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亚层子模型. 层子和轻子是由rishon T和V组成的. T和V是SUH(3)×SUC(3)×SUG(2)×U(1)群的多重态. 由这些多重态可以自然地得到三代层子和轻子. 在此模型中质子衰变为μe+e+或eμ+μ+.  相似文献   

2.
陈世浩 《中国物理 C》1985,9(6):679-686
本文提出了一个对称性破缺前不仅左、右对称, 而且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与荷电轻子、反轻子的弱作用也相同的SU(3)×U(1)模型. 这一模型无三角反常; 导出了sin2θw≤1/4; 在低能范围内与标准模型一致. 我们反轻子数推广为轻子荷. 证明了只有轻子荷才是严格守恒的, 各代轻子数分别守恒只能近似成立. 夸克不仅带有重子数、电荷, 而且也带有轻子荷. 本模型预言有μR→eReLμR, e+e→μ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我们假定了一个p→Δ0+的一核子模型,在平面波玻恩近似下,把Δ0波函数取为谐振子形式,计算了26Mg(p,π+27Mg 反应的微分截面.为了比较,在同样近似下,对 p→n+π+的一核子模型,也做了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机制给出的角分布,无论大小和形状都有明显的差别.对于Δ0波函数,我们还选取了高动量成分较大的 Eckart 形式,由计算结果看出,它比谐振子波函数有很明显的改进.这表明,(p,π+)反应对束缚态波函数的高动量成分很敏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 无质量Bose子和Kerr-Newman黑洞不形成束缚态. 有质量的Bose子, 在0<α<√M2-Q2的情况下, 若E≠am+eQr+/2Mr+-Q2则无束缚态; 若E=am+eQr+/2Mr+-Q2则非束缚态存在的必要条件是(22)和(24)式. 在a=√M2-Q2的情况, 束缚态的能量E=√M2-Q2+eQM/2M2-Q2, 当Q=0或者e=0时, 本文结论与de Felic[1]和章世伟、苏汝铿[2]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导出了过程J/ψ→γ+G(3-+), G(3-+)→M1M2的多重角关联函数, 其中G是Jpc=3-+的态, M1和M2是自旋为零的介子. 本文还讨论了3-+胶子球态并计算了过程J/ψ→γ+G(3-+)的螺旋性(helicity)振幅之比. 结果表明, 其中的一个比率与胶子球的质量无关, 其值很小.  相似文献   

6.
假定高能强子碰撞在产生 N 对层子的同时,还伴随着产生了与这些层子的键数成正比的胶子,就得到 N 和层子-层子质心系释放能 Q 的函数关系:N=(α2+βQ9)1/2—α.出它算出的平均带电多重数〈nch,与目前所有的 pp、π&;#177;p、K&;#177;p 碰撞的实验数据相比较,证明在广阔的能区内都很符合.并定量地解释了介子-质子和质子-质子的能量——带电多重数关系的差别.得出的层子平均能量也与其它理论给出的层子有效质量的平均值相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文献[3]给出的具有一定自旋取向的层子的分布函数,计算了:1.电子与极化质子、中子、核子深度非弹散射过程的微分截面和不对称度;2.过程+N→μ+μ-+X(其中和N都是极化的)的微分截面和不对称度,并从运动学证明了过程π(K)+N→μ+μ-+X(其中核子N是极化的)没有极化效应,从部分子模型得到过程p+N→μ+μ-+X(其中p和N是极化的)也没有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两核子吸收的框架下, 我们分析了静止的π以及60、100和220MeV的π±介子在4He上吸收后发射的核子谱. 两核子吸收机制定量地符合现有实验. 四核子的相空间计算与实验不符.  相似文献   

9.
本文求解了不等质量(1/2—1/2)电磁束缚系统的Bethe-Salpeter方程. 给出了这类系统的近似B.S.波函数. 利用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微扰展开, 在精确到O(α)的量级下, 计算了Ξ0→(Σ+μ)+νμ的衰变率和分支比, 结果是wΞ0→(Σ+μ)+νμ=1.12(1/秒)R=[wΞ0→(Σ+μ)+νμ]/[wΞ0→(Σ+μ)+νμ]≥4.7×10-7. 类似地, 还讨论了Λ→(pμ)+νμ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用Hartree-Fock方法研究了核子共振态Δ(1232)在4He、12C和16O系统中能否被束缚问题. 核子-核子与核子-Δ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均采用单玻色子交换势. 计算结果表明, Δ粒子只在4He系统中可被束缚, 在12C和16O系统中均不被束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 A(p,π-)B 反应的两核子模型,给出了反应矩阵元的约化和与核结构的关系.在平面波近似下,计算了入射质子能量为185 MeV 时的13C(p,π-14O(O+基态)的微分截面,定性地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梯形近似和弱耦合条件下求解了(0—3/2)电磁束缚系统的Bethe-Salpeter方程, 给出了精确到0(α)量级的相对论协变的近似B-S波函数, 进而利用此波函数和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微扰展开理论, 计算了Ω+p→(π+Ω)+n过程中(π+Ω)原子的最大产生截面. 其结果为σmax≈4×10-37cm2.  相似文献   

