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快速响应的光致折射率改变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LiNbO3∶Fe晶体薄片中观察到快速响应(<0.1s)、各向同性、并具有信息存储功能的一种光致折射率改变效应.基于它的特征及其与光折变效应的区别,初步讨论了产生该效应的物理机理. 关键词: 光致折射率改变效应 光折变效应 热释电效应  相似文献   

2.
杨忠民 《物理实验》2002,22(1):31-31
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教学中 ,采用直接画两条平行线来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效果很好 .因为理论上出射光线应与入射光线平行 ,所以首先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 ,用直尺、三角板画两条错位的平行线 (平行线间距不能过大 ) ,标上箭头代表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然后将玻璃砖放在两平行线错位处 ,透过玻璃砖观察 ,同时旋转 (顺时针或逆时针 )玻璃砖 ,直到两平行线看起来成一条直线 .确定玻璃砖的位置 ,找出入射点 O,出射点 O′,连接 OO′,过 O点作法线 NN′(如图 1 ) .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 r,从三角函数表查出它们的正弦图 1 测量…  相似文献   

3.
张立平 《光子学报》2014,(4):394-398
采用热极化技术对掺锗玻璃条形光波导进行极化,通过光纤连接 (单模) 的Mach Zehnder Interferometer 系统测量条形波导内诱导出的电光效应,系统地研究了大气环境下极化条件(极化温度、极化时间、极化电压)对电光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极化条件下(406℃、-2.4 kV、20 min),波导内的电光系数为rTM=0.059±0.001 pm/V, rTE=0.053±0.001 pm/V,且波导结构中存在一个较低的阈值极化电压(100 V)和阈值极化温度(80℃),此时在波导样品内仍能被激发出可观察的电光效应;实验还发现采用负极化诱导方式产生的电光系数较正极化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4.
两步离子交换玻璃光功分器的折射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自刚  刘德森 《光学学报》2003,23(6):94-696
介绍了在用两步离子交换方法制作光功分器中,在高斯分布为初始条件下采用平均法求出非线性两步离子扩散方程的折射率分布,与实验测出的折射率分布符合得很好。该法尤其对单模光功分器求其折射率更为简单和实用。  相似文献   

5.
方林瑞 《物理实验》1998,18(4):20-22
介绍在晶体弹光效应中,运用折射率椭球的运算,清楚表明同一块晶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可以具有不同波长片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光波导折射率分布的数值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治安  康翠荣 《光学学报》1996,16(4):15-519
介绍了光波导折射率分布的数值计算法,采用该方法,可由光波导输出端面的二维光强分布得到的其折射率差的二维分布和沿x,y方向的线分布,文中给出了Ti:LiNbO3光波导沿垂直于基片表面方向的折射率差分布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7.
分别讨论了亮孤子和暗孤子在光折变晶体中诱导波导的折射率分布,结果表明光诱导波导的折射率分布除与光强的倒数有关外,还与光强对数的一阶导数有关.后者对折射率的影响引起波导折射率的非对称性分布.  相似文献   

