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化学自我概念问卷,对高一学生化学学科自我概念和化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学生化学学科自我概念达到中等水平,化学学业自信较高,化学学业自我调控较弱;学生化学学科自我概念水平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父母职业背景对学生化学自我概念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化学成绩与化学学科自我概念得分之间具有一致性,学生化学成绩对化学学科概念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简析化学文化与化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勇  房寿高  吴星 《化学教育》2006,27(6):12-14
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化学,分析了化学文化的内涵,阐明了化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并根据化学文化的研究,论述了化学文化观下的化学教育,以及在化学教育中体现化学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化学思维是对化学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培养化学思维有助于提高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化学知识是基石,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化学思维的建立;认知过程是关键,清晰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化学思维的深化;人文理性是助推剂,崇善的人文理性有助于化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测查了381名高中生的化学认识论信念及化学学习策略的结构与水平,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探查化学认识论信念与化学学习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在化学认识论信念各维度的得分均较高,即其倾向于持建构主义取向的化学认识论信念;在化学学习策略方面,高中生倾向于采用深层的化学学习策略;此外,高中生的化学认识论信念与其化学学习策略显著相关,且持建构主义取向化学认识论信念的高中生倾向于采用深层的化学学习策略。基于研究结果为我国高中化学教学及其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色化学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化学,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或材料化学高分子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文章分析了在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过绿色化学理念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相似文献   

6.
用"化学让大自然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天然色素的五彩世界""化学很魔幻——揭秘化学小魔术""化学让我们生活得更智慧、更安全、更健康——引导大众消除生活误区""化学也诗意——以诗入‘化’——打造诗意化学科普"和"化学让大自然更为奇特绝妙——走进大自然,学习化学知识,感悟化学的魅力"五个主题,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化学科普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些探索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经文献分析发现在化学学科理解相关研究中出现一个共性问题,即对化学学科理解的对象认知不一,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基于此,通过对化学学科理解对象的文献观点分析发现,文献所述化学学科理解对象皆差异性地指向化学知识、化学史及化学哲学三大范畴,但其指向化学哲学的过程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因此通过分析化学哲学本体、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本质、化学教学与化学哲学的“供需”关系,探讨基于化学哲学视角系统梳理化学学科理解对象的可行性、合理性及必要性。最终认为化学哲学是一个系统且具学理性的化学学科理解维度解构路径,同时也是认知主体获得深度且系统的化学学科理解的水平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8.
开展化学实验竞赛 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我校开展化学实验竞赛情况和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交流了化学实验教学的经验、促进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水平。化学基地在化学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上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钱海锋 《化学教育》2014,35(21):4-7
随着工业对化学品需求的扩大和化学研究的发展,不断有化学事件被曝光。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化学的公众形象都不容乐观。化学教育在化学形象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教育应该塑造亲和的化学形象,体现化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和人文性。通过科学本质教育、人文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手段可以提升化学教学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形象。  相似文献   

10.
马永平 《化学教育》2013,34(4):7-10
化学教学论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学科,其原因是一方面还没有把普通教学论的概念和原理充分应用到化学教学论中,另一方面对化学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抽象层次不高,只停留在表面的解说上。本文认为,要克服教育理论学科与化学教学的“两张皮”现象,还需化学教学论者深入到化学教学的本质特性中去,概括出化学教学是什么,结合教育科学的理论认识和化学教学实践推导出为什么要进行化学教学,化学教学应该如何。即要在深入研究化学学科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化学教学论的概念和原理体系。其中,化学教学本质论是切入点,化学教学价值论是方向,化学教学方法论研究则是归宿。  相似文献   

11.
陈国强  张旁 《有机化学》1992,12(5):464-469
本文综述了烷氧基重排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机制,可将烷氧基重排反应分为三类:通过碳正离子重排的烷氧重排反应,分子内烷氧基亲核取代反应和烷氧O-迁移反应.  相似文献   

