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衍射光学透镜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忙作 《光学学报》1994,14(9):66-969
介绍一种衍射光学透镜的通用设计方法,它适用于大的相对孔径和任意的物像共轭距离,同时考虑了透镜基板厚度的影响.设计的结果,用激光写入法加工成透镜,其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相似文献   

2.
高衍射效率闪耀全息透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汤一新 《光学学报》1995,15(4):51-456
提出一种制作位相全息透镜-闪耀全息透镜新设计,利用它可使位相全息透镜的位相分布类似位相菲涅耳透镜,其衍射效率理论值可达95%以上,但其制作过程要比位相菲涅耳透镜容易,文中给出了原理分析和实验验证,初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张思团  叶虎年 《应用光学》2006,27(2):163-166
自聚焦锥透镜与圆柱透镜相比较,有其特殊之处。柱透镜在近轴平行光入射时,光线的振幅、相位、周期保持不变,而锥透镜的三者均发生变化,而且求解锥透镜的光线方程也比圆柱透镜复杂得多。本文推导了一个锥透镜的光线方程。可据此设计经过锥透镜后的光源大小,这在微系统照明中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4.
强西林 《应用光学》1992,13(1):54-59,62
本文对自聚焦棒透镜的成像特性进行了分析,简单介绍了该种透镜的制作工艺及折射率分布测试手段,并叙述了该透镜的应用及国内外对自聚焦棒透镜的研究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理想波导短程透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邦任  刘骥 《光学学报》1997,17(3):57-362
报道无曲率奇点,无像差光波导短程透镜的研究。在透镜面型设计上,应用前文提出的过渡区母线函数形式,有效地消除了透镜卷边两端的曲率奇点,具体设计和研制了理想光波导短程透镜。  相似文献   

6.
平面波透镜是爆炸力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工具,是一种将球面波转化为平面波的爆轰元件。对于波形的整形作用,使用硝基甲烷-铅代替高、低爆速炸药设计平面波透镜,具有药量小、加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铜材料X射线聚焦组合透镜是一种基于折射效应的X射线聚焦元件。简单介绍了组合透镜的设计理论研究结果,并据此对材料作了选择。针对铜材料组合透镜,分析了组合透镜结构参数、X射线工作波长的选择对组合透镜光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组合透镜的结构参数,使其在硬X射线波段具有较好的聚焦性能,并能获得较高的焦斑强度。采用准LIGA技术制作了铜材料X射线组合透镜,给出了部分铜材料X射线组合透镜结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析激光二极管光束传输特性,运用厄米-高斯光束描述其远场分布.将自聚焦透镜用于激光二极管的光束整形,用2阶传输矩阵描述自聚焦透镜.运用Collins衍射积分公式,分析了LD光束在自聚焦透镜中传输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数值计算了一种LD光束在自聚焦透镜中场分布.该模型结构简单,可用于分析光束传输特性和设计光束整形系统.  相似文献   

9.
热透镜效应下的克尔透镜锁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勇  胡晓改 《光学学报》1996,16(6):46-750
讨论了在增益介质与克尔介质分离情况下热透镜效应对克尔透镜锁模的影响,计算了克尔透镜锁模在热不敏感腔中需满足的条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地调整激光腔参数,有可能实现热不敏感的克尔透镜锁模。最后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获得了对典型振荡腔设计参量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
就分布折射率平面微透镜阵列的发展现状,以及该器件的特性、制造工艺、测试手段和实际应用等作了简单回顾,并分折了该器件的发展趋势。一、概述梯度透镜是一种折射率按某种规律变化的透镜。  相似文献   

11.
折衍混合单透镜替代双胶合望远物镜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丽萍  邬敏贤 《光学学报》1998,18(2):23-227
提出了一种用以替代双胶合望远物镜的折衍混合单透镜的设计方法,由于一般望远物镜相对较大、视场较小,故其球差和色关功效大,校正要求高,而与视场有关的像差本身较小。通过分析初级像差,本文研究了折衍混合单透镜的折射器件(基底)选型、初始结构设计及消色差和球差的方法,仅采用一种玻璃材料K9,设计的折射混合透镜具有与原传统结构相当的色差和降低了约一半的单色像差,能成功地取代传统双胶合物镜;展示了折衍混合结构在  相似文献   

12.
传统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通过肉眼读数粗测,误差较大.电测法测量透镜焦距通过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结合电阻率定义及欧姆定律推导出利用电信号直接计算透镜焦距的公式.该方法设计思路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准确有效地测量透镜的焦距.  相似文献   

