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很早就在寻找宇宙万物的组成,古希腊最早的唯物论派从物质世界的内部寻找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宇宙万物都由“种子”组成,德谟克利特在这种“种子”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宇宙万物是由原子组成的猜想.稍晚的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万物皆由土、水、气和火四种元素构成,中国古人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春秋时出现的五行说,提出宇宙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组成;西汉哲学家杨雄把“玄”看作是生天生地的宇宙本体;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认为“天地施气,自然化生万物”,认为宇宙万物本源是“气”。  相似文献   

2.
人类很早就在寻找宇宙万物的组成.古希腊最早的唯物论派从物质世界的内部寻找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宇宙万物都由"种子"组成.德谟克利特在这种"种子"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宇宙万物是由原子组成的猜想.  相似文献   

3.
1“地球”的概念和“地心说”这一主张的代表人物是公元前的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玫.他们的观点是“地心说”和地球是圆的.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位于宇宙中心的一个球体.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按照贵贱和完善程度分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1发现落体运动规律的传统描述谈到人类对落体运动的认识过程,不得不提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再到牛顿,是人类对运动理性认识过程的几个里程碑.所有涉及落体运动的教科书上都写到,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而伽利略通过两种方式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可以说有史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地思索:我们周围那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怎样构成的?支配着它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很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不得不求助于宗教。产生了如“盘古开天”、“上帝造人”之类的神话。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古代科学家和哲学家,以物质为基础来寻求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例如,我国在商周之际就出现了具有朴素唯物自然观的阴阳说和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东西是万物之本。在古希腊,也有一种学说称火、土、水、气是自然界的四种独立元素,由它们组成其它一切物质。这些思想的共同点,就是认为多种多样的物质是由少数东西构成的。约在公元前40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更明确提出,物质是由极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构成的。英语中的atom(原子)一词,就来源于希腊语,含义是“不可再分之物”。但在当时,这种假说只停留在哲学的思辩阶段,无法从实验上证实原子的存在,更无法了解其具体属性。 直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起来后,于19世纪初,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先后发展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1896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的周期律,表明原子论确实反映了物质内部结构。这样,直至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人们认为已找到了组成自然界各种物质的最小  相似文献   

6.
古代哲学家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对物质的结构有过许多设想.他们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的留基伯(Leueippus)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Dmocrituse),被称为古原子论的奠基者.他们认为物质是由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元——原子组成.这种朴素的思想虽属机械唯物论,却是原子论的萌芽.如今世界上通常使用的原子一词,就沿用了古希腊的atoma(原意是不可分割的).在古印度将原子称为anu(意为微小).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墨家称为“端”,意思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分割的最原始的东西;而名家称为“小一”,认为“小一”这东西不再有内,也就无法再分割了,即为最原始的微粒.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为秦元勋同志的文章在哲学上的一大缺点就是离开物质去讨论时空性质的倾向. 我们觉得,讨论时间空间的一切性质,都必须紧密地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相连系,空间时间的性质部是通过物质运动的规律去认识的.所以,关于时间空间性质的讨论,必须从我们所掌握的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的规律作为出发点.作者“根本不涉及光的传播”,“不再和光学、电磁学直接联系”去谈空间时间的性质,在我们看来,讨论时空的性质,不仅要与光学、电磁学等密切联系,而且恐怕理论上的重大进展要等到实验上新的突破之后,才能实现. 也许上是由于作者的上述倾向,使得他借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为什么会运动?因为有矛盾。一切物质内部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矛盾的两个侧面,它们都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这就构成了运动。“矛盾即是运动。” 对于机械运动,即物体在空间中随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相对位置变化的运动,上述辩证唯物论的运动观认为:一个物体在同一瞬间内,既在某处又在别处,“同一瞬间内在某处”作为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存在,“同一瞬间内又不在某处”,“同一瞬间内又在别处”,则作为矛盾的另一个方面而存在。它们二者间矛盾着,正是这种矛盾才构成了机械运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  相似文献   

9.
原子论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邮票见本专栏第一篇“古希腊时期”)提出的 .他认为 ,万事万物都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原子既不可分 ,也不会变 ,并且没有内部组成 .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 .它们以机械的嵌合方式结合 ,构成万物 .各种物体及其属性的差别归结为组成它们的原子的数量不同 .这个理论带有朴素唯物论的色彩 .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他的原子可以有内部组成 ,但仍是不可分的 .罗马的卢克莱修的长诗《论物性》系统地阐述和宣扬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文艺复兴后 ,原子论也得到恢复 .对早期原子论做出重要贡献的…  相似文献   

