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基于USB2.0的高分辨率、快速数字图像实时采集和传输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和USB2.0数据采集板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固件程序、驱动程序和主机上基于MFC的应用软件的开发。最后通过试验测试实现高速,高分辨率的图像采集。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脉冲激光辐照CMOS相机时拍摄图像产生间断现象的原因,利用1 064 nm脉冲激光对卷帘快门式CMOS相机进行了辐照实验。在获得的图像中观测到了间断现象,表现为垂直方向上的亮区和暗区,计算表明各帧图像中暗区的行数为固定值。根据CMOS图像传感器积分方式和扫描机制,分析了图像间断现象的形成机理为卷帘快门式CMOS存储的不同时性。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并理论分析了完全无暗区图像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基于多帧间断图像采用拼接手段获得完整连续图像的方法,得到的图像与直接拍摄图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三值光计算机解码模拟器的图像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三值光计算机解码模拟器需要对光学运算器的运算结果进行高速、可靠、实时地采样、A/D转换和图像采集问题,设计研制了一个USB型图像采集系统.该系统以嵌入式微处理器S3C44B0X和CMOS图像传感器OV7660为核心.前端图像光信号采样、A/D转换和数字数据输出处理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OV7660完成, 后端的图像采集和传输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S3C44B0X和USB2.0,使系统具有高速、实时和连接灵活方便的特点.为保证图像采集和传输的可靠性,采用了事务处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性能良好,处理速度可达20MB/s.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一种新的远红外激光光声检测系统;给出应用该系统对十八种氨基酸和一种DNA粉末样品进行亚毫米波吸收率测量的初步结果。测量数据的最大均方根偏差小于4×10~(-4)。  相似文献   

5.
飞秒激光脉冲在大气中的光丝现象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飞秒激光脉冲在大气中传输时光丝的形成机理。克尔效应引起的光束自聚焦与多光子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散焦作用共同导致光丝的形成和长距离传输。讨论了光丝长距离传输特性在超宽带激光雷达和激光引导闪电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CO2激光毛化轧辊的质量,根据激光束扩束聚焦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激光束调制斩光系统。采用机械式调制斩光盘使激光束交替透射与反射到加工表面,达到先预热后毛化或双点毛化的效果。讨论了激光束的调制聚焦光学参数的选择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通过对光腰位置以及散焦程度进行调节,可以获得合理的焦斑大小与能量密度。使用该光束调制装置加工的毛化轧辊表面具有各向同性和均匀一致的粗糙度,以及较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7.
陈泉润  崔钊  张涛  郑伟波 《半导体光电》2016,37(6):853-857,881
CMOS图像传感器具有功耗低、尺寸小,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中.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可见光通信的接收装置,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和实用化.文章首先介绍了采用CMOS传感器作为可见光通信接收机的原理,接着针对当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号增强算法,最后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并由此提出了一套光ID信息服务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激光淬火过程中工件加工质量,研制了一套新型激光淬火动态检测系统.采用CCD实时采集淬火过程红外热辐射图像数据,通过合理选择CCD型号,消除了检测过程中图像过饱和现象.计算机图像处理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并对灰度图像进行伪彩色处理和阈值分割处理,获得了加工过程中硬化带宽度数据,设计出实时检测软件系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下一代星敏感器将向着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的方向发展,以往的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成像系统由于受自身因素的制约,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新颖的CMOS有源像素图像传感器的USB数字成像系统的设计实现,通过对实现的系统模型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结论即基于CMOS有源图像传感器的成像系统完全有能力作为下一代星敏感器的光电探测器件,从而为微型星敏感器成像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强飞秒激光在空气中传输时,其传输距离会远远超越衍射极限,产生高强度光丝和低密度等离子体,并伴随超连续白光的辐射,这为远距离遥感探测大气污染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面向天基遥感应用,概述了强飞秒激光长距离传输的研究进展,包括光丝传输的基本研究方法、产生长距离光丝的方法、调控光丝特性的手段以及飞秒激光光丝超长距离的传输,并对光丝在大气遥感应用中的优越特性和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主动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光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计算机辅助光校方法在对地观测激光测距成像系统装校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 果,该方法及思路完全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各种主动光学系统的装调工作。  相似文献   

12.
