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某些试剂(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及丙二酸)对钨(Ⅵ)、钼(Ⅵ)催化作用抑制程度的差异,对钨(Ⅵ)、钼(Ⅵ)进行了同时测定。先对一组标准钨(Ⅵ)、钼(Ⅵ)混合溶液进行校正计算并建立了线性和非线性的两种模型,再对含量在0.012~0.20μg/mL范围内的未知钨(Ⅵ)、钼(Ⅵ)含量的混合溶液进行了浓度预报。以碘离子选择电极量测催化反应过程中体系的电位变化,并以此值表示催化反应的速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HCl-硼砂介质中钼(Ⅵ)催化K2S2O8氧化核固红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钼(Ⅵ)的新方法。确定了催化褪色反应测定钼(Ⅵ)的动力学条件,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19.64kJ/mol,反应速率常数k′=9.23×10-4 s-1。方法线性范围为10~200μg/L,检出限为5μg/L。用于本地钼尾矿中钼(Ⅵ)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5%~2.9%,回收率为95.0%~113.3%。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本文研究了在0.05mol/L H_2SO_4-NH_4~+pH为2·3的体系中,钽(Ⅵ)与6-Br-BTAP(6-Br-2苯并噻唑-偶氮-邻苯二酚)。在滴汞电极上络合极谱波的性质,其配合比为1∶1,证明是一种络合吸附波,在上述体系中,选择了合适的实验条件,得到了一个极为灵敏的导数极谱波,其峰电位为-1.20V(vs.SCE,下同),峰电流与钼(Ⅳ)的浓度在0.5~26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还研究了近20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尤其是用其他方法对钼测定干扰较大的钒(V),钨(Ⅳ)、铁(Ⅲ)等离子,实验证明无多大干扰,故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经对钢样中钼的测定证明,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钼(Ⅵ)和钨(Ⅵ)的阴离子交换性能研究——草酸-盐酸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草酸-盐酸体系中,研究钼、钨等元素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ZerolitFF上的阴离子交换行为,并确定其分离的最佳条件。用高仅2厘米,直径0.9厘米的交换柱可分离大量钨等元素中的微量钼;其分离比率高达1×104:1。应用于试剂级钨酸钠中钼的分离,结果满意。此外,还确定在该体系中,钼与树脂相进行交换的主要形式为MoO2(C2O4)22-。  相似文献   

5.
吴辛友  张四安 《分析化学》1994,22(5):536-536
1 引言 本文研究了水杨基荧光酮(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光度法联合测定钽铌中痕量钨和钼,方法简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方法利用钨和钼与水杨基荧光酮-CTMAB的显色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一定的选择性,借以盐酸羟胺-环已烷四乙酸(CyDTA)掩蔽钼,提出在同一试液中同时测定钨钼。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SAF溶液(1×10~(-3)mol/L):33.6mgSAF以4ml 6mol/L HCl和95%乙醇溶解,定溶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CTMAB溶液(2×10~(-2)mol/L):1.82g CTMAB,加入250ml水微热溶解;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小型三用水箱(37~1000C)。 2.2 实验方法 吸取适量钨和钼标准溶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入7ml 6mol/L HCl,摇匀,依次加入3m1SAF溶液、5ml CTMAB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以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分别于515、525nm波长处测量W和Mo吸光度。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用离子印迹壳聚糖/凹土(ⅡGA)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痕量镉的新方法.在动态吸附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溶液pH值、流速、洗脱条件和干扰离子对痕量镉分离富集的影响;在pH4.5、上样流速为0.60 mL/min的条件下,镉能被ⅡCA定量富集;吸附的镉可用1.0 mol/L HCl-0.1 mol/...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含有机溶剂的盐酸体系和络合剂-盐酸体系中,研究了铜和钨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ZerolitEF上的阴离子交换行为.探讨了影响钼和钨在树脂相和溶液相间分配的主要因素及其机理,为大量钼中痕量钨的分离和浓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D206阴离子交换树脂填充的微交换柱,从酸度为0.05 mol.L-1硫酸的试样溶液中分离并富集痕量铬(Ⅵ)。试液以2 mL.min-1流量通过交换柱,用0.05 mol.L-1硫酸溶液0.5 mL淋洗交换柱两次,然后用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及2 mol.L-1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溶液3 mL分3次洗脱吸附于交换柱上的铬(Ⅵ),洗脱液接受于25 mL容量瓶中,在0.5 mol.L-1硫酸溶液中,加入1.5 mol.L-1磷酸溶液0.5 mL作掩蔽剂后,用二苯碳酰二肼试剂显色光度法测定铬(Ⅵ)含量。  相似文献   

9.