10.
 高能物理又名粒子物理,研究物质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微观世界的粒子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运动规律.物质究竟是由什么基本的东西所组成的,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探索的一个问题.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样东西所组成的.同时代的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原子”假说,认为万物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微粒所组成的,把这种微位叫作“原子”,希腊文原意是不可分割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自从文明诞生之日起,人类便一直在探寻这个世界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它又是以怎样的规律运转的。3000多年前的古中国,人们曾经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5种元素组成。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猜测。1802年约翰·道尔顿正式提出所有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理论。到了20世纪,随着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具备了深入理解原子的能力,了解到原子是由更基础的粒子组成的,并且能够定量地研究其相互作用力。在人类文明史中,物质的基本组成及其相互作用始终是人类认知领域最前沿的问题,而粒子物理学便是当代物理学中研究这个基本问题的分支。  相似文献   

12.
 古代哲学家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对物质的结构有过许多设想.他们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的留基伯(Leueippus)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Dmocrituse),被称为古原子论的奠基者.他们认为物质是由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元--原子组成.这种朴素的思想虽属机械唯物论,却是原子论的萌芽.如今世界上通常使用的原子一词,就沿用了古希腊的atoma(原意是不可分割的).在古印度将原子称为anu(意为微小).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墨家称为“端”,意思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分割的最原始的东西;而名家称为“小一”,认为“小一”这东西不再有内,也就无法再分割了,即为最原始的微粒.  相似文献   

13.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度,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毛主席指出:“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刚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所有这些物质的运动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又是本质上互相区别的.”1)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精确地反映了“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及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因而也就深刻地反映了世界的物…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是模写,是客观实在的近似的复写”.物理时空理论是关于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客观的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的反映,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而任何具体的物理时空理论,就其正确反映客观的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来说,又不可避免地有它的近似性.人类对于客观真理的认识只能在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中实现. 其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而自然界各种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动与变化.但是,在具体研究特定范围的现象的时候,又不能不把它从普遍联系中抽象出来,…  相似文献   

15.
原子论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邮票见本专栏第一篇"古希腊时期")提出的.他认为,万事万物都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既不可分,也不会变,并且没有内部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它们以机械的嵌合方式结合,构成万物.各种物体及其属性的差别归结为组成它们的原子的数量不同.这个理论带有朴素唯物论的色彩.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他的原子可以有内部组成,但仍是不可分的.罗马的卢克莱修的长诗<论物性 >系统地阐述和宣扬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观运动是万物的本性。西方有一句谚语:“对运动无知,也就是对大自然无知”。物体从空中下落的运动,自古就引人注意。例如,花瓣、果实和枯叶等从树上掉下。正是基于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凭感性经验直觉地认为,物体下落得快慢与其重量有关,他说:“正如一块铅或金或其他任何有重量的东西的下落速度正比于它的大小一样”,“如果一物体比另一同体积物体更重的话,也会落得更快”。亚里士多德在他所著的《物理学》第四卷第八章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看见一个己知重物或物体比另一个快,有两个原因:或者由于穿过的介质不同(如在水中、土中或空气中),  相似文献   

17.
惯性与力     
人类进行生产劳动时,源于推、拉、提、抛等的肌肉活动,就认识了力.从此,力便与运动关联在一起.在我国,《墨子》里有这样的记述:“力,形之所以奋也”,古人认为力是物体奋起运动的原因.在西方,当亚里士多德的“有力才有运动”的理论被伽利略的“小车实验”推翻的同时,林利略提出的惯性原理认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而牛顿呢,他的惯性定律这样描述: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于是,历史进入了牛顿力学时代. 然而,随着历史在时空中的穿梭,自…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教导我们:“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具有的广延性和它的位置关系.时间、空间是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的.列宁还教导我们:“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2).必须“坚决而肯定地承认我们的发展着的时空概念反映着客观实在的时间和空间”,“承认它们在这里也和在一般场合一样接近于客观真理”3).我们必须以革命导师的这些教导为指针来对待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时空理论. 人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  相似文献   

19.
1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16世纪以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居统治地位,他认为任何物体都有返回其自然位置而运动的性质,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自由落体是自然运动,物体越重,趋向自然位置倾向性越大,所以速度越大.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理论也是从原始的直接经验引伸而来的,在历史上也起过进步的作用,再加上被宗教利用,所以直到16世纪仍被人们视为神圣不可触犯. 正因为如此,批驳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的错误理论,不仅仅是一个具体运动学问题,也是涉及自然哲学的基础问题,伽利略通过研究否定了…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惯性定律是伽利略奠定基础,牛顿精练而成为经典力学运动第一定律的,其实,人们对惯性定律的认识,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古代的认识牛顿在他的手稿《惯性定律片段》中写道:“所有那些古人都知道第一定律,他们归之于原子在虚空中直线运动,因为没有阻力,运动极快而永恒”,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伊璧鸠鲁都有这样的看法。例如,伊璧鸠鲁就说过:“当原子在虚空里被带向前进而没有东西与它们碰撞时,它们一定以相等的速度运动。因为当没有东西与它们相遇时,重的原子并不比小的和轻的原子运动的更快;而当没有东西与它们相撞时,小的原子也不会比大的原子更快,它们的整个行程是等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