星载激光测高地面定标系统具有布设场地大、探测器数目多、环境恶劣的特点,为了实现地面定标系统激光信号光斑质心计算和精确计时的高效性,设计了地面定标系统软件,并详细介绍了软件各个模块的实现算法。该软件通过在计算机系统外部扩展外设,主要实现了数据处理和计时功能,软件包含时间戳数据处理模块、激光光斑地面质心计算模块、大气折射延迟校正模块、计时模块。使用该软件对资源三号02星场地外场实验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星载激光高度计广泛地用于多种地形地貌的科研分析,例如冰层和植被覆盖变化。针对星载激光高度计数据的定量化应用,研究了激光高度计的定标方法,并设计了激光高度计地面定标模拟系统加以验证。该系统包含探测器阵列和高精度脉冲计时系统两部分,用于定标星载激光高度计的对地指向角和时间戳。对定标系统的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和软件仿真,结果显示:探测器能够探测平均能量3 nJ/cm2的光斑,探测范围为1~16 nJ/cm2,计时系统计时精度为1.25 ns。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航天器间相对状态光学测量系统的组成。为了保证系统的测量测试精度,分析了测量系统中需要校准的3个方面:图像传感器内部参数;图像传感器间的转换参数;图像传感器与航天器平台间转换参数。针对每个需校准的方面,建立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校准方法,对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系统中激光测高仪的在轨场地检校的技术需求, 研制了激光脉冲探测器系统。 系统采用高速 PIN 探测单元及高速数据采集电路实现了 ns 级脉宽激光脉冲的定量化采集, 通过集成无线射频模块实 现脉冲探测器的数据远程传输。为保证脉冲探测器的野外应用性能, 系统进行了能量密度测试、能量响应一致性与 稳定性测试、探测器测量视场角测试等。试验结果表明脉冲探测器可以实现 1∼120 nJ·cm−2 的能量范围采集, 能量响 应的一致性优于 5%, 稳定性优于 1.5%, 并且可以实现 ±12◦ 角度范围内的激光脉冲的有效采集。最终探测器成功应用 到我国“高分七号”卫星激光测高仪的在轨检校中, 获得了探测器阵列的有效激光触发数据, 为激光测高仪的在轨检校 试验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无线电高度表和激光高度表是巡航导弹上用于探测地形高度的2种主要传感器,激光高度表具有探测精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优点;而无线电高度表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可全天候使用。因而,将无线电高度表与激光高度表进行复合探测,有利于提高地形探测精度,并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在高度表测量方程的基础上,基于卡尔曼滤波公式和简单融合算法,给出了无线电/激光多传感器的滤波及融合模型;并利用M atlab对多传感器融合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高度测量系统的精度比单个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要高,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强,所设计的基于无线电/激光高度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高度测量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从激光测高雷达回波能量分布模型和地表模型入手,详细介绍了基于IDL的激光测高雷达回波的仿真过程及仿真程序各个模块的功能,用Pearson相关性方法将仿真所得波形与实测回波波形进行了分析比对,二者的相关性系数达到90%以上,并分析了回波脉冲波形随测高系统参数和地表参数的变化情况.该方法可以直观有效地对不同地表的回波进行仿真,为激光测高雷达的回波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激光三角位移计线性标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激光三角位移计的工作原理,并对激光三角位移计的响应特性进行线性标定所涉及到的理论与实验技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对径测量传感器的激光校准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涛  仲思东  余学锋 《中国激光》2006,33(2):61-265
对对径测量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当前手工校准方法存在的弊端和精度低的原因。提出了采用激光干涉仪进行对径测量传感器校准的新构想,实现了被测量到光程差的转化,设计了相应的差动校准测量光路,有效地消除了阿贝误差的影响,校准精度从原来的2.0μm提高到0.14μm,同时可得到被测传感器完整的校准曲线,实现了对径测量传感器的高精度、连续化、全自动校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所激光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光学加工在激光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作用;展示了我所光学加工的技术和所获得的主要成就以及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