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书由广东省湛江检验检疫局局长刘中勇和高东微研究员主编,是国内首部关于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识管理和检测技术的专业书籍。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而该病与食品密切相关。本书系统介绍了食品致敏原与食物过敏、食  相似文献   

2.
本书由广东省湛江检验检疫局局长刘中勇和高东微研究员主编,是国内首部关于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识管理和检测技术的专业书籍。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而该病与食品密切相关。本书系统介绍了食品致敏原与食物过敏。  相似文献   

3.
本书由广东省湛江检验检疫局局长刘中勇和高东微研究员主编,是国内首部关于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识管理和检测技术的专业书籍。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而该病与食品密切相关。本书系统介绍了食品致敏原与食物过敏、食  相似文献   

4.
<正>本书由广东省湛江检验检疫局局长刘中勇和高东微研究员主编,是国内首部关于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识管理和检测技术的专业书籍。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而该病与食品密切相关。本书系统介绍了食品致敏原与食物过敏、食  相似文献   

5.
食品致敏原事关食品安全,其检测技术的进步对于食物过敏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免疫学检测方法相比,高分辨质谱技术(HRMS)凭借高通量等特点,近些年在食品致敏蛋白检测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广泛。该文主要综述了基于HRMS技术的致敏蛋白检测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致敏蛋白的提取纯化、酶解以及基于HRMS的分析策略和数据采集模式,同时分析了HRMS在致敏蛋白检测方面存在的挑战,以期为促进致敏蛋白检测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花粉多肽与花粉过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家喜 《大学化学》2004,19(5):24-26
介绍了关于花粉中活性多肽和蛋白的研究 ,主要介绍了花粉中的多肽和蛋白类致敏原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同时测定婴幼儿一次性用品中5种致敏原物质(柠檬烯、沉香醇、柠檬醛、乙酸苄酯和肉桂醛)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DLLME/GC-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浸泡提取、水分散和盐析后用四氯化碳萃取浓缩,采用GC-MS测定,外标法定量。目标物在0.01~1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方法检出限为0.01~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78.7%~106%,相对标准偏差为2.4%~11.3%。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可满足纸尿裤、婴儿专用湿巾等一次性婴幼儿用品中5种致敏原物质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实用元素医学》由中国微量元素医学会主任委员、教授颜世铭、洪昭毅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杂志主编李增禧任主编 ,教授陈秀娜、郭维新任副主编。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微量元素基础知识 ,6种常量元素、 1 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代谢、生化功能、生理作用以及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元素中毒的防治。本书还详尽介绍了微量元素与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关系 ,包括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预后估计、转归预测以及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涉及儿科、内科、妇产科、眼科、皮肤科以及职业病和地方病等多科疾病。具有新颖性、…  相似文献   

9.
《实用元素医学》由中国微量元素医学会主任委员、教授颜世铭、洪昭毅,《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杂志主编李增禧任主编,教授陈秀娜、郭维新任副主编。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微量元素基础知识,6种常量元素、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代谢、生化功能、生理作用以及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元素中毒的防治。本书还详尽介绍了微量元素与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关系,包括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预后估计、转归预测以及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涉及儿科、内科、妇产科、眼科、皮肤科以及职业病和地方病等多科疾病。具有新颖性、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化妆品中17种致敏原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17种致敏原(茴香醇、苯甲醇、香豆素、肉桂醇、丁香酚、异丁香酚、香叶醇、芳樟醇、柠檬醛、2-辛炔酸甲酯、戊基肉桂醇、水杨酸苄酯、肉桂酸苯甲酯、戊基肉桂醛、α-异甲基紫罗兰酮、α-己基肉桂醛、苧烯)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不同类型的化妆品样品经无水乙醇超声提取,以15000 r/m 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过滤后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Ec lipse XDB-C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多波长检测(210、230、250、275、300 nm)。17种致敏原的定量下限为10~500μg/kg,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n=5)为85%~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5%~9.7%。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化妆品中17种致敏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9):2089+2096+2124+2151
液相微萃取本书对新兴样品前处理方法—液相微萃取技术作了全面介绍,详细阐述了液相微萃取技术的基本理论、操作模式、方法原理、影响因素、实验装置、操作条件及其优化、定量方法评价等内容;并对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药物、食品、临床等领域的分析应用进行了概述。本书综合了液相微萃取自建立以来国内外的重要成果和新技术,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正>环己胺(具有鱼腥气味的无色液体,可以与水或有机溶剂混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于杀菌剂、脱硫剂、阻蚀剂、尼龙6、环己酮等化工产品的制备,其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甜蜜素的原料。环己胺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存在刺激作用,高含量的环己胺可导致身体灼伤,具有致敏性,环己胺中毒时会出现剧烈呕吐等症状。GBZ  相似文献   

