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高能球磨使晶态的Al-Ce合金转化成了非晶态的Al_(96)Ce_4合金,并结合X射线衍射、热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研究了机械研磨时从晶态到非晶态的固相反应过程。同时,探讨了机械合金化形成非晶态合金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酚醛树脂裂解碳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低温 (<10 0 0℃ )裂解商品热固性酚醛树脂制备锂离子电池的碳负极材料 .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碳材料具有非晶态聚并苯结构 .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 ,其结构逐渐规整 ,首次充放电容量下降 .热解碳材料的比容量取决于热解温度 ,并与可贮锂的纳米孔有关 .  相似文献   

3.
首次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Ni-W-P合金微粒。应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该微粒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微粒催化环戊二烯加氢的活性, 并与Ni0P非晶态合金对比, 发现少量的W的加入改变了Ni-P的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射线衍射(XRD)和连续微型反应器等方法研究了以骤冷法制备的Ni-P非晶态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加氢活性。结果表明, 非晶态Ni-P对于苯乙烯催化加氢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优于晶态Ni-P, 更优于Ni片, 催化剂表面不同的预处理条件, 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XPS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预处理条件下, 非晶态Ni-P被部分氧化;随着氧化态被还原, 反应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宗保宁  闵恩泽  董树忠  邓景发 《化学学报》1989,47(11):1052-1055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射线衍射(XRD)和连续微型反应器等方法研究了以骤冷法制备的Ni-P非晶态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加氢活性。结果表明, 非晶态Ni-P对于苯乙烯催化加氢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优于晶态Ni-P, 更优于Ni片, 催化剂表面不同的预处理条件, 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XPS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预处理条件下, 非晶态Ni-P被部分氧化;随着氧化态被还原, 反应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连续微型反应器等方法研究了以骤冷法制备的Ni-P非晶态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加氢活性。结果表明,非晶态Ni-P对于苯乙烯催化加氢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优于晶态Ni-P,更优于Ni片,催化剂表面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XPS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预处理条件下,非晶态Ni-P被部分氧化;随着氧化态被还原,反应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Ce-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用X射线能谱、 X射线衍射、 选区电子衍射、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讨论了Ni-Ce-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结构的关系,并以氯代硝基苯液相加氢合成氯代苯胺为探针反应考察了所制备催化剂的加氢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加脱卤抑制剂的情况下,在110 ℃下反应时所选4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可达99.8%, 脱卤率小于1.8%, 且Ni-Ce-P非晶态合金的活性为Ni-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2倍,表现出较高的加氢性能和抑制脱卤性能.  相似文献   

8.
首次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Ni-W-P合金微粒.应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该微粒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微粒催化环戊二烯加氢的活性,并与Ni-P非晶态合金对比,发现少量的W的加入改变了Ni-P的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9.
Ni-P非晶态合金表面氢的吸附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几年,非晶态合金作为新型催化材料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Ni-P、Ni-B、Ni-Zr、Cu-Zr等非晶态合金对CO和丁二烯加氢,显示出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对Ni-P体系非晶态合金加氢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未经预处理的非晶态合金无明显的加氢活性,依次经过酸洗、氧化和氢气还原后,非晶态合金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迄今为止,对Ni-P非晶  相似文献   

