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人类的社会智能特征,提出了一种网络信息流安全环模型.该模型分4个层次控制网络信息流的动态安全:安全入口层负责用户的身份验证和信息流的安全封装;社会智能层赋予信息流自我感应、自我保护、自我调控的行为能力;事务层实现商业事务的提交、处理、回滚,提供实时保护和在线恢复机制;TCP/IP安全协议层则保障网络信息流的安全传输.这4个层次协同运作,构建了不同等级的安全环.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论证,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保障网络信息流的动态安全,为商业事务的整体安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一代微软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新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域信任方法和添加服务器方法二种集成方案,实现Windows Server 2003与高校计算机机房中Windows NT Server 4.0网络环境的集成,使它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同时又安全、稳定地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路由器的基本原理和 TCP/ IP协议族为依据 ,针对多媒体通信的特点 ,在 Windows NT操作系统平台下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 Qo S的动态路由选择的方法 ,它根据网络现有资源状况来决定多媒体流的路径 ,并能为有 Qo S要求的多媒体流进行资源预留 ,将 Qo S协商机制与路由选择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为多媒体流提供较好的服务 .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Linux程序在Windows上移植的通用方法,通过将Linux下Linpop即时通讯软件移植到Windows上的实际项目,阐述在Windows下如何通过MinGW+MSYS等工具以及GTK+开发包,将Linux下基于GTK+的C程序移植到Windows上.同时对移植中可能会产生的网络通信、多线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使最终移植后的程序能够稳定地运行于Windows上,并且使最终处理后的程序源代码可以同时在Linux和Windows下跨平台编译并能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种多媒体业务,如视频点播、IP电话在IP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应用,如何在现有网络条件下保证这些实时业务传输的QoS,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技术方案,本文对现有的这些技术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并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异构IP网络中的拓扑自动搜索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异构IP网络的拓扑结构建立了网络管理的对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管理域中实现拓扑逻辑连接和物理连接自动搜索的算法,其中对交换域内物理连接的搜索算法弥补了当前网络管理平台仅提供逻辑连接拓扑图的不足,算法以定理及伪码的形式阐述,并给出了关键的数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参高效,准确地生成异构IP网络的拓扑图,为智能化的网络故障和性能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属性证明的可信网络接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终端接入网络时的可信计算平台配置满足特定的安全要求,可信计算组织提出了可信网络接入框架,在该框架中终端向网络决策判定方请求接入网络时采用二进制证明方案进行平台证明,存在完整性管理复杂、暴露用户平台配置隐私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的可信网络接入方案,采用基于属性的远程证明方法,将可信网络接入中的平台证明交给一个可信的安全属性证书颁发方,此属性证书颁发方根据终端平台的完整性颁发安全属性证书,负责网络接入判定的网络接入决策者根据属性证书进行网络接入判定,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可信网络接入中网络接入决策者完整性管理复杂以及终端平台配置暴露等问题,并能够根据安全属性将平台接入到不同的隔离域,实现了网络中平台多域的隔离.本文在802.1X框架下实现了上述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够根据平台的安全属性实现终端平台VLAN的隔离.  相似文献   

8.
