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模糊图像的质量评价,提出一种新的无参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结合了自底向上的视觉注意力机制和自顶向下的图像锐度评价标准。根据人眼视觉注意力机制模型,分别计算颜色、亮度和方向显著度图像,通过竞争机制得到人眼优先关注的区域; 利用无参图像锐度评价方法分别对优先关注的区域及背景区域进行评价,综合2个区域的评价结果得到最终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利用该方法分别对相向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模糊图像和图像质量评价Live数据库中的高斯模糊图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针对两类图像的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均较高,其中,针对相向运动模糊图像的主客观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8。该方法能够胜任对模糊图像的客观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夏振平  李晓华  陈磊  王坚 《光学学报》2015,35(1):111001
为了更为客观、准确地评价立体显示的运动图像质量,基于平面运动模糊评价模型和立体运动视觉感知实验建立了立体显示运动模糊评价方法。通过对双目视差图像分别进行平面运动模糊模拟,然后再三维重现,再进行实际感知和模拟效果对比的视觉感知实验,结果表明,"视差"因素对模糊程度感知没有显著性影响,据此利用双目视差图像模糊程度平均的方法建立了立体显示运动模糊的客观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的建立使立体运动图像质量的评价更加客观、准确,同时为立体显示运动图像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图像的边缘信息是人眼观察和识别物体的重要特征,根据模糊图像相对于清晰图像其边缘特征发生较大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锐度的无参考模糊图像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通过文中所示方法寻找图像中的所有阶跃边缘;其次,根据一些原则选择合适的部分边缘;最终,计算这些合适边缘的锐利程度作为图像的模糊度评价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全参考模型SSIM能够更好地评价高斯模糊、离焦模糊等模糊类型图像,与主观评价结构相关性强,更符合人眼视觉系统特性,并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4.
图像的边缘信息是人眼观察和识别物体的重要特征,根据模糊图像相对于清晰图像其边缘特征发生较大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锐度的无参考模糊图像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通过文中所示方法寻找图像中的所有阶跃边缘;其次,根据一些原则选择合适的部分边缘;最终,计算这些合适边缘的锐利程度作为图像的模糊度评价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全参考模型SSIM能够更好地评价高斯模糊、离焦模糊等模糊类型图像,与主观评价结构相关性强,更符合人眼视觉系统特性,并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5.
温阳  夏小妹  杨琳 《应用声学》2017,25(6):50-50
如何实现对图像质量的高效准确评价一直是图像和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当前大多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算法忽略人眼视觉系统(HVS)的影响以及只考虑灰度图像质量评估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注意模型的全参考彩色图像质量评价(IQA)算法。该算法将彩色图像视觉显著性(VS)作为相似性特征与彩色图像多通道边缘强度相似性测度相结合,最终实现对彩色图像的质量评估。LIVE2数据库中实验证明,本算法在复杂度、鲁棒性和与主观评价一致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现有的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往往针对单一失真类型设计,对混合多失真图像质量评价效果欠佳,而且大都是运用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很少用到深度学习方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相位一致变换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用来评价混合失真图像。对输入图像进行分块和相位一致变换,使用卷积网络训练、预测图像质量得分,其中卷积网络结构包括4层卷积层、3层最大池化层和2层全连接层。在Live混合失真质量评价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预测的图像质量分和主观质量评分达到了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灰度夜视融合图像质量评价问题,提出利用构造的参考图像与融合图像进行结构相似度比较的客观评价方法.分别利用均值、标准差、熵、平均梯度及空间频率等全像素统计指标作为构建参考图像的构造因子,利用权重协调输入源图像在参考图像中的比例关系,获得了融合图像质量加权结构相似度评价模型.考虑到结构相似度评价模型中的结构函数对于严重模糊或失真的图像不能很好地反映图像的结构变化,进一步提出了梯度结构相似度评价模型和平均联合熵结构相似度评价模型.利用主观评价实验比较提出的三种基于结构相似度的融合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发现,平均联合熵结构相似度评价模型有更好的稳定性且更接近人眼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8.
基于色差的均方误差与峰值信噪比评价彩色图像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图像质量评价模型中加入人眼视觉系统特性能够提高其评价性能.彩色图像色差模型S—CIELAB是在考虑到了人眼视觉系统的空间模糊特性基础上得到两幅图像的色差,该文在S—CIELAB色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色差均方误差(CD-MSE)和色差峰值信噪比(CD—PSNR)彩色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参量.对JEPG2000、加白噪音和图像传输中产生位错的三类失真共180幅彩色图像进行了CD-PSNR参量计算,并与国际上已经给出的主观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其客观评价结果与平均主观评价分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编码曝光理论基础上,设计了应用型嵌入式编码曝光相机系统。在采集运动目标图像时,按照预设的编码时序控制曝光快门,得到了光生电荷多次叠加一次转移的图像。该图像为具有编码曝光信息的运动模糊图像,有更多的图像细节信息。编码曝光图像信号经过AD转换后将数据暂存在数据存储器,再经核心器件解码模块输出复原图像。实验结果证明,编码曝光相机能有效解决线性运动模糊问题。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利用无参考图像评价指标测试,编码曝光条件下复原图像质量的指标平均值均比一般单次曝光条件下复原图像质量提高了近2倍。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梯度幅度值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一种新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该方法用图像梯度幅值的累加和作为衡量图像质量的指标,无需原始图像作参考,适合于两幅以上同源图像对比来相对地评价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用的指标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图像的质量,符合人眼的视觉特征,且计算简单,易于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介绍医用X光电脑电视系统中CCD强光力物镜的设计原理及方法,给出了设计实例及用像点弥散斑直径对物镜像质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可以利用多幅具有互补信息的低分辨率图像重构一幅高分辨率的图像,该技术已经成为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与其它相关图像处理技术的关系;系统地总结了图像超分辨率重建中常用的运动估计方法、运算方式和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真彩色传递双波段图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颜色传递的双波段(中波红外、可见光)图像融合时,由于参考图像选择不当,造成的彩色融合图像对比度差、图像边缘细节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拉普拉斯金字塔分解及对比度可调的色彩传递图像融合算法。对待融合的两幅图像进行拉普拉斯金字塔三级分解,每一级按照不同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以重构后的灰度融合图像作为融合结构的亮度分量Y,将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的差值图像作为U分量,以红外图像为V分量。在颜色传递公式中,加入可调的比例系数,通过适当调节比例系数可调节融合图像的对比度。实验结果表明,获得的融合图像较好地保留了可见光图像的细节,既突出了红外目标同时又具有参考图像的颜色特征。图像评价结果表明,融合图像的均值、方差、熵等评价指标均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祝德顺  蒋挺标 《应用光学》1992,13(2):46-49,27
描述全息立体图像像质的评价方法,包括1)像的逼真度;2)像的相对结构容量;3)相关品质;4)面积元法。  相似文献   