10.
杨军  邓景发  董树忠 《化学学报》1991,49(9):833-838
本文用连续微型反应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 研究了骤冷制备的Ni-Fe-P非晶态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表面结构。结果表明:非晶态Ni-FE-P合金在常压下对CO的加氢活性优于晶态Ni-Fe-P合金; 表面的不同预处理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XPS的结果显示在较高温度下氧化时表面富铁, 表面存在的镍物种和元素态铁是CO催化加氢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1.
纳米Co-B非晶态合金对高氯酸铵分解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 Co-B 非晶态合金,并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N2吸附表面积测试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运用差热分析研究了纳米 Co-B 非晶态合金对高氯酸铵(AP)分解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加入 Co-B 非晶态合金后AP的高低温放热峰相连,合并成一个高而大的放热峰,且峰温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这说明纳米 Co-B 非晶态合金对AP热分解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同时, Co-B 非晶态合金能使AP的表观分解热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连续微型反应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 研究了骤冷制备的Ni-Fe-P非晶态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表面结构。结果表明:非晶态Ni-FE-P合金在常压下对CO的加氢活性优于晶态Ni-Fe-P合金; 表面的不同预处理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XPS的结果显示在较高温度下氧化时表面富铁, 表面存在的镍物种和元素态铁是CO催化加氢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化学镀技术制备了亚微米级的Ni-P镀层石墨粉复合粉体新材料(即Ni-PC).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Ni-P-C复合粉体分别进行表面形貌分析、表面成分分析和物相分析.通过对Ni-P-C材料电极进行电解水析氢、循环伏安和Tafel极化等电化学测试,研究对比了Ni-P-C(石墨)材料与试剂石墨粉体以及纯Ni电极的电化学催化产氢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化学镀技术成功地在石墨粉体表面镀上了一层亚微米级且均匀、致密的非晶态Ni-P合金.Ni-P-C(石墨)复合电极材料析氢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非晶态Ni-P空心球材料的制备及磁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活化-化学镀方法制备了非晶态Ni-P/聚苯乙烯微球核壳材料,通过除去聚苯乙烯微球内核,进而得到了非晶态Ni-P空心球材料。与晶态Ni空心球比较,非晶态Ni-P空心球显示了更好的软磁性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连续微型反应器、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TPR)、X 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骤冷法制备的 Ni-Fe-P 非晶态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表面结构.结果表明:非晶态 Ni-Fe-P 合金在常压下对 CO 的加氢活性优于晶态 Ni-Fe-P 合金;表面的不同预处理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XPS 的结果显示在较高温度下氧化时表面富铁,表面存在的镍物种和元素态铁是 CO 催化加氢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6.
以3-酰基吡咯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原料,采用均相聚合法和非均相聚合法分别制备了两种可溶性的聚吡咯甲烷衍生物(聚合物A和B)。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对产物的分子结构、光学性能和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所制备的产物在430~650nm可见光范围内均有明显的吸收。荧光光谱表明,两种聚合产物均为蓝色荧光材料。X射线衍射谱表明,两种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均为完全非晶态。  相似文献   

17.
设计合成四碘代双酚A(IBPA)作为扩链剂,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OH)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IBPA为硬段,通过偶联反应获得一种新型X-射线聚氨酯显影材料.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所合成碘代聚氨酯(I-PUs)的结构与组成,并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仪和临床X-射线仪评价不同IBPA含量的碘代聚氨酯的热性能、结晶性和显影效果.结果表明,碘代扩链剂IBPA较高含量的引入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并促使聚氨酯由结晶态向非晶态转变.引入IBPA对聚氨酯的显影效果有很好的促进增强作用,聚氨酯材料及微球均具有较好的X光显影效果.噻唑蓝比色法(MTT)评价细胞毒性证实制备的较高碘含量的聚氨酯材料均无细胞毒性,是一种很好的血管栓塞剂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 Ni-Co-B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和差热-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非晶性质和原子组成等. 将此催化剂用于邻氯硝基苯和 3,4-二氯硝基苯的液相催化加氢反应,结果表明,当Co/(Co+Ni)=0.5 (摩尔比)时, Ni-Co-B 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性能和较高的抑制脱卤性能. 在不加脱卤抑制剂的情况下,两种氯代硝基苯的转化率均接近100%, 脱卤率分别为1.12%和0.42%, 优于使用 Ni-B 和 Co-B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时的结果. 还讨论了将Co引入到 Ni-B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时对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化学还原法和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非晶态和晶态的FeCeO_x/SiO_2固体碱催化剂。与晶态的FeCeO_x/SiO_2相比,非晶态的FeCeO_x/SiO_2催化剂对梨醇酯与甲醇的酯交换活性显著提高。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N_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_2-TPD和NH_3-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其碱性密切相关,非晶态FeCeO_x/SiO_2显示出相对于晶态FeCeO_x/SiO_2更强的碱性。使用非晶态FeCeO_x/SiO_2催化剂进行梨醇酯酯交换反应,在130℃下反应10 h,梨醇酯的转化率达到95%,异戊烯醇的选择性达到96%。在重复使用10次后,催化剂活性基本不变。对新鲜的和套用10次后的FeCeO_x/SiO_2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催化剂在套用10次后仍未晶化,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说明该催化剂在非均相催化酯交换反应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化学还原法和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非晶态和晶态的FeCeOx/SiO2固体碱催化剂。与晶态的FeCeOx/SiO2相比,非晶态的FeCeOx/SiO2催化剂对梨醇酯与甲醇的酯交换活性显著提高。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2-TPD和NH3-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其碱性密切相关,非晶态FeCeOx/SiO2显示出相对于晶态FeCeOx/SiO2更强的碱性。使用非晶态FeCeOx/SiO2催化剂进行梨醇酯酯交换反应,在130℃下反应10 h,梨醇酯的转化率达到95%,异戊烯醇的选择性达到96%。在重复使用10次后,催化剂活性基本不变。对新鲜的和套用10次后的FeCeOx/SiO2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催化剂在套用10次后仍未晶化,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说明该催化剂在非均相催化酯交换反应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