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国航  阮文娟  高峰  朱志昂 《化学学报》2003,61(12):1969-1975
合成并表征了新型手性双核Salen配体1及其锰(III)配合物2(主体2)。用 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2与四种咪唑类、四种吡啶类客体在CHCl_3中的分 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咪唑客体的缔合常数按K(Im) > K (2 - Melm) > K (N-MeIm) > K (EtMelm)顺序递减;吡啶类顺序为K (PyO) > K (4-PhPyO) > K (DMAP) > K(Py),配位数n值均为2。测定了识别过程的Δ_rH_m,Δ_rS_m, 发现此类反应为放热、熵减小的过程,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与单核的 Salen锰(III)配合物3(主体3)进行比较,除EtMeIm与3的配位数为1外,其他唑 类客全的配位数均为2。就与客体的缔合能力而言,主体2比3大。用圆二色光谱( CD)研究了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新型手性双Salen配体1及双核锰配合物2,并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双核Salen Mn(2)与咪唑、吡啶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结果表明:对咪唑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 > K(2-MeIm) > K(N-MeIm);对吡啶类客体缔合常数顺序为K(4-MePy) > K(3-MePy)> K(Py).主体与所有客体的配位数均为2.测定了识别过程的热力学函数ΔrHmθ, ΔrSmθ, 发现反应为放热、熵减过程.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的Cotton效应.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的最低能量构象,结合量化计算结果对实验事实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配体(H3L)及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主体).通过研究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及氨基酸酯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这些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 >K(2-MeIm) >K(2-Et-4-MeIm).主体对氨基酸酯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LeuOCH3) >K(ValOCH3) >K(AlaOCH3) >K(SerOCH3),配位数均为2.主体与D、 L型氨基酸酯分子识别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对映选择性下降.实验发现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 CD光谱的研究结果也反映了主体对不同客体识别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阮文娟  刘涛  李瑛  骆树新  朱志昂 《化学学报》2003,61(7):1000-1005
用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SalenFe~(III), SalenCo~(II))与 四种咪唑类客体在CH_2Cl_2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发现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与咪唑 ,N-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的配位数为2,与克霉唑的配位数为1。各识别体系缔 合常数的顺序对SalenFe~(III)为: K(Im) > K(2-MeIm) > K(N-MeIm) > K(GMZ), 对SalenCo~(II)为:K(Im) > K(2-MeIm) > K(N-MeIm)。测定的识别反应的△ _rG_m~0, △_rH_m~0, △_rS_m~0表明此类识别反应为放热、熵减少的过程,反应 体系存在焓-熵补偿关系。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进行的理论研究对实验结 果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新型手性不对称Salen Ni主体(1和2)与咪唑类和二胺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 结果表明, 二胺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θ(乙二胺)>Kθ(丙二胺); 咪唑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θ(Im)>Kθ(N-MeIm)>Kθ(2-MeIm)>Kθ(2-Et-4-MeIm), 除主体2对2-乙基-4-甲基咪唑的配位数为1外, 其它体系的配位数均为2. 通过测定识别过程的热力学函数ΔrHθm和ΔrSθm发现, 反应为放热、熵减少过程; 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中的主-客体结合能力的强弱; 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 并通过量化计算对实验事实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型Salen中间体合成了新型SalenZn(II)配合物.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双核SalenZn(II)与咪唑、二胺类等含氮小分子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它们的缔合常数.对咪唑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EMeIm);对二胺类客体缔合常数顺序为K(DAP)>K(DAE).主体与咪唑类和二胺类客体的配位数分别是2和1.主体与这些客体的识别过程为放热、熵减的焓驱动反应.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的Cotton效应.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型,通过量化计算对实验事实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7.
合成并表征了手性Salen配体1及其Zn配合物2。详细讨论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电 子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性质。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主体2与4种咪唑、5种 吡啶客体轴向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研究了主体分子2的分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 表明:各种客体的缔合常数,咪吡类按K(Im)>K(2—MeIm)>K(SMIm)>K(EMIm)顺 序递减;吡啶类按K(Py)>K(3-Py)>K(3,5-Py)>K(2,4—Py)>K(2,4,6—Py)顺 序递减。测定了识别过程的△rGm^-,△rHm^-,△rSm^-,发现该反应是放热、熵减 小的过程。采用分子力学的方法考察了主客体的最低能量构象,并对该构象进行量 子化学计算,从理论上对实验事实给予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型Salen中间体合成了新型Salen Zn(II)配合物. 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双核Salen Zn(II)与咪唑、二胺类等含氮小分子的分子识别行为, 测定了它们的缔合常数. 对咪唑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θ(Im)>Kθ(2-MeIm)>Kθ(EMeIm); 对二胺类客体缔合常数顺序为Kθ(DAP)>Kθ(DAE). 主体与咪唑类和二胺类客体的配位数分别是2和1. 主体与这些客体的识别过程为放热、熵减的焓驱动反应. 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的Cotton效应. 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型, 通过量化计算对实验事实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9.
