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Tb4O7作为扩散源对N50磁体进行晶界扩散处理,平行于取向的面扩散后磁体的Hcj增加了8.83 kOe,达到22.74 kOe,垂直于取向的面扩散后磁体的Hcj增加了8.86 kOe,达到22.77 kOe。通过对磁体的不同位置的Hcj进行分析,在距表层500~750μm处获得最大Hcj为26.77kOe。对磁体的Tb,Nd和O元素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在表层有较高的O富集,进一步分析发现磁体中的O含量对磁体的微观结构,磁体性能和热稳定性产生了影响,得出控制磁体的O含量是取得晶界扩散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晶界添加的方法制备了添加Tb65Cu35的烧结Nd-Fe-B磁体,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晶界添加磁体微结构演变规律及磁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性能提升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910℃一级回火2 h,460℃二级回火2 h的磁体性能最佳,获得了Br=14.14 k Gs,Hcj=12.31 k Oe,(BH)max=47.89 MGOe的磁性能,回火后的磁体的矫顽力从10.21 k Oe提升到12.31 k Oe,增加了约20%,剩磁基本保持不变。矫顽力的提升主要归因于硬磁的(Nd,Tb)-Fe-B壳层以及连续晶界层的形成。通过一阶反转曲线(FORC)对不同回火条件下样品的磁化反转过程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最差回火态晶界添加磁体中有两个峰,然而,最佳回火态的晶界添加磁体只有一个明显的峰,表现出明显的相互作用的单畴晶粒特性,表明最佳回火态磁体内核壳之间具有强的耦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自诞生以来,极大地提升了应用设备的性能,同时也拓展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而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风力发电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蓬勃兴起,对该磁体的矫顽力、热稳定性和耐蚀性等性能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生产研究人员多采用工艺优化、表面涂覆和合金化的方法,改善其实际应用性能。重稀土镝或铽的添加,表面镀锌、镍是较为常用的,而近年来也出现了采用合金与化合物扩散改性的研究,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这种方式改性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常用的化合物种类和这些化合物对于磁性能、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的提升情况,并对采用合金与化合物扩散改性烧结Nd-Fe-B合金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双主相(Nd,Dy)-Fe-B烧结磁体晶界扩散TbF3的热处理工艺、微观结构及矫顽力再提升的技术机制.晶界扩散最佳的一级、二级热处理温度为900,490℃.经过扩散工艺的综合优化磁体的矫顽力由20.00 kOe增加到29.49 kOe.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EPMA)对其元素分布进行分析,F扩散进入磁体表层,而...  相似文献   

5.
采用Tb4O7,TbHx和Nd2O3+Tb4O7三种扩散源,通过晶界扩散技术制备出特高综合磁性能的钕铁硼磁体,对不同扩散源的扩散效果及扩散机制进行研究.采用TbHx进行晶界扩散,获得综合磁性能(BH)max+Hcj=84.26,矫顽力温度系数为-0.361%·℃-1的最佳钕铁硼磁体,SEM微观结构分析表明TbHx扩散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磁控溅射技术研究了晶界扩散DyZn合金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磁性能,及其在高温高压高湿腐蚀环境中的加速腐蚀行为。研究表明,晶界扩散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磁体的矫顽力,磁体矫顽力从963.96 kA·m~(-1)提高到1711.40 kA·m~(-1),提升率达77.54%,而剩磁和最大磁能积基本不降低。晶界扩散DyZn合金磁体在HAST环境中具有更低的质量损失和磁通损失,比烧结态原样的质量损失减少了89.69%,磁通损失率降低了51.08%。这是因为热扩渗DyZn合金磁体在晶界处形成更稳定、腐蚀电位更高的富Dy稀土相,优化了磁体的晶间组织结构,提高了磁体的矫顽力,从而提高了磁体在高温高压高湿环境下的抗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速凝工艺制备了主相合金铸片,由其微观形貌分析可见,富Nd相呈薄层状均匀分布在主相晶界处。XRD分析表明铸带形成了明显的取向织构。使用普通熔炼方法熔炼几种不同成分的辅相合金。将主相合金与辅相合金配比,运用双合金法工艺制备出烧结NdFeB磁体。研究表明Pr替代Nd有利于提高磁体的剩磁。  相似文献   

