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 Co(acac)_3—Al(i-Bu)_3—含硫化合物催化体系中合成了含量在97%以上的高结晶性1,2-结构的间同1,2-聚丁二烯.研究了几种含硫化合物、催化剂的组成及配比对聚合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丁二烯间同1,2-聚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Nd(OR)3-nCln-AlEt3催化体系对丁二烯的聚合 I.聚合的一般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omopolymerization of butadiene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a new series of binary catalyst system Nd(OR)3-nCln-AlEt3 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polymer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ereospecificity of the polybutadiene obtained with these beinary catalyst system (when n=2) is similar to that prepared with thernary system Nd(OR)3-Al2Et3Cl3-AlEt3, ye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former is somewhat higher. Hence,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present simpler binary system is more preferable to be applied than the ternary. System in butadiene 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3.
氯化稀土的某些配合物与烷基铝组成的双烯烃定向聚合催化剂用于丁二烯聚合时,大多得到分子量较高的产物。最近我们报道了可在较宽范围内改变聚丁二烯分子量的三氯化钕邻菲啰啉配合物(NdCl_3·2Phen)与氢化二异丁基铝[HAl(i-Bu)_2]所组成的新的二元氯化稀土定向聚合催化剂。本文报导该体系下的丁二烯聚合动力学,测定了聚合反应速率对  相似文献   

4.
丁二烯在稀土催化体系中的本体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利用一新型稀土催化剂,在实验室中通过本体聚合成功地合成出了顺式含量高达97%以上,特性粘数[η]在1,0—5,0范围内的无疑胶聚丁二烯。实验结果表明,本体聚合的某些基本规律与溶液聚合的规律一致。所不同的是,本体聚合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并可得到分子分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5.
With a new series of binary catalyst Nd(OR)3-nCln-AlEt3 prepared in our laboratory, the effect to catalyst compos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polybutadiene was studied in detail. A linear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polymer obtained and the iductive effect index (I) which reprepresents the magnitude of the displacement of paired valence electrons on transition metal-halogen bond (MT-X) of the catalyst. This linear relationship also holds in dealing with the data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6.
(η6-Arene)Nd(AlCl4)3-AIR3催化丁二烯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η~6-芳烃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已早有报道.但对于η~6-芳烃稀土络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我们在研究了(η~6-C_6H_6)Nd-(AlCl_4)_3-AlR_3催化异成二烯聚合的基础上,又考察了不同芳烃烯土络合物和几种AlR_3组成的催化剂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 1.原料及试剂:丁二烯和烷基铝均为聚合级.汽油分别经浓硫酸,氢氧化钠水溶  相似文献   

7.
沈琪  郭小光  詹瑞云  刘国智 《化学学报》1987,45(12):1204-1206
用ESR法研究了Fe(naph)2-Al(i-Bu)3-烯丙基氯和Fe(acac)3-Al(i-Bu)3-AlEt2Cl两个反应体系.以了解这类含铁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结果表明,不管它们的起始铁化合物中的铁离子是II价还是III价,由它们和Al(i-Bu)3及卤化物反应组成的活性催化剂,其活性中心铁离子均是II价.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确定铁系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Fe(acac)3-Al(i-Bu)3-8-羟基喹啉(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酸甲酯(MA)聚合,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分子量分布很窄,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39.1KJ/mol。  相似文献   

9.
10.
夏树伟  夏少武 《分子催化》2002,16(6):465-470
研究了FeCl2-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各组分的配比、加入顺序、陈化等制备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由于各组分之间形成活性位的反应是快速反应,只有按phen FeCl3 Al(i-Bu)3的加入顺序,才能有效阻止深度还原;陈化能提高稳定和较稳定的胶体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而对于不稳定体系,采用“单加”较适宜。陈化时加少量丁二烯,其催化活性高于不加丁二烯的,这是由于生成的丁二烯聚合物可起空间稳定作用,阻碍胶粒聚结,使其稳定在小颗粒范围内;采用适宜的[phen]:[Fe]:[Al]比,可制备出小而均匀的催化剂颗粒,且有利于还原生成活性位所需的Fe^2 ,同时得到相对稳定的胶体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德海  李露  闵利  刘道玉 《化学学报》1986,44(12):1224-1228
本文报道以M(CO)6和CHnX4-n(M-Mo,W;n=1,0;X=Cl,Br)这类体系在光照下对环烯的开环聚合催化作用. 发现该体系能有效地对2,3-二氢吡喃, 环戊烯和环己烯开环聚合, 对α-蒎烯也具有一定的开环聚合催化作用. 研究了光照条件, 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和时间, 以及其它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并对此催化体系开环聚合的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UV和'HNMR跟踪方法研究了二氯二茂钛(Cp2TiCl2)在二甲亚砜中的光化学反应,用自旋捕获技术来捕获Cp2TiCl2催化丙烯腈单体聚合体系中所生成的自由基。UV和'HNMR跟踪结果表明,Cp2TiCl2逐渐分解并生成环戊二烯,ESR测定表明,用自旋捕获剂PBN和BNO都捕获到了环戊二烯自由基,进一步证明了Cp2TiCl2催化乙烯基单体聚合反应是一种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13.
自从Roper等人在1979年合成了第一个锇的甲醛配合物Os(η~2-CH_2O)(CO)_2(PPh_3)_2以来,Fe、Ir、V等过渡金属配合物与甲醛反应的研究结果相继报道.这些工作对研究一氧化碳的加氢机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甲醛的氢甲酰化合成乙二醇在C_1化学中是一个值得开展的研究课题.因此,甲醛在过渡金属配合物上反应性质的研究与寻找有效的甲醛氢甲酰化催化剂密切相关. Misono等人在1968年报道过甲醛与HCoN_2(PPh_3)_3(1)发生了脱羰基反应,得到钴的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循环伏安法及带环的旋转圆盘电极技术,在经热处理的载于石墨粉上的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钴(Co-TMPP/石墨)电极上研究了溶液pH值对胱氨酸还原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溶液中经热处理的Co-TMPP/石墨对 胱氨酸还原反应均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且该电极上胱氨酸还原反应为不可逆的简单电荷传递反应.测出了不同pH值溶液中胱氨酸剂原反应的标准速度常数.当pH<4时,胱氨酸还原对[H^+]的反应级数为1;pH>9时,反应与[H^+]无关.提出了不同pH值溶液中胱氨酸还原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进一步确定了碘化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铁(III)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PH滴定曲线证明它在不同PH水溶液中存在单体和二聚体平衡. 通过PH光度法求出在恒定离子强度下(μ=0.1FNaNO3)聚合物的聚合度、聚合平衡常数及其热力学参数.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二聚体与生物轴向配体(咪唑、1-甲咪唑、L-组氨酸及吡啶)反应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参数, 其配位能力大小顺序为:咪唑>1-甲基咪唑>L-组氨酸>吡啶. 还求出上述反应在水-二氧六圜混合溶剂中的平衡常数, 得出lgK与1/8呈线性关系(8为介电常数), 并对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真工  王序昆  席真 《化学学报》1990,48(12):1147-1152
本文对(PH3P)2, Co(CO)2Cl和(dppe-P,P)2CO(CO)+(dppe=Ph2CH2CH2PPh2)五配位C2O对称性模型化合物进行了分轨道研究, 结果表明, 钴的3d轨道很少参与成键, 钴的4s, 4P与配体的S,P轨道通过形式上的二电子三中心键和二电子二中心键的相互作用构成五配位, 此外, 还解释了这两种化合物不同稳定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