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场流分离作为一类分离技术可分离、提纯和收集流体中的悬浮物微粒,它是将流体与外场联合作用于待分离物质,利用样品质量、体积和密度等性质的差异实现分离,然后利用分离物质的保留性质来确定样品颗粒粒径及分布、分子量等性质。其中非对称流场流分离能够提供连续的、高分辨率的分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欢迎。本文介绍了场流分离的分类及其原理,重点介绍了非对称流场流分离的原理及其应用,包括非对称流场流分离的影响因素及与其他分离技术的比较;最后总结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屈锋  韩彬  邓玉林  张丽华  张玉奎 《色谱》2008,26(3):274-279
对自由流电泳的分离原理、分离模式、影响分离的因素和条件以及自由流电泳仪器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对近年来自由流电泳在离子、小分子和微粒分离,多肽和蛋白质分离,细胞和细胞器分离,药物对映体分离,微芯片装置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应用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73篇。  相似文献   

3.
分子筛材料在小分子吸附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分离技术与工艺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吸附剂包括沸石分子筛、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活性炭等材料. 分子筛具有比表面积大、 稳定性高、 生产成本低等优势, 可以满足吸附分离技术中高效、 节能和环保的需求, 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小分子混合物分离吸附剂. 本文综合评述了吸附分离领域中常用的吸附剂材料的特点和吸附分离机理与评价方法, 总结了分子筛在空气分离、 烃类分离、 二氧化碳吸附、 芳香硫化物脱除、 一氧化碳吸附、 氮氧化物吸附、 氢气储存吸附及氢同位素分离等领域的应用, 并对基于分子筛膜的小分子混合物分离现状进行了介绍. 此外, 本文还系统分析了分子筛对不同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与其拓扑结构、 骨架组成及改性方法之间的关系, 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基于生长后处理策略下单一导电属性及手性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SWCNTs 的选择性分离原理, 并比较了不同分离技术在分离纯度、效率、成本以及可规模化等方面的优缺点, 为SWCNTs 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电泳分析中手性化合物的定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霞  赵志毅  刘明霞  李向军 《色谱》2020,38(9):1038-1045
毛细管电泳(CE)作为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分离模式灵活多样等众多优势,在手性物质分离等领域应用广泛。在以往的工作中,手性化合物的CE分离模式、手性拆分剂选择及提高分离度等研究已作了详尽报道,而成功分离后的手性物质定性、对映体出峰顺序确认等问题也至关重要。该文以CE手性化合物分离分析中是否依赖标准品分类,及其定性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pH区带逆流色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区带逆流色谱是在逆流色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备型分离技术。利用物质解离常数和疏水性的不同进行分离,具有分离量大、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应用领域比较广泛;简单介绍了该技术的分离原理及分类,并对该技术在氨基酸衍生物、肽衍生物、染料、生物碱和异构体等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及其改进方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气体分离分子筛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气体分离分子筛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气体分离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分子筛膜类型、气体分离性能及催化应用,分析了气体渗透测定方法和分离机理,对分子筛膜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毛细管电泳中,采用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为手性选择剂对扑尔敏、异丙嗪、二氧异丙嗪和氧氟沙星对映体进行了分离。优化了分离条件;讨论了环糊精空腔边缘与溶.质分子作用的基团的种类和分离效果的联系,通过计算手性分离的热力学常数比较了不同手性选择剂对扑尔敏对映体的分离能力。最后,讨论了乙腈在手性分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禹杉  杨晓兰  余瑜 《色谱》2007,25(4):478-481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多沙唑嗪中间体对映体的方法,并同时分离了多沙唑嗪对映体。考察了不同种类季铵盐对电渗流及分离的影响,其中四甲基氢氧化铵(TMB)能有效控制电渗流并提高组分的分离度。实验还考察了其他因素,如pH值、分离电压和磷酸二氢钠浓度对分离的影响。所用的毛细管为40 cm(有效长度30 cm)×50 μm,缓冲液为12 mmol/L β-环糊精、30 mmol/L TMB、60 mmol/L 磷酸二氢钠(pH 2.2),分离电压为20 kV。在此条件下多沙唑嗪及其中间体的对映体均达到了基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一些用β-环糊精不能完全分离的对映体通过加入TMB控制电渗流能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原油中环烷酸的分离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原油中环烷酸的分离与分析方法。分离方法包括化学反应分离、吸附分离以及利用某些金属氧化物或过渡金属盐络合物分离的方法等。分析方法主要叙述了质谱分析法。  相似文献   

