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理论中极具争议的话题。利用安徽省17个地市的统计数据,通过理论说明和实证分析,提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包括大力推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注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等。  相似文献   

3.
章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最后就化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的制约提出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分析,验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受经济、二元体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实证分析——以扬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合理化发展为研究目的,结合扬.州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现状和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扬州市城乡消费差异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强 《科技与经济》2017,30(1):106-110
消费是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之一,对经济增长和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最终效应结果,研究税收对消费的作用机制以及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表明:税收通过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和心理机制对消费产生负向效应,而通过财政机制对消费产生正向效应,并且正向效应要大于负向效应。通过减税来刺激消费的效果并不显著,而扩大转移支付、提供消费互补性公共产品及服务对刺激消费则具有较强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进行逐步回归,研究多指标下的新型城镇化和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加剧城乡收入差距,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且间接削弱了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区域方面有较大差异性,中西部房价上涨加剧城乡收入差距,东部和东北地区房价的上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东、中、西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东北地区则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大城镇化转型力度,出台政策调控房价,促进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居民消费结构指标和国民教育水平指标,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无论加不加入相关的控制变量,国民教育水平对居民消费结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正向作用程度有所减弱;同时,国民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这一结论,在不同的教育水平替代变量下,都具稳健性。另外,从构建的东中西部消费结构指标和教育水平指标来看,都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东部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而且两者在整体上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亟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新兴产业,在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已经进入了国民经济战略部署的新视角。文化产业是一个需求弹性极高的产业,其成长过程不但受人们收入增长状况的调节,而且更易受到收入差距状况的影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平衡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决策部门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时机和力度要"量体裁衣",特别应该在对本地收入差距水平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再出台相应的政策,这是社会转型时期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SPSS应用统计软件中Stepwise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收入差分别构建MLR模型,找出其相关性支出及相应贡献系数,并对比分析各相关支出的差异,进而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三十年。2013年河南省的GDP达到32155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但是,这样的经济总量背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在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反而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河南的经济增长则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和出口拉动不足,这大大限制了未来河南省发展的延续性。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方式从原来的主要依靠投资转变为依靠消费。而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而河南是全国的经济和人口大省,并且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所以本文希望以河南为代表,研究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并对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教育支出的差距与公共教育支出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城乡居民私人教育投资与政府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教育支出差距的扩大会增加城乡收入差距,而政府教育投资的增加会减小这种差距.因此,应该加强政府公共教育投资力度,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教育支出的差距与公共教育支出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城乡居民私人教育投资与政府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教育支出差距的扩大会增加城乡收入差距,而政府教育投资的增加会减小这种差距.因此,应该加强政府公共教育投资力度,促进农村家庭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减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使用灰色GM(1,1)模型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势进行预测,得出未来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拉大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完善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增加农民收入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等五个方面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4—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得出:就全国而言,财政分权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其财政分权变革下的金融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异质性表现来看,东、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但其财政分权体制变革下的金融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中部地区则相反。通过面板协整经验分析发现:短期内财政分权和金融发展并不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长期来看,财政分权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受金融发展的影响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总结提出了两大科技力量对能源消费的作用路径及有关假设,并采用面板变系数模型测度了不同地区的两大科技行为对能源消费产生的作用,以体现三大变量间关系在不同地区的巨大差异,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析了公共服务支出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共服务支出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科学技术和文化等细分公共服务行业对服务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发展而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力资本发展是今后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0年全国30省市的数据,借助计量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乡村教育投资是否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教育投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缓乡村教育边缘化趋势。其中人力、财力的作用最明显,而学校数量越多反而具有负作用。乡村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并且都有教职工数量与学校不相匹配的问题。若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该进行乡村教育体制改革;立足教育投资公平视角,增加东西部地区高素质教职工数量,精简学校数量;中部地区则应适量增加学校,优化教职工素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1995年—2006年全国38个工业行业大中型企业数据,将非工资性收入纳入研究范围,以从工作单位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的总和为职工收入,运用高低比、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一系列指标衡量中国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的收入差距,发现行业收入差距总体上不大,且以2002年为界呈先升后降的阶段性特征;同时行业收入差距主导因素正在发生变化,泰尔指数的组内差距正在缩小而组间差距正在扩大。本文得出了行业因素不是造成社会不合理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经济差距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厘清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指数测算模型测度了2014—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然后用专利授权数刻画城市创新能力,利用面板模型考察了经济差距、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走高,在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下,部分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增速较快;经济差距的存在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安徽地区与长三角边缘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影响机制上,经济差距带来的城市创新能力的差异间接影响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对城市在制定经济政策、缩小经济差距、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