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解题时容易受常规思维定势的局限,解题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按常规思维讲解得多,用变式思维讲解得少.要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必须打破常规思维定势,注重变式思维解题能力的培养.本文举例浅谈用三角代换对学生变式思维解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在数学解题思维过程中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思维定势,这些思维定势的特点是: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思维定势的正迁移,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反之,若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尽相同时,就会产生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使学生的思路陷入误区.所以,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注意突破数学思维定势的束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是指一种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在思维不受到新干扰的情况下,人们会按既定的思维方式或用既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它容易使人对刺激情景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思.“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这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它也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习惯于固定思维,影响学生开拓思维,甚至会使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一、求可展曲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线路问题在求锥体表面最短线路时,一般都是先将侧面沿母线展开,然后再求两点间的距离.但是如果在棱台中也…  相似文献   

4.
数学解题中思维起点的选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华 《中学数学》2006,(11):23-25
原苏联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但现行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仍停留于静态的方法复制,忽视对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研究,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数学思维障碍的扫除.笔者就数学解题教学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结构特征的分析,深挖问题的隐含条件,揭示其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选择思维起点,突破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提高解题效益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翟悦涵 《中学数学》2023,(24):68-70
问题堪称数学学科的“心脏”.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终归宿,同时解决问题更能促进数学知识的创新应用,这对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解题实践中,学生常常受到思维灵敏度不够的限制,致使其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甚至因“数学难学”而产生了退缩的现象.本论文就聚焦于此,分析了初中生在解题中面临的思维障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疏通路径,旨在训练初中生的数学解题思维.  相似文献   

6.
在解析几何中 ,解题的方法是否得当 ,常常导致解题的难易与简繁程度的悬殊 ,而学生往往受常规的思维定势的束缚 ,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处理 ,而是采用常规的通法解题 ,在繁杂的运算过程中往往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 ,以致于对解题失去信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探求降低运算量的方法与技巧 ,优化解题过程 ,真正体现出数学的简洁而严密的美感 ,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解题能力显然大有好处 .降低解几运算量的方法与技巧有很多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降低运算量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向。在解题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类型+方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题海中找到应付考试的“验方”。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就会僵化,形成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以至出现了解法呆板、运算繁琐,滥用公式,生搬硬套,错解出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陈兵  陈晓春 《数学通报》2022,(7):44-47+60
<正>在解题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懵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除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外,还与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从数学教育的本质来看,解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暴露解题的思维方式,呈现完整的数学探究过程,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理解、掌握了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运用解题反思优化数学思维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必讳言 ,解题训练是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达到数学思维优化的重要手段 .而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 :解题训练必须与反省认知相结合 ,才能达到良好的迁移效果 .解题之后进行反思 ,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解题反思 ,不仅要反思解题计算的正误 ,方法的优劣 ,题目的推广等 ,更重要的是应从思维的“视角” ,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所用的知识点 ,解题思维的起点、层次和规律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 ,探讨“运用解题反思 ,优化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 .1 反思知识点 ,构建知识网络数学知识是解决数学…  相似文献   

10.
<正>一、思维定势的概念思维定势是指由定向思维所造成的思维趋向性或专注性状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既能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当它发生正迁移作用时,学生就能够迅速联想和使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当它发生负迁移作用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思维僵化、呆板等封闭性状态,不能多角度、整体地、全面地看待数学问题,陷入思维误区,阻碍问题的解决.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  相似文献   

11.
高桂霞 《中学数学》2012,(23):21-22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学到其思维方法,从而学会独立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数学思维训练通常是以解题教学为中心展开的.没有一定量的题练,固然达不到练就过硬解题本领的要求,但"题海之战"也未必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反而加重他们的负担,带来负面影响,这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一、一题多练,拓展思维空间集中思维通常称为求同思维,主要是依靠已有的知识体系,展示现成解决方案和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秀海 《中学数学》2023,(20):42-43
习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作用.但当前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习题训练形式单一、习题内容枯燥、习题质量较低等,这导致习题训练的有效性较低,学生解题能力提升缓慢.教学中,可通过习题链设计来打破这一局面,习题链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整体,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解题能力.根据数学证明基础步骤、解题方法、变式设计等数学基础内容进行习题链设计,提高习题链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影子问题是九年级数学中一个常见的数学问题,由于贴近生活,因此常常被命题者青睐,以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基本思路是建构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通过已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但同是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这类问题,由于思维定势的限制,造成解题角度和所选用的解题知识点有很大区别,从而出现传统解法和创新解法两种模式.当然,"艺高人胆大",学生只有拥有扎实的数学能力,才敢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目标,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凸显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培养和解题能力的高效,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发现,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利用开放题、错题,利用解题后的反思和在解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都能有效实现数学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使学生步人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奎 《数学之友》2023,(5):53-55
逆向思维是初中数学学习必备的数学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效率,还能以逆向思维带动抽象思维、联想思维、分析思维等高阶思维的提升,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从而实现高质量、全方位的发展.本文以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研究为研究主题,分析了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和逆向思维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索出了激发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解题的意识、设计逆向思维解题专题课和为学生提供逆向思维解题练习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6.
解后而三思     
解题反思是指数学解题后,反思解题过程,优化解题方法,推广解题结论,提炼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拓宽解题视野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可以巩固他们的解题能力.”解题反思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而要让解题反思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解题活动之中,使反思行动成为学生解题的自觉行动,就必须让学生知道怎样反思,思什么.  相似文献   

17.
数学解题能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是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浓缩.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本论文就以此切入,以相似三角形中常见题目出发,从审题、解题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探究,旨在强化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并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吴宏智 《数学之友》2022,(24):52-54
解题反思是促进学生自身数学思维形成的重要方式,其既能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又能促进其思维开发,提高学习效率.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的解题反思进行探讨,以促进学生的解题效率与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黄艳 《数学通报》2001,(6):37-38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它指的是一种思维的惯性 ,即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 ,或者说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 .许多情况下 ,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或专注性 ,它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当这种趋向与当前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 ,就能产生积极的有利的促进作用 ;当它与当前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 ,就会产生消极的不利的干扰作用 ,使得我们因循守旧 ,摆脱不了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的束缚 ,这就是思维定势的负效应 .弄清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思维定势负效应的原因 ,…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提出,掌握数学意味着善于解题.由此可见,解题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认识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可以让数学教学中的"增质减负"变得意义更加深刻.通过对初中生数学解题现状的探索,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是束缚解题能力的主要因素,使得学生在数学解题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思维缺陷,在面对一些思维容量较大的问题时总是败下阵来.面对这一现状,笔者积极找寻原因,通过多种措施来解读这一现象,以有效教学策略破解这一难题,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