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13)C 90.1和62.9MHz观察频率下测定了吗啡(morphine)分子在溶液中的核弛豫参数。用分子不对称旋转模型算得吗啡分子绕X轴的旋转速度为8.6×10~9周秒~(-1),绕Y轴的旋转速度为6.1×10~9周秒~(-1)。NCH_3中甲基的内旋转速度为5.7×10~9周秒~(-1),内旋转位垒为4.59 kcal mol~(-1)。  相似文献   

2.
应用了邹氏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的方法,在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连续监测酶催化的底物反应过程,测定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失活的速度常数,并考察了底物的存在对酶失活的保护作用。同时,还比较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变性时失活和构象变化的速度。1mol/L,2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为1.62×10~(-2)S~(-1)和2.05×10~(-2)S~(-1),但是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尚未发生明显变化。3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2.56×10~(-2)S~(-1),而变性速度常数为3.72×10~(-3)S~(-1)。失活速度比构象变化速度快大约一个数量级。在4mol/L,5mol/L,6mol/L脲溶液中变性时,酶分子快速失活,而其构象变化速度常数分别为5.27×10~(-3)S~(-1)。5.47×10~(-3)S~(-1),5.56×10~(-3)S~(-1)。可见,在相同浓度的脲溶液中,氨基酰化酶的失活速度明显快于酶分子整体构象变化的速度。上述结果表明,含有辅基金属离子Zn~(2+)的氨基酰化酶的活性部位较酶分子的整体结构也具有一定的柔性。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以共价键相连的荧光素-卟啉二元分子.研究了荧光素酯与卟啉分子间和分子内的能量及电子转移过程.分子间的荧光猝灭实验表明,当激发荧光素时,荧光素的单重态能量有效地传给卟啉,动态荧光猝灭速度常数(k_d)为1.3×10~(12)s~(-1)·mol~(-1)L.吸收光谱和NMR谱结果表明荧光素与卟啉间有基态相互作用,其静态荧光猝灭速度常数(k_s)为3.6×10~(12)s~(-1)·mol~(-1)·L.在二元分子中,当激发荧光素时,从荧光素到卟啉的单重态能量传递效率在0.90以上,速度常数为 1.2×10~(10)S~(-1)·mol~(-1)·L,溶剂极性对其影响不大.当激发卟啉时,在极性溶剂中发生了电子转移,其转移效率为0.51,速度常数为2.3×10~8s~(-1)·mol~(-1)·L.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增溶于胶束内部的HA诱导的DPBF光敏氧化动力学。测定了DPBF在不同胶束中光敏氧化总速率常数,分别为5.12×10~9(SDS),2.31×10~9(Triton X-100)和6.21×10~9L/mol·s(TDPB)。实验证明胶束可有效猝灭单重态氧却不猝灭HA的激发三重态,从而导致DPBF光敏氧化双分子反应可按假一级动力学规律处理,可求出表观速率常数为1.52×10~(-3)s~(-1)(SDS)或1.54×10~(-3)s~(-1)(Triton X-100),相应的半寿命为7.5min。这些结果为HA在水溶液中的光动态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聚苊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形成的三分子激基复合物。提出了稀溶液柔性聚合链内形成三分子激基复合物的理论模型,推导了单分子荧光、激基复合物荧光和三分子荧光随时间的衰减符合双指数规律。估算了该体系中,激基复合物形成速度常数,k_3=6.0×10~9s~(-1)(mol/L)~(-1);三分子激基复合物形成速度常数,k_6=5.2×10~7s~(-1)。并从非晶态膜和分子内激基复合物的荧光寿命证明了三分子激基复合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浓硫酸或稀硫酸中聚合得到了高分子量P2VP,~(13)C-NMR谱确定其为无规聚合物。特性粘数(切变速度D=0)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为[η]_(D=0)=1.27×10~(-2)(?)_W~(0.70)(在DMF中,25℃,(?)_W=2.66×10~6—10.0×10~6)。在DMF中,25℃,不依赖于切变速度的最大特性粘数为260毫升·克~(-1),相应的分子量M_η=1.74×10~6左右。无扰尺寸(_0/M)=6.08×10~(-18)厘米~2·克~(-1),在DMF 中B参数为1.91×10~(-27)厘米~3。  相似文献   

7.
王磊  姜玮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7,33(11):489-490,493
系统地研究了钐一钛铁试剂—EDTA—CTMAB—Triton X-100体系的荧光特性及影响因素。应用此体系测定痕量钐的最佳条件为:钛铁试剂6.0×10~(-5)mol·L~(-1),EDTA 1.0×10~(-4)mol·L~(-1),CTMAB 5.0×10~(-4)mol·L~(-1),Triton X-100 0.05%,pH为13。在最佳条件下,钐浓度在1.0×10~(-7)~6.0×10~(-6)mol·L~(-1)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1)。采用标准加入法对合成稀土样品中的痕量钐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用溴丙烯-高氯酸银或癸二酰氯-高氯酸银引发四氢呋喃在0℃进行本体聚合,测得总生长反应速度常数(k_p)分别为0.32×10~(-3)及0.38×10~(-3)升·克分子~(-1)·秒~(-1)。这样低的k_p值认为是由于ClO_4~-抗衡负离子具有强的亲核性所致。在溴丙烯-高氯酸银催化体系配此中加大银盐用量(到过量51%),引发诱导时间缩短,聚合速度加快,而k_p值的增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钴(Ⅱ)-邻菲啰啉-亚硝酸根-氯化铵体系的极谱催化波,在最佳的条件下,用普通极谱仪可检测低达1×10~(-9)M钴(Ⅱ),钴(Ⅱ)浓度在3×10~(-9)~1×10~(-7)M内与波高有线性关系。试验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已应用于三氧化钨及三氧化钼光谱标样中微量钴的测定,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法测定了弱酸介质中UO_2~(2+)和L-酒石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數。结果是:离子强度(μ)为0.5,温度在25°、35°、45°、55℃时,β_1分别为2.4×10~(-6)、1.7×10~(-6)、9.1×10~(-7)、5.9×10~(-7);在45°、55℃时,β_2分别为4.7×10~(-9)、7.2×10~(-9);并求得△H(β_1)=-3.8×10~4焦·摩~(-1)。  相似文献   

