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用电位法及分光光度法分别求得钍试剂Ⅱ(H_(10)R)的pK_5到pK_(10)和pK_3到pK_(10)各级解离常数,两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并确定了于pH为9.5时试剂和其铍(Ⅱ)配合物存在的主要形态。试验表明,它们分别在-0.58V和-0.70V(对SCE)所产生的峰电流,为具吸附特性的不可逆电极过程。测得电子转移数(n)、电子转移系数(a)及在电极表面的饱和吸附量(Гs),并对电极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在pH4.8的NaAc-HAc缓冲液中,钍试剂I与蛋白质能够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复合物,使钍试剂Ⅰ在-0.58v(SCE)处的极谱还原峰峰电流下降,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质量浓度在1.5~25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ρ=-265.4 181.2pBsa,相关系数r=0.998(n=7),检出限为1mg/L。可应用于血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pH4.8的NaAc HAc缓冲液中,钍试剂Ⅰ与蛋白质能够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复合物,使钍试剂Ⅰ在-0.58V(SCE)处的极谱还原峰峰电流下降,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质量浓度在1.5~25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265.4+181.2ρBSA,相关系数r=0 998(n=7),检出限为1mg/L。可应用于血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分光光度法研究血清蛋白质与钍试剂Ⅰ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钍试剂Ⅰ是测定无机离子的显色剂,在pH 3.8 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血清蛋白质形成复合物,λm ax为535 nm ,比试剂本身红移约55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56 ×105 L·m ol- 1·cm - 1(BSA),测定蛋白质的线性范围,为20~160 m g/L。用于人血清样品总蛋白的测定,RSD为1.05 % (n= 4),回收率约为100 % 。方法基本无干扰。  相似文献   

7.
在 2 ,2′-联吡啶的存在下 ,铜 ( )催化抗坏血酸还原铍试剂 的反应。考察了影响反应的条件 ,讨论了反应机理 ,建立了测定超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是1 .2 7× 1 0 - 11g/m L ,测定范围是 0 .0 0~ 1 .0 0 ng/m L。本法已用于自来水和矿泉水中痕量铜 ( )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钴(Ⅱ)-铍试剂Ⅱ-硼(Ⅲ)三元体系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英  孙姒巧  陈芳 《分析化学》1999,27(6):636-639
报道了在pH为10.17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体系中,钴(Ⅱ)与铍试剂Ⅱ和硼(Ⅲ)形成三元络合物,其荧光峰为λ_(ex)/λ_(em)=243/379(nm).研究了三元络合物形成的最佳条件,钴(Ⅱ)的量在0.0~160.0 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X(μg/L)=3.60△F-3.76,检测限为0.56μg/L,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钴(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0.10mol·L~(-1)氨水介质中,Mn(Ⅱ)催化H_2O_2氧化铍试剂Ⅲ退色的反应,选择了最佳反应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2.0×10~(-10)g·ml~(-1),线性范围为0.4~20.0ng·ml~(-1)。本法简单灵敏、选择性较好,可直接测定茶叶中Mn(Ⅱ)含量。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铍试剂体系的吸收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发现铍试剂与无色的蛋白质能发生染色反应,用吸光光度法研究了铍试剂与牛血清白蛋白反应前后的吸收光谱及其反应机理,蛋白质结合铍试剂的结合数为17,制作了重要蛋白质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约为20~180μg.ml^-1,用于人血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氯酸钾存在下铍-铝试剂体系的极谱波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平  谢拥军  魏小平 《分析化学》1999,27(12):1416-1419
研究了在氯酸钾存在下铍-铝试剂体系的极谱波行为及应用。在pH7.5的Clark-Lubs缓冲溶液中,铍-铝试剂络合物于-0.77V可产生灵敏的极谱波,加入氯酸钾后极谱移至-0.73V,波高增大了3倍,导数波高与Be^2+浓度在0.005~0.2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5×10^-3mg/L。研究了极谱波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该极谱波为络合吸附催化波。铍与铝试剂形成配位比1:2的络合  相似文献   

