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粱映秋  赵文运  徐蔚清  张致贵 《化学学报》1985,43(12):1126-1130
本文测定了原子簇化合物[Mo2O2S2(S2)2][2-]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并在乙腈溶液中测得其共振拉曼光谱和退偏振比。利用X光晶体结构数据,对此阴离子的伸缩振动作了简化的正则坐标分析计算。所得结果可以帮助分析和归属一些Mo-Fe-S原子簇化合物的振动光谱。  相似文献   

3.
Na2WO4·2H2O-H2O2催化氧化苯甲醛制备苯甲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0%H2O2为氧源,Na2WO4·2H2O催化氧化苯甲醛制备苯甲酸.考察了H2O2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和酸性添加物(硫酸氢钠)对苯甲酸收率的影响和在非酸性环境下,表面活性剂对苯甲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有效的提高苯甲酸的收率,特别是添加β-环糊精,苯甲酸的收率达90.03%.  相似文献   

4.
2MgO·2B2O3·MgCl2·14H2O-MgCl2-H2O体系30℃相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相平衡方法研究2MgO@2B2O3@MgCl2@14H2O在30℃不同质量分数MgCl2水溶液中的溶解转化产物及其溶解度.结果表明,该复盐在MgCl2的质量分数0~2%浓度范围,发生不同步溶解并转化为多水硼镁石(2MgO@3B2O3@15H2O);在MgCl2的质量分数2%~13.8%浓度范围,转化为柱硼镁石(MgO@B2O3@3H2O),这一结果比文献报导的该硼酸盐的形成温度低了13℃,为盐湖硼酸镁矿物柱硼镁石形成的解释提供了物理化学依据;而在MgCl2质量分数大于13.8%时,同步溶解,不发生转化.提出了溶解相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关于过渡金属Pd,Pt对C_2H_2的吸附和氢化实验研究前人已作了不少工作,但有关Pd,Pt与C_2H_2之间成键问题的理论研究还尚不多见。为了了解Pd,Pt d轨道对炔键的活化行为和成键特性,本文以MC_2H_2(M=Pd,Pt)为模型,用赝势计算方法,对Pd,Pt与C_2H_2键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一、计算方法由于重原子的内层轨道对形成分子贡献很小,内层电子的相对论效应极为严重。本文采用Ps—HONDO程序,选取Hay的有效核芯势和价轨道Gaussian基组,对重原子Pd和Pt进行了价电子从头计算,对C和H进行了全电子从头算.部分地消除重原子内层电子相对论效应所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曾庆松  陈文凯  戴文新  李奕  丁开宁 《催化学报》2009,30(12):1209-12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 TiO2 表面负载 Co2B2 和 Co2B2Pt 合金簇可能的负载构型. 结果表明, Co2B2 和 Co2B2Pt 合金簇倾向于以两个 Co 的形式负载在两个氧上. 态密度分析发现, 负载后, Co2B2 合金簇中部分 Co 原子和 B 原子成键加强, Co2B2Pt 合金簇中 Pt 原子和 B 原子成键也加强, 形成新的轨道. CO 和 O2 在 Co2B2/TiO2 和 Co2B2Pt/TiO2 表面吸附的结果表明, Co2B2Pt/TiO2 催化氧化 CO 性能的提高是由于 Pt 原子提高了 Co2B2 合金簇吸附 CO 和 O2 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分别在MP2/3-21G!!、CCSD(T)/3-21G!!//MP2/3-21G!!和B3LYP/3-21G!!3种水平上,计算研究了气相反应Cl2 2HI=2HCl I2的机理,求得一系列四中心和三中心的过渡态.通过比较六种反应通道的活化能大小,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双分子基元反应Cl2 HI"HCl ICl和ICl HI"I2 HCl的最小活化能小于Cl2、HI和ICl的解离能,从理论上证明了反应Cl2 2HI=2HCl I2将优先以分子与分子作用形式分两步完成.用内禀反应坐标(IRC)验证了MP2/3-21G!!方法计算得到的过渡态.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五元体系K2+2, Mg2+∥Cl2-2,SO2-4-CO(NH2)2-H2O在脲不饱和区及其边界四元体系MgSO4-MgCl2-CO(NH2)2-H2O在25 ℃时的等温溶度研究结果, 绘制了体系等温溶度的盐分组成图、水量图以及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组成图. 五元体系在脲的参与下, 交互反应K2Cl2+MgSO4→K2SO4+MgCl2向有利于生成硫酸钾和软钾镁矾K2SO4*MgSO4*6H2O(pic.)的方向进行, 这两者的相区较无脲时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验证,指出了一些期刊涉及Na2O2吸收CO2和NO混合气体的规律性等文章的知识性错误,认为习题训练中应回避此类问题,或是以此问题对学生置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进行批判性教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机锡(Ⅳ)的羧酸配合物因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以及丰富的结构类型备受人们的重视.实验证明,它们的生物活性与锡原子的配位形式有关,而中心锡原子的配位形式决定于直接与锡原子相连的烃基的结构和羧酸基配体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The structure and the forming process of SO2-4/ZrO2-SiO2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TG and DTA.The restraint of silica to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atalysts and the relations of weight loss temperature and loss amount of sulfur oxide bond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atalysts with the contents of zirconia were reveal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catalysts was also explored by these techniques,some very important information,which will b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atalysts,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2.
SO42 - /ZrO2 SiO2 催化剂是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复合超强酸催化剂[1 -3],它具有比表面积高、酸量大、制备成本低等显著的优点.热分析技术是研究硫酸促进型超强酸催化剂的重要工具.80年代以来 ,许多研究者曾采用热分析技术对SO4/ZrO2 等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4 -6],所得到的结果为揭开这类催化剂的结构和形成机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TGA/DTA技术对该催化剂的结构及其酸性结构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揭示了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晶温度的关系、催化剂中SO42 - 基团与Z…  相似文献   