11.
溶剂萃取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为石油石化产品的分离和提纯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溶剂萃取分离技术在清洁油品生产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如芳烃抽提、溶剂萃取脱硫和关键组分定向分离技术等;分析讨论了溶剂萃取分离技术的优劣势,并就国VI汽油生产中烯烃的转化、汽油产品结构调整等社会急需解决的难题,对溶剂萃取分离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方  王小文 《分析化学》1997,25(6):644-647
在毛细管电泳中,采用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为手性选择剂对扑尔敏、异丙嗪、二氧异丙嗪和氧氟沙星对映体进行了分离。优化了分离条件;讨论了环糊精空腔边缘与溶质分子作用的基团的种类和分离效果的联系,通过计算手性分离的热力学常数比较了不同手性选择剂对扑尔敏对映体的分离能力。最后,讨论了乙腈在手性分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的中空纤维接口,以此为核心构建了毛细管等电聚焦(CLEF)/毛细管无胶筛分(CNGE)电泳二维蛋白质分离技术平台,实现了将二维凝胶电泳从平板转移到毛细管中。利用该二维分离平台,对血红蛋白样品进行了高效、快速分离分析,验证了该二维分离平台的可行性及分离效能。实验结果表明:二维分离系统总的峰个数和分离效能都比各自一维分离系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药物质基础复杂,对其活性成分的分离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难题.基于高压制备液相的多维色谱系统在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的基础上,结合了多种分离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色谱系统的分离性能和分离效率,更有利于对物质基础复杂的中药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本文介绍了基于高压制备液相系统的多维色谱系统的基本原理、分离模式以及关键技术,并综述了其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氯丙基键合硅胶固定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性能和在分离二取代苯异构体、前列腺素差向异构体方面的应用,探讨了流动相组成、性质、pH值等对溶质保留和分离的影响,讨论了溶质保留机理和最佳色谱分离条件。对上述异构体进行了良好的分离,而且分离速度比一般的反相色谱体系要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氯丙基键合硅胶固定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性能和在分离二取代苯异构体、前列腺素差向异构体方面的应用,探讨了流动相组成、性质、pH值等对溶质保留和分离的影响,讨论了溶质保留机理和最佳色谱分离条件。对上述异构体进行了良好的分离,而且分离速度比一般的反相色谱体系要好。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校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课根据赤崛四郎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安排了四组份(甲苯、苯胺、苯酚和苯甲酸)的分离实验,着重训练了学生的分液漏斗使用和有机化合物的萃取分离。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我们感到苯酚的分离提纯在用量少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困难。最近,我们去掉苯酚,把四组份分离改为三组份分离,又把原定性分离的药品用量做了相应的调整,并增加了提纯操作。在学生学完单元基本操  相似文献   

18.
对映异构体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关福玉 《分析化学》1994,22(7):731-737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的新型分离技术,在对映异构体分离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这一新型分离技术用于对映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并列举了一些对映异构体分离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李晓新  束伦  陈莎 《化学学报》2016,74(12):969-979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因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可设计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物质分离、提纯、催化等领域,同时也作为模板制备各种功能材料.MOFs作为色谱分离的材料已得到了较多的研究与应用.按照被分离物质的类别,综述和总结了不同MOFs材料作为色谱固定相的分离效果,重点介绍了MOFs材料的色谱分离机理.MOFs材料的孔径、功能基团和不饱和金属位点在分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最后对MOFs在色谱分离应用中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以肝糖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对盐酸度洛西汀对映体的分离进行研究,建立了拆分方法.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运行缓冲液的离子强度、pH值及分离电压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在3.0% (m/V)肝糖、50 mmol/L Tris-H3PO4(pH 3.0)的运行缓冲液中,分离电压25 kV时,盐酸度洛西汀两对映体分离度达1.84.对分离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