12.
铕(Ⅲ)-色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合成了铕(Ⅲ)-色氨酸-咪唑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成键特征.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铕(Ⅲ)稀土离子、铕(Ⅲ)与色氨酸及咪唑混合溶液、铕(Ⅲ)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4~—1.0V(vs.SCE)电位扫描范围内,配体为非电活性物质,铕(Ⅲ)及其与配体的混合溶液以及配合物均显示了准可逆的电子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
铜(Ⅱ)催化铍试剂Ⅲ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2'-联吡啶的存在下,铜(Ⅱ)催化抗坏血酸还原铍试剂Ⅲ的反应.考察了影响反应的条件,讨论了反应机理,建立了测定超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是1.27×10-11g/mL,测定范围是0.00~1.00ng/mL.本法已用于自来水和矿泉水中痕量铜(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辅酶I(NAD+)在0.005moL/LTris 0.01moL/LNaCl溶液(pH7.0)中,于钴离子注入修饰碳纤维电极上出现一个S形的还原波,半波电位为-1.45V(vs.SCE)。峰电流与NAD+的浓度在2.38×10-5~4.76×10-4mol/L(r=0 9992)和4.76×10-4~1.78×10-3mol/L(r=0.9982)之间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9×10-5mol/L,回收率在96.7%~103.4%之间。用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钴离子注入修饰碳纤维电极上NAD+的电化学行为。电极反应机理为:NAD++e NAD·;NAD·+e+H+ NADH;2NAD·→NAD2。另外,钴离子注入修饰碳纤维电极对NAD+具有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Suzuki偶联方法合成了新型有机螯合配体酚基嘧啶(HPP), 利用HPP进一步合成了酚基嘧啶铍配合物Be(PP)2.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和红外(IR)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通过测定紫外-可见(UV-Vis)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Be(PP)2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配合物在460 nm处有最大发射. 以Be(PP)2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氧化铟锡(ITO)/N,N'-二(萘-2-基)-N,N'-二(苯基)联苯-4,4'-二胺(NPB)(45 nm)/Be(PP)2(60 nm)/Al(300 nm)的双层模型器件, 获得了最大亮度为103 cd/m2的近白光发射, 色坐标为(0.37, 0.39), 光功率效率为0.13 lm/W.  相似文献   

16.
铜-铋试剂配合物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孝  郭雷 《分析化学》1990,18(6):560-562
本文提出极谱测定微量铜的铜-铋试剂新体系。在0.064mol/L KOH,0.16mol/L NH_3·H_2O,1.28×10~(-4)mol/L铋试剂溶液中,铜(Ⅱ)-铋试剂配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上有一灵敏的配合物吸附波。铜浓度在8×10~(-9)~8×10~(-7)g/ml范围内与导数波高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将该休系应用于铝合金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吴惠霞 《电化学》1999,5(4):406-411
合成了铈(Ⅲ)-色氨酸-咪唑和铈(Ⅲ)-苯丙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试、热重-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成键特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铈(Ⅲ)离子、铈(Ⅲ)与氨基酸及咪唑混合溶液、铈(Ⅲ)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10~1.10V(vs.SCE)电位扫描范围内,两种铈(Ⅲ)三元配合物显示了安全不可逆的电子迁移过  相似文献   

18.
在pH9.20的NH3.H2O-NH4Cl介质中,铍与均三溴偶氮胂(TBA)的形成配合物,于-0.55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配合物吸附波,峰电流与Be浓度在8.0×10^-8~2.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测得铍与均三溴偶氮胂的配合比为Be(Ⅱ):TBA=1:1,稳定常数β=3.0×10^,电子转移数n=2,峰电流由配合物中配位体TBA还原产生。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矿样中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钍试剂Ⅱ与蛋白质在pH 4 3条件下作用的共振光散射特征 ,并以此建立了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新方法。用普通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这一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考察了影响因素。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牛血清白蛋白 (BSA)浓度在 0mg/L~ 1 0 0mg/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方法已用于尿中微量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金属与铍试剂Ⅲ(Beryllon Ⅲ)的配合物吸附波巳有报道。本文提出,在pH5.5~7.0的缓冲溶液中,铝与铍试剂Ⅲ可形成一种1:1的稳定的电活性配合物。此配合物于-0.65V(对SCE)产生一个非常灵敏的极谱波峰,检测下限可达0.002μg/ml。机理研究表明,该波具有吸附性质。方法简便、快速。测定了环境水及某些纯净物质中痕量铝,结果良好。 (一)仪器与主要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