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理论课程,教授和学习都有非常大的难度。受易中天教授品三国节目的启发,结合作者多年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心得,从贴近生产生活的实例、讲授语言、类比等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提高学生《高分子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校教育大众化趋势和工科及非物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本文在综合分析个体的认知规律和高分子物理的课程特点基础之上,提出了实体和立体化的高分子物理教学理念和大纲,即围绕高分子链统计、运动的特点,从结构和性能检测的感官认识出发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在科研训练、实习实训、文献研讨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中加深巩固对高分子物理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物理是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橡胶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橡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在很多方面综合了高分子物理的知识。在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穿插了橡胶的一些具体实例,通过向学生介绍橡胶的结构、分子运动、性能以及交联,串联与橡胶材料相关的高分子物理知识点,以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加强其对高分子物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分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子化学》已经成为了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成为了理科和师范院校的选修课程。但由于《高分子化学》涵盖的内容繁杂、抽象,致使学生在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感觉非常吃力,常常出现难理解、难消化等问题。笔者在教授《高分子化学》课程中,使用"类比教学"、"实物教学"、"翻转教学""口诀教学"等手段将高分子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知识,牢记知识要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简单回顾了高分子科学的发展简史,并重点介绍了高分子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启示后人在科学研究上应该具备的精神和理念,点出了这些事件中涉及到的高分子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提示学生在以后的高分子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在高分子物理课程概论部分的讲授过程中,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涉及到高分子物理方面知识的问题提示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去学习,以培养学生对高分子物理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高分子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高分子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在高等院校高分子专业本科阶段加强教授聚合物流变学内容的必要性,在介绍聚合物流变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归纳了其特点和重要性,根据高分子专业课程体系的承接性提出了流变学教学设置,进而结合高分子专业学生特点探讨了聚合物流变学本科教学的讲授内容和课时安排,并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还提出了在高分子实验中开设与流变学相关的实验促进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子科学已渗透于各个领域与学科,形成了一个无法替代的交叉学科,因此,工科化学或材料相关专业纷纷开设高分子相关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包括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个侧面,其中高分子化学部分侧重高分子合成的基本理论知识,高分子物理部分则侧重于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本文分析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课程特点,总结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教学尝试,介绍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导入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科学已在各个学科广泛渗透,鉴于此,《高分子物理》被设置为天津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相对于高分子专业,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物理》课程存在着课时少、无实验环节的不足。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物理》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依据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弱化次要内容和公式推导;演示实验、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和问题驱动教学相结合;加强理论与应用的联系;将高分子学科史知识和人文精神融合到课堂中等。  相似文献   

9.
李振华  沈雷 《高分子通报》2023,(12):1740-1744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内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材料、化学、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物理思维分析和解决高分子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学科基础。不同于小分子,高分子在不同空间和能量上具有多尺度特征。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均较弱。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痛点”问题,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教深度融合”课堂改革,以科研项目牵引“高分子物理”课堂的“课前思辨”“课堂体验”“课后实践”各环节,使学生在“探究式”“讨论式”“实践式”的“科教深度融合”过程中进行全身心学习,做到“知行”统一与学思结合,有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育人,本科生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原创能力大大增强,教学创新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材料新进展》是我国部分农林类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本科专业限选课程。根据农林类高校的专业特色和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探索教学考核方式等途径,从而使学生开阔视野,进一步丰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和科学研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Zhiping Peng 《大学化学》2020,35(5):184-190
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epidemic prevention, the "polymer chemistry" course teaching team actively explored the "learning-centered" online teaching model. The students were guided to active learning by using the rich contents of Chaoxin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and multiple online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basic knowledge points, difficulties and emphases of the teaching were highlighted and the real-time communication and Q&A were achiev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ncent course live broadcast and QQ learning group. Following the concept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teachers as the leading", the online teaching of "polymer chemistry" has effectively arous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ultivated the initiativ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organically integr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d a good learning outcome.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作者在"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提出实验项目的建设应当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而实验项目的改革不应当局限在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以"偏光显微镜观察聚合物的球晶"这一传统实验为例,更为有效的办法可以是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扩展实验项目内容,注重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多知识点的串联以及实验结果获取过程的思维过程培养,从而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转化为综合性实验项目,有力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探索《高分子物理》教学新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分子物理》课程具有内容多、要求高、学科新、发展快、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等特点,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在教材建设方面,提出向双语和案例分析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结构与性能关系”主线,突出“柔顺性”这一重点,注重表达的方式、加强互动、结合科研、以及运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物理课程内容多、概念多、头绪多、关系多、数学推导多,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高分子物理课程的特点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对高分子物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期在有限的学时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干宁  栾倩 《大学化学》2017,32(5):11-16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本研究根据材料化学类研究生的需要,以"高等分析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学研、立体化"的课程教学理念,构建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问题导入为驱动、科研探究和知识传授为基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能力框架体系。通过几年的实践,该体系日臻完善,效果良好,充分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为材料化学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打下良好基础,有利于将当代研究生培养成为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无机物热稳定性"是元素化学内容教与学的难点之一。本文选取代表性实例,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影响无机物热稳定性的根本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结构化、本源化理解,构建认识无机物热稳定性的思维导图,建立无机物热稳定性的认识模型。以"无机物热稳定性"为知识载体,探讨知识"建构式"的学习模式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结合我院多年来开展《高分子物理实验》的实践经验,对其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了改革。在实验讲义的编写过程中,把教师科研项目成果进行提炼,设计出符合本科教学要求的实验内容,在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将几个简单的高分子物理实验进行有机串联,同时建立了有效的评价体系。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我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高分子化学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高分子化学实验,并将开放性实验的特点“设计性、综合性”引入到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达到对高分子化学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通过增加综合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对高分子化学前沿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