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木薯淀粉为骨架,以丙烯酰胺为单体,进行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研究。对接枝共聚过程中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介质酸浓度及淀粉糊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寻找接枝共聚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
两性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就地制备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糊化淀粉经阳离子试剂醚化后再直接与丙烯酸钠(AA-Na)/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得具有两性的淀粉接枝共聚物。并对淀粉的阳离子试剂醚化、淀粉与AA-Na/AM接枝共聚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及淀粉的糊化方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工厂就地生产和应用两性淀粉接枝共聚物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经常温碱糊化,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_4为引发剂,进行丙烯腈与淀粉的接枝共聚。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高,接枝效率达95%,支链分子量达30万。接枝共聚物在碱溶液中水解,水解产物的吸水能力超过自重的2000倍。此法通过了中试。  相似文献   

4.
原位制备淀粉接枝聚乳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淀粉与乳酸的原位接枝反应.结果表明,利用乳酸中所含的水先将淀粉糊化,然后在95℃下减压反应,可直接得到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研究发现,上述反应体系中可原位生成丙交酯.该丙交酯的开环聚合是淀粉发生接枝反应的主要原因.利用定量核磁共振等方法对接枝产物的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5.
淀粉乙酸酯的阴离子接枝己内酯聚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淀粉在二甲基甲酰胺、吡啶存在下 ,以乙酸酐进行部分乙酰化 ,制备取代度为 0 7~ 1 9的淀粉乙酸酯 (St Ac) .以萘钠与淀粉乙酸酯中残余的羟基反应 ,将羟基转化为醇盐 (ONa) ,引发己内酯进行阴离子开环接枝聚合 ,合成了淀粉 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 (St g PCL)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 (GPC)研究了接枝前后聚合物分子量的变化情况 ,并以接枝率、单体转化率对接枝反应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接枝条件如温度、溶剂、引发剂和单体的用量对接枝率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温度升高 ,接枝率、单体转化率呈S曲线变化 ,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的增大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 .  相似文献   

6.
刘晓  李晟冉  吴一弦 《高分子学报》2017,(11):1753-1761
通过将烯丙基溴/高氯酸银引发体系引发四氢呋喃活性正离子开环聚合与"grafting onto"合成方法相结合,原位制备了不同接枝密度和接枝链长度的新型聚醋酸乙烯酯-g-聚四氢呋喃接枝共聚物(PVAc-g-PTHF)及其与纳米银(Ag)的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NMR)和多角度激光光散射-黏度-凝胶渗透色谱仪(MALLS-VIS-GPC)分别表征了该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共聚组成、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接枝支链数目及支化度,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接枝共聚物中接枝支链数目及支链长度对其微观形态、单端受限链段结晶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该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不同支链数目和支链长度的PVAc-g-PTHF/Ag纳米复合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接枝共聚物PVAc-g-PTHF的重均分子量可达4.52×10~5,分子分子量较窄(M_w/M_n~1.8),支化因子可达0.19.接枝共聚物PVAc-g-PTHF可形成明显的相分离结构,其微观形态与接枝支链数目有关;相比相同分子量的双端不受限的PTHF链,PVAc-g-PTHF接枝共聚物中单端受限PTHF支链的结晶速率明显降低;在确定接枝支链数目的情况下,随着支链中PTHF链段长度增加,其结晶逐渐增强,结晶熔融温度及熔融焓均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乙酰化淀粉/DL-丙交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醋酸乙烯酯和玉米淀粉反应制备出了不同取代度乙酰化淀粉,再用乙酰化淀粉同DL-丙交酯接枝共聚合成乙酰化淀粉/DL-丙交酯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原料配比,淀粉取代度对接枝反应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接枝效率(GE%)和接枝支链数均分子量(Mn)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接枝共聚反应的C%,G%,GE%和Mn可分别达到40%,225%,80%和1.4万。接枝共聚物在磷酸缓冲溶液和户外土壤掩埋降解实验表明,在160天内样品失重率分别为71%和60%,表明合成的乙酰化淀粉/DL-丙交酯接枝共聚物具有很好的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8.
淀粉和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能促进丙烯酰胺的聚合,它们是丙烯酰胺聚合的共存聚合物。本文用了木薯、玉米、稻米和马铃薯淀粉进行研究,探索淀粉的团粒大小、结晶度和分子量对促进作用的影响,并选择了一些模型化合物做试验。通过这些工作,提出了淀粉促进丙烯酰胺聚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淀粉-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淀粉-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g-PAM)同多聚甲醛及亚硫酸钠反应,合成了淀粉-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g-SPAM)。该磺化物的水溶液在试验浓度范围内(0.1~1.0%),为假塑性流体,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由沉降速度,上层清液相对吸光度可知,S-g-SPAM(接枝链分子量为1.03×105,磺甲基化度30%)的絮凝能力优于相应的未磺化的S-g-PAM,也比聚丙烯酰胺(分子量2.5×106)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离子体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接枝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对聚丙烯(PP)多孔膜表面作了亲水改性.研究了接枝聚合动力学,并以FT-IR、SEM、压汞、水通量等方法研究了改性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及孔结构.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的RAFT接枝聚合速率显著低于普通等离子体引发的接枝聚合速率.表面接枝率随着接枝聚合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长趋势,同时改性膜的孔径和水通量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1.
A study was made of the ceric ammonium nitrate-initiated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acrylonitrile (AN) onto a number of modified starches that had been reduced in molecular weight by either acid, hypochlorite, or enzyme treatment. With highly soluble starches, much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 was recovered as ungrafted carbohydrate, and the reaction product was largely dimethylformamide-soluble polymer with a high polyacrylonitrile (PAN) conten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grafted PAN was lower when the modified starches existed as granules in water dispersion; however, heating (60°C) an aqueous slurry of an acid-modified corn starch (with intact granules) before the reaction had relatively little effect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polymer. De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of modified starch and AN resulted in more frequent and lower molecular weight grafts of PAN. Aqueous methanol as a reaction medium for an acid-modified starch with intact granules led to more frequent grafting of lower molecular weight PAN than when water alone was used. The number of grafted chains, however, was fewer than found with unmodified wheat starch under comparable conditions. A modified starch with the granule structure completely broken down gave no detectable reaction in aqueous methanol.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十八烷基-L-苯丙氨酸(Bis18-L-Phe)为凝胶因子,制备了具有热可逆性的十四酸异丙酯(IPM)超分子凝胶。IPM凝胶相转变温度(Tgel)随Bis18-L-Phe浓度增大而增加。偏光显微镜(POM)显示在整个IPM凝胶中形成了相互缠绕的针状聚集体。FT-IR光谱分析表明Bis18-L-Phe分子间酰胺的氢键作用是IPM凝胶形成的一个重要驱动力。IPM凝胶动力学研究表明凝胶时间随Bis18-L-Phe浓度的增大而缩短,随着温度升高而延长,因此IPM凝胶时间可以通过温度和Bis18-L-Phe浓度调控。  相似文献   