13.
NiO/γ-Al2O3催化剂中NiO与γ-Al2O3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 NiO/γ-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XPS和 TPR等技术考察了制备方法、NiO含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Ni存在状态的影响,发现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NiO与担体γ-Al_2O_3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详细地讨论了Ni物种的还原状态与以“Ni~0”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反应的活性之间的关系.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经高温焙烧后,Ni以一种类尖晶石结构的固溶体形式存在,这种固溶体态尖晶石可能会抑制Ni的烧结和流失,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将SnO_2组分掺入到V_2O_5-WO_3/TiO_2催化剂载体TiO_2中,并通过多种物理化学手段,考察了不同SnO_2掺入量时对催化剂结构,表面分散物种和SCR性能影响.结果表明,SnO_2掺入到TiO_2中,元素Sn与Ti以Sn—O—Ti键形式相互作用,促进锐钛矿型TiO_2向金红石型TiO_2转变.在特定条件下,VO_x与WO_x物种和SnTi氧化物之间以V—O—Ti(Sn)和W—O—Ti(Sn)键形式相互作用,提高了VO_x物种可还原能力、促进了具有更多B酸酸量四面体WOx物种和V~(5+)物种生成.VW/SnTi催化剂表面VO_x物种与WO_x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因此,VW/SnTi催化剂具有更好的SCR活性.  相似文献   

15.
CrOx/SiO2催化剂上丙烷在CO2气氛中脱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RD、UV-vis DRS、ESR和微分吸附量热等技术,考察了铬担载量分别为2.5、5和10wt%的CrOx/SiO2催化剂的结构、表面性质和氧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上存在多种Cr的氧化态和聚集形式。随着Cr担载量从2.5wt%到10wt%的逐渐增大,催化剂表面占主导地位的Cr物种由CrO3单体转为多聚CrO3和Cr2O3晶相。在CO2气氛中催化剂对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的大小顺序为2.5wt%CrOx/SiO2>5wt%CrOx/SiO2>10wt%CrOx/SiO2,反应过程中的原位ESR和UV-visDRS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活性中心为Cr5+,Cr5+可由催化剂预处理过程中Cr3+的氧化及丙烷反应过程中CrO3单体的还原产生,在反应中CO2可使Cr3+重新氧化为Cr5+.  相似文献   