PC-88A为流动载体的支撑液膜中Pt(Ⅳ)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烷基膦酸PC-88A为流动载体的聚偏氟乙烯支撑液膜中Pt(Ⅳ)的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相盐酸浓度、解析相盐酸浓度、载体浓度、SnCl2浓度对Pt(Ⅳ)迁移的影响,获得了Pt(Ⅳ)迁移的最佳实验条件:料液相盐酸浓度为1.0 mol/L、解析相盐酸浓度为6.0 mol/L、载体质量分数为5.0%、SnCl2浓度为0.05 mol/L.当料液相Pt(Ⅳ)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t(Ⅳ)可在3 h内完全迁移.将本法用于含Pt(Ⅳ)(0.8 mg/L),Cu(Ⅱ)(75.0 mg/L),Zn(Ⅱ)(75.0 mg/L),Co(Ⅱ)(75.0 mg/L)和Ni(Ⅱ)(75.0 mg/L)的模拟试样中Pt(Ⅳ)的分离,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以钨(Ⅵ)形成钨钼杂多酸与鲁米诺反应,产生化学发光测定钨的方法及条件。在pH1.6静置溶液,钨钼杂多酸迅速形成,具有很高的氧化活性。测定钨的灵敏度达到0.084ng/ml,钨浓度从1×10~(-10)~1×10~(-5)g/m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通过巯基棉分离富集,用于天然水及岩矿样品中痕量钨的测定,均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以二苯硫腙四氯化碳溶液的萃取剂,通过固定萃取时间来控制二苯硫腙与水相中Cr(Ⅵ)的反应程度,以比色法测定痕量Cr(Ⅵ)的非催化萃取动力学新方法。该方法在1~2mol/LHCl介质中,灵敏度为0.1ppmCr(Ⅵ),线性范围为0.1~1.5ppmCr(Ⅵ),干扰离子可在pH6~7条件下用二苯硫腙的四氯化碳溶液萃取分离和用甲基异丁基酮在1mol/LHCl介质中萃取分离。该法应用于镀铬车间废水中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建立以NH4NO3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PLC–ICP–MS)技术测定印刷油墨中可迁移的Cr(Ⅲ)和Cr(Ⅵ)的方法。样品以0.07 mol/L的pH 1.1~1.3盐酸溶液为萃取剂,于(937±2)℃水浴振荡萃取1 h,然后静置1 h,用0.45μm过滤头过滤后取1.0 mL滤液,加入1.0 mL 0.07 mol/L氨水及8.0 mL缓冲液在50℃水浴中静置50 min,取出样品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HPLC–ICP–MS仪分析测试。Cr(Ⅲ)和Cr(Ⅵ)的质量浓度在0.04~0.20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8,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7 mg/kg和0.002 mg/kg。加标回收率为88.2%~114.6%,Cr(Ⅲ)和Cr(Ⅵ)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和3.5%(n=10)。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测定基体复杂的油墨中可迁移Cr(Ⅲ)和Cr(Ⅵ)。  相似文献   

13.
杨柳  周方钦  彭红丰  曾铁光  龙斯华 《分析化学》2001,29(12):1402-1405
报道了以GDX501(二乙烯苯和丙烯腈的聚合物)型树脂浸渍磷酸三丁脂(TBP)为固定相,用萃取色谱法使微量铂、金与常见贱金属分离。富集在色谱柱上的铂与金分别用0.25mol/L HNO-0.5mol/L NaClO3溶液和0.1mol/L HCl-0.2mol/L硫脲溶液连续洗脱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铂与金的回收率分别为89.5%-113.9%和90.1%-105.3%。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2-噻吩偶氮)-5-二乙氨基酚(简称TADAP)作柱前显色剂,反相色谱法分离测定铜(Ⅱ)、钴(Ⅱ)、镍(Ⅱ)离子。用含有1.5×10~(-4)mol/L的TADAP,0.1mol/L氯化锂和0.1mol/L乙酸盐(pH4)的甲醇(60%)-水(40%)溶液作为流动相,流量为0.9ml/min,紫外-可见检测器检测波长为545nm。在此条件下,铜(Ⅱ)、钴(Ⅱ)、镍(Ⅱ)螯合物得到最佳分离,并定量测定了茶叶中铜、钴、镍的含量,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张蕾  刘雪岩  康平利 《应用化学》2009,26(11):1362-1366
本文研究了纳米TiO2吸附剂对Mo(VI)、Re(VII)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对Mo(VI)的吸附在pH 1~8条件下,吸附率超过99%,2 mL 0.05mol/L NaOH溶液可将吸附的Mo(VI)离子完全洗脱,解吸率能达到97%。在pH 1~10范围内,纳米TiO2不吸附Re(VII), 从而达到Mo(VI)、Re(VII)分离。在2℃~50℃温度范围内,Mo(VI)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iur等温式,纳米TiO2对Mo(VI)的最大吸附容量从11.51mg g-1增加到14.19 mg g-1;纳米TiO2分离钼后,溶液剩余的铼,用活性炭吸附,在pH1~10范围内, Re(VII)的吸附率可达99%,用浓氨水进行洗脱,洗脱率可达96%;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描述,是以化学吸附为控制步骤的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模型有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16.