13.
186mTa的鉴别     
通过14 MeV中子引起的186W(n,p)反应, 生成了186mTa和186Ta. 借助于对已知186Ta的γ射线的观测, 鉴别了未知的186mTa, 并测定其半衰期为1.5±0.1 min.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两个大面积塑料闪烁计数器和两个液体闪烁计数器组成的望远镜系统与铅吸收体组成射程谱仪, 并用一个灵敏体积为70×50×30cm3的流光室作为剔除簇射装置, 1981年冬季, 对北京地区海平面宇宙线μ子垂直通量及其积分动量谱进行了测量. 动量测量范围为0.2 GeV/c至1.3 GeV/c μ子的垂直通量为9.2×10-3sr-1cm-2s-1. 在3.5×104张照片进行了扫描判别, 可得簇射比例约占30%. 文中并对若干修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重层子模型[1]中得到的介子B-S波涵数讨论介子的轻子型弱衰变、电磁衰变和各种二体强衰变过程. 除了解释fπ≈fK, 1→l+l等过程外, 计算得到的各种强衰变宽度也都同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6.
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的强度与反应过程的两核子转移的核谱振幅直接联系着. 本文讨论了这类反应与它们的核谱因子的关系. 并以26Mg(π+, π)26Si为例, 用两种核结构讨论了它的激发函数和微分截面. 我们所用的理论方法能够解释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侯仁锠  赵玄 《中国物理 C》1983,7(2):236-244
本文用DWBA方法对两种入射能量Eα=31和和43MeV的64Zn(α, α′)64Zn*非弹性散射中可能的四极-八极双声子激发进行了研究. 考虑了核力势和库仑势, 零级近似核力势取为Woods-Saxon势, 由靶核振动引起的核力势的非球对称部分V1作为微扰. 在计算中, V1取到核表面集体坐标αλν的二级项, 总初态波函数Ψ(+)i取到V1的一级项,目在扭曲波格林函数中略去了作为中间态的吸收道. 此外在双声子激发机制中, 假设直接双声子激发的贡献是主要的, 相继双声子激发的贡献是次要的. 所得的理论角分布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 由这样符合可推知64Zn的3.72和4.19MeV能级是四极-八极双声子激发能级, 其角动量和宇称分别为3和5.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云南海拔3220米高山上,利用G-M计数管磁谱仪,测量了动量大于4 GeV/c的宇宙线μ子垂直积分动量谱.实验给出的谱可用一指数函数表示:I(>P)=Q(p+4)1.86±0.06(cm-2·sr-1·s-1),其中动量P以GeV/c为单位,Q为常数.同时测量了动量在4—23 GeV/c范围μ子的荷电比为Nμ+/Nμ-=1.26±0.11.另外对本谱仪的动量误差问题作了讨论和计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S矩阵理论给出:研究直接过程与复合共振过程相干机制的方法及计算公式;并用它分析了1.63MeVd<2.05MeV能区12C(d,d)12C、12C(d,p113C*12C(d,p213C*反应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此能区内,两种反应机制相干是存在的;并给出了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还定出各种直接过程和复合共振过程参数,特别是确定了Ed=1.726,1.767,1.792及1.86MeV 4个共振态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宁平治 《中国物理 C》1987,11(5):708-712
对超核40Ca两个主要置换态的能级位置、能量差以及ΛN相互作用诸参数对上述能级位置和能量差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用较严格的扭曲波冲量近似对产生超核40Ca的(K)反应截面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ΛN相互作用各成分对零度反应截面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作者以前用于分析1p壳层超核的ΛN相互作用基本上适用于描述中重超核40Ca的结构和相关的奇异交换反应, 只是有心项强度参数需由0.99减至0.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