11.
在光强为10~6 W cm~(-2)的ArF激光作用下, NH_3分子被光解为NH(A~(3Π))先后吸收两个193 nm光予, 经过NH_3(Ã ~1A_2″)和NH_2( Ã ~2A_1)两个中间物的过程。NH(A~(3Π)→X~(3∑~-))的发射光谱表明, 该产物具有7700 K的转动高温。此系NH_2在激发过程中剧烈的变角效应所致。我们利用高功率的紫外激光器及时间分辩的测量仪器, 系统地研究了这些分子的光谱能级, 反应、光解机理和电离过程等, 显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样品浓度对苯并氮杂冠醚化合物-氘代氯仿溶液~1H NMR镨及~1H纵向弛豫时间的影响(稀释位移效应)。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苯并氮杂冠醚化合物在氯仿中的叔胺-叔铵盐交换作用机制。以此馐土讼∈臀灰菩в? 并得到巳止诿鸦衔锎邮灏返绞屣а蔚姆从ζ胶獬J齂_2和交换速率常数k, 另外, 本文还讨论了冠醚环中氮原子上取代基对稀释位移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用流动放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O(~3P)和硅烷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在293—413K范围内, 结果为k=(1.05±0.36)×10~(-10)exp[(-3.06±0.10) kcal·mol~(-1) /RT] cm~3·molecule~(-1)·s~(-1)并用过渡态理论将上述实验结果外推到200—2000 K范围内. 计算结果以三参数公式表示为: k=7.67×10~(-19) T~(2.59) exp(-720 cal·mol~(-1)/RT) 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14.
用放电流动-共振荧光方法(DF-RF)研究SO_2+OH+M反应。讨论了壁反应, 扩散和副反应对速率常数测定的影响, 确定该反应在298 K下氩和氮气氛中反应比速的数据分别是(1.5±0.32)×10~(-31)cm~6molec~(-2)s~(-1)和(3.6±0.79)×10~(-31)cm~6molec~(-2)s~(-1)。  相似文献   

15.
由于燃烧机理和大气化学过程研究的需要,人们对有机化合物分子,如烷烃、烯烃及其衍生物与一些自由基,如O、OH和卤素原子的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广泛的测定。但酮类分子与这些自由基的研究则报道得很少,尽管人们早已发现酮类化合物是碳氢化合物被NO_x光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化合物。就我们所知,除有少量的关于O(~3P))原子与酮类分子反应速率常数测定的文献报道外,我们在前文中报道了用流动微波放电——化学发光方法测  相似文献   

16.
V2O5表面氧和晶格氧的热脱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_2O_5是一种重要的烃类选择氧化催化剂,ESR研究表明,在V_2O_5/SiO_2上存在有O~-,O~(2-)和O_3~-等物种。但是氧吸附物种的ESR研究迄今仍局限于较低温度,与实际催化反应条件尚存相当差距。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法研究,恰好能补其不足。但是关于V_2O_5表  相似文献   

17.
用停止-流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Eu~(2+)与二甲酚橙(XO)间快速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求得了速控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级数(n=2)、几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_(278 K)=5.7×10~8 L·mol~-·s~(-1), k_(s38 K)=1.01×10~9 L·mol~(-1)·s~(-1))、活化能(E=7.6×10~3 J·mol~(-1)), 以及指前因子(A=1.5×10~(10) L·mol~(-1)·s~(-1)), 并判断出其为溶液中扩散控制型反应。根据实验现象与测试结果, 提出了Eu~(2+)与XO的反应分别在Eu~(2+)相对过量和在XO过量时的反应机理, 并判断了各反应步骤速率常数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锰酸钾与乙酰丙酮快速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酰丙酮CH_2(COCH_3)_2(简写为Hacac)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柠檬酸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物.为了进一步掌握柠檬酸氧化的后续变化,我组观测了前人未曾报导过的乙酰丙酮与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的快速反应.该反应从现象上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MnO_4~-的紫色迅速消褪,反应体系转变为浅绿色溶液;第二阶段是浅绿溶液缓慢转变为无色.其中第一阶段的反应速率相当快.我组曾研制成功CFF-751G 型连续流动法快速反应装置,本工作采用该装置对上述第一阶段的快速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酮类分子反应是大气化学反应中的一个中间反应.在300--500K范围内,我们对酮类分子和O(~3P)原子反应速率常数作了系列测定.为了估算大气化学和燃烧化学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本文用过渡态理论将实验结果外推到200—2000K范围内.同时对  相似文献   

20.
The measurement of the kinetic rate constant of the reaction of O(~3P) atoms with n-butanone at 288K is carried out. O(~3P) atoms were generated by a microwave discharge flow system and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 was detected by NO_2* chemiluminescence. The specific rate constant obtained is κ=(6.2±1.2)×10~(-15)cm~3 molecule~(-1) s~(-1) (T=288 K).A correlation diagram of molecular orbitals for the reac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