13.
丙烯腈与衣康酸在DMSO/H_2O中的聚合及聚合物性能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丙烯腈 (AN)与衣康酸 (IA)为共聚单体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混合介质二甲基亚砜 水(DMSO H2 O)中自由基沉淀共聚合 ,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丙烯腈 .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 ,如反应温度、单体浓度、混合介质DMSO H2 O配比等对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的影响 ,还重点探讨了混合介质DMSO H2 O配比对转化率和粘均分子量的影响 .采用DSC ,TG ,IR等手段研究了PAN均聚物及 (PAN co IA)的结构与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反应温度 ,降低单体浓度 ,降低喂料AN IA配比中IA的含量 ,均有利于提高聚合反应的转化率 .AN与IA共聚反应的转化率随着反应介质中DMS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同时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也降低 .对于喂料AN IA配比中IA含量相同的P(AN co IA)共聚物 ,高分子量P(AN co IA)共聚物比常规低分子量的放热峰起始温度低 ,放热峰宽  相似文献   

14.
可聚合的光引发转移终止剂合成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可聚合的光引发转移终止剂 ,2 N ,N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氧基乙酸 β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 (MAEDCA) ,通过两种途径制备了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和聚苯乙烯 (PSt)链段的接枝共聚物 .其一是将MAEDCA作为引发剂 ,在紫外光照射下引发MMA聚合 ,得到大分子单体 ,通过大分子单体与St的共聚合得到 .考察了所用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和浓度对共聚合的影响 .其二是将MAEDCA作为单体与MMA共聚得到侧链上含有N ,N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氧基 (DC)基团的无规共聚物 ,P(MMA co MAEDCA) .在紫外光照射下 ,P(MMA co MAEDCA)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St聚合 ,得到P(MMA co MAEDCA) g PSt的共聚物 ,研究了接枝共聚合过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  相似文献   

15.
聚4-乙烯基吡啶[P(4-VP)]是一种功能高分子,由于在吡啶环上有一个碱性的氮原子,它能进一步与酸反应生成各种盐,与卤代烃生成季铵盐以及与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可用作高分子电解质,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功能材料等,因此有不少文献对它的合成进行了报道,合成聚4-乙烯基吡啶及其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除了用丁基锂作引发剂外,过渡金属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以及烷基铝和烷基锌等也常被用作催化剂,但用这些催化剂催化所得的聚4-乙烯基吡啶及其与苯乙烯的共聚物产率低,分子量小。  相似文献   

16.
Fe-Al络合催化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Fe(acac)3 Al(i 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制得富于交替的白色粉末共聚物.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486kJ/mol.  相似文献   

17.
淀粉与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物作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晓秋  段梦林 《应用化学》1998,15(4):101-103
如何解决废弃塑料制品的再资源化和使用无污染的降解塑料是当今人类急待解决的热点课题.淀粉与丙烯酸甲酯(MA)进行接技共聚以制备塑料发泡产品的研究已有报道[‘-‘1,一般认为塑料中淀粉含量在40%以上的产品,很容易在土壤中被微生物降解掉[‘].这些研究都是在水溶液体系中进行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开发高淀粉含量的接校共聚物,为此对比了在3种不同体系(MA-CH3OHA12O三元均相溶液体系,水溶液体系和乳液体系)中得到的接校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形态观察与组成情况,发现单纯追求高接技效率与接枝链MA的高分子量并不一定能得到…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DMC)催化环氧丙烷 (PO)和邻苯二甲酸酐 (PA)共聚 ,探讨了共聚合特征 ,并用IR、1 H NMR和GPC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发现DMC催化剂对该共聚反应速度快 ,转化率高 ,是该反应的有效催化剂 ,催化剂浓度为 6 0mg kg时 ,90℃下 ,以THF作溶剂共聚反应 3h ,转化率可达94 0 % .聚合速度甚至比DMC催化PO均聚还快 .该共聚反应可在多种溶剂中进行 ,极性溶剂更有利于共聚合 ,溶液聚合温度比本体共聚低 ,合适的溶液共聚温度在 90~ 10 0℃之间 .共聚产物的分子量受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体系中水份含量的影响 ,数均分子量在数百至数千之间 .考察该共聚体系的动力学表明 ,该共聚反应速率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