计算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分析问题已成为安全多方几何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保密平面图形间的安全相似性判定是安全几何计算中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保护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方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同态加密方案构建隐匿图形顶点数和边数的两方保密图形相似性判定协议(当两个图形不相似时,该协议不会泄露参与双方私有图形的顶点数和边数),目前尚未见到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IP网络内部分路由器不支持组播路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代理和明确组播通信方式的两种改进方案,设计了代理服务器和Xcast 路由器,并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设计并实现了改进后的流媒体通信系统.实验证明,由于改进方案能解决IP网络内路由器不支持组播路由的局限性,使得IP网络内视频点播、在线直播和视频会议3种服务可以实时开展,是行之有效的可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传统手工定制IP的开发瓶颈,加快IP的设计与确认的进程.引入了基于模型的自动定制用户IP的新思想,给出了自动生成IP的完整工具链.即在System Generator可视化开发平台上,给出进行算法模型的功能验证、自动HDL代码的RTL级验证、定制IP前的硬件协同仿真,用户IP的自动生成及定制IP后的硬件测试等的方法.并以Fibonacci数列的IP定制为例,介绍了其IP的定制及软硬件验证与测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2020年首届国际数字经济安全与隐私大会(SPDE 2020)进行了综述. 出席本次线上会议的有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共15位著名专家学者. 会议围绕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就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异常入侵检测、信任计算和取证、攻击和对策、隐蔽通信、安全协议、匿名通信安全和社会科学中的隐私安全问题等多个主题开展交流研讨. 本次大会充分展示了数字经济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对于引领高水平的信息安全研究、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推动信息隐私安全基础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的紧密结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现行典型园区网络安全设计方案入手,结合其在安全防范解决方案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主动安全模型;在全局网络安全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模型组成部件的功能定义和网络主动安全实现流程;采用统一网络入口认证、网络知识发现及资源有效控制、沟通等手段,解决了现行网络安全设计中存在的恶意攻击行为源头定位困难,以及信息安全司法取证不准、网络资源安全被动防护、网络灾难快速反映能力差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Window2000作为基于NT内核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全面禁止了用户模式对I/O端口和物理内存的直接存取,对于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人员,须通过设备驱动程序来突破这个限制.本文对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下对硬件端口及内存的访问机理作了简单的描述,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与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无线网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会受到多种网络攻击的威胁,目前的广播、代理、洋葱路由和包混淆等匿名通信模型都无法完全适应链路开放、拓扑结构动态变化、资源有限的无线网络.本文在比较分析了抗流量分析的匿名技术基础上,根据网络编码具有混淆与伪装数据的功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编码混淆匿名通信模型.该模型通过链路层编码混淆、网络层数据包拆分与多径路由等方法相结合,使路由节点数据包出入的对应关系和信息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提高匿名通信的抗攻击能力;新模型可以实现通信的保密性与匿名性.  相似文献   

15.
用户名+口令的简单身份认证方式以及在Intranet内基于B/S模式的信息以明文交换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校园网内部通信的安全性需求.本文在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字证书的校园网安全通信模型,分析了模型的逻辑结构和工作流程,并具体实现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IPSec安全体系的安全通信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IPSec安全体系及IKE密钥交换机制的研究,引人可信第三方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IPSec安全协议通过第三方可信服务器对分布于互联网的若干节点组成的网络进行安全通信管理的安全通信网络模型,该模型通过可信第三方来建立节点间的认证和安全连接的安全策略,从而提高了建立IPSec安全关联的安全性。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网络安全可视化可直观地提取网络安全特征、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但如何宏观把控网络安全的整体分析流程仍是一大研究难题。为此,引入了数据挖掘中经典的示例-探索-修改-模型-评估(sample-explore-modify-model-assess,SEMMA)分析范式,并结合网络安全可视化提出了一套通用的网络安全事件分析模型,将分析过程划分为数据处理、行为特征探索、异常对象定位、异常事件描述与行为模式关联分析等步骤,规范安全事件探索分析流程。在行为特征探索环节,用模糊C均值算法量化主机行为,识别网络资产结构;提出了用基于协议的节点链接图(protocol-based node link diagram,PBNLD)可视化表征形式构建网络通信模型,以提升大规模节点的绘制质量;以安全事件分析模型为指导,面向多源安全日志实例数据,搭建了网络安全事件可视探索系统,通过多视图协同与故事线回溯的方式实现网络资产划分、网络异常事件提取和攻击事件演化。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Windows多线程环境下的串口通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结合windOWS环境下的多任务并发机制,采用windows的多线程技术来实现串口动态实时通信.有效地解决了在串口通信中的实时响应问题,降低了数据的丢失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提出了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串口通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实践证明,这种结合多线程技术的串口通信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