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ZnCrDyK和ZnCrTbK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XPS表征安炜,牛玉琴,陈正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太原030001)关键词稀土元素,Zn-Cr氧化物催化剂,低碳醇,X射线光电子能谱近年来,稀土氧化物(REO,RE表示稀土元素)作为助剂或载...  相似文献   

3.
合成低碳醇超细Mo-Co-K催化剂的TPD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年来 ,Mo基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耐硫性而在各种合成低碳醇催化剂体系中倍受青睐。许多研究表明 ,以Co作为Mo基催化剂的第二组分可明显改善其催化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1~ 4] 。一般认为 ,K是这类催化剂通用的促进剂[1,3 ,5,6] 。我们曾经报道[7] ,还原态超细Mo Co K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合成低碳醇性能。同时 ,催化剂的Co Mo比对其合成低碳醇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解这种影响的原因 ,本文运用TPD技术对此类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催化剂经还原后 ,在催化剂表面即形成了不同的吸附中心[8] 。了解这些不同的吸附中心 ,对于研…  相似文献   

4.
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催化体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是C1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低碳混合醇在燃料和化工领域的应用价值逐步凸现,相关研究也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本文就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的催化剂体系、反应机理、合成工艺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业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2000,28(2):111-115
采用类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得超细Mo-Co-K催化剂。研究了还原态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考察了不同钼钴比、钾盐助剂呈和反应条件对合成低碳醇性能的影响,在300℃、6.0MPa,10000h^-1的反应条件下,超细Mo-Co-K(Mo/Co=7:1,K含量为1%)催化剂上低碳醇的时空产率达到624.4g/kg-cat.h,醇选择性与48.5%,OH/C1OH=1.08。  相似文献   

6.
鲍骏  卞国柱 《分子催化》1999,13(5):357-36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钴钼氧化物催化剂,并将其浸渍不同量的K2CO3后进行硫化。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激光拉曼光谱(LRS)对氧化态及硫化态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测试硫化态样品合成低碳混合醇的活性。结果表征的结果表明,不含钾的氧化态样品,以CoMoO4形式存在;含钾样品中,助剂钾与钴钼复合氧化物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多种K-Mo-O物种生成,且使硫化态物种趋于稳定。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制  相似文献   

7.
合成低碳混合醇铜基催化剂中助剂K作用的XP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鲍骏  刘涛 《分子催化》2000,14(5):349-35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钴含量的钴钼超细粒子氧化物,将其与K2CO3干混后进行硫化。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扩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EXAFS)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同时测试硫化态样品的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不含钴的氧化态样品,主要以颗粒度较大的MoO2物种存在;添加钴后,样品粒子的颗粒度大幅度降低,钴钼组分主要以CoMoO3物种的形式存在,当钴含量增加时,CoMoO3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563K、6MPa及H_2/CO=2的条件下,考察了Cu/Co比不同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上CO加氢产物主要为C_1-C_6正构醇及C_1-C_8正构烃。烃和醇产品的分布均符合Schulz-Flory方程。但醇产品的链增长几率(0.3-0.55)均小于烃产品的值(0.6-0.75)。Cu/Co比不同的催化剂在进入活性稳定区之前,均经过了一个不尽相同的活性波动区,活性趋于稳定所需时间随Cu/Co比增大而缩短。Cu/Co=0.3-1.5(原子比)时,就醇收率而言,RaneyCu-Co催化剂明显高于共沉淀Cu-Co催化剂,Cu/Co=0.8(原子比)时,稳定醇收率达0.57g·g ̄(-1)·h ̄(-1)。  相似文献   

10.
11.
合成低碳醇超细Mo-Co-K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类凝胶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超细Mo-Co-K催化剂。通过BET,TEM,XRD和TPR等表征手段比较分析了不同制备参数尤其是Co/Mo比对超细Mo-Co-K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催化剂为大比表面积、小粒径、大孔超细粒子。  相似文献   

