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两种新型双极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和合成了两种新的具有“双极(bipolar)”性质和发光性能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N-[4-(5-(2-苯基喹啉-4)-1,3,4-噁二唑-2)苯基]-N'-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OPQ)和N,N'-双{4-[5-(2-苯基喹啉-4-基)-1,3,4-噁二唑-2]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OPQ)2]. 用1H NMR, 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质, 并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这两种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具备空穴传导和电子输入双重功能, 光致发光性能优良, 热稳定性好, 能形成均衡薄膜, 因此可作为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2.
新型双极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及其Al3+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了一种新的具有“双极”(bipolar)性质的有机小分子蓝色发光材料2-(5-(4-(二苯胺基)苯基)-1,3,4-噁二唑-2-)苯酚[2(5-(4-(diphenylamino)phenyl)-1,3,4-oxadiazol-2-yl)phenol, HPOT], 并以HPOT为配体, 与铝离子配位, 合成了三(2-(5-(4-(二苯胺基)苯基) 1,3,4-噁二唑-2-)苯酚)合铝[tri(2-(5-(4-(diphenylamino)phenyl)-1,3,4-oxadiazol-2-yl)phenonate)aluminum, AlPOT]配合物. 用 1 H NMR、 H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并测定了两种化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质和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 两种新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好, 光致发光性能优良, 是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双极(bipolar)”性质和发光性能的以N原子为中心的星型有机小分子低聚物——三(4-(5-(4-(5-(4-(二苯胺基)苯基)-1,3,4-噁二唑-2)苯基)-1,3,4-噁二唑-2)苯基)胺. 用1H NMR, 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固体粉末的光致发光性质, 并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这种合成的同时具备空穴传导和电子输入双重功能基团的星型有机小分子光致发光性能优良(量子效率92%), 热稳定性好, 可以作为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5.
含芳胺和1,3,4-噁二唑的星型有机分子合成及光电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子设计, 采用多步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具有“双极”(Bipolar)性质和发光性能的以N原子为中心的星型有机分子. 用1H NMR, 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固体粉末的光致发光性质, 并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这种同时具备空穴传导和电子输入双重功能基团的星型有机小分子的光致发光性能优良(量子效率达到82%—95%), 热稳定性好, 可以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 相似文献
6.
7.
报道了应用于溶液法制备器件的小分子蓝光主体材料2-叔丁基-9,10-二(9,9-二正丙基芴基)蒽(TBPFA), 合成路线如Scheme 1所示, 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以它作为主体材料, 采用旋涂法制备了掺杂与非掺杂型单层器件, 并对器件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2个苯胺取代吖啶衍生物N3,N3,N6,N6-四苯基吖啶基-3,6-二胺(1)和N3,N3,N6,N6-四对甲苯基吖啶基-3,6-二胺(2),通过化学修饰在吖啶核的两端引入二苯胺取代基可以调节化合物的能级和堆积结构等性质,从而使这些吖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可用于制备电致发光器件.基于吖啶衍生物为掺杂发光材料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均呈现绿光发射,器件开启电压较低(2.4 V),以化合物1和2制备的器件最高功率效率分别为4.9和8.2 lm/W.考察了其光物理、电化学、热学和荧光量子效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较高的量子效率及匹配的能级结构,这是获得较高电致发光效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有机电致发光具有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材料易加工等传统的无机和液晶显示材料无可比拟的优点,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结构或掺杂调谐发光的颜色.本文评述了近年来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的原理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新型小分子给体材料和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非富勒烯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NF-ASM O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15%, 并逐渐接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相比于聚合物电子给体材料, 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拥有其独特的优势, 例如合成批次性差异小、分子量明确和易于提纯等; 但是, 对小分子给体材料的结晶性难于精确调控, 使获得合适的纳米级结构的混合膜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综述以给体小分子中心共轭单元的扩展为主线,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汇总了近年来对苯并二噻吩、萘并二噻吩和二噻并苯并二噻吩类小分子给体材料的结晶性研究, 并为进一步改善电池活性层形貌和获得更高的光伏性能提供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 急需开发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基于光敏剂和近红外激光的光学诊疗将诊断和治疗集于一体,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和化学治疗相比, 光学诊疗显示出无创性和高空间选择性的优点. 有机小分子染料具有确定且易于修饰的化学结构、 良好的重现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与无机和聚合物材料相比, 它是一类具有前景的可用于光学诊疗的光敏剂. 本文总结了基于传统小分子染料、 给体-受体(D-A)共轭小分子和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等有机小分子的纳米粒子在光学诊疗中的应用. 此外, 对于光学诊疗用有机小分子染料纳米粒子未来的挑战和前景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柔性和质量轻等优势,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光伏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敏活性层通常由p-型有机半导体(包括小分子和高分子)与n-型有机半导体(包括小分子和高分子)共混而成.小分子给体/高分子受体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形貌热稳定性优异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本综述旨在总结小分子给体/高分子受体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基于酰亚胺基、氰基和含硼氮配位键(B←N)的高分子受体的活性层材料体系的发展状况.在器件性能方面,通过分子设计、相分离形貌调控,改善了小分子给体/高分子受体的匹配性,将该类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从最初的0.29%提升至目前的9.51%,为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总结了经验;在稳定性方面,基于该体系形貌热稳定性优异的特点,开发出高温耐受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最后,展望了小分子给体/高分子受体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Yufei Yang Fucheng Gao Yandong Wang Hui Li Jie Zhang Zhiwei Sun Yanyan Jiang 《Molecules (Basel, Switzerland)》2022,27(23)
The activity levels of key substances (metal ion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active nitrogen, biological small molecules, etc.) in organism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ntracellular redox reactions, disease occurrence and treatment, as well as drug absorption and distribution. Fluorescence imaging technology provides a visual tool for medicine, showing great potential in the fields of molecular biology, cellular immunology and oncology. In recent years, organic fluorescent probe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bioanalytical field. Among various organic fluorescent probes, fluorescent organic small molecule probes (FOSMPs) have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due to their excellen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good photostability,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as well as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FOSMPs have proved to be suitable for in vivo bioimaging and det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several primary fluorescence mechanism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FOSMPs in the applications of bioimaging and detection is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Following thi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luorescent organic nanoparticles (FONPs) that are designed with FOSMPs as fluorophores are overviewed. Additionally, the prospects of FOSMPs in bioimaging and dete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