ACQUITY UPC2 BEH 2-EP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为分析柱,以超临界CO2-甲醇/乙腈(1∶1,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单棕榈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亚油酸甘油酯在0.20 ~ 5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单油酸甘油酯在0.25 ~ 62.5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83);定量限(S/N≥10)为0.018~0.046 mg/L;在3个加标水平下,样品的回收率在88.0%~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1% ~4.1%.本方法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无需对单甘酯样品进行衍生化,为乳化剂中单甘酯的含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色谱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测定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转化率,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对甘油转化生成碳酸甘油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SE-54色谱柱,程序升温60℃~260℃,内标物为四甘醇及硅烷化试剂。在此条件下甘油和碳酸甘油酯能很好地分离。甘油和碳酸甘油酯的质量浓度在0.31~1.53 g/m L和0.17~0.85 g/m L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97;平均回收率在99.4%~10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0.09%~1.2%之间。该方法能够将甘油和碳酸甘油酯进行定量分析,解决了峰形拖尾、重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质谱(UPC2 -MS)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分离植物油单脂肪酸甘油酯中单软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亚油酸甘油酯4种单甘酯的测定方法。以葵花籽油为原料,通过脂肪酶催化甘油解反应制备单甘酯。样品用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7:3)溶解,采用超临界CO2-甲醇/乙腈(体积比1:1)梯度洗脱,经ACQUITY UPC2 BEH 2-EP(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分离,通过质谱检测器在正离子电喷雾模式下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单甘酯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3;目标物的检出限(S/N≥3)为0.036~0.093 mg/L;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在88.50%~11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01%~4.04%。本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分析成本低等优点,为脂肪酸酯类物质的分离测定提供了新的色谱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甘油酯的液相色谱分析,有过一些文献报道,我们由于合成油脂研究的需要,对中碳链甘油酯的分析进行了初步工作。用k-1键合型ODS、12cm×φ5mm柱,示差检测器,甲醇流动相,6分钟内分离了C_8—C_(10)偶碳酸酯和C_9—C_(11)奇碳酸酯,柱效为40000理论塔片/米;用k-l吸附型硅胶、10cm×φ5mm柱,示差检测器,己烷-乙酸乙酯(70:30)流动相,4分钟内分离了甘油一、二、三正辛酸酯,柱效为50000理论塔片/米;用归一化法定量中碳链甘油酯、相对误差约±3%,这就提供了一个用国产k-l型柱分析甘油酯的  相似文献   

15.
奶油甘油三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EI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P_5MS30m×0.25mm×0.25μm毛细管柱分离奶油中各甘油三酯 ,通过各自EI质谱确定其组成 ,共鉴定出108种甘油三酯 ,其中以丁酸双棕榈酸三甘油酯 (8.2% ,峰面积百分比 ,下同 )、癸酸双棕榈酸三甘油酯 (7.9% )、月桂酸双棕榈酸三甘油酯 (7.7% )、肉豆蔻酸双棕榈酸三甘油酯 (6.9% )、丁酸棕榈酸油酸三甘油酯 (6.2% )、丁酸棕榈酸硬脂酸三甘油酯 (5.9% )为主  相似文献   

16.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含有生物类脂(三油酸甘油酯)的球形复合吸附剂, 该球形吸附剂是醋酸纤维素固定三油酸甘油酯形成的. 对其制备方法、形态结构及其对水中2种低浓度有机氯农药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新型生物类脂复合吸附剂性能稳定, 浸泡456 h后三油酸甘油酯无泄漏; 对水中低浓度的狄氏剂、艾氏剂两种有机氯农药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对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较大的艾氏剂具有更快的吸附速度. 说明该吸附剂对水中亲脂性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效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油脂的皂化作用,改变样品基本性状,使其适用于石墨炉原子的吸收光谱仪的测定。食用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因此可以用氢氧化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的钾盐,两者均溶于水,可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上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使用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基质分析氨基酸、寡糖和甘油三酯等小分子化合物的效果.与不同的纳米基质以及二元混合基质比较后,选择Fe3 O4纳米基质,以D,L-焦谷氨酸、D,L-天冬酸、L-脯氨酸、L-苯丙氨酸、D-(+)-蔗糖、棉子糖、三棕榈酸甘油酯和三油酸甘油酯为样...  相似文献   

19.
金静  陈吉平  田玉增  邹黎黎  王龙星  李芳 《色谱》2013,31(6):556-560
结合非正常油脂(地沟油)的来源(加热植物油和动物油)及反映其不同来源的重要特征指示物,即连接在甘油酯上的十一烷酸和13-甲基十四烷酸,建立了内标法测定油脂中甘油酯上十一烷酸和13-甲基十四烷酸的方法。多维气相色谱-质谱采用不分流进样和选择性切割可以实现在线净化和富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分离度。十一烷酸和13-甲基十四烷酸的方法检出限分别达到0.070、0.006 mg/kg。此外,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正常植物油中十一烷酸和13-甲基十四烷酸的含量比非正常油脂中二者的含量低。通过待测油脂中十一烷酸和13-甲基十四烷酸的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断食用植物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棕榈酸单甘油酯与油酸单甘油酯含量的方法。样品中加入六甲基二硅氨烷,于95℃水浴中完成硅烷化反应。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30%与97.82%,RSD分别为1.8%与2.1%。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1μg/g与0.1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