12.
庄乾坤  陈洪渊 《化学学报》1996,54(8):807-812
本文推导了微盘及微球电极上EE反应的一般稳态电流表达式; 对ErEr,EqEr, EiEr, ErEq, ErEi, EiEi及EqEq各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 并以亚硫酰氯的还原反应为特例进行了研究及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在空气气氛和非极性溶剂(甲苯)中1-(4'-甲氧基苯基)-1-三甲基硅氧基乙烯与[60]富勒烯反应得到了非预计的环丙基骈[60]富勒烯衍生物(5).在无氧和极性非质子性溶剂(THF)中进行上述反应,得到了1,2-取代[60]富勒烯亲核加成产物(3)。对反应的机理作了合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 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2Ts-n-EAESPyPBr4(简记为H2P^4^+)与Cu(II)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 探讨高氯酸钠对Cu(II)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 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为1; 缔合平衡常数Ko=3.70±0.42dm^3.mol^-^1。配位反应实验动力学方程为d[Cu(II)P^4^+/dt=5.55×10^5γCu^2^+γH2P^4^+γ^8ClO4^-[ClO4^-]^3[Cu^2^+][H2P]总/(1.00+10^2^.^0^2{H^+}+10^4^.^3^6{H^+}^2, 反应的活化能E=53.30kJ.mol^-^1,活化焓变△H≠=50.31kJ.mol^-^1, 活化熵变△S≠=-77.65J.mol^-^1.K^-^1。提出了金属卟啉生成反应中的ClO4^-催化卟啉环变形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2R)-莰烷磺内酰胺为手性助剂,经不对称Michale加成、断裂等简单步骤合成红褐林蚁和多点林蚊尾虫信息(3R)和(3S)-3-乙基-4-甲基戊酸甲酯(1),该合成的对映异构体纯度均达94%e.e.以上,另外其关于中间体(3'R)-N'-3'-乙基-4-甲基戊酰基莰烷-10,2-磺内酰胺的单晶结构进行了报道,并讨论了在有或无CuBr·Me~2时Michael加成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从头算方法, 在RHF/3-21G分子轨道从头算法的水平上, 得到了重排反应F-C≡C-F→F~2C=C:的内禀反应坐标(IRC)。沿着IRC, 计算了体系各简正模所对应的频率(ω)以及沿IRC运动与垂直于IRC运动的简正模之间的耦合常数(BK,F); 根据传统过渡态理论、变分过渡态理论及相应的隧道效应校正, 计算了本重排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7.
黄小庭  陈庆云 《化学学报》2000,58(10):1296-1300
在CH~3CN中,β-氟烷基烯基碘与硫酚负离子能发生消除-加成反应生成碘被取代的产物;硫醇负离子及氧负离子对β-氟烷基烯基碘进攻则生成消除产物氟烷基炔烃。  相似文献   

18.
李南勤  朱明华 《化学学报》1994,52(9):888-894
本文将胶束液相色谱用于α-BW~12O~40^5-溶液中降解反应的研究。首次发现α-BW~12O~40^5-降解存在两个过程。第一步为α-BW~12O~40^5-向其异构体转化的快速平衡反应, 第二步为该异构体的缓慢降解。实验测定了杂多酸离子浓度、pH值、无机盐逍度、温度对降解反应的影响, 得到第一步反应的平衡表达式和第二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推断了α-BW~12O~40^5-降解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蔡政亭  赵显  邓从豪 《化学学报》1995,53(11):1054-1059
本文基于振动绝热性分析, 用量子散射理论研究I+HI'(v)→IH(v')+I'反应几率的振荡行为, 其中双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振动本征态是Morse振子的严格解。在计算反应几率时采用分布高斯基(Distributed Gaussian Basis Sets; DGBS)展于方法, 既保持了反应几率的解析表达式, 又有效地简化了计算。计算结果明显地揭示了反应几率在低碰能区域的振荡行为。对反应机理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烯酮或乙烯与甲醛环加成协同反应机理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德彩  傅孝愿 《化学学报》1994,52(7):658-662
本文研究了烯酮与甲醛, 乙烯与甲醛两个环加成反应的协同过程的过渡态(TS),用能量分解方法对两个过渡态中反应物间的相互作用能的本质做了剖析。通过对比,发现在乙烯与甲的过渡态中反应物的占有轨道间电子的交换排斥作用能比较大, 从而可以说明此反应比乙烯与烯酮间的协同过程难于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