13.
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不同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原花青素是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类黄烷醇单体及其聚合体的多酚类化合物 ,前者为黄烷 4 醇或黄烷 3,4 二醇 ,后者则为缩合单宁、红粉和酚酸 ,如下图所示。该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 ,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1] ,而机体内脂质氧化和自由基的产生是引发肿瘤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国外以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品及食品营养补充剂较多 ,国内也有多家企业正着手该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目前 ,关于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尚无统一标准 ,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本文对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了对…  相似文献   

14.
由于占洋、侯哲等主编的《微量元素与疾病诊断及治疗》一书已于年前出版。该书是作者继编辑出版《微量元素与保健》、《微量元素与优生优育》两本专著后 ,又编写的一本著作。该书的特点是以丰富的资料列举了各种疾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叙述清晰 ,一目了然 ,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读了作者的前两部专著后再读这本书 ,将使读者获得有关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系统知识。由于该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 ,故对于医务、科研、制药人员及广大读者都是适用的。本书共 2 7万字 ,定价 2 1 0 0元 册。欲购从速 ,书款及邮挂费…  相似文献   

15.
虾过敏原Pen a1抗原表位的关键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利用表位抗体筛选虾过敏原Pen a1抗原表位中关键氨基酸的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5计算Pen a1中表位的氨基酸组成和出现频率,并采用DNAMAN软件对SDAP数据库中致敏食物原肌球蛋白的氨基酸保守性分析,综合两种方法筛选出各表位可能的关键氨基酸,Epitope 1:K,E,N;Epitope2:K,L,E;Epitope 3:E,R,D,L,Q;Epitope 5:K,L,Q。用丙氨酸取代并合成突变多肽。利用表位抗体,通过竞争性免疫斑点法及间接ELISA方法检测突变多肽的抗体结合能力,筛选出各表位的关键氨基酸。分别为:Epitope1:谷氨酰胺;Epitope2:亮氨酸和谷氨酸;Epitope3:亮氨酸和天冬氨酸;Epitope5:亮氨酸。实验结果证明了此种筛选关键氨基酸的方法的可行性,为Pen a1致敏机理的研究及利用基因修饰脱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73种致敏性芳香剂与4种农药为目标化合物,建立了硅胶驱蚊手环中致敏性芳香剂与农药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DB-17MS色谱柱分离,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dMRM),外标法定量。采用阳性样品优化前处理条件,结果显示,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密闭控温超声提取可以有效提取硅胶样品中农药与致敏性芳香剂。最佳条件下,77种目标分析物在0.1~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20),定量限0.02~5.0 mg/kg,回收率66%~120%,相对标准偏差0.2%~9.8%。采用上述方法对14个驱蚊手环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31种目标化合物。该方法可用于硅胶样品中致敏性芳香剂和农药高通量定向筛查。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24种过敏原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以选择离子模式(SIM)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24种过敏原在质量浓度0.2~1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5,检出限为2~10 mg/kg,平均回收率为80%~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8%~9.3%。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通过对77名患者使用的150份可疑致敏化妆品测试发现,24种过敏物质的阳性检出率为78%,其中至少有1种过敏物质含量大于10 mg/kg的样本占阳性样本的81.2%。71名过敏患者(92.2%)使用的化妆品中检出致敏物;其中至少有一种过敏物质的检出值大于10 mg/kg的占90.1%。结果显示,24种过敏物质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敏原。  相似文献   

18.
第一版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于1953年12月出版。在1954年度中,因中学高中三年级仍须按原系统学完东北本,故本书仅在工农速成中学第二、三类教学计划的班级中使用,并用为中学教师教学上的参考。本书在1954年年底即着手修订,修订前未经过普通中学化学教学的实践,全国范围内采  相似文献   

19.
聚乳酸/肝素缓释微囊复合材料组织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种不同包覆材料的肝素微胶囊/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结果表明,随着胶囊中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肝素的释放速率变慢。皮肤刺激、皮内刺激、热原、全身急性毒性和细胞培养等试验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在生物学评价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材料无明显毒性,材料中不存在潜在致敏性物质,所含热原含量符合生物体的要求。由此表明,肝素缓释微胶囊/PLA复合材料符合三维多孔材料的要求,且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芝麻致敏原的实时荧光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芝麻Sesamum indicum 2S albumin mRNA基因设计引物、探针,在实时荧光PCR仪上进行扩增、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该组探针和引物对芝麻有很强的特异性,除黑芝麻和白芝麻外,其余6种对照材料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黑白芝麻成分检测灵敏度达到0.1%.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特点,可用于芝麻致敏原成分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