双核Salen锌配合物对含氮小分子的分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并表征了由一定长度烷氧链桥连的新型双核SalenZn配合物[简记为C10-(SalenZn)2],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了主体C10-(SalenZn)2与单齿客体咪唑(Im)、吡啶(Py)、双齿客体DABCO(1,4-重氮双环[2.2.2]辛烷)及吡嗪(Pyrazine)等4种含氮客体间的轴向配位反应的配位数及缔合常数.结果表明,双核主体与咪唑、吡啶和吡嗪的配位数均为2,与DABCO的配位数为1;各主客体体系的缔合常数按K0(Im)>K0(DABCO)>K0(Pyrazine)>K0(Py)顺序递减.各主客体缔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H0mrS0m和ΔrG0m结果表明,此类识别过程均为放热和熵减少的过程.采用1HNMR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构象搜索方法对主体C10-(SalenZn)2与双齿客体DABCO间的分子识别行为及产物构型作了合理解释.通过量子化学计算进一步解释了主客体识别过程中光谱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表征了新型水溶性手性Salen 配体(R,R)-N,N’-二{4-[2-(三甲胺基)乙氧基]水杨醛}-1,2-环己二胺二高氯酸盐(L)及金属配合物ML [M=Zn(II), Cu(II), Ni(II), Co(II), Fe(III), Mn(III)]. 讨论了手性配体L及配合物ZnL的电子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性质, 用UV-Vis光谱滴定和CD光谱滴定法研究了ZnL对手性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子识别. 测定了主体ZnL与客体氨基酸轴向配位反应的配位数(n)、缔合常数(K)及热力学函数 测得缔合常数的大小顺序为KPhe>KVal>KThr. 研究发现反应是放热、熵减小的过程. 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此类手性金属配合物在H2O2存在下对DNA的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手性锌卟啉与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 研究了手性锌卟啉配合物[p-(L-Leu)C2O-TPPZn]与手性氨基酸酯客体在CHCl3中的分子识别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D型氨基酸酯的缔合常数比L型的大, 且缔合常数按K(AlaOCH3)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表征了3个手性主体1 (t-Bu-Salen Fe)、2 (unsym-Salen Fe)和3 (Salen Fe),将其用于对客体4 (2-乙基-4-甲基咪唑,EMI) 逐级缔合反应的分子识别研究,首次测定了主体与EMI缔合反应逐级缔合常数K、K和反应过程热力学参数ΔrG?m、ΔrH?m、ΔrS?m,详细地考察了主客体体系的圆二色(CD)光谱性质。实验表明:缔合常数K和K均按K(3)>K(2)>K(1)顺序递减,缔合反应是一放热、熵减过程,配位数的变化在UV-Vis电子吸收光谱和CD光谱上呈现出等吸收点位移,但没有改变缔合物双偶氮螯环的Δ构型。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合成并表征了手性配体Salen H2及其锰配合物.详细讨论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性质.研究结果表明,Salen Mn(Ⅲ)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为Δ构型,进一步证明了配合物中双偶氮螯环结构的确具有很高的刚性.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了锰配合物与氨基酸分子识别过程的缔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主体Salen Mn(Ⅲ)对每一对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识别能力均表现为对D-型的识别能力比对L-型大,对具有相同对映构型的不同氨基酸客体的识别能力按Phe, Val和Thr顺序依次递减.圆二色光谱(CD)考察结果与热力学研究结果一致.此外,采用分子力学方法考察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并对该构象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从理论上对实验事实作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4.