15.
图像融合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图像融合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的图像融合质量客观评价对选择合理的融合算法以及研究新的融合算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图像质量评价研究的热点。理想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可以给出与人主观感受相一致的量化指标。对目前已提出的多种图像融合质量客观评价算法进行综述。简要介绍了基本的客观评价指标;将基于边缘保持度、基于结构相似度、基于信息论以及基于对比度的4类客观评价算法分别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和比较了各类算法的思路及特点;总结融合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算法的研究趋势,指出无参考图像与彩色融合图像的质量评价方法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噪声图像,提出一种视觉掩盖效应下的无参考图像信噪比评价方法。采用Hosaka分块思想,利用四叉树分解,取消了Hosaka分块对图像尺寸的限制,分块的大小体现出块内图像的主要频率成分;然后检测各个子块噪声,根据图像的污染程度,计算NRPSNR值。利用LIVE Database Release2图像库中的WN的174幅图像检验NRPSNR与DMOS的相关度,并与MSE、PSNR以及HVSNR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总体评价效果优于其他3种评价方法,CC为-0.895 0,SROCC为-0.923 6,OR为0.042 9,主客观评价比较吻合,且对于其他噪声类型同样适用,体现了人的视觉掩盖效应,可以满足对无参考噪声图像进行准确可靠的质量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7.
郑鑫  武鹏飞  饶瑞中 《物理学报》2018,67(8):88701-088701
调制传递函数(MTF)定量描述混浊介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它是混浊介质的固有光学特性,利用等效原理可以获得MTF从低频到高频的完整特征.在实际应用中,混浊介质中的图像质量不仅取决于介质的MTF,还与图像的背景辐射密切相关.本文从混浊大气中图像退化机理出发,理论分析了空间频域中天光背景下图像质量的退化过程.参考等效原理,提出了一种考虑天光背景的表观MTF,得到了表观MTF与介质MTF和天光背景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了一种分析背景辐射下混浊介质中图像质量的有效便捷方法.针对图像质量优化方法,从空间频域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8.
赵永刚  孙春生 《应用光学》2022,43(5):967-972
水下偏振成像技术是目前水下成像研究的热点,由于自然光在水中衰减大,水下成像系统多采用主动照明方式。针对分焦平面偏振成像系统中偏振照明光源与偏振探测像元偏振方向不匹配引起采集图像偏振信息存在的偏差,进而影响目标图像增强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焦平面偏振成像系统光源标定方法。阐述了偏振光源的标定原理,然后给出偏振光源标定的实施步骤,最后采用偏振去雾算法和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对标定前后的水下目标图像进行了图像增强和图像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标定后的增强图像质量优于未标定的增强图像质量,平均梯度最大提升了2.48倍。该标定方法简单有效,实用性强,适用于分焦平面偏振成像系统偏振光源标定。  相似文献   

19.
在诸多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中,结构相似度(SSIM)算法简单高效,准确性较高,但SSIM模型不能很好地评价存在局部失真和交叉失真类型的图像。针对SSIM算法对图像不同区域平等对待的不足并考虑了时域人眼视觉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域对比度和结构相似度(RCSSIM)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该算法将图像区域灰度信息对比度与SSIM算法融合,加权归一为参考图像与失真图像的对比度结构相似度值,以其评价图像质量。在LIVE图像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SSIM算法相比,RCSSIM评价结果的皮尔逊线性相关系数提高约0.015,均方根误差减小约0.55,更接近于人眼主观测试结果,具有更好的评价性能。  相似文献   

20.
高动态图像获取技术可以提高复杂光照条件下的成像质量。简要介绍了高动态图像获取的基本原理。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各种高动态成像方法和重建技术进行了总结,尤其是采用普通图像传感器通过扩展重建获取高动态图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