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综合论析安徽省大断裂和深大断裂的基本特征,按其基岩裂隙水形成、运移、富集条件严格受到断裂和裂隙所控制的理论,将安徽省基岩裂隙水分成三大裂隙水区,即:Ⅰ、皖北裂隙水区;Ⅱ、皖中(沿江)裂隙水区;Ⅲ、皖南裂隙水区。并分别论述各大裂隙水区特征及岩性、断裂构造、地貌形态对基岩裂隙水的控制作用,概述了基岩裂隙水的基本特征和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野外地质测绘及长期观测,水质分析资料,对黄山温泉水的恒温、补给来源作了新的解析,又从本区地质构造、断裂、裂隙特征论述温泉区基岩裂隙水的富集条件。  相似文献   

3.
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特点是不均匀的。过去认为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水量少不适于作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但是,近几年来,经我们实践和调查研究,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还是较强的。所以如何从其不均匀性中探索富水的规律性,为生产用水提供丰富的水源,是研究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的一个重要课题。影响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的富集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分布规律主要受构造控制,而水量大小则与岩性、地貌,补给特点有密切关系。现将我们对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富集趋势和因素的基本认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联合剖面法寻找基岩裂隙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4):3520-3522,3527
根据联合剖面法的工作原理、装置形式和异常特点,结合实例,阐述了利用低阻正交点的位置解释断层破碎带产状的工作思路。结果表明,低阻正交点的出现反映了地下低阻体的存在,联合剖面法寻找基岩裂隙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揭示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是对其进行勘察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对华家岭北麓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来说,勘探程度很低,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存在可供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但有无开发利用价值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即在充分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环境同位素特征,初步揭示其形成演化规律,为在甘肃中部黄土高原严重缺水区寻找淡水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然而,水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地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五十年来对第四纪地层中的地下水勘察较多,但对基岩裂隙水工作甚少,该文在充分利用前人及近几年的工作成果,对基岩裂隙水的形成、分布做了阐述,并总结了分布规律;研究开发分布于基岩山区内多达8.41亿立方米/年的地下水资源,尤其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水量较丰富、水质好的碳酸盐类裂隙溶洞地下水,对弥补在引大济湟等调水工程下,仍然存在的城镇供水水源不足,后备水源缺乏,山区人畜饮用水困难,具有现实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西高原气温空间插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西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共27个国家标准气象站1981—2005年的日气温资料,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利用反距离加权、全局多项式、局部多项式、径向基函数、样条函数、趋势面、普通克里金与协同克里金共8种空间内插方法对山西高原年均气温进行插值,然后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对各种插值方法进行精度对比,最后分析了山西高原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以高程为协同因子的协同克里金法精度最高,是适合山西高原气温插值的最优方法;2)基于地统计学的协同克里金和普通克里金比常规的插值方法精度要高;3)常规的插值方法按精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径向基函数、局部多项式、反距离加权、全局多项式、趋势面、样条函数;4)山西高原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表现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实际资料为基础,综述了山西高原岩溶水的发育特征。并以此为依据,针对山西黄土高原“二元结构”(即上覆层为黄土类土,下覆层为第四纪下更新世和前第四纪地层)的特点,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合理开发岩溶水,从七个方面论述了调节和保护岩溶水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的范围为辽宁金县老鹰嘴至盖县西崴子北角海岸地带,岸线曲折而复杂,长约900公里.本文依据作者近几年来在海岸带调查中获得的资料,扼要说明本区海岸地貌与沉积特征以及影响其发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武成周 《科技信息》2011,(11):331-332
赵固一矿全区被巨厚冲积层所覆盖,且大部基岩较薄,煤层相对较厚,属于典型的薄基岩开采矿井。介绍了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分别对地层分布、构造破坏、围岩物理力学性质、顶底板涌突水等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针对各个开采特征提出生产实施意见,对于矿井安全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黄土高原主体的一部分,历史上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八大潮群碧波荡漾,可谓山清水秀,是当时人口稠密之地。然而,随着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生态环境交替演化,生物种群渐少。但直至秦汉隋唐,也是“怀丘峦秀,草木畅茂,万山丛绿,林木参天”,说明当时山丘平原都有森林分布,褐马鸡当时在上党盆地遍地皆有。  相似文献   