合成并表征了四-[邻(叔丁氧羰甘氨酸)氨基苯基]卟啉H2T(o-BocGly)APP(1)及其锌(Ⅱ)配合物ZnT(o-BocGly)APP(2).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2与6种咪唑类配体轴向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研究了它作为主体分子对咪唑类小分子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各配体的缔合常数按K(Im)>K(2-CH3Im)>K(EMIm)>K(N-CH3Im)>K(2-HOCH2Im)>K(GMZ)的顺序依次减小.计算了卟啉的侧链取代基R与咪唑取代基R′的排斥作用能.测定了轴向配位反应的(这里有图片19991004-1509-1.gif),发现该反应是放热、熵减小的过程,该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实验发现,R是影响配合物2对咪唑客体识别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手性锌卟啉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及圆二色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小菁  阮文娟  张炎  王树军  南晶  朱志昂 《化学学报》2002,60(12):2178-2184
研究了手性α,α,α,β-四-[邻(叔丁氧羰L-酪氨酸)氨基苯基]卟啉 锌[α,α,α,β-ZnT(o-Boc)TyrTAPP](1)和手性α,α,α,β-四-[邻(叔 丁氧羰L-丙氨酸)氨基苯基]卟啉锌[α,α,α,β-ZnT(o-BocAla)TAPP](2)对 咪唑、2-甲基咪唑、N-甲基咪唑和2-乙基-4-甲基咪唑的分子识别行为,分别 求得主体(1)对咪唑类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N-MeIm) >K(2-Et-4-MeIm),主体(2)对咪唑类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2-MeIm)>K (Im)>K(2-Ek-4-MeIm)>K(N-MeIm),并用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主体1和2对咪唑 在客体在CHCl3中分子识别的光谱行为,与热力学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用Boc保护的L-酪氨酸修饰的手性锌卟啉Zn(L-BocTyr)TAPP(主体). 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 研究了主体化合物与四对氨基酸酯对映体的识别反应. 主体与各客体缔合常数均为KD>KL, 且按K(PheOMe)>K(LeuOMe)>K(ValOMe)>K(AlaOMe)的顺序依次减少. 主体化合物对氨基酸酯的识别作用是由主-客体之间手性匹配产生的. 识别体系的焓熵补偿关系揭示出该识别体系是焓驱动的过程,在识别过程中客体氨基酸酯分子构象自由度损失较大.通过圆二色光谱的研究,确定在进行识别反应时,D型氨基酸酯比L型氨基酸酯更易与主体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更趋于稳定. 我们认为圆二色产生的机理是由主体侧链中羰基的电子过渡态与卟啉平面的电子过渡态之间相互偶合所致.通过量子化学计算, 进一步揭示识别反应的本质特征. 在理论计算中,首先运用模拟退火的方法搜索了主体、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 并在此最低能量构象的基础上进行Gaussian 98的理论计算. 通过所得理论计算结果证实, D型氨基酸酯与主体所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理论计算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7.
用光谱滴定法测定了手性SalenZn与D-和L-氨基酸甲酸客体在CHCl3中的分子识别反应的缔合常数,其大小顺序为K(LeuOMe)>K(ValOMe)>K(AlaOMe);K(ThrOMe)>K(SerOMe)>K(TyrOMe);且X(D型)>K(L型).根据van'tHoff方程确定了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并对体系的熵-焓补偿关系和对映体选择性进行了讨论.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对体系 的识别行为进行了计算研究,从理论上对实验现象及识别过程的规律性给予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合成并表征了 [5- o-(乙氧羰基甲氧基苯基 )-10,15,20-Tri(4-N-甲基吡啶基 )]卟啉 H_2[( 5-o- (Emoph)-Tri(4-N- Mepy)]PP(1)及其铜配合物 Cu[( 5- o- (Emoph)-Tri(4- N- Mepy)]PP(2),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 (2)与单核苷酸的配位平衡常数,研究了它作为主体分子和单核苷酸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各配体结合常数按 K(dGMP) >K(dAMP) >K(dTMP) >K(dCMP)≥ K(dUMP)的顺序依次减小。测定了π-π配合反应的Δ_rG,Δ_rH,Δ_rS,发现该反应是放热,熵减小的过程,该反应体系存在焓熵补偿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表征了手性配体SalenH2 及其锰配合物 .详细讨论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 ,SalenMn(III)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为Δ构型 ,进一步证明了配合物中双偶氮螯环结构的确具有很高的刚性 .用紫外 -可见光谱滴定方法测定了锰配合物与氨基酸分子识别过程的缔合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 :主体SalenMn(III)对每一对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识别能力均表现为对D 型的识别能力比对L 型大 ,对具有相同对映构型的不同氨基酸客体的识别能力按Phe ,Val和Thr顺序依次递减 .圆二色光谱 (CD)考察结果与热力学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 ,采用分子力学方法考察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 ,并对该构象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从理论上对实验事实作了进一步解释 .  相似文献   

20.
新型Salen型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及轴向配位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属模板法合成了四个新型Salen型单、双核金属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电喷雾质谱(ES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使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滴定法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主体金属镍配合物与咪唑类含氮小分子的轴向配位反应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主体与咪唑(Im)和N-甲基咪唑(N-MeIm)的配位数是2,而与2-Et-4-MeIm和2-MeIm的配位数是1;轴配体系的热力学数据显示主体与咪唑类配体的平衡常数按K苓(Im)K苓(N-MeIm)K苓(2-Et-4-MeIm)K苓(2-MeIm)顺序依次减小;测得的△rHm苓和△rSm苓数据表明该轴向配位反应为放热、熵增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