8.
在烧结型NdFeB永磁体表面制备了锌铬转化膜,确定了成膜的工艺条件。利用盐水全浸试验评定了膜层的耐腐蚀性能,并与电镀锌、电镀镍进行了比较。利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成膜处理前后NdFeB永磁体的稳定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利用SEM,XPS,EDS和XRD研究了锌铬膜的微观形态和组成,测试了处理前后NdFeB永磁体的磁性能。结果表明,锌铬膜相对于NdFeB永磁体属于阳极型涂层,有电化学保护作用、机械阻挡作用和钝化作用。NdFeB永磁体经锌铬膜处理后耐蚀性能显著提高,磁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侯炜  朱岩  李琰 《合成化学》2011,19(1):124-126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为混合单体,经三个阶段的乳液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硬-软-硬结构的聚丙烯酸酯乳液.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工业生产N46与N45H烧结NdFeB永磁体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优化合金成分设计和改进合金铸锭技术、合金粉末制备技术、磁场取向成型技术以及烧结技术,应用全部国产设备与国内通用的工业生产烧结NdFeB永磁的原材料,避免使用镓(Ga)等稀有贵重金属元素,实现了N46与N45H等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的工业化生产.N46烧结NdFeB磁体的典型磁性能为Br=1.392T(13.92kGs),BH.=1004kA@m-1(12.62kOe),JH.=1085kA@m-1(13.64kOe),Hk=1008kA@m-1(1267kOe),(BH)max=366kJ@m-3(45.9MGOe).N45H烧结NdFeB磁体的典型磁性能为Bx=1.386T(13.86kGs),BH.=1059kA@m-1(13.32kOe),JHc=1418kA@m-1(17.83kOe),Hk=1357kA@m-1(17.06kOe),(BH)max=364kJ@m-3(45.8MG0e).SEM观察和XRD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的高性能产品具有良好的取向度和晶粒细小而均匀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晶界添加MgF2制备烧结NdFeB磁体,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性能测试,研究了烧结NdFeB磁体的微观组织及其对磁性能、电阻率的提高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MgF2可实现在磁体剩磁、矫顽力和电阻率提高的基础上,同时提高材料的腐蚀电位,并且在极化曲线的阳极部分相同电位条件下,具有较小的极化电流密度,从而达到改善NdFeB磁体耐腐蚀性能的目的.磁体显微组织研究表明F元素进入晶界相,形成F含量约为30%(原子分数)、以面心立方为基的有序的NdOxFy相,其与磁性能、电阻率的提高和耐腐蚀性能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从Pd纳米粒子出发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纳米Pd@SiO2/Ce0.4Zr0.6O2三效催化剂及作为参比的Pd/Ce0.4Zr0.6O2催化剂, 采用X射线衍射、 透射电子显微镜、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和氮气低温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Pd@SiO2/Ce0.4Zr0.6O2和Pd/Ce0.4Zr0.6O2催化剂的三效反应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 SiO2壳层可以抑制Pd粒子的团聚, 同时还能抑制Pd物种的再分散, 减少Pd的流失.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Pd@SiO2/Ce0.4Zr0.6O2催化剂具有更好的三效催化活性和更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烧结型NdFeB永磁材料表面磷化膜的制备及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烧结型NdFeB永磁材料表面形成无毒、无污染的磷化膜之方法来解决其表面的腐蚀问题。讨论了前处理工艺、磷化液组成、磷化成膜温度、磷化成膜时间等因素对磷化膜制备的影响。以OM、SEM、腐蚀浸泡实验、电化学测试技术等作为表征手段,测试分析了磷化膜的成膜性及耐蚀性能,确定了最佳成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新研制的磷化配方及工艺在烧结型NdFeB永磁材料表面能形成致密的磷化膜层,该磷化膜层可有效地对烧结型NdFeB永磁材料进行腐蚀保护。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微观结构;Cu的化学共沉积对Ni-P合金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铈基双主相烧结磁体的磁性能和微结构,重点对双主相磁体不均匀的元素分布及微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表明:在双主相磁体的烧结及热处理过程中,稀土元素在两种主相晶粒之间发生了互扩散,形成了两种典型的核-壳结构晶粒,它们具有成分接近的"壳"和成分明显不同的"核".双主相磁体中的这种核-壳结构,类似于"晶界扩散"Nd-F...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制备高矫顽力、高剩磁烧结Nd-Fe-B磁体的方法——双主相合金法,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磁体中同时存在Nd2Fe14B和(Nd,Dy)2Fe14B两种主相。能谱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调控主相成分,制备的磁体易于实现全致密化并且剩磁较高,综合磁性能较好。利用双主相合金法制备磁体的剩磁和磁能积优于双合金法。  相似文献   

17.
通以磷酸酯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球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本体-气相聚合装置上制备了己烷可溶级分含量不同的高熔融指数的聚丙烯釜内合金,考察了其微观形态与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随己烷可溶组分含量的增加,冲击强度明显增加, 冲击强度从4.4 kJ/m2增加至52.7 kJ/m2,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略有减小。 拉伸强度从28.6 MPa下降至19.5 MPa,弯曲强度从37.2 MPa下降至21.5 MPa。 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橡胶相均匀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形成“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的钙钛矿类锰氧化物La0.67Sr0.33MnO3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在1573 K以上烧结的样品,晶粒出现异常长大,晶界效应明显。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磁化强度逐渐增大,但样品的居里温度基本不变。此外,在1173和1573 K温度下烧结的样品,均出现了低于居里温度的金属-半导体导电行为转变。在合适的烧结条件下,可以观察到隧道磁电阻(TMR)和超大磁电阻(CMR)2种磁电阻效应。实验表明,自旋电子的输运,不仅与样品平均粒径的大小和密度有关,而且与晶界的微观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由结晶性均聚物聚氧乙烯(h-PEO)与半结晶性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嵌-聚氧乙烯-嵌-聚苯乙烯(SEOS)组成的干、湿刷共混物薄膜结构.结果表明:4种共混系统的薄膜结构均由嵌段PEO和PEO均聚物组成球形PEO分散相;随着均聚物含量的增加,PEO分散相尺寸逐渐增大;当均聚物质量分数增大到33.3%时,在聚苯乙烯(PS)连续相中形成了类似胶束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20.
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与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可体现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设计并合成了Au@siO2/LaF3:Ce,Tb复合纳米结构,研究了LaF3:Ce,Tb(给体)与Au纳米颗粒(受体)间的LRET行为.通过调控SiO2层厚度,可以改变给体-受体之间的距离.当SiO2层厚度增加到42 nm 时,仍能观察到明显的LRET现象.这一距离远超过通常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有效范围,表明由长发光寿命的稀土发光纳米材料与金纳米颗粒形成的给体一受体对可在更大的距离上实现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