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璐畅  邓有鸿 《物理通报》2017,36(6):102-105
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 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难点. 洛伦兹力与安培力关系的争论中存在困惑, 为什 么洛伦兹力永不做功而其宏观表现的安培力常常可以做功? 从“ 合力说” “ 碰撞传递” “ 霍尔电场” 3种观点进行分 析, 分析了安培力产生的微观机理, 深入探讨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做功的一般表达式为W=Fscosθ,F是恒力.如果力是变力,就不能套用这个公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不同的题设条件,总结出以下几种求变力做功的方法.1 用平均力代替变力求变力的功 当变力与质点位移大小成线性关系时,平均力F=(F1+F2)/2,变力对质点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平均力做的功.  相似文献   

3.
功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高中阶段只讲了求恒力做功的公式W=Fscosa,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高中阶段只计算恒力做功,如何求变力做功一直是个难点,学生分析起来往往没有明确的思路.下面结合例题谈谈几种常见的变力做功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在机械与电能之间的转化也有了新的提高,就是采用安培力做功.将安培力做功作为机械与电能之间桥梁,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物理学规律,在解决机械的力与电能的电的问题上,有着提高效率的作用.为了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加快速的理解这种解题策略,本文将从安培力做功的桥梁作用及其思考进行分析,方便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快速的解决力与电做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艳美 《物理通报》2011,40(7):50-52
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计算变力做功的问题,学生们往往难以解决.其实方法很多;下面给4条妙招,掌握以后可以有很好的效果.1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等效变换、微分、找平均值可以将变力做功转换成恒力做功,于是就可以用公  相似文献   

6.
计算滑动摩擦力做功的问题在中学和大学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在一些物理书刊上也经常出现.这里,先讲一下计算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传统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恒力做功用公式W=Fscosα来求解,变力做功,就很难套用该公式了.下面介绍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处理变力做功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个变力做功的问题,求解方法一般不只一种,但大部分运用动能定理、功能原理等方法求解,本文通过一道例题探讨变力做功的另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的是橡皮筋的弹力做功使小车获得动能,以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如图1.该实验精妙之处就在于回避了功的计算.橡皮筋的弹力做功是变力做功,不能用功的公式W=Fscosα计算.但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条橡皮  相似文献   

10.
蔡莉莉 《物理通报》2012,(12):16-17,19
对于一道经典的大学物理变力做功问题,学生中出现了两种解法,一种沿用高中物理间接方法——功能原理求解,另一种采用大学物理中关于变力做功定义法,两种解法思路不同,但是结果相同.通过对比两种解法,得出了中学物理解题方法的局限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程柏 《物理通报》2016,35(4):64-65
万有引力与库仑力是高一、高二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所遇到的两种大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力,求解这种变力做功,是深刻认识这两种场力,进一步体会保守力场势能概念的重要过程.然而此阶段的高中生并未学习到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如果只是简单地告知引力势能或两个点电荷间的电势能的表达式,这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概念建构上是不利的.为避免教师"想讲清楚,但讲不清楚"的尴尬境地,可采用初等数学的"几何平均值"法来求解这种变力的功.  相似文献   

12.
功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它体现了力对物体的作用在空间上的累积过程。在高考考纲中属Ⅱ级要求,对功尤其是变力做功是高考考查热点,亦是考生应考难点,对此类问题如何分析求解,也是体现对物理问题分析的一种思想方法,是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下面结合一实例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功”的教学现状,在查阅资料中,我们认为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概念起源的角度来学习功,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功的概念之中体会和感悟物科学方法。我们提出全新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之中进行尝试。在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学生们明确功的概念起源之后,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的逻辑依据,并且按照逻辑顺序自然掌握了计算一个力做功多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定积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数学方法,其本质是连续函数的求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当地渗透定积分“分割、建立微元、求和”的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辨析,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拓展思维空间.本文以变力做功、力的两种平均值、交流电的有效值等问题为例,介绍定积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人体内力做功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问题的提出 在研究功能问题时,常遇到人起跳过程支持力对人是否做功?人获得的机械能是通过什么力做功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李叶贤 《物理通报》2014,(12):38-39
解决同向相对运动的叠放体摩擦力做功问题,关键是挖掘出两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力和位移变化临界条件.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运动情况的摩擦力做功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分解教学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对中学物理电磁感应问题中比较复杂的模型,其能量转化也相对复杂.如系统中有的导体在克服安培力做功,有的安培力在对导体做功,而又可能涉及其他外力的功,如牵引动力、重力、摩擦力的功等.弄清这些系统的能量转化过程才能深入认识这些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功和能的学习中,经常遇到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问题,一个力做的功是与参照系的选择有关的,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之和却是与参照系(无论是惯性参照系还是非惯性参照系)的选择无关的.这一重要结论应用于解题有时是非常简捷方便的.  相似文献   

19.
洛伦兹力有两种定义:一种是运动电荷在电磁场中受的电场力与磁场力的矢量和,一种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的力;一般所说的洛伦兹力为后一种,本文所指也为后一种.对于该洛伦兹力,众所周知,因其始终与运动电荷速度方向垂直而对运动电荷永不做功.关于论证洛伦兹力是否做功的文章有很多;这些文章都以对洛伦兹力永不做功表示怀疑为起点,最终以洛伦兹力永不做功为结论.然而,笔者思考该类问题时,在自构的情景中遇到了困惑,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好 《物理通报》2012,(12):90-93
引力势能公式的推导在物理思想上通常是利用引力做功等于引力势能变化的负值得出.由于引力是变力,在计算引力做功时,在数学方法上通常是用积分运算.在高中将其作为拓展内容给学生介绍时,一般是将物体的位移分成许多小段,将每一小段的引力看成"恒力",将每一小段"恒力"做的功求和得出引力做的总功,这在本质上还是积分运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