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根据大纲结合教材确定本课时教学目的与内容根据1956年6月教育部修订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指示,应该使学生获得工业上制造硝酸的生产知识,以发展他们对大规模化学生产的概念。我们本着大纲的这个精神,首先阅读了第二册第18页至第19页的课文内容,认为由氨制硝酸的各个反应过程已分别讲授过,故本课时讲解硝酸工业制法的反应过程只是连系旧有知识作综合性的说明而已。因学生已具有  相似文献   

2.
一、我以前对教学目的的看法和作法教学目的是每个课时计划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以前对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很不重视的,同时也不知道怎样作才好。因此,在以前确定教学目的时,往往就照课本上这一章节的标题一抄,就算了事。如讲氧气的性质这—节时,教学目的就确定为:“使学生知道氧气的性质。”也有时把整个课时计划都作完后才添写教学目的,这个教学目的,当然就会成了课时计划的缩写或提纲,而且常常也就不写教学目的,认为写不写也是那麽一回事,反正把课文内容给学生讲清楚就是了。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要进行复习课和测验课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一条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系统的和巩固的化学基本知识。”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方法很多,其中的一种方法是经常的复习。申比廖夫等著的“教育学”119页提到“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的工作中有重大  相似文献   

4.
第八课硷类——苛性钠、苛性钾及消石灰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最重要的几种硷的性质和用途,并使其对可溶性硷的知识系统化。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的,可通过以下几个重点: 1.硷的定义及硷与碱的区别。 2.苛性钠,苛性钾,消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5.生石灰的制法及用途。进行本课时,应与第六章第三节碱类(68页)及本章第一节乙。盐酸的化学性质中的中和作用(84页)相联系。从复习该两节重点引出新课。检查学生知识: 1.酸类的成分和通性是什么? 2.什么叫做碱?你学过那几种碱? 讲授新教材:从提问第二题碱的意义是:“由金属与氢氧根化合而成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如果能溶于水的,就叫碱。”那么不溶于水的,又叫什么呢?它就称为硷(过去一度命名为(酉兼),现(酉兼)字已废  相似文献   

5.
一、组织教材在集体备课时,对於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进行一般分析和研究,然後确定课时目的,我在组织教材上,常常花费更多的时间,进一步的,比较细致的分析教材和组织教材。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来考虑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最後,订出课时计划。例如,我讲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六章§5.“酚”这一课时,课时  相似文献   

6.
彭政权 《化学教育》1993,14(4):37-40
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职教因素,在三年的摸索中,我们尝试了如下两种作法。所谓“启始阶段”,就是将初三的基础内容调整20个课时的内容到初中二年二期开设。利用的课程有自习课、科技课、劳技课。为此,特编写出一本调整用教材。其内容是结合“空气”、“氧气”、“水溶液”的有关化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共安排21个化学实验(含教师演示)。  相似文献   

7.
初中的学生们,对任何知识经过学习理解後,是都需要记忆的。在凱洛夫著教育学中曾提到:“学生必须这样牢实地记住那些为了进一步瞭解各项学科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使它们完全不致被学生忘却,而要成为永久不可磨灭的东西”(200页)。同书又说:“教师在完全确定题目并着手解释题目以前,从已学的东西里引起学生记忆中与本题有联系的、并能作为理解题目内容的根据的那些观念和概念”(133页)。这里明确的指出了记忆已学知识,成为永久不可磨灭的东西的目的,是为了各科的需  相似文献   

8.
我们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化学通报1955年7月号42页陈国钦同志所写“我怎样加强有机化学教学的思想性”一文,因为这是当前中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读了该文以后,我同意陈同志所提两点:“(1)从认识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2)从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当然加强有机化学教学的思想性不限于陈同志所提两点)。不过我们对陈同志在教学中为加强教学的思想性所采用的教材有下列意见:  相似文献   

9.
课题:初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原子,第二节原子。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概念。教具:氧化汞加热分解的图式一幅(即1955年1月第二版课本,第27页插图)。教学过程: 检查提问:(1)液态物质的蒸发和沸腾是什麽现象?用分子论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现象。(2)举例说明什麽叫分解反应?它与蒸发现象在本质上有  相似文献   