13.
吴小萍  范朝阳 《光学学报》1997,17(8):103-1107
介绍了采用位相平衡设计法设计优化的二元微透镜阵列,并应用于工作波长为1.536 ̄1.564μm,通信间隔4nm的8通道光栅型密集波分复用器。设计并计算了二元微透镜各单元的位相结构和接收光纤端面上的衍射远场分布,最后讨论了当采用单模和多模接收光纤时,二元微透镜阵列部分引入的损耗及其在多模接收光纤中激起的基模比例。  相似文献   

14.
传统折射率渐变透镜的设计要求初级馈源天线具有稳定的相位中心,这就限制了透镜的应用范围。为拓宽透镜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折射率渐变透镜的数值设计方法,通过对馈源天线的极化电场离散采样获得相位信息,并据此设计透镜,随后用金属短线结构的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来实现这种透镜。这种设计方法简单灵活,对馈源天线没有限制。以经典矩形贴片天线为例,比较了贴片天线和透镜天线的回波损耗和远场方向图,结果表明运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透镜使贴片天线的增益提高了2 dB,口径效率从62%提高到了99%。  相似文献   

15.
衍/折射光学元件消二级光谱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衍/折射光学元件结合的方法,使用两种玻璃设计了星载用长焦距望远物镜,对其二级光谱进行了校正。具体介绍了衍/折透镜望远透镜消二级光谱方法、步骤。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望远物镜轴上位置色差小于0.08mm,满足使用要求,并且设计方法步骤简单。  相似文献   

16.
条状屏彩色显像管校正透镜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式弘  孔庆明 《光学学报》1994,14(10):102-1105
用优化法根据模拟的电子束轨迹设计了用于制造条状彩色荧光屏的校正透镜,通过计算机模拟曝光,证明了所设计的校正透镜使着屏偏差得到了充分的校正。  相似文献   

17.
折衍混合单透镜的色球差校正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赵丽萍  邬敏贤 《光学学报》1998,18(5):21-626
分析研究了小视场折射混合单透镜的设计中,当衍射面同时用于消色差和球差时光焦度分配的最优方案,得到了改进的光焦度分配公式,通过设计实例表明,由该改进公式可得到了较好的初始结构,能够有效地克服了衍射光学透镜校球差时产生的较大的色球差,验证了此改进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此改进公式对折衍混合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高性能液晶透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结合了电极结构的设计并利用了液晶材料线性响应区。所设计的电极结构用于产生抛物线的电压分布,将驱动电压控制在液晶材料的线性响应区内可以实现抛物线的相位分布。通过该方法设计的液晶透镜,其孔径可以是任意大小,且不依赖高阻膜。所设计的电极结构简单,加工只需要一次光刻。透镜由两个低电压驱动,驱动方法简单,其焦距可通过两个驱动电压进行调节。理论上这种液晶透镜的相位分布在变焦过程中保持理想的抛物线分布,且光焦度正比于两个驱动电压的差值。实验上,通过光刻法加工了所设计的电极结构,测量了液晶材料的线性响应区,制作了液晶层厚度为50μm的液晶透镜。通过偏振干涉原理采集了干涉条纹,并从中提取了相位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透镜的相位服从抛物线分布,且光焦度与驱动电压的差值成正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一种测薄透镜光学参量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慎秋  李静 《物理实验》1997,17(3):101-102,104
此法适用于透镜两球面曲率半径相等的等凸、等凹透镜的测量.一、实验装置与测量方法如图1所示,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小灯、毛玻璃、有箭头孔的物屏和待测透镜.图1测量装置简图共轴调节后,使待测透镜贴近物屏,然后逐渐远离物屏,直到在物屏上看到清晰的、与物等高倒立的实像为止,设此时透镜与物屏间距离为S.在本文中,S是个重要的量,由它可以方便地求出透镜的各光学参量.下面给出用S表述的透镜焦距人折射率n。、两球面半径r.因两球面半径相等,故均用r代之;在本文第3节中将证明,当待测透镜为等四透镜,其当符测透镜为等凸透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由简单微元结构组成的超透镜,可同时实现长红外双波长共聚焦功能.基于广义斯涅耳定律和传输相位调制机理,通过建立科学评价函数选取最优的微元结构排列组成超透镜.设计结果表明,该超透镜实现了波长为10.6和9.3μm的双波长共聚焦,且具有较高聚焦效率、聚焦光斑接近于衍射极限,并定量分析了超透镜微元结构参数冗余度,得到其对聚焦效率的影响趋势.本文设计的超透镜有望满足长红外光学共聚焦系统集成化、微型化的需求,在激光外科手术、工业切割焊接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