12.
顾桥煤矿二叠系砂岩裂隙水是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为了对其进行科学防治,文章收集130个水样分析资料,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其水化学特征及形成作用进行系统分析。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顾桥煤矿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K型。离子比值法和Gibbs图分析结果显示:砂岩裂隙水中Na+主要来源于岩盐和其他钠盐的溶解;Cl-主要来源于岩盐的溶解,且在地下水长期演化过程中,发生了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及脱硫酸作用,使得Ca2+、Mg2+、SO42-含量减少,Na+和HCO3-含量增加。因子分析结果与离子比值法分析结果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上述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沉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低温热化学反应发生器,以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曹台基岩潜山油藏为例,以其烃源岩在埋藏、压实、热力等因素作用下,达到成熟、生烃的动力学思路和方法为指导,探讨了曹台潜山原油的成因、来源及烃源岩的生烃过程。回剥反演了烃源岩的沉积埋藏史,磷灰石裂变径迹恢复了古地温,得出该油藏的原油是未发生降解的成熟型原油,潜山烃来源于西侧深凹陷的沙四段暗色泥岩。目前烃源岩还处于生烃高峰期,油藏尚处于油气充  相似文献   

14.
高原黄土动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高原黄土动力特性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该研究方向,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首个地下大型水封油库——黄岛油库为依托,在不同雷诺数条件下进行花岗岩单裂隙水岩相互作用试验,分析花岗岩单裂隙水岩反应特征和雷诺数对花岗岩表面可溶矿物溶解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花岗岩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矿物为榍石;水岩之间发生的最主要化学反应为CaTiSiO5+4H+→TiO2++H4SiO4+Ca2+,H2O+CO2HCO-3+H+和TiO2++2H2O→H2TiO3↓+2H+;0~10d内水岩化学反应最强烈,随后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平衡;流体流动能显著提升榍石的溶解速率,相比Re=2500工况,Re=500工况下流体流动对榍石溶解速率的影响更大,这是由于较高的流速降低了溶质运移速率,使得宏观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西兴城钓鱼台地区海岸基岩500多组节理产状的观测,运用构造解析方法,结合岩体的新老关系、节理空间组合特征,分析了节理的产状、分期及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并对节理构造破裂古应力场进行了反演。研究区节理面倾角较陡,共发育三组平面X共轭剪节理,按其展布方向分为:NW-SE与NEE-SWW向节理组、NW-SE与NWW-SEE向节理组、NW-SE与NE-SW向节理组。节理所处的古应力状态以走滑型为主,正断型次之。根据岩体侵位顺序,将构造运动分成五个阶段,对应的古应力场分别为NE-SW向拉张;NW-SE向挤压,NE-SW向拉张;NNE-SSW向挤压,NWW-SEE向拉张;NNW-SSE向挤压,NWW-SEE向拉张;近E-W向拉张,初步推断上述五个构造阶段均属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山西普通话为考察对象,选取山西长治、临汾、吕梁、太原4个子方言点,经过听辨、切分及整理,从声、韵、调3方面总结出各方言点普通话的语音偏误类型,并绘制声韵母的共振峰模式图及声调的调形曲线图,分析各方言点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间的语音差异,归纳出山西地区普通话的语音概貌。通过分析山西普通话的声学特征,希望能为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水平客观测试提供有益的声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红层,是指侏罗系(J)和白垩系(K)陆相碎屑沉积岩,该套地层分布广阔,红层区大部分为山区和峡谷区,红层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尤为突出。根据地质勘察部门勘察和治理的工程项目,对红层地区特殊的工程地质特征作简要分析,主要研究红层的地质特征、工程性质、水理性质和水文等特殊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和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2001—2013年山西高原植被活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气象数据和统计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生产和植被建设三方面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3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平均面积为24 151.29km2,占山西高原总面积的15.8%,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年INDV的平均变化占山西高原年INDV变化的16.1%.农业生产对未变耕地区域年INDV的贡献率约80%,进一步研究表明施肥和灌溉等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作物产量的贡献率约为82.1%.植被建设对未变林地区域年INDV和未变草地区域年INDV的贡献率分别为87%,85%,植被建设对林地未变区域年INDV的贡献随海拔升高越来越大,植被建设对低度带草地未变区域年INDV比中度带区域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20.
基岩场地强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统计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强地面运动加速度数据,采用经验地震动衰减关系公式,利用回归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周期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的比值受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不同,用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按简单的系数折算成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的做法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