8.
低阈值极化电压玻璃光波导电光效应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平 《光子学报》2012,41(4):394-398
采用热极化技术对掺锗玻璃条形光波导进行极化,通过光纤连接(单模)的Mach ZehnderInterferometer系统测量条形波导内诱导出的电光效应,系统地研究了大气环境下极化条件(极化温度、极化时间、极化电压)对电光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极化条件下(406℃、-2.4kV、20min),波导内的电光系数为rTM=0.059±0.001pm/V,rTE=0.053±0.001pm/V,且波导结构中存在一个较低的阈值极化电压(100V)和阈值极化温度(80℃),此时在波导样品内仍能被激发出可观察的电光效应;实验还发现采用负极化诱导方式产生的电光系数较正极化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9.
赵桂平  周新星  李瑛  罗海陆  文双春 《光学学报》2012,32(8):826001-229
从经典电动力学出发,研究了由折射率梯度导致的反转光自旋霍尔效应。通过分析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和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两种情况,揭示了光自旋霍尔效应中的横移与偏振态、折射率梯度以及入射角等因素的定性关系。当入射角一定时,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时的水平偏振横移绝对值大于垂直偏振横移,而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并且传输场的横移方向取决于折射率梯度方向,增大入射角能明显增强光自旋霍尔效应,对某一特定的线偏振光束,其左、右旋圆偏振光分量的横移等值反向。这些研究结果为调控光自旋霍尔效应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海  卜胜利 《应用光学》2004,25(4):14-17
介绍磁致旋光效应和磁光玻璃磁致旋光效应的机理。对ZF1、ZF6磁光玻璃的磁致旋光效应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偏振面旋转角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计算出波长不变情况下不同磁感应强度的费尔德常数。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与理论预期值进行了比较.发现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1.
液体折射率的一种新型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液体薄膜的遮光效应原理,建立了一种新的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和装置。选择了3种常见液体:蒸馏水 、无水乙醇 和1,2-丙二醇。利用新建的装置对其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实际测量过程中,对实验形成的图样进行了2种测量分析:一种是利用读数显微镜直接测量分析实验结果;一种是利用CCD拍摄记录实验结果,并利用计算机对拍摄结果进行了智能化处理分析。分析了实验误差,实现了实时、全自动化测量。测量结果均与理论值吻合。该方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2.
光学系统折射率温度效应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罗传伟  焦明印 《应用光学》2008,29(2):234-239
提出一种计算折射率温度效应的新方案。该方案通过拟合有限元热分析得到离散节点温度,在透镜中建立连续的温度场。在计算CODE V光线追迹时,自编子程序根据追迹点的温度和输入数据,实时计算并返回相对折射率及其梯度信息,使折射率温度效应导致的光程变化的计算更为准确。在计算时可以把波长、大气压、折射率温度系数等作为自定义参量,输入到子程序中,使相对折射率的计算更为灵活。最后对一个红外光学系统进行了计算误差分析,得到了像质的变化情况,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於文雪  李松毅 《光学技术》2002,28(6):553-554
采用溶液 凝胶扩散共聚法成功地合成了二元体系的甲基烯酸苄酯 甲基烯酸甲酯 (BZMA MMA)层状梯度折射率板 ,折射率分布是其主要性能指标。给出了一种测量该制品折射率分布的简便实验装置和自动实现方法。该测量方法基于激光干涉的原理 ,由计算机自动跟踪干涉条纹的移动来计算梯度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分布。实验表明 ,该方法简单易行 ,具有较高的折射率测量精度 ,为科学评价自研制梯度折射率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李天初  谭小地 《光学学报》1993,13(2):85-188
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新方法一“干涉逼近法”.这种方法可以在测量过程中监视被测液体温度不均匀性给测量带来的误差.由于受温度测量的限制,其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不确定度在1×10~(-6)到4×10~(-5)(2σ)之间,具体值取决于液体折射率的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15.
测定介质折射率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几种测定介质折射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测量液体折射率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液体折射率测量上经常采用的5种方法——激光照射法、衍射光栅法、光纤杨氏干涉法、掠面入射法和CCD测量法,并分别对其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这些测量方法都具有原理简单易懂、测量设备和操作方法简便可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用干涉原理测定液体折射率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华  鲁阳  潘勤敏 《光学技术》2001,27(5):441-443
介绍了一种利用干涉原理测定液体折射率的新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不需要取样 ,直接无干扰地测定平行平板液池内介质的折射率 ,在适当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 ,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小数点后 5位。对如何简化计算并消除池壁参数的影响以提高测量精度等问题进行讨论 ,给出了分析结果。以水为检测对象 ,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Studies on the changes of the index of refraction in glass due to ion implantation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structure of amorphous substances, besides being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Using a heavy ion accelerator, optically flat samples of Pyrex and Corning borosilicate glass were implanted with ions of gallium and argon at various incident energies and doses. The refractive index was then measured and found to be between 1.5 and 1.8 at a wavelength of 5893 A.U. The change in the refractive index was found to vary linearly with the incident dose irrespective of the ion species. This suggests that bombardment damage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effect. The dependence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on the incident dose however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ubstrate glass.  相似文献   

19.
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平行玻片折射率实验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栾兰  闪辉  马秀芳  沈元华 《大学物理》2000,19(11):20-23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平行玻片折射率的实验中,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形状出现许多与常规不同的现象。本文对此作一理论分析,并与实验结果相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