用苯芴酮比色法测定锡受多种元素的干扰,其中尤以钨、钼、钛等元素的干扰更大。我们以铍为载体,用氨水沉淀锡和大量钼分离,然后在9N硫酸-0.5M碘化钾介质中,用甲苯(或苯)萃取SnI4,进一步与残留钼和其它干扰离子分离,然后作比色测定。进行了含锡量为0.002—0.025%钼丝中锡的测定,所得结果的重现性较好。于1克钼中,加入0.02—0.4毫克锡的回收率在90—96%之间。方法的灵敏度为1微克Sn/25毫升。 (一)分析步骤称取0.5-1.0克试样,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10-30毫升王水,小心加热溶解并煮沸驱尽二氧化氮。取下,加入10毫升硫酸铍溶液(1毫克/毫升,此溶液每升中含硫酸10毫升)和5毫升10%EDTA溶液,用水稀释至约150毫升,加入15毫升浓氨水,加热至微沸后,加入50%硝酸铵15毫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离子印迹壳聚糖/凹凸棒石(IICA)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中药材中痕量Cd(Ⅱ)的新方法。在动态吸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流速、洗脱条件和干扰离子对痕量Cd(Ⅱ)分离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为4.5,上样流速为0.60mL/min条件下,Cd(Ⅱ)能被IICA定量富集;吸附的Cd(Ⅱ)可用1.0mol/L HCl-0.1mol/L甲基异丁酮的乙醇溶液,在流速为0.96mL/min条件下完全洗脱。优化条件下,IICA对Cd(Ⅱ)的动态吸附容量为56.45mg/g。线性范围为0.00097~1.28mg/L,r=0.9994,检出限(3σ,n=11)为0.97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32%(n=6,c=0.08mg/L),回收率在96.5%~106.4%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和精密度高,可应用于实际中药材样品中痕量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纳米氧化铝对贵金属P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为检测手段,以纳米氧化铝为吸附剂,系统地研究了其在静态条件下对贵金属离子Pd(Ⅱ)的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吸附及解脱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 5.0条件下,试液中的痕量钯可被定量吸附,用0.1mol/L HCl-30 g/L硫脲溶液可将吸附的钯离子完全解脱。对合成样进行测定,钯的回收率在9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锆(Ⅳ)-邻苯二酚紫络合物碳糊电极阳极吸附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锆(Ⅳ)-邻苯二酚紫(PV)络合物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测定锆最佳条件为:0.08mol/L的HNO3为底液,于0.4V富集50s,从0.4至1.4V以100mV/s的速率线性扫描。在0.85V(vs.SCE)的二次导数氧化峰电流与锆的浓度在3.0×10-9~5.0×10-8mol/L(5.6×10-7mol/LPV)和1.0×10-8~1.0×10-7mol/L(5.6×10-6mol/LPV)成线性关系。富集80s,检出限为1.0×10-9mol/L(S/N=3)。该法用于标准岩石样品中锆的测定,不需萃取分离和掩蔽,直接测定,结果满意。铪(Ⅳ)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也于0.85V产生一络合吸附峰,灵敏度稍低于锆。  相似文献   

20.
甲基膦酸二甲庚酯萃取色谱法分离金、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瑜  张忠信  潘仲巍 《分析化学》1994,22(8):794-797
本文研究了以4.0mol/L H_2SO_4-0.50mol/L MgSO_4 为流动相,以硅烷化硅球负载的甲基膦酸二甲庚酯(P350)作固定相。萃取色谱法使微量铂、金与常见贱金属分离,富集在色谱柱上的铂和金分别用0.10mol/L HCl和1.0%Na_2SO_2溶液洗脱进行连续分离与测定。经实际样品的试用考核,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