10.
高合江 《化学教育》1988,9(4):26-27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课时少,任务重。如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总复习,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以大面积提高,是摆在初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改革教学方法,开辟“化学复习室”几年来,我们学校就如何改革初中化学总复习进行了一些探索,已经收到了初步成效。我们认为,利用“化学复习室”来引导学生进行总复习,是一种较好的复习方法。这不仅在提高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以利选就一代有知识的开拓型人材是有益的,而且在巩固知识,减轻学生负担,全力以赴迎接中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在讲“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一课时,配合初中教本87页49图“水受热时空气在水里的溶解度减小”的演示是很好的,因为仪器简单,直观性强,效果显著。不过,用烧瓶来做,它的容量稍大,盛水较多,在演示时必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才能看到气泡上升到试管里去。因此,要使这一课的教学任务按时完成,是有些困难的。如按高一课本66页10图的装置,顶部气泡不够多,后面的同学又不容易看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共同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小型的仪器装置来进行这一课的教学,利用这套仪器来做整个的演示,我们仅费了3—4分钟的时间而得到非常良好的结果。这样,时间少,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庄晓虹 《化学教育》2023,44(4):19-22
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化学课程学习的现状,从课程难度、学生基础、学习目的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改变单一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次”教学与辅导,缩小学生基础差距,降低学习难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慕课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详细讲解、反复熟练,线下夯实基础,强调重点,通过后台数据、线上测验监督和管理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并结合线下作业、考试,做到线上、线下实质等效;在教学思想上进行改革,举例分析如何将思政元素引入到化学课程中,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使教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13.
梅继红 《化学教育》2005,26(Z1):108-111
1教学目标设计[设计说明]“硫的转化”一节用3课时,第1课时学习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第2课时学习含硫物质在实验室中的转化,第3节学习含硫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本节课是学生在了解了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来了解二氧化硫等含硫元素的物质的性质。本节课过程设计的思路是:首先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实验室中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其次是开展具体的探究活动。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必须的试剂、药品,提供完全开放的探究环境,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一定要要求他们遵循“观察预测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试剂和药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实验程序。通过活动探究,重点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即氧化性、还原性、酸性和漂白性。[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掌握使0价、 4价、 6价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2)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掌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来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学大纲及教科书,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1)在上一章“金属的通性”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碱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原子结构,并认识碱金属的所以表现强的金属性是因为原子容易失去價电子。 (2)使学生认识碱金属中纳和钾的物性与化性,并了解纳和钾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制法及其用途。 (3)使学生了解纳和钾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制  相似文献   

15.
(一)本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化学教学法,第三分册,奚尤什金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七章“氮族元素”,第129—148页。本章的教学任务是:①为理解周期律作好准备;②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氮的氧化物的组成变化引起的性质的变化,氮在自然界的循环等知识);③使学生注意化学反应中能的问题;④使学生认识化学在发展工、农业和巩固国防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在这本教学法里还叙述了本章的各节教材的教学方法。 [2]苏联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综合技术教育,沙波  相似文献   

16.
(一) 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因为化学,它“对于形成辩证唯物论世界观的基础,供给了丰富的材料。”(苏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四),1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版)所以在化学教学中的政治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化学知识的传授,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何在化学课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贯彻政治思想教育呢?凯洛夫曾说过:“苏联人底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这种世界观奠基在科学知  相似文献   

17.
一、这一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教学法,第98页。这章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对主要几类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来使学生对物质认识得更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先前获得的关于物质的知识。具体地来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关于物质性质的概念;丰富学生关于化学反应的概念,使学生懂得化合物分类的初步概念;巩固学生自觉地写出物质的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8.
化学通报1955年6月号介绍了铜氨法制人造丝的方法,我在讲高中化学“人造丝和塑胶”时,采用了这个方法,效果很好。但是,如一些教科书(例如哈钦斯基著“有机化学”中译本第二册最后一页和茨维奇科夫著“有机化学”中译本75页)所指出,粘液法是应用最广的方法。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造丝和塑胶”一节的内容,我研究了实验室内以黏液法制人造丝的方法,并结合教学进行了实验。现在把我所介绍的方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按文献记载,工业上以黏液法制人造丝是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化学通报》编辑部:读了你刊1974年第5期上刊载的“熵与混乱度”一文,受到启发不少。但也发现有个别处阐明得不够完全正确,特提出向原作者和编者请教。在原文“二、混乱度和熵增加原理”一节中,在50页(总306页)上是这样叙述的:“……必须指出,由于其中的均匀分布(即两边的分子数目相同的一种分布)的样式占绝大多数,例如在各分子数为2时,均匀分布的样式占6/16,在各分子数为50时,一共有101种分布,均匀分布的样式占10~(29)/10~(30),因此,均匀分布的微观状态出现的机会最大,在宏观上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20.
李小静  艾璐 《化学教育》2023,(19):79-87
在教学单元知识结构及承载的素养发展功能、教学现状、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设计每课时的教学流程,并以导引式大概念建构课“物质成分的探究”为例进行单元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基于宏观、微观、宏微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成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进行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