12.
制备高碳醇用Cu-Zn-Zr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制备高碳醇用新的催化体系CuZnZr.CuZnZr催化剂可用Cu(NO3)2,Zn(NO3)2,ZrOCl2和Na2CO3为原料,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研究结果表明,CuZnZr催化剂对脂肪酸甲酯加氢制备高碳脂肪醇具有很高的活性.催化剂的活性测定结果及XRD和TPR表征结果表明,Cu和Zn都是该催化剂的活性组分,Cu0和ZnO是其活性物相,Zr组分以ZrO物相存在,对活性组分起着间隔分散作用.用ASAP2000型物理吸附仪测定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孔结构和孔径分布,揭示了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uZnZr催化剂活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Seven bivalent metal soaps and six trivalent metal soap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various kinds of fatty acids. Upon heating metal soap suspensions in organic solvents, organosols of metal oxides were formed and they showed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colo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organosol particles showed the spherical, cubic, or irregular shape of 0.3~3.0 μm size.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particles were affected by the type of netal, the concentration of soaps,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presence of a reducing agent.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cles size of organosol and the carbon number of metal soaps wa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The stable organosol of monodispersed 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formed upon heating from Co, Mn and Fe metal soaps in 1-decanol containing a reducing agent.  相似文献   

14.
Co在超细Mo-Co-K催化剂合成低碳醇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BET、XPS和TPD表征手段对超细Mo-Co-K催化剂的织构、表面结构和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合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性能,论证了Co在超细Mo-Co-K催化剂合成低碳醇中的作用。Co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合成低碳醇的活性和选择性,同时也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并促进了微孔的形成,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织构之间呈现出很好的顺变关系。Co对催化剂中可能作为合成低碳醇活性中心的低价Mo物种的电子结合能值影响较小。Co的加入降低了H2和CO在催化剂表面的强吸附中心的吸附强度,从而有利于合成低碳醇反应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Co仅仅是作为结构助剂,通过调变催化剂的织构和催化剂表面的H2及CO的强吸附中心而影响其合成低碳醇性能的。  相似文献   

15.
低碳燃料醇共沸脱水技术的数模计算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低碳燃料醇环己烷共沸蒸馏脱水三塔(甲醇塔、共沸塔和脱水塔)流程中的各塔进行了数模计算,并用小型筛板塔进行验证。模型包括Wilson、NRTL和UNIQUAC。沿塔身十六套552个组分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偏差为约0.8—0.9%(摩尔);107个温度点的平均偏差约2℃(以UNIQUAC最好)。说明采用的数模计算方法,包括数模计算本身及所采用的平衡模型参数及基础物性参数都是可靠的,可满足进一步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用Cu-Co系催化剂可从合成气制C_1~C_6正构低碳醇。Cu-Co尖晶石化学组成均匀,能使活性中心均匀分布,为良好的催化剂前驱体。本工作用共沉淀法与的烧法制备了Cu-Co尖晶石化合物。XRD、DTA、TG等研究表明,当Cu/Co比为0.05~0.5时,得到单相的尖晶石化合物可作为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前驱体。其中,共沉淀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当Cu/Co比为0.35~0.45时共沉淀法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最高,醇时空产率0.15~0.20mlROH/mlcat./h,醇选择性>50%。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到所需的产品组成。  相似文献   

17.
A Cu-Sn-Pb alloy modelled after an antique was cast and the powder-corrosion (P-C) was prepared on it under simulated natural condition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corrosion are much like those of the ancient bronze powder corrosion. It is found that chloride, water and oxygen are the essential factors for P-C formation of which chlorine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xpriments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the chemical mechanism of the copper desease was studi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ast spread of P-C is caused by two vicious circles.  相似文献   

18.
HNO和CH_2O可在λ_(EXC)≥645 nm和λ_(EXC)=345 nm的光照射下, 生成顺式和反式亚硝基甲醇。对于这个光反应,实验工作者提出了两种机理。本文用ab initio方法(STO-3G基组), 通过求得反应的S_0、S_1和T_1态的过渡态及反应途径(IRC), 并用GUGA CI方法(基于图形酉群理论的CI方法)计算能量, 支持了实验提出的两种机理之一, 即在两种入射光照射下, 第一步都生成反式亚硝基甲醇, 在λ_(EXC)≥645 nm的入射光继续照射下, 第一步生成的反应产物光异构化为顺式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