16.
We introduce a simple method of synthesizing SnO2 nanowire-Bi2Sn2O7 nanoparticle composit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SnO2 nanowires can be grown by using Bi as catalysts. A mixture of Bi and Sn powders was thermally evaporated, and the effects of growth temperature on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We obtained Bi2Sn2O7-tipped SnO2 nanowires at 700 °C through a vapor–liquid–solid (VLS) process, whereas particle-free SnO2 nanowires were produc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oxygen sensing properties of the as-synthesized product.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沉淀剂水热法一步合成了MoO3-SnO2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调变Mo/Sn物质的量比,考察了催化剂上活性组分MoOx分散程度对二甲醚(DME)低温氧化生成甲酸甲酯(MF)反应性能的影响。当Mo/Sn=1∶2,反应条件为150℃时,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DME转化率为22.0%,MF选择性达到77.6%。实验中采用TEM、XRD、Raman、FT-IR、NH3-TPD及H2-TPR等表征对催化剂晶体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Mo/Sn物质的量比变化会对催化剂晶体结构产生显著影响,钼氧化物在SnO2表面形成不同分散程度的MoOx结构,这种钼氧化物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了催化剂表面的酸性及氧化还原性,是造成催化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LiMn_2O_4/TiO_2系列催化剂,探讨了TiO_2、Li/TiO_2、Mn/TiO_2、LiMn_2O_4及LiMn_2O_4/TiO_2等不同组成催化剂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采用XRD、XPS、CO_2-TPD和H_2-TPR等表征方法对该系列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尖晶石结构的LiMn_2O_4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活性,在775℃、0.1MPa、7200mL/(h·g),CH_4∶O_2(体积比)为2.5的条件下,甲烷转化率可达25.8%,C2选择性可达43.2%。TiO_2的存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甲烷转化率和C2选择性,还有效抑制了甲烷完全氧化形成CO_2的过程。负载8%LiMn_2O_4的LiMn_2O_4/TiO_2催化剂性能达到最优,此时甲烷转化率达到31.6%,C2选择性为52.4%,CO_2选择性降低到26.3%。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850℃为LiMn_2O_4/TiO_2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锅合成法通过调变自组装过程中硫酸和盐酸的体积比,成功制备了系列介孔SO42-/ZrO2-SiO2固体酸材料(Zr/Si物质的量为1.1).XRD、UV-Vis DRS、HR-TEM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均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介孔结构及四方相氧化锆的晶体结构.氮吸附和FT-IR表征结果进一步发现,通过改变硫酸/盐酸体积比可有效调变材料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表面L酸与B酸的相对强度.与纯硅介孔分子筛SBA-15不同,此系列SO42-/ZrO2-SiO2固体酸材料均在正戊烷的异构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原因在于,在合成过程中硫酸的加入不仅促使了酸基的形成,而且稳定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盐酸的存在则保持了有序的介孔结构.由此可见,混酸合成体系有望制备出结构有序、酸性可调、催化性能优越的新型催化材料,并在众多酸催化反应中取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共沉淀法将SiO_2组分掺入到V2O5-WO3/SiO_2-TiO_2催化剂TiO_2载体中,并通过多种物理化学手段,考察了不同SiO_2掺杂量对催化剂结构、表面性质与S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_2掺入到TiO_2中,Si与Ti形成Si—O—Ti键,使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加.Si—O—Ti键的生成以及Si Ox物种上的-OH基团使催化剂表面Br?nsted酸增加,但新增的Br?nsted酸对SCR反应不利,并且SiO_2的掺杂也使得V~(5+)含量降低,Si—O—V键合作用使分散的VOx物种更难还原.Si组分以共沉淀法掺入到V_2O_5-WO_3/TiO_